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辽:曹操最信任的三国第一名将

张辽:曹操最信任的三国第一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61 更新时间:2023/12/27 21:04:54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曾从属丁原、董卓、吕布。下邳之战后,归顺曹操。此后随曹操征讨,战功累累。

都认为曹魏很强大,蜀汉、孙吴加在一起也没有它的势力强,但这要看怎么说,如果只比人口、经济、军队数量也许成立,比地盘可能就不成立了,比真实的战斗力更勉强。

还要看在什么时候比,曹操在世的时候情况还要更弱些,理由是曹操从来不敢同时打2场甚至3场大决战,西线用兵,东线、中线就防守;东线用兵,西线、中线也得低调。曹操在西线的汉中,东线合肥吃紧,这一回要命了。

当时曹操在西边忙着打张鲁,孙权瞅是个空子,急忙率十万大军杀奔合肥。

网络配图

孙权呢,也如当年的曹操面对张飞,死活“不敢动”。张辽毕竟只有八百人,定下神来的吴军潮水般从后面一层层包围上来,张辽腹背受敌,顿成“三明治”。

《张辽传》是这么写的:“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大概应了“一人拼命万人难敌”那句话,张辽真杀出了重围,不过他只带出了几十人,其他几百人还陷在包围圈里。张辽又接连两次杀进杀出包围圈,当时孙权的部队就软了手脚,吓得没有敢靠前的了。

这一战打得吴军丢了魂,曹军信心爆棚。在随后的守城战中,张辽虽外无援军、内仅兵士七千,但硬生生扛了十几天,直到把孙权耗得没脾气,十万大军灰溜溜地撤走。

也正是因为合肥之战,张辽升为征东将军,位列五子良将之首。至于是不是曹魏阵营的将帅首位,他和曹仁相比很难说,但功能完全可以用足球的方式进行阐释。

夏侯渊西面,曹仁南面,是两个独立王牌。张辽在东面刷孙权如无物,但他是合肥之战后才升了征东;合肥之战,他和乐进李典属于合力作战。

夏侯渊是长途奔袭型前腰。曹仁是善于突进又能防守的后腰,这俩都是教练兼队员。张辽是拖后前锋。乐进是抢点型前锋。于禁是沉稳型自由人。张郃是智慧型组织者。徐晃是不犯错型中前卫,这五个都是纯球员。夏侯惇是俱乐部老板的弟弟。

网络配图

夏侯渊擅长客场作战,刷一些小联赛球队赢了许多球,最后跟强队踢时输了。曹仁和周瑜、关羽等执教的强队踢了几场,场面难看,但没输。

你可以说:张辽如果当了教练,一定比他俩强!——可能吧,但张辽真没当过教练,所以难说。

正史中,张辽多次易主,一向厌恶“卖主求荣”的曹操,为何却对他刮目相看?

张辽是山西人(关羽的老乡,老乡见老乡,或许也是关系好的原因),曾经做过郡吏。

东汉末年,因其武力过人,被并州刺史丁原召为从事,并派他带兵到京城。后来又被大将军何进派去河北招兵买马,张辽回来时,189年,何进的势力已被消灭。于是又归附董卓,后来董卓兵败,张辽又带着手下的将士们归附吕布,担任骑都尉。198年,吕布在下邳被曹操击败之后,张辽率部投降,被拜为中郎将、赐关内侯,并担任鲁相。

谈到白门楼,曹操不接受吕布大家都会认同,但别忘了吕布手下除了张辽,高顺也是一等一的武将,为何曹操弃高顺而纳张辽呢?

当时的高顺实际是并没有“破口大骂”,死不投降,只是不说话而已。对于他的默然不语,在他人眼里就是有点投降的意思。反过来想想,既然他有投降的意愿,那么曹操为什么还要杀掉他呢?

一、首先高顺作为“陷阵营”的领导人,在与曹军的作战中肯定给曹军造成过很大的伤亡,如果不杀掉他,难免以后也会伤害了自己将士的心!

网络配图

二、其次,对被俘的敌方将领,有杀有留,才能够让没被杀掉的忠实于自己。张辽不像高顺那样对他们有太大的危害,留下他也不会使自己的将士们心里不平衡。

张辽是想要投降的,所以很是慷慨激昂的说了很多,还有关羽帮他说话。而高顺呢,他沉默不语,索性来了个“非暴力不合作”,曹操知道高顺必然不会投降,而且曹操看出了高顺是一个死心眼的人,无奈之下只好杀了高顺。

张辽先后追随过董卓吕布等人,最后归顺了曹操,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有趣的一点是,在张辽病死的那一年,曾经成就了他威名的吴主孙权也在这一年病死了,真所谓是不是冤家不聚头。

张辽死后,魏帝曹丕叹息不已,追封他为刚侯,这也算是对他一生战功的肯定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探秘:汉朝的两任极品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分为哪两个部分,探秘未知世界,东汉时期一两为现在多少克

    汉朝自被刘邦创建起来后,一路壮大,但在两位皇帝手里变得体无完肤,这两位皇帝都是谁呢?东汉的灭亡之路是从两个极品皇帝——汉桓帝和汉灵帝开始的。汉桓帝刘志在位期间,好事没干几件,工作基本都在梦游,但坏事却做了一火车一宠信宦官、搞政治运动打击士人,穷奢极欲、五毒俱全,搞得民怨沸腾,真的很极品。网络配图在他

  • 在甲午海战中一战成名的东乡平八郎战绩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山本五十六东条英机谁大,日俄战争震惊西方,甲午战争日本实际伤亡

    东乡平八郎简介中提到他1848年出生于萨摩藩鹿儿岛的加治屋町,是日本海军大将、元帅,是日本军国主义海军军神,在对马海峡海战中击败了俄国海军,在近代史上是西方白种人第一次被东方黄种人打败的战役,得到东方纳尔逊之称。图片来源于网络1966年,18岁的东乡平八郎加入海军,开始了他传奇的海军之路,在两年后的

  • 东汉猛将臧宫:从小官吏到开国大将的历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官吏的意思,古代官吏自称,东汉大将军

    臧宫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也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将领,原本他只是一个小官吏,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的军队,并且开始追随着刘秀开始到处征战,建立了许多的功勋,也是占领四川等地区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曾经因为能力出众而被授予了许多的封号,后来在58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臧宫简介中有着一些记载,那么臧宫

  • 赵子龙:他是三国中最清心寡欲不好美色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心寡欲下一句,如何才能做到清心寡欲,三年前嫁入将军府

    自古英雄爱美人,三国时期的名将无数,他们个个骁勇善战,但是都难“逃过”美人这一关。但有一个人,他文武双全,潇洒倜傥(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却不为女色所迷。他就是赵云,赵子龙。网络配图诸葛亮攻取荆州四郡时,赵云曾兵不血刃,拿下桂阳。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兼任桂阳太守。原桂阳太守赵范为了讨好赵云,不但

  • 历史真相:商鞅变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什么是三权分立制度,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影响

    商鞅变法,其所变之法绝对是有超前意识的,可以说这套方案中已经可以看到三权分立的影子,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看看商鞅的变法。网络配图商鞅变法的最大一个优势,那就是军政分离,既军事指挥官不再完全依靠国君宠幸程度来任免了,一个军功制度的国家里,没有任何军功的人是无法带领一支军队的,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军队素质

  • 东汉名将卓茂有何能耐竟要刘秀亲自请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秀简介,刘秀时代的名将,卓茂是一个怎样的人

    卓茂,字子康,号“渊博儒士”,东汉初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对于卓茂此人,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以下就是卓茂的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卓茂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郡太守,家境条件较为良好。从小卓茂就生性善良,热爱学习,因此乡亲朋友都很喜欢他。长大后,卓茂去长安求学。送从京城的博士江生,向他学习

  • 清王朝定南王孔有德发动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阳明三次平叛乱,朱棣第五次北征真实情况,定南王孔有德

    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王朝早期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清朝平定各方势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战败自杀,被清政府封为定南王,追谥武壮。

  • 历史揭秘:项羽坑杀20万秦兵时就已注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地点,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俘虏,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范增

    对于项羽来说,小编私心以为他是我国最为悲情的英雄人物。英勇无敌的西楚霸王是如何覆灭的道路的呢?秦朝末年,在“天下苦秦久已”的口号下,六国遗族纷纷揭竿而起,秦始皇一心想要传世万代的大秦帝国,在他死后数年,就已风雨飘零。大秦帝国几乎完全丧失对“新”秦之地的控制,之前灭掉的六国,纷纷重新建国,其中最强势的

  • 历史揭秘:汉代名将霍去病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霍去病的死亡之谜,霍去病年少有为的故事,一代战神霍去病真正的死因

    汉代初期边境匈奴作乱,搞得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常年派兵征讨,因此也陪养出了很多杰出的将领,其中霍去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呢?是否另有隐情呢?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网络配图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

  • 苏麻喇姑:影响着康熙一生的神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麻喇姑死了康熙的反应,苏麻为什么不嫁给康熙,苏麻喇姑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皇帝,人们只看到了康熙强大的一面,却没人发现站在康熙背后的女人。她叫苏茉儿,是蒙古人,也是康熙的启蒙老师。网络配图苏茉儿培养了两代帝王,先后经历了顺治、康熙两帝,于九十多岁的高龄在康熙四十四年去世,去世后被康熙按照妃嫔的登基下葬在清东陵。当时的康熙还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