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手下的谋士那么多 曹操最离不开的人是谁

曹操手下的谋士那么多 曹操最离不开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838 更新时间:2024/1/3 20:51:06

对曹操谋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狼烟四起,军阀混战,而曹操入许都,以天子名号,笼络了各路人才,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一个阵营。曹操非常注重笼络各方人才,帐下聚集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在谋士方面,最为出名的就是五谋臣: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还有最终背叛曹魏的司马懿,但是最受曹操倚重,同时也最离不开的确是五谋臣之首的荀彧。

荀彧

良好的家风和家教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氏家族是当时有名的名门望族,荀子便是荀彧的祖先,而荀彧的祖父荀淑学识渊博,在东汉极有人气,可以说荀彧很受其祖父的影响,无论是学识还是品行,都有祖父的影子。而荀彧的父亲和叔父都在汉朝为官,叔父荀爽更是位列三公。荀彧是一个生活品味很高且温文儒雅的大帅哥。关于荀彧之才能,那就更是了得,早在年轻时,就被名仕何颙冠以“王佐之才”之美名,事实证明何颙眼光确实了得,荀彧之才绝对堪称“经天纬地”!假如曹操没有荀彧,绝不可能有如此成就。

荀彧

洞察人心,慧眼识人

荀彧早先因举孝廉在朝廷为官,后因董卓祸乱而弃官回家,因躲避战乱来到冀州,成为袁绍手下的一名谋士,袁绍奉荀彧为座上宾。然而,荀彧竟然看出如日中天的袁绍成不了事,毅然决然离开袁绍,投奔了“创业起步期”的曹操,曹操见荀彧到来辅佐自己,真是高兴的不得了。那句“吾之子房”正语出此时。事实验证了荀彧的选择,真是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高瞻远瞩!

不但如此,曹操麾下谋士如云,有才能者比比皆是,而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荀彧举荐的,五大谋士除贾诩外,荀攸、郭嘉以及程昱都是荀彧举荐,这些人在前线为曹操出谋划策,还有正气凛然的陈群等人也是荀彧举荐的,负责监管与察举,这些人都是曹操创业之中流砥柱。 司马懿也因荀彧举荐才得到曹操的赏识,也许正因如此,荀氏家族在西晋王朝时期,都一直在朝中担任要职,很受司马家族倚重。

曹操曾说:“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荀攸,荀彧的侄子)之退恶,不退不休。”这是荀彧举荐人才态度的最佳总结和佐证。

荀彧首先提出了“奉天子而从民望”的正确主张,为曹操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

荀彧

汉献帝自河东返回洛阳后,曹操拟议建都于许昌以迎天子,反对派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刚把天子迎回洛阳,北面联合张杨,恐难控制。荀彧力排众议,劝谏曹操说,现今天子虽已返回洛阳,如能趁此机会,迎天子以从民意,是谓大顺、秉公心以服群雄,是谓大略、持正义以纳英杰,是谓大德。这样一来,天下即便有人不服,也不会受其所累,韩暹、杨奉之流岂敢为害?若不及时定夺,待他人生出异心,那时再考虑这件事,就来不及了。于是,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到洛阳迎天子移都许昌。

这让曹操在政治上占尽先机,形成了其他豪强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一时间,天下英才纷至沓来,“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之说虽系夸张,但却能让人领略到“路线正确天下归心”的兴旺气势。

其次,荀彧提出了“深根固本致天下”的战略方针。协助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制定了先后缓急的军事路线,并多次匡正进程中的偏差,深为曹操所赞赏。

曹操

一支队伍能否立足稳固、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方根据地是否牢固。若无巩固的后方和丰实的后备,再强大的队伍也难以为继。因此,荀彧就像刘邦帐下的萧何一样,很少随曹操出征,更多的是“居中持重”,调度筹划军国大事。

兴平元年夏,曹军挥师徐州征伐陶谦,兖州张邈陈宫乘机倒戈,暗中迎立吕布。危急之际,留守兖州治所鄄城的荀彧,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趁豫州刺史郭贡主意未定,劝退了兵临城下的数万人马,又派程昱晓谕东阿、范城守将,从而保全三城,稳住了后方根基。

否则,曹操将进退失据,陷入困境。

综观荀彧一生,尽管他不赞成曹氏代汉自立,但他对曹魏的贡献举足轻重,曹操能够建立霸业,首席功臣及谋臣非荀彧莫属,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子房就是西汉刘邦的第一谋士张良,可见他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有多么重要!

荀彧

忠臣被赐死

可是,二人最后在曹操加封魏王时,彻底决裂,满朝百官不是汉朝的臣子而是曹氏的臣子,只有荀彧才是真正的汉家臣,不难想象出,荀彧望着满座跪拜天子而实际上是向曹操跪拜的臣子,该是何等的无奈啊,然而虽然曹操最后加封魏公,赐九锡,但他最后却没有称帝,这是不是对荀彧的另一种交代呢。而被众人都说汉室忠臣的刘备,却在最后到底是称了帝。由此开始真正的三国时代。

荀彧

历史的洪流中既不缺向曹操这种称霸天下的人,也不缺向荀彧这种忠君的人,横亘在他二人之间的是不同的信仰。导致二人反目的是不同的处境。曹操最终还是给荀彧送去了空食盒,赐他自尽。相信当曹操听到荀彧的死讯时,是悲伤的,无奈的,追寻自己多年却终究比不上那个摇摇欲晃的汉室,多年的情谊也比上末路的天子,让荀彧死,曹操一定是不忍的,难过的,痛苦的,但是他一点不后悔,因为荀彧已经阻挡了曹操成就霸业之路。然而可笑的是,到最后曹操也没有称帝。

荀彧最终也只活了五十岁,谥号静侯,并追赠太尉。对于荀彧的遭遇,真的是很难过,追随了半生的主公,最后因为自己的私欲,毫不留情的舍弃自己,不知道各位读者对荀彧有什么看法吗,或者心中最喜欢的谋士是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王允对吕布和董卓说貂蝉是女儿和家妓身份 这两种身份有何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貂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东汉末年的大奸贼董卓是死于他的义子吕布之手的,而设下这个连环计的人则是司徒王允。相信很多人都对此连环计耳熟能详了。不过,其中的细节还是值得我们推敲的。例如为什么王允跟吕布说貂蝉是他的女儿,跟董卓却说是家伎呢?这两种身份有何区别?对他

  • 貂蝉作为三国时期的美女 王允为何没有占为己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王允和貂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董卓的死,主要是因为和义子吕布发生了反目,而两人之所以反目,主要就是因为貂蝉。实际上,这一切都是王允的谋划,很多人会好奇,貂蝉既然这么漂亮,能够使得见惯了美女的董卓和吕布不惜反目,那么王允在将貂蝉献给董卓前,有没有可

  • 被忽略的三国名将黄忠:年轻的时候没得到成名时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大凡言三国武将,必及吕布、马超、关羽、张飞、赵云、典韦、许褚等,似乎前几名总也排不上黄忠。大家也跟诸葛亮一样,觉得黄忠这把年纪,能忝列五虎大将之四,已经很不错了,还想咋样?估计黄老将军也不会想咋样,不过细心的网友一定会发现,三国中最最不能忽略的人就是黄忠了。黄老将军生平事略可考的也就是人生的最后八年

  • 元朝元文宗的登基之路:曲折婉转的皇帝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登基,都要发布一份登基诏书,说是老皇帝说我又红又专让我接着干,以后都听我的。这样的诏书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套路,并不涉及这个过程中的细枝末节。其实,皇帝也没有必要向天下世人解释一下他是怎样当上皇帝的。朕受命于天,是天子,关尔等什么事?!不过,历史上还真有一个皇帝觉得非常有必要,而且还专门下诏解释说

  • 料事如神的第一谋士郭嘉:死后多年依旧影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无疑是最为波澜壮阔的一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说起智慧,我们很容易想起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想起先生那百拆百验、屡试不爽的锦囊妙计。曹操的身边也有一位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谋士——郭嘉郭奉孝。郭嘉好比三国天空中的一颗流星,来也耀眼,去也匆匆。他光芒四射,算

  • 诗人韩愈的另一面:因未被弃用而反对永贞革新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没被任用而结怨韩愈带头反对永贞革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王叔文主政后,没有起用他,直到那年夏秋宪宗继位时,才把他转任为江陵府法曹参军。韩愈为此痛恨王叔文,并迁怒于柳宗元﹑刘禹锡,把自己遭贬阳山令归罪于柳宗元和刘禹锡,其实这是极不公允的。永贞革新时没起用韩愈,就其为人来说,恐怕不是没有原由的。而韩愈被

  • 中兴四大名将中最贪财的他为何结局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中兴四将中,张俊不是打仗最勇猛的,也不是战功最显赫的,但他却是为人最贪、财富最多、权位最高、结局最好的。对于南宋政权来说,张俊当然是功臣,特别是对于宋高宗赵构,张俊不但帮他平定了苗傅、刘正彦的叛乱,有“勤王”之功,而且一直是他的指东不向西、指西不向东的心腹爱将。没有张俊,不说南宋政权的走向或要改

  • 三国名将武圣关羽:战绩最出众且多次斩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尽管罗贯中给关羽虚增了许多战绩,但有一点仍然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国武将里,关羽的战绩最好。这一点仅凭三国志记载就可以证明。临阵斩名将的武将只有两个:关羽白马杀颜良,围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黄忠杀夏侯渊。马超、赵云、夏侯惇、许褚、典韦有这样的战绩吗,他们斩杀的大都是小兵小将。网络配图我们先从正

  • 宋朝最狠毒的皇帝 为皇位逼死侄子流放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赵光义登上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帝位。上位后,他立即为三弟赵廷美,皇兄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加官晋爵,还大封宰相、执政大臣和其他朝臣们,实行拉拢和安抚。网络配图让赵光义生出同室操戈的狠毒用心,许是源于高梁河战役中的一件意外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七月,在攻打燕京(今

  • 死的最憋屈的帝王!死因一个比一个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可见古代帝王的权势是多么大。有的帝王身前风光一世,死时却落得千古笑柄,小编今天给你说说历史那些死的屈辱、憋屈的帝王。一、喝人奶死的后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是五代军事史,乃至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他继承了他父亲的勇猛和自己与生俱来的战争智慧,又有着冒险的性格,所以,每次战斗,他都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