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并起 刘备为什么能够占据一席的位置

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并起 刘备为什么能够占据一席的位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61 更新时间:2024/2/11 10:14:09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三分天下,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一、乱世称雄

汉末政治暗淡,外戚、太监掌权,农民起义和各路军阀(诸侯)如走马观灯一般走上了前台,汉末政权在这一时期已经无力回天。所以各地群雄并起。

无论奸雄或枭雄,都是如此。那是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也是一个对雄心勃勃者来说最好的时代。刘备就是处于这一时代的领头羊。

汉末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一大背景下,带来的不只是民不聊生。在另一个方面,是对旧社会秩序的一种冲击和挑战。就像刘备一样,社会底层的手工劳动者,一辈子都只能靠贩卖履织席来度过他们的余生。但是,社会的大环境却给他提供了转机,一个不甘平庸的机会。

也就是乱世出英杰,张角、张宝兄弟如是,关羽、张飞如是,刘备如是,创业风潮如是。身处创业大军的浩瀚战场,刘备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帝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两千多年前留下的豪言壮语,影响了无数人一生。刘备从参军与黄巾作战开始,也就是创业初期的时候可能会明白一句话:足够勇敢,你就来!

二、善于包装

虽然刘备出身贫寒,但他并非一无所有。在创业初期,除了两个出生入死的虎弟关羽张飞,他还有一个隐秘的身份,那就是他的祖先中山靖王刘胜,他是西汉景帝刘的儿子。

为什么刘备被世人称为皇叔,就是按照族谱排列的,刘备是刘备的远亲侄子。

汉建朝两百一十年左右,中间王莽改朝,接着东汉至末帝一百九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刘胜是刘邦的四世孙,也就是刘备这三百多年的时间里,至少是三百多年。根据《汉书》记载,光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那么到了刘备这一代,皇叔就该是成千上万的人了,可偏偏刘备的皇叔叫了起来。

按道理八柱都打不着,国难当头,皇帝也只能认出这个皇叔。皇上认得,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等人那也只能给他们一点面子了。

因此刘备很聪明,把自己包装得十分华丽,走到哪里,只要把“刘皇叔”的名片递上,不管是不是皮包公司,多少人看中他的身份才依附在他身上。看着利润丰厚,刘备再一次打出中兴汉室的旗号,高举蜀汉大旗,收起了一大批死心塌地的粉丝。它相当于现代企业,从蛮荒状态逐渐走上正轨,企业千方百计要搞出一点什么企业文化之类,老总再出个传记什么的,这个就很接近了。

因此,正是皇叔的身份,才使刘备有了叫板曹操的勇气。曹操何等也?因为他早已洞察了这一切,所以一再责骂刘备为席儿。

三、以人为本

刘备的雄心比开公司要简单得多,他要在摸索中建立一个能施展才干的平台,只有这样,这些人才才能发挥作用。

刘备在他创业期间,深知人才的重要。

虽然刘备缺钱,缺粮,缺兵,缺地,缺这缺那,但缺人才是不能成长的首要问题。远古的人说:千金易得,一帆风顺。

众所周知,刘备在公孙瓒手下认识赵云,十分爱惜,数次表示要和赵云一起工作。因为赵云是重情义的人所以没有答应,在跟随刘备七年后才答应。

一位能成大事的人,必须有才干出众的助手。汉高祖刘邦前身边没有也没有张良、韩信萧何陈平等辅佐。

听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刘备便去“三顾茅庐”。实际上,诸葛亮也是姜太公,等待刘备“咬钩”。见面后,诸葛亮把三分天下的道理分析得很透彻,并建议刘备要以蜀地为根据地。看得出诸葛亮观察天下大事的时间很长,只是等待时机。一寻人才,一寻主人。他们俩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刚开始,刘备集团的得力助手,能叫得出名堂的也不多。但刘备集团在三国中的办事效率是最高的,这与刘备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有很大关系。

关羽,张飞,赵云世之虎将,诸葛亮一个顶三个。不怕苦、不怕累,什么都有人才,有人才就是王道。

四、知人善用

刘备一生用人,知人善用,为后世所称道。关羽、张飞“万人敌”,常被用于拒敌杀阵。智勇双全的赵云勇敢,常常担任侍卫。

马超祖居西凉,常用于防守或招降羌人。

黄忠艺高擅射,经常用来掠寨拨营。

刘备知诸葛亮有王佐之才,即刻就任,得以重用,拜为军师,统率兵部,地位高于关张。

刘备知道魏延有才,就在别人猜测汉中守将不属于张飞的时候,刘备却用降将来独挡一面,没想到魏延干得很好。

李严出身于益州士族,才华横溢,得到刘备的重用,与诸葛亮等人一起修改了当地的法律《蜀科》,也与诸葛亮一起成为托孤大臣。曾经用五千兵马平息过马秦,高胜数万人的叛乱。

野史中,刘备生前嘱托诸葛亮言马稷不能再用,诸葛亮不听,后来让马稷守备战略要冲街亭,果然兵败失守。

拥有才干的人还会用,才能发挥作用。能用的就是人才,不能用的就只能变成人手。比如吕布的陈宫,袁绍的许攸都是好人才,可惜他们的主公不肯用。这一点,刘备是有心人。

五、百折不挠

曾国藩曾多次与太平军作战失败,差点自杀。咸丰皇帝在给大臣们的折子上,写了一句屡战屡败的话,曾国藩读了之后立刻改为屡败屡战。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勇敢。曾国藩的折子不但没有被皇帝批评,反而得到了赞扬。

事实上,早在三国时期,刘备就有了屡败屡战的典型。

他曾投奔过公孙瓒、陶谦、袁绍,并附和了吕布、曹操、刘表等,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由于一次次的失败,他失去了妻子,却没有一个立锥之地。他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

失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胆怯。灵活而坚强!后人称刘备为不死之小强。纵观三国,也只有刘备和司马懿才具有这种百折不挠的性情和胸怀。而且两人,都是三国争霸赛中的一名种子选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史可法被农民军围困时,他是被谁救出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农民军是什么军,北大荒垦荒故事,史可法绝命书

    明末兵部尚书史可法坚守扬州,最终死于清军之手,成了万民敬仰的民族英雄。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史可法在崇祯九年时,就曾差点战死沙场。而如果史可法死于那场农民战争的话,史可法就成不了民族英雄了。不过详述下史可法当时被农民军围困的经历,或许能给现代的人以启示。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崇祯九年

  • 李善长借三百士兵盖房,所以被朱元璋诛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为什么杀李善长,朱元璋为什么不让刘伯温告老还乡,朱元璋说李善长忘了什么事

    当今社会,买房和装修似乎是年轻人成家立业必须要做的事。有这样一个人,年轻时拼搏努力,想办法辅助领导打下万里江山,后来风云突变,选择退休归隐,本想年迈可以安度晚年,准备改善下生活条件,结果竟因盖房子搞死一家人,最终落了个灭九族的命运。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个人就是明朝的开国第一功

  • 崇祯如果和李自成联手的话 结局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自成与崇祯谈判条件,崇祯为什么不和李自成议和,崇祯与李自成的谈判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崇祯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崇祯和李自成联手可以抵挡满清入关,而且如果情况好的话,甚至可以把满清赶回辽东老家。明朝的灭亡源于财政危机明朝灭亡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明朝政府没钱了,明朝每年在辽东地区的关宁防线要投入大量白银。再加上明朝末年正逢小冰河期,江南富庶地区尚

  • 雍正登基坐上皇帝之后 母亲为何不愿意当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雍正和母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雍正当上皇帝后,按理说,他的母亲就可以荣升为太后。但实际上,他的母亲并不愿意当太后,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下。雍正皇帝的母亲,是康熙皇帝的德妃,此人深受康熙皇帝的宠爱。德妃曾经做过康熙侍女,所以她 非常懂规矩和守规矩。清宫规定

  • 历史上第一位闯王是谁?最后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上受过凌迟的有多少人,历史上谁被凌迟,谁被凌迟处死过

    从目前主流的历史学观点来看,明朝灭亡的标志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然而李自成起初并非一方领袖人物,他最初是从高迎祥的队伍中起步的。而且连“闯王”这个闻名遐迩的称号,也并不是李自成的原创,而是他从高迎祥那里继承得来的。如果拿今天的公司来比喻的话,高迎祥是创始人兼董事长,李自成当时的地位不过是高级打工仔,后

  • 罪己诏是什么?崇祯在位17年下过6道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罪己诏是谁写的,嘉靖罪己诏,朱棣罪己诏

    罪己诏,是指古代皇帝颁发的承认或者检讨自己错误的诏书,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一个皇帝能够下罪己诏自省,十分地难能可贵。一般来说,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在全国百姓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这需要十分大的勇气,所以能够下罪己诏的皇帝都不会太差,甚至有些是历史上著名的明君,比如汉武帝著名

  • 万历皇帝赐给儿子一块宝地,儿子却因此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乾隆死的时候还有几个儿子活着,乾隆的十七个儿子谁活下来了,乾隆的儿子为什么死得那么多

    明朝万历皇帝是明朝一位比较有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时间很长,但是他的继承人却迟迟没能确定下来,长子朱常洛不受万历皇帝的喜爱,而他最疼爱的儿子是他与最宠爱的郑贵妃的儿子,名叫朱常洵,正所谓爱屋及乌,万历皇帝很喜欢朱常洵,也希望自己百年之后朱常洵能够继位当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是

  • 李斯在秦国统一前和统一后分别有哪些功劳?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斯的下场,秦朝李斯的结局,秦国李斯是什么人

    你真的了解李斯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作为一个旁观者,总是能对事件人物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这并不能说明旁观者就比当事人聪明。有句话叫做“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当你处在一个上帝视角来看待问题,自然可以表现得比当事人聪明睿智。比如秦朝的李斯被腰斩事件,作为旁观者,我们知道李斯的被害是必

  • 崇祯上吊前的最后一晚,他本来准备出城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上吊的地方是现在哪里,崇祯吊死在哪里,如果崇祯不上吊会怎么样

    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明朝皇位上坚持了十七年,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北京城,崇祯虽然向全国发出了勤王的圣旨,但是应者寥寥,而且响应的将领也一时难以抵达北京,崇祯皇帝坐困在北京城中。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三月十八日晚,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北京外城告破,

  • 为什么说秦二世胡亥是个没有节操的皇帝?他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秦二世胡亥活了多少岁,秦二世胡亥在位多少年,秦朝胡亥死后谁做了皇帝

    你真的了解秦二世胡亥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二世胡亥,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没有节操的皇帝。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去世之后,是秦二世篡权夺位的。他当了皇帝之后,竟然忠奸不分,导致了大秦帝国最终的灭亡。那么秦二世为什么是最没有节操的皇帝呢?因为他做事毫无原则,你看赵高明明是坏人。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