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仁宗无亲生儿子遭遇“立储危机”

宋仁宗无亲生儿子遭遇“立储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056 更新时间:2024/1/10 8:53:41

北宋建立不过才百年,就遇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政治危机。这场危机,不是宫廷政变,不是将帅谋反,而是因为宋仁宗没有儿子。

仁宗是真宗第六子,十三岁即位,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从真宗开始,皇嗣便接连出现厄运,真宗生了六个儿子,五个早死,只剩下仁宗这根独苗。仁宗时,不仅子嗣稀少,死亡率也达到了百分之百。

仁宗的后妃不少,可惜他本人的生育能力实在太差。二十六岁时,仁宗依然没能生出一个儿子,这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为此,仁宗很着急上火。为了生儿子,仁宗想到了“引子”偏方,即抱养一个孩子,以此引来自己的亲生儿子。

网络配图

抱养谁呢?仁宗想到了堂兄汝南郡王赵允让。赵允让天资浑厚,外庄内宽,不仅为人正派,口碑很好,而且生育能力极强,不到四十岁就接连生了十几个儿子,且个个壮实。经过一番挑选,景祐二年(1035年)二月,仁宗把赵允让的第十三子接进皇宫,赐名赵宗实,并让皇后亲自抚育。当年,赵宗实四岁。

有些事情就是很邪乎。赵宗实进宫才一年多,就“引”来了一件喜事,宫人俞氏怀了身孕。景祐四年(1037年)五月初九,俞氏为仁宗生下皇长子,仁宗激动地大风慈悲,“录系囚,降死罪一等,流以下释之”(《宋史·仁宗纪》)。然而,皇长子在出生的当天便死了。后来,仁宗追封皇长子为褒王,赐命赵昉。

赵昉死后,赵宗实继续当“引子”,仁宗也开足了马力。宝元二年(1039年)八月,宫人苗氏临盆,仁宗专门焚香祈祷,果真又生下一个皇子。仁宗再次大发慈悲,“降三京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宋史·仁宗纪》)。不久,仁宗为这个皇子取名赵昕,封忠正节度使、寿国公,希望此皇子能健康地活下来。

在宫廷上下的精心抚育下,赵昕倒也硬朗,这下仁宗终于松了口气。既然有了亲生儿子,赵宗实充当“引子”的使命已经完成,仁宗动了私心,便打发赵宗实回到了本家,退货。不料,到了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赵昕突然得病而死,年仅三岁。仁宗心疼得直掉泪,追封赵昕为太师、中书令、豫王。

网络配图

连失二子,又没了“引子”,仁宗痛定思痛,继续在求子的道路上奋斗着。好在赵昕时,朱才人已有身孕,仁宗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朱才人身上。庆历元年(1041年)八月,朱才人顺利地产下一子,仁宗赐名赵曦。为了让赵曦好养活,仁宗下诏“中外毋得以皇子生,复有贡献”(《续资治通鉴》),保持低调。

然而,仅过了一年半,厄运再次降临。庆历三年(1043年)正月,鄂王赵曦也夭亡。此时此刻,仁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这张脸算是丢大了。此后十几年,仁宗虽然很努力,但一直没再生出儿子,太子之位也一直虚悬着。不少大臣认为,仁宗已经不年轻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是该想办法立太子了。

至和二年(1055年)三月,虢州发生特大水灾,民怨四起。这时,宰相庞籍上了一道密奏,“太子天下本,……愿择宗室之宜为嗣者早决之,群情既定,则灾异可塞”(《续资治通鉴》)。这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对此,仁宗没有表态。嘉祐元年(1056年)正月,仁宗染病,群臣心慌,纷纷上疏请立太子,起居舍人范镇一连上了十九道奏章,仁宗压力很大,但一直在拖延,盼着生儿子。

拖归拖,仁宗也有两手准备,一是继续努力生儿子,二是想吃回头草。赵宗实自八九岁被“退货”后,一直在家学习,而今已近而立之年,各方面都比较优秀,是最合适的“宗室之宜为嗣者”。仁宗任命其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掌管皇族事务。当时,赵允让病逝,赵宗实以服丧为由,没有答应。守制结束后,赵宗实依然不买仁宗的账。显然,赵宗实对于当年被仁宗抛弃仍心存芥蒂。

网络配图

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自知生子无望的仁宗在宰相韩琦等人的劝谏下,下诏立赵宗实为皇子,赐名赵曙。赵曙闻讯后,立马装病不从。毕竟,他不是仁宗的亲儿子,无威无望,贸然入宫难免遭受祸端,帝王家的事情最残酷。仁宗知道伤过赵宗实的心,软的不行来硬的,故诏令“皇子若称疾,即乘肩舆”(《续资治通鉴》),如果赵曙真的病了,抬也要把他抬来,实在不行,担架伺候。

赵曙抗拒了几天后,最终还是被抬到了清居殿,忐忑不安地认了仁宗这个爹。嘉祐八年(1063年)四月,仁宗驾崩,赵曙遵遗命即位,是为英宗。英宗本与皇位无缘,但因为幼年入宫“引子”事件与仁宗结缘,并幸运地成为北宋第一位以宗子身份继承大统的皇帝。然而不幸的是,“引子”事件对英宗造成的心理负面影响巨大,虽然当了皇帝,却缺乏底气,在位不足四年病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战国名臣公孙鞅和公孙衍比较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原来叫公孙鞅,是卫国人,且是贵族后裔,当时各国人才流动很频繁,没有太多的“爱国主义”,在这个国家干些年,觉得不能一展抱负,就可以换个国家——所谓君择臣、臣亦择君。图片来源于网络商鞅虽出身卫国贵族,但卫国是小国,没有太大出息,于是到魏国做宰相公叔痤的家臣,只是公叔痤死后,公孙鞅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就

  • 历史上最色胆包天的太监 竟打起了皇后的主意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世界上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但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却存在一种特殊的人群。他们原本是男人,却被强制拿走了男性最主要的生理特征,从此变得不男不女,阴阳怪气。他们就是太监。尽管太监长期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后宫中,内心极度空虚寂寞,但是由于他们失去了结婚生子的能力,并不能找人组成一个正常完整的家庭。当然,宫中还生

  • 和珅选择朋友的标准 四大条件缺一不可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有的读者经常看一些各种戏说的影视剧作品。在关于和珅的影视剧作品中,王刚主演的和珅,虽然滑稽,但是给我们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是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可是,在《乾隆王朝》中,由陈锐主演的和珅却是一个悲剧形象,他铁面无私、一心为国、为民、为皇帝着想,完全是一个清官形象。两个不同的人主演的剧作中的和珅完全不

  • 三国第一猛将:战败被俘宁死不降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天下纷争。却乱世出英雄,群雄并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关羽,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位猛将,能文能武,最能难可贵的是他的忠义,他就是忠义的化身,有史以来,不少治国君王都拿关羽的忠义作为爱国的正面教材。关羽的忠义可以说是三国不可多得的将领。而关羽第一次战败被曹操俘虏后,更是因

  • 揭秘徐敬业造反原因真是因为朝廷昏聩无道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徐敬业,唐朝人,因祖上有功,而被李氏唐朝赐姓李,史称李敬业,是唐朝武则天时期公元684年扬州叛乱的主谋,出生年月不详,逝于公元684年,是在叛乱中被部将所杀。图片来源于网络徐敬业,为唐朝开国将领李勣的孙子,父亲李震早亡,因而承袭了祖父的爵位英国公,徐敬业从小才智过人,历任唐朝的太仆少卿、眉州刺史、柳

  • 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在位仅一天 没有权倾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元姑娘由祖母拥立,成为史上第一个女性皇帝,在位仅一天便被废黜,但却是史上第一个登上帝位的女性。元姑娘(528年2月12日-?),女,鲜卑人,中国北魏皇室成员,生于北魏首都洛阳(今中国河南省洛阳市),真名不详,姓元氏(本姓拓跋氏),是北魏孝明帝元诩与宫嫔潘充华的女儿,也是孝明帝唯一的骨肉。出生后因是女

  • 纵横家张仪是如何辅助秦惠王完成统一六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战国时期著名的外交官与谋略家,秦国宰相张仪绝对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传奇人物。张仪其人,原本只是魏国的一位没落贵族后裔,因与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研习游说之术,而练就一张巧舌如簧的嘴,连苏秦都不得不承认,张仪天生是外交官的材料,论才学,苏秦自愧不如。图片来源于网络由于他天资聪慧又肯下苦

  • 历史上的活宝皇帝亡国后要官做比刘禅会装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一句此间乐,不思蜀,被人笑话了几千年,直到现在才有人不断为他翻案,说他是明哲保身,是聪明不是傻,看看二十四史就知道了,绝大多数亡国之君都被杀掉了,能活下来的是少之又少。这样解释的话装疯卖傻也说的过去。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位后主,日子过的比刘禅还逍遥自在,他就是南陈后主陈叔宝。网络配图陈叔宝没有刘禅的

  • 揭秘:大清雍正皇帝如何训示外国传教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西方天主教在中国的活动相当频繁。到康熙末年,各省教徒已达三十多万,拥有教堂三百座以上。雍正元年(1723年),在福建省福安县,有一个生员教徒宣布弃教,与其他人联合向官府指控教士们敛聚地方民财修建教堂,并使男女混杂,败坏风气。此事引起了雍正帝的高度重视,并最终诏令全国驱逐西方传教士。雍正帝下

  • 武夫也能当皇帝?揭秘历史上最英勇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华五千年浩瀚的历史大幕中,闪烁着无数璀璨的将星,而身兼将军和帝王两种身份的英才亦不在少数。我们今天的主题就是历史上那些,马上帝王们。网络配图1、商纣王一部《封神演义》让商纣王暴君的形象深入人心,"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他的正式名字叫子辛,也叫帝辛。根据《史记·殷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