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野史秘闻:刘邦的帝业差点毁于侄子之手

野史秘闻:刘邦的帝业差点毁于侄子之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3/12/18 22:33:07

传奇帝刘邦的事迹,国人应该是家喻户晓。刘邦白手起家,缔造了一个庞大而绵延百载的帝国。但这其中还有一点小插曲,据说他的帝国差点毁于他的侄子之手,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但一切稳定都只是"没时间"变坏。倘假以时日,同姓可能不如异姓,亲戚可能不如外人。

-壹-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为巩固江东局面,更为稳定刘氏产业,极力在自己的近亲当中寻找能独当一面之人,以坐镇江东。

但甄来选去,发现同时能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无过刘濞(bì),因为论亲近程度,此人是刘邦亲二哥的亲儿子,也就是他本人的亲侄子,除过他那帮尚还年幼的儿子以及无能的兄长,刘濞算是近亲;再论能力,该男虽年仅二十一,却颇有气力,就此前不久,刘濞在随刘邦讨灭反臣英布之时,身为骑将,勇猛无匹,甚有功劳。

念于此,刘邦就将这事给敲定了——封刘濞为吴王,王三郡五十三城(主要在今江浙赣淮一带)。

网络配图

但刘邦毕竟亲儿子都快有一打了,此前自是无瑕注意他的这个亲侄子。所以当作出以上决定并颁布圣令后,方才将刘濞招来,捎带聊一聊这事,主要看一看面相。

待叔侄坐定后,刘邦一看之下,不觉后悔,惊说:"你这面相有反迹"!

但业已拜封,不好再做更改。于是以叔叔的姿态轻抚刘濞后背,说道:"汉后五十年东南有乱,为乱者会是你吗?然而天下同为刘姓一家,慎勿反"!

刘濞顿首,忙说:"臣不敢"!

-贰-

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得老来相"。面相这东西,一定程度上是有其科学依据的,纵是起叔,也能看来其中一二。只是似刘邦这般能将具体时日加诸其中的,却是少见。

从中也足见刘邦不愧为不世英主。

而汉后五十余年,刘濞果然反了!"一语成谶"!这是一个神奇的词语…

不过无论如何,那毕竟是四十余年后的事情,其中刘濞缘何而反、又是如何造反,还得我们慢慢去看…

-叁-

就在刘濞受封之后不到一年,刘邦驾鹤西去,走完了自己从一介布衣到绝世雄主的传奇一生…到孝惠、高后之时,天下初平,从中央到地方,各务抚恤其民。是故四封之内,百废正兴,天下尚还宴然…回过头来再说刘濞的封地,不得不说,好地方!此地地处沿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单是煮海为盐一项的收益,便可抵去许多农税,同时还可带动吴地GDP蹭蹭上涨…且彼时虽非工业时代,但金属矿产于一域之内,仍是尤为重要,尤其当盛产金银铜铁。

而吴国境内的豫章一郡,就是一个产铜大郡。

网络配图

铜有何用?答曰:铸钱!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一台天然印钞机的概念!

于是刘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铜为币。再加盐业收入,国用富饶,而民亦得以免去农税。

此时的刘濞,可谓是一心在搞经济建设,而西汉时期,又是郡县制和分封制两种制度并行,所以即使大肆印钞,也不必担忧通货膨胀等问题(并不是每一地都盛产铜银,所以可向其他地域流通),且诸侯王本身也有铸币权限。

由此来看,至少刘濞当时应该是尚无反状或说反迹尚不明显…-肆-

但这种平静始终还是被打破了…

孝文帝时期,吴国太子进京朝见,闲暇之余陪后来的孝景帝喝酒、赌博,不意却产生了分歧。虽然吴国的太子在行政级别上要低于整个汉王朝的太子,但毕竟在吴国骄横惯了,加之他的师傅都是楚人,素来骄悍,所以丝毫不懂得相让。而景帝也是一个横主,拎起赌具,几招之内就将吴国的太子击毙了。

这事影响自然不好,但无论怎么说是中央将地方给撂倒了,所以也未多做处理,遣其丧归国。

刘濞自然是不高兴了,那毕竟是亲生儿子。再者丧子之痛是一回事,更主要的是这事着实有失尊严,他向来心高气傲,此时还又财大气粗,这口闷气实难咽下。

于是当他看着儿子的尸体,不由怒说:“天下同为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遣返而葬”!

又下令将尸体运回长安,而由此也失掉了藩臣之礼,致使汉王朝总部也异常不爽,两方因此产生了不少摩擦。

网络配图

也终于,愤怒和恐惧激发出了刘濞深藏已久的反心,他开始日谋夜算,计划着血洗长安,已有剑拔弩张之势。

但坐镇中央的孝文帝化解了这场干戈。文帝好黄老之术,崇尚怀柔天下、无为而治。他主动赐予刘濞几杖,表示不做追究,化解这场纷争。

而刘濞也渐渐平息了自己的怒气,淡化了造反之心。毕竟,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

-伍-

经营一个国家其实很难,刘邦当初之所以选择两制并行,主要是看到秦朝时期的郡县制虽然有其优势,但一旦发生危机就有难以集权的风险,所以在统一天下后,在郡县制的基础上有加上了分封制,而待国家稳定后,又大面积诛杀功臣,换上自己的同姓宗族(当然起初实施分封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天下大半靠那些功臣所得,不如此也难以服众)。

此法确实可以解一时之危,但在权欲面前,那些同宗之间的那份亲情关系实在微不足道。于是渐渐地,诸侯日益做大,割据一方,威胁中央。

也终于,在景帝时期,这种矛盾开始真正凸显了出来,而长安方面在意识到这种危机后,试图去解决,也由此颁发了一条政令:削藩!

而正是这一政令,真正地促使了刘濞走向了谋反之路!而由此也引发了刘邦一统天下之后的第一场最为严重的危机——七王之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揭秘:吕布命丧白门楼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吕布命丧白门楼,其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子曾经说过:“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 有之矣。”意思就是春秋时期没有合乎道义的战争,同样也可以用这句话来形容东汉末年诸侯之间的征战。在上面还有汉朝天子,这些地方官员有什么资格出兵攻伐呢?就是因为汉朝天子说话起不了作用了,这些地方

  • 揭秘:为什么说明成祖朱棣是工作狂魔?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中国历史上哪个皇帝是工作狂魔的话,小编觉得如果明成祖朱棣排第二的话没人敢排第一了。自从1402年7月17日朱棣登基,执政22年约八千多天,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凌晨起床上朝,中午看书,下朝后和大臣一起吃着工作餐,讨论政事,到了晚上听着大臣们的上奏入眠。网络配图就是因为这种疯狂式的工作态度,才有了清

  • 这个皇帝被老婆欺负 为何只能狂奔30里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古时候大家都想做皇帝,因为自己做天下主宰,想干嘛就干嘛,想揍谁就揍谁,想娶多少老婆就娶多少老婆。但是,也有皇帝做的很窝囊的,比如晋孝武帝司马曜,跟老婆吵两句,被老婆活活给闷死了;还有晋惠帝司马衷、唐敬宗李湛,老婆给自己戴绿帽子。今天来说说隋文帝杨坚,也是个怕老婆的主儿。网络配图真正意义上从乱世

  • 历史揭秘:换赵云来守荆州他能守得住吗?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演义》中,荆州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各方力量都在想方设法夺取荆州,它可以看作是一场局部战争的分水岭,谁占领荆州就能占据主动,孙权、刘备即便是失和,也要夺回荆州。诸葛亮一开始和关羽、赵云、张飞一起守荆州,后来刘备被张任打的落荒而逃,诸葛亮才带张飞、赵云去帮刘备,平定益州。网络配图如果把赵云替代关

  • 揭秘赵匡胤从流浪汉到帝王的传奇上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还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官宦之家,少年时狂放不羁,颇有几分纨绔子弟的味道;及长,因得罪朝廷,被迫浪迹天涯,又有一点流浪汉的成分。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个流浪汉居然当上了皇帝。赵匡胤知人间辛酸赵家在赵匡胤长大的这十几年中却一步步衰落下来。赵弘殷本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爱的战将,自李存勖在兵

  • 揭秘汉哀帝刘欣为何不敢受匈奴单于朝拜?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匈奴是一个骁勇剽悍的民族,也是西汉王朝的宿敌。从汉高祖白登山被围困,到吕后无端被调戏,从汉文帝远嫁宗室之女,到汉景帝照例委曲求全,匈奴带给西汉人民的是战争,是灾难,是挑衅,是屈辱。热血青年汉武帝即位后,拉开架式和匈奴打了几十年,虽然一度扬我大汉威名,但同时也把西汉推到了满目疮痍之艰难处境。

  •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 因何要被迫让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一手将隋炀帝逼成太上皇的李渊应该没想到,九年后(626年),他也被迫成为了太上皇。大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事变爆发,李渊在此时已大权旁落于李世民手中,在诏书中也只能说“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皆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仅仅两个月后,这一新的权力结构就在法统上得到了确认——李世民登基,李渊做

  • 曹操最爱刘备帐下的两奇人 第二并非赵子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最希望得到刘备手下的两个人,一个是武将关羽,另一个却不是长坂坡大战百万曹军,看得曹操不忍痛下杀手的赵云;而是军师凤雏庞统。曹操与庞统的人生交集不是很多,但从态度上可以看出曹操对庞统的欣赏胜过了刘备和孙权。回顾庞统的一生,从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对庞统的态度上,谁优谁劣便已一目了然:网络配图赤壁之战

  • 刘禅如何能成为三国时期在位最长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不仅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名人,也让他成为“扶不起来”的典型。其实,真正的刘禅并不完全是这样的。一、很有智慧公元223年,刘备命丧白帝城,太子刘禅继蜀汉皇帝位,史称后主。网络配图应该说,刘禅接手的是一个十足的烂摊子。外部,宿敌魏国一直虎视眈眈;盟友东吴成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内部,精

  • 听到大臣发牢骚 唐玄宗宋高宗为啥反应大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仪表伟岸,多才多艺,通晓音律,但性格似乎并不大气,见不得别人的牢骚,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孟浩然慕汉隐士庞德公,隐居家乡鹿门山,到四十岁方始游京师长安,在一群名士雅集联句中,以一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使众人叹服,尤为宰相张九龄和王维称道。网络配图一天,王维邀请孟浩然去金銮殿闲谈,恰好遇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