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功高震主的魏冉最后为何能全身而退?

揭秘:功高震主的魏冉最后为何能全身而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992 更新时间:2024/1/8 12:33:40

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日增。而后又在几代君王的贤明治理下,终于在秦始皇时期结束了纷争,统一了六国。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如果说,要论秦国这几代君王哪一个贡献最大,那大家可能吵个三天三夜也论不清楚。然而,如果要说哪一位君王在位最长,那就只能有一位了,那就是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消灭了六国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又重用了范睢,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外交方针,避免了与齐国一样的命运。然而,白起和范睢功劳虽大,却依旧逃不开君王的猜忌之心,白起被赐死,范睢则被弃用(另一种说法是范睢受郑安平投敌之事株连而被赐死)。总之,下场都不怎么样。

然而在秦昭襄王时期,有一个人地位显赫,甚至一度把持秦国朝政,却仅仅是被遣回封地,可以说是全身而退的,这个人就是穰侯魏冉。那么以秦昭襄王的性格,为何没有杀害他,反而还放他回封地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一一道来。

魏冉的功绩

一、于私:魏冉拥立嬴稷为新君,使其坐稳王位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史记·穰侯列传》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举鼎而亡,年仅23岁。因秦武王膝下无子,所以整个秦国都为了王位争的你死我活。其中最大的两个势力就是以惠文后为首的公子壮一派和以宣太后为首的公子芾一派。而这一切本来都与远在燕国为质的公子稷无关。

然而有时事情就是如此巧合,由于秦国内部争斗不休,远在燕国的公子稷反而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成为了赵武灵王眼中最好的筹码。于是,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公子稷顺利的登上了王位。

不过,公子稷毕竟是在他国干涉下才登的王位,因此其余公子必定不服。这时候,魏冉站了出来,替公子稷扫清了一切障碍。

二、于国:魏冉用白起,并为秦国立下赫赫战功

秦昭襄王刚刚即位之时,年纪尚小,因此秦国朝政基本上由宣太后及魏冉等人把持。然而魏冉并没有因为自己有拥立之功就居功自傲。恰恰相反,魏冉反而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昭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史记·穰侯列传》

魏冉持政期间,多次击败三晋之国,为秦国开疆扩土。不仅如此,在长平之战中大放异彩的白起,亦是其提拔重用的,这些都可以算成是魏冉的功绩,因此战功赫赫绝非信口雌黄。

范睢入秦,魏冉终受猜忌

本来,魏冉和秦昭襄王相处的平安无事,魏冉继续为秦国开疆扩土,秦昭襄王继续施行他的王霸之业,直到范睢入秦。

范睢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齐之有田文,不闻其有王也;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四贵备而国不危者,未之有也。为此四贵者下,乃所谓无王也。”——《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范睢入秦后,先是抨击了魏冉越过韩、魏两国的土地前去攻打齐国城池的做法不合乎情理,在秦昭襄王心底埋下了一颗怀疑的种子。然后在其掌握了秦王的信任以后,再一次阐述了魏冉等四贵权势过大,导致秦国只闻四贵,不闻秦王的处境。

最终,秦昭襄王再也遏制不住内心的怀疑,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史记·穰侯列传》)。

秦昭襄王没有杀魏冉,只是将其赶回封地的原因

一、魏冉为秦王亲舅舅,又不可能有谋反之心

魏冉,乃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亲弟弟,也就是秦昭襄王如假包换的亲舅舅,杀他难以向宣太后交代。也许有人会说,王室之间哪有什么血浓于水的亲情,从来都只有赤裸裸的利益。确实,我并不否认古代存在杀父嗜兄的情况,而且还挺常见。不过那是因为涉及到了皇位,才展开的大屠杀。魏冉和秦王并不存在这层冲突。

同时,四贵之中有两个是秦王的亲兄弟,上面还有一个宣太后坐镇中枢,魏冉位极人臣,绝不是一个蠢笨之人,因此他绝对不可能有谋反的心思。这也是秦王放心的原因之一。

二、魏冉于私对嬴稷有恩,于国对秦国有恩

秦昭襄王嬴稷,本来只是一个送去燕国的质子(质子生活并不好过,且燕国处于苦寒之地)。而其会被送去当质子,就说明他并不受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父亲)的宠爱,甚至也不受宣太后宠爱(宣太后本来就想扶持公子芾为王,只是被干涉了)。因此,秦昭襄王的童年,应该是相当凄惨的。

直到秦武王死去,嬴稷才被想起,在赵武灵王的干涉下坐上了王位。然而刚刚坐上王位的嬴稷内心必定也是不安的,这与其悲惨的童年有关,也和其势力弱小有关。这时候,魏冉站出来了。

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史记·穰侯列传》

魏冉在公子稷最孤独无助的时候站了出来,替他扫清了阻碍。公子稷会铭记于心吗?我想是会的,此乃大恩,应当难以忘怀,况且是年纪尚幼的嬴稷(秦昭襄王即位时仅十九岁)呢?

同时,作为一个臣子,魏冉矜矜业业,恪守本分,提拔了诸如白起之类的奇才,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秦王也没有理由杀害他。

结语

魏冉,在秦昭襄王前期,同宣太后把持秦国朝政,功高震主,造成了国人只知宣太后及四贵,不知秦王的局面。这其中固然有魏冉的过错,然而却绝非其本意。

试想,在战国那个年代,但凡有点才华的人,都不会甘于平凡。人人都渴望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魏冉也不会例外。

因此,我认为魏冉是没有错的。

同时,魏冉和许多结局凄惨的功臣不同,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一层皇亲国戚的身份。

商鞅,居功自傲,上得罪贵族,下得罪百姓,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白起,屡次顶撞君王,且不听君令,置秦军将士性命于不顾,不杀不足以祭英灵;吕不韦,凭着自己“奇货可居”的历史功绩,祸乱宫闱,尊卑不分,不杀不足以振纲常。

而这些,魏冉都没有,他只是一个默默为秦国做贡献的穰侯罢了,秦王怎么有理由杀他,又怎么会杀他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他帮朱元璋挡了9箭,最后却被抄家?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朱元璋从起兵到称帝,历经15年。这15年内,朱元璋起兵抗元、渡江、取皖南、夺金陵、战陈友谅、灭张士诚,身经百战。但让朱元璋最难以忘怀的战争,只有一场,那就是鄱阳湖之战。此战朱元璋以20万兵力险胜陈友谅的60万大军,虽然勉强取胜,但

  • 从小小的宫女到当朝皇后,窦漪房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人失去了东西,未必是一件坏事,其实我们经常所说的因祸得福有着异曲同工的意思,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一个宫女的故事,这句话用在她的身上十分的合适,这位宫女的名字叫窦漪房,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窦漪房是位平民家的小孩,她的父母也都是老实的百姓,不过

  • 他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何还成了明朝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几个儿子,明朝朱棣有几个儿子,朱元璋那个儿子反了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他是太子朱标的儿子,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皇太孙朱允炆成为了明朝的第二任皇帝,而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们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第一,太子朱标的意外死亡。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立长子朱标为太子,据说朱标“仁柔孝友”,品德高

  • 他是秦朝头号大将,蒙恬为什么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虽然秦朝只经历了二世,但出现了很多排得上号的战神,比如白起、魏冉、章邯、王翦、蒙恬等。在秦国横扫六国的霸业当中,这些战神纷纷登场,为最终秦国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蒙恬很特殊,他的名气多来自于抵御外族,即抗击匈奴。在他守关期间,匈奴不敢越境半步,可是这样一位利国利民的人物,最终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 李显一生被三个女人控制,他的一生有多悲催?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在大唐时期是出现过很多繁荣的景象的,而且在这个时期,也有许多比较出奇的事情发生,例如出现了一个女人,她一步一步的成为了皇帝,因而今天所要提及的,也是一个跟她有着密切联系的人,他就是这个女皇的儿子,叫做李显,说起他就需要对他一生的遭遇进行分析了,因为他总共有两次当政的机会,这不是所有的人都可

  • 朱元璋称帝后,他的二哥朱重六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朱元璋于应天府登基,建立大明,号洪武。由于出身草芥,朱元璋一直是不太自信的,做乞丐的经历令他生性多疑,因此才会先后发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朱元璋如此多疑残忍,令许多人不禁怀疑,不常出现在历史中的朱家兄弟姐妹怕也是当时朱元璋针对的对象。其实不然,朱元璋只是把刀放在了那些有威

  • 一夜宠幸30个妃子的荒淫皇帝,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有很多的皇帝都是有很多的妃子,而古代的时候很多的皇帝都非常的好色,三妻四妾也都是很正常的事情,皇帝后宫的妃子也取决于皇帝自己想要宠幸多少人,而在历史上有一位非常好色的皇帝,曾经一夜宠幸了30个妃子,最后却因为纵乐寻欢而死,这位皇帝就是宋度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度宗在2

  • 演义中吕布单挑场上无人能敌 正史中吕布实力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布实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中,吕布相当出名,因为他相当能打。手执方天画戟、跨骑赤兔马,单挑场上无人能敌,他是演义中公认最能打的那一位。但是吧,你要是说历史上的吕布,貌似没那么牛。最为人熟知的正面大事件,大致有如下五桩。①收拾了大反派、董卓,然而背后是

  • 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他的死和鸡肋有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杨修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杨修之死》是一篇我们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曾学习过的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说的是曹操手下有个叫杨修的人,这个人很聪明,经常能够读懂曹操的心思。但是杨修不似荀攸那般大智若愚,而是一个恃才放旷,性格张扬的人。在演义中,曹操的人设奸

  • 李斯临死前到底说了什么 最后果然应验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斯遗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李斯,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李斯这一生也算的上是一个比较励志的人才。他从最开始的时候的一个小吏,到最后的官至丞相,成为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受人敬仰的人才。我相信,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自己的运气,更与他的才能和自己的智慧有关。李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