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睿临死前为何要仍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真相是什么

曹睿临死前为何要仍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96 更新时间:2024/1/28 4:08:35

你真的了解魏明帝曹睿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曹睿与司马懿的关系一直很微妙。

这倒不是因为什么“鹰视狼顾”之类的戏言,所有的君主,与辅政大臣之间都有天然的矛盾。

曹睿即位时,司马懿、曹真、曹休、陈群,就是曹丕安排给他的辅政大臣。

曹睿要亲自执掌大权,当然要与位高权重的辅政大臣争一争。

曹睿通过制衡之术,压制住了辅政大臣们。

曹真、曹休、司马懿常年在外领兵,对朝政影响力受到限制,留在洛阳的陈群又无兵权,曹睿得以居中制衡,稳操大局。

尽管司马懿在曹叡时期表现得很得体,但曹睿及一些大臣仍然对其有所警惕。

司马懿曾经询问陈矫:司马懿忠正,是不是社稷之臣?

陈矫答:司马懿是朝廷所望,但是不是社稷之臣就“未知”了。(《三国志.陈矫传》引《世语》)

当然,曹睿对司马懿的警惕,基本上属于君主与辅政臣之间正常的警惕关系,并没有非常特殊。他刻意压制司马懿的程度,与压制曹真、曹休的程度基本相当。

对曹魏皇帝来说,无论是宗室,还是世家大族,都是他需要提防的对象。

曹睿当政时期,无论是曹真曹休这样的宗室,还是司马懿陈群这样的重臣,他都能驾驭自如,朝政被皇帝本人牢牢把握于手。

曹肇、夏侯献、秦朗等宗室,蒋济高堂隆等外臣,都曾经抱怨替皇帝执掌机密的孙资刘放权力太重,这正说明:宗室、外臣的权力,都被曹睿死死限制住了。

在曹睿的驾驭下,司马懿既能充分发挥其才具,又无法威胁大权,二人配合算相得益彰。

比如: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众将请战,司马懿按压不住,请旨于曹睿,曹睿心领神会,下旨不得出战。

这一段,可谓明君贤臣合作的典范。

由于曹睿比司马懿足足小了25岁,所以,正常情况下,这段君明臣贤的佳话是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

可是,年纪轻轻的曹睿,却突然病倒了。

曹睿自然能牢牢压制宗室、世家大族,但是,继承皇位的小皇帝是不可能马上做到的。

旧有的权力体系已失衡,曹睿必须抓住生命最后一点时间,替继承人重构权力体系!

曹睿最初的设想

曹睿一开始的选择,是宗室。

他最初安排的辅政班底是一班宗室:曹操之子曹宇、曹操假子秦朗、曹休之子曹肇、曹真之子曹爽、夏侯家的夏侯献。

同时,曹宇提出:从辽东前线回来的司马懿,不必回洛阳,直接去关中督军。(继续排挤出中央权力体系)

曹睿没有像其父曹丕一样,采用世家大族与宗室共同辅政的形式,而是企图通过宗室+皇权,牢牢压制世家大族。

看来,曹睿认识到了世家大族的危险。

自汉末以来,门阀就掌握了大量的经济、政治资源,成为左右时局的重要力量。

曹操角逐天下时,消灭了袁绍、袁术,削弱了杨彪,东汉政治生态下的顶级士族被悉数打倒,曹丕得以通过拉拢司马懿、陈群等次级士族,完成代汉。

在曹操、曹丕时代,曹家既有强力君主,又有一些寒门能人制衡,士族尚能压得住!

可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九品中正制”的持续推行,士族已经再次把持了经济、政治资源,而司马懿、陈群、王凌,当年的次级士族们,如今已成长成了顶级士族。

宗室虽然也危险,但比起这些鹰扬之臣来,毕竟是自家人。

曹睿欣赏的大臣高堂隆就曾经提出:一定要提防“鹰扬之臣”,让宗室领兵,控制局势!

曹睿最初做出的这个安排,基本上是采纳了高堂隆的意见。

但是,把所有的世家大族全部排挤出最高权力体系,完全依赖宗室压制,行得通吗?

当年,高堂隆提出以宗室领兵,压制“鹰扬”大臣时,曹睿还很健康,那算是未雨绸缪的计划。

如今,仓促之间,直接由宗室压制世家大族,压得住吗?

曹宇地位高,但缺乏实权基础;曹肇、曹爽虽有其父之荫,但威望、实权也不如其父。

实力不足,能力也不足!

曹肇、夏侯献得到辅政安排后,指着树上的鸟说:在树上待得太久了,该下来了!(暗指孙资、刘放)

且不说孙资、刘放是不是应该拉拢的对象,就是想要弄倒人家,如此沉不住气,能成何大事?

孙资、刘放立刻开始劝说曹睿。

根据《汉晋春秋》的记载,孙刘劝说的要点有2:

(1)、宗室也不一定靠得住!

宗室也会危及皇权!曹丕曾有诏令,诸王不得辅政!

而且,曹宇、曹肇、夏侯献、秦朗都靠不住!

您还病着,曹肇、夏侯献就在调戏侍疾者了!燕王(曹宇)已经拥兵南面,限制他们入宫!

(2)、这几个宗室镇不住场子!

“外有雍隔,社稷危殆”。外地的实力派司马懿、王凌,这几个能力平庸的家伙压得住吗?

所以,孙资、刘放提出了建议:由曹爽、司马懿一起辅政!

继续当初曹丕“宗室+士族领袖”的辅政班底!

曹睿采纳。

最终构想

但是,曹睿也感觉到:还是不稳当!

曹睿先是答应了刘放孙资的建议,旋即又反悔,然后又回心转意,犹豫不决。

他问曹爽:“堪其事不”?

曹爽战战兢兢,孙资代答“臣以死奉社稷”。

同时,曹睿以最后的表演,笼络司马懿。

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我忍着不死,就为了见到你,见到你,我才无所恨!

但是,曹睿依然没有放弃对司马懿的控制。

曹氏宗亲,牢牢把握中军,而尚书孙礼,更是被指定为曹爽长史,加强曹爽在朝政中的影响力。

如此,曹睿的最终构想,也基本形成了。

1、借助司马懿的士族领袖地位,统治士族群体。

陈群死后,司马懿是当仁不让的士族领袖。

2、以曹爽、孙礼在洛阳的实力,压制司马懿。

司马懿虽颇有权力,但在洛阳实力薄弱。

事实证明,司马懿家族进入洛阳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出于被压制的地位,这并只是他韬光养晦之谋,也是因为中军在曹氏宗族手中。

可以说,如果不是曹爽自己作死,这原本是一个靠谱的平衡体系。

但是,曹爽比他设想的更不靠谱···

曹睿视孙礼为束缚,把人家外放了。

被苦心安排辅助曹爽的孙礼,后来居然曾经责怪司马懿为什么任由曹爽乱来而不动手?

无解的难题

任何时代,给幼主安排辅政团队,实现顺利权力交接都是极为困难的。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更是困难。

自汉末以来,士族势力膨胀,掌握了国家主要的经济、人口资源。

能否驾驭这些士族,是皇权能够稳固的关键。

强主控得住场子,但给幼主安排辅政班底,当时是无解的难题。

刘备运气比较好,他押宝诸葛亮,算是基本没出乱子。

孙权采取“权臣+宗室”的组合,由诸葛恪、孙峻联合辅政,这一次,宗室赢了,诸葛恪被杀,但是,东吴仍然连续多年内乱不休,国力大损。

司马炎采取宗室掌兵,与高堂隆给曹睿的建议基本接近,结果,宗室们成了“鹰扬”大臣,八王之乱···

此后,直到南北朝,但凡幼主或愚主接班,多免不了腥风血雨,甚至改朝换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庄襄王在位时间只有短短三年 他对秦国的贡献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庄襄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自秦始皇以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超过四百位皇帝。若是再算上先秦时期的各国君主,这一数量就会增长许多。虽然君主很多,但历史留给他们的笔墨实在不是很多,总有被后人忽视的嫌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的秦庄襄王。一、 传说中秦始皇的生父于很

  • 王莽的头颅有什么特别之处,被收藏了272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王莽的头颅有什么特别之处,被收藏了272年?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要说中国历史上比较奇葩的灭亡那绝对要属新朝莫属了,你说别的王朝灭亡大部分都是因为官吏腐败或者说党争什么的,可是新朝的灭亡却不是如此。恰恰相反,新朝的灭亡居然是因为制度太过超前以至于灭亡的。通俗的来说,就是王

  • 揭秘顺治皇帝下落之谜 顺治究竟是出家了还是病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下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清世宗顺治,名爱新觉罗.福临,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皇帝,也是清代历史之中唯一公开皈依佛门的传奇皇帝。为何一个帝王天子甘愿抛弃江山不要,而披上袈裟为僧呢?世间流传的说法无一例外是因为他的挚爱董鄂妃病逝之后,他万念俱灰,彻底了却红尘,出家做了和

  • 唐朝有哪八位忠心耿耿的番将?他们对唐朝都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一个雍容华贵、包罗四海的朝代,唐帝国时代的中华,真正的是八方仰慕、万邦来朝。唐朝皇室李家拥有鲜卑血统,所以唐朝的华夷之防没有那么严重。番邦士人在大唐为官也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番将番兵也成了大唐的帝国利刃,抛去那些军阀和后来反唐的安禄山、仆固怀恩、李克用等人,小编筛选出了八位忠心耿耿的大唐番将(

  • 什么是龙城之战?这场战役的汉军主力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龙城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反击匈奴,史称“龙城之战”。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讲,汉朝在“龙城之战”中取得的战果不多,四路大军的一路大半被歼、一路全军覆没、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的部队捣毁了匈奴的圣地龙城,取得了一定战果

  • 李逵刀割黄文炳的本质是什么?一场权力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李逵刀割黄文炳的本质是什么吗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梁山好汉活剐黄文炳,本质上就是一场由宋江主导的“杀鸡给猴看”的权力秀。因为残酷的杀死黄文炳有利于巩固宋江的江湖地位。如果此时宽宏大量的释放黄文炳才有利于宋江江湖地位的话,他一定会像之后无数次的那样上去亲解其缚。其次,这一“剥黄秀”的

  • 为何我们常说商鞅是作法自毙的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作法自毙意思: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比喻自己想出的办法,反而害了自己。历史上就是用作法自毙来形容商鞅之死,这是为何?成语“作法自毙”的典故图片来源于网络商鞅原名卫鞅,变法成功后使秦国富国强兵,分封商地。但由于变法中触及了很多旧贵族的利益,书中见“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

  • 古代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不仅丢了江山还丢了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也可以说是几千年的帝王大戏,每次历史中的重大变革都是伴随着王朝的更换,新皇帝上位时,手握大权风光无限。皇帝退位后,有的人能安度晚年,但更多的则是在血雨腥风中凄惨而逝。网络配图皇帝的命运都是如此了,皇后的命运就更不用多说了,作为皇上的女人,其命运更与她们老公的人生戚戚相关。当老公

  • 清朝杜文秀起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被灭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杜文秀简介记载他号百香、字云焕、又名杨秀。道光三年出生于云南永昌保山县一个杨姓家庭。在10岁后过继给姨妈,改姓杜,更名为杜文秀。自幼好学13岁通晓儒家典籍,17岁考中秀才。16岁补廪膳生员道光十五年以代表身份上京上控“保山惨案”制造者,但未获公正处理。咸丰六年发生的聚团杀回事件,让杜文秀在蒙化起兵,

  • 真实的曹操武功惊人 一场格斗杀死数十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武功最高,一套军体拳被砍32刀完整段子,孙权会武功吗

    曹操屡次在这种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中表现出自己的力量。《武帝纪》中载:“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他的这一战绩甚至连三国中公认的高手典韦、许褚、关羽、赵云等猛将都没有过。网络配图《三国演义》里把曹操描写成一个身高仅一米六的小个子,说他“身长七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