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顺治皇帝下落之谜 顺治究竟是出家了还是病死的

揭秘顺治皇帝下落之谜 顺治究竟是出家了还是病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867 更新时间:2024/1/16 9:07:16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下落,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清世宗顺治,名爱新觉罗.福临,满清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个皇帝,也是清代历史之中唯一公开皈依佛门的传奇皇帝。

为何一个帝王天子甘愿抛弃江山不要,而披上袈裟为僧呢?世间流传的说法无一例外是因为他的挚爱董鄂妃病逝之后,他万念俱灰,彻底了却红尘,出家做了和尚。但在清史料中却说他在董鄂妃死后不到百日之中,染上天花,撒手人寰,一命呜呼。

这两种说孰是孰非、谁对谁错,目前仍有两派历史学者各持己见,不过近年关于顺治皇帝的下落,又有了新的说法,且随笔者看个究竟。

1、患天花而死,或许是个假象?

据清代史书记载,顺治十八年(1662年)正月初二,清世宗(顺治)患病,正月初七驾崩于养心殿。《清世宗实录》之中也曾对顺治患病的经过、去世前的表现以及死亡时的情况做过简短描述。说法也是初二患病、初六“大渐”、初七殡天。内大臣苏克萨哈在自己日记档记载“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

翻遍清代所有史料,针对顺治的死亡原因也不过寥寥数句而已,连患的是什么疾病,什么死因都只字未提?大抵就是患病-驾崩,中间的过程一概而过。顺治皇帝正值人生盛年,并未听说患有什么病,怎么一个身体健康的人说死就死了呢?在他死后,宫中传言是患“痘症”也就是天花而死。

另外,关于顺治皇帝的遗诏,也不得不令人怀疑。在这份遗诏之中,顺治皇帝列举出自己平生的14条“大罪”。比如对自己渐行汉俗、无法尽孝、与亲友隔阂等等,充满自责之语气。为什么顺治帝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如此大的内疚感和自责感?这种内疚和自责好像不符合一个少年天子离开人世前的最后心情。再者皇帝说这些话之前,并没有任何内侍和大臣在场,他这些自责是对谁说的呢?因此人们怀疑这份遗诏并不是出自顺治皇帝本人之手,而是出自孝庄太后之手。因为遗诏中自责的内容,多是孝庄皇太后对顺治帝的不满之处。这自然让人们对顺治帝之死加深了一层疑惑。

另外有懂医理的人做过研究,所谓的“天花”如果感染后,受感染者会出现精神萎靡、神志不清、严重者不省人事、自言自语、如邪孽状。一个患有天花的人在死之前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神志清醒,而且还能将自己的遗诏亲口说出的。皇帝也是人,因此也不能例外,所有“口授遗诏”之说断然不可信。

在顺治帝死后,清廷对他的死因遮遮掩掩,如果是正常死亡,为何清宫档案对死因只字未提,实在让人讳莫如深!

2、出家做和尚,可能性有多大?

另一则说法,也是最广泛的民间说法,是说顺治帝出家为僧,金庸作品《鹿鼎记》和二月河作品《康熙大帝》都有过讲述。

事实上,顺治皇帝在生前确确实实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而且痴迷佛法。据说顺治信奉佛教是受了母亲孝庄皇太后的影响。孝庄是蒙古人,自幼受佛教熏陶,又年轻守寡,就以虔诚信佛来纾解心中郁结。顺治自小陪伴母亲身边,言传身教,从小就对佛法感兴趣。

14岁之时,顺治皇帝便亲自汇集大德高僧憨璞聪,并且与高僧促膝长谈。到了成年之后,又深受著名高僧玉林琇、茆溪森、木陈忞三人的影响,越发的信奉佛教,并且常常在宫中身穿法衣,念诵经文。

后来顺治皈依佛门,玉林琇赐他法名“行痴”,法号“痴道人”,又唤作“佛心天子”。顺治在这些僧人面前,一点皇帝架子都没有,自称自己为三宝弟子。

董鄂妃死后,顺治万念俱灰,心无旁骛,丢却皇位,遁入五台山,出家为僧,并亲手写下“出家偈”,其中那句“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至今仍在传颂。

或许是顺治皇帝对董鄂妃和佛法的痴迷程度超出了寻常,因此民间纷纷流传顺治帝并未死去,而是五台山出家的观点。

但顺治真的出家做了和尚吗?现在仍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其中支持顺治出家说的学者以《康熙皇帝起居录》为模本,将其中记载的康熙皇帝继位后多次随孝庄太后前往五台山礼佛为由头,坚持认为顺治就在五台山。因为礼佛这种事情,在皇宫就可以办,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另外在此之前,孝庄从未带着顺治去过五台山,而偏偏是“顺治驾崩后”才频频前往。民间更有传说,说康熙曾五次前往五台山,名义上是礼佛,实质是寻找父亲。但尘缘以了的顺治“行痴”,却从来不与他相见。无奈,康熙只能在寺庙墙壁上留下御笔“文殊色相在,唯愿神鬼知”的诗词,以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父子不能相认的苦闷之情。

在后来的《清代野史达官》、《顺治演义》、《顺治与康熙》等野史和文学作品中,对此事大书特书,天桥底下的说书人更是说的唾液四溅,让人们对此事更加信服。不过虽然这只是一种传说,但是似乎顺治真的有在五台山出家的可能。因为在不少顺治朝退休大臣的笔记中,都多少隐晦的说过顺治出家五台山之事,而且有人还专门去拜会过他。

当然反对的一派,坚持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顺治就是死于天花。至于孝庄和康熙频频前往五台山之事,纯粹是二人笃信佛教,五台山又是佛教名山,因此前往礼佛也是正常。

两者观念不同,各有各的理,孰是孰非,恐怕也不好说清楚。

3、顺治皇帝之死又有新说

2004年,一册清朝手抄本《延平王起义实录》被人发现,这本书是郑成功后人郑龄在整理祖上遗书的时候发现的,全书以日记的行事记录了郑成功的一生。其中一段记载:高崎之战中,顺治皇帝被火炮击中,跌落水中,寻觅不见,清军将领达素不敢对外宣扬这个消息,而后畏罪自杀。康熙继位后不久就把已经降清的郑芝龙处死,以报其子郑成功杀父之仇。

这则消息被传出后,轰动历史界,而且有文史学家找出当年高崎之战的史料加以对比,从中得出结论,当时顺治皇帝极有可能御驾亲征。在与郑成功作战之时,顺治帝被炮击中,掉落水中,成了鱼虾之食。另外当时负者书写的清廷起居的大臣王熙也曾在自己的《自撰年谱》中提到顺治之死时,仅仅用了“俱不敢栽”四个字。什么事儿不敢记载,难道真的就是被炸死一事?

总之,这本《延平王起义实录》中的记载,给了顺治皇帝之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说法,在此之前,人们是不知道这些的。但是单靠一册陈旧的手抄本就能证明顺治御驾亲征来过厦门,而且还死于炮火之中,好像并不能提供十分有利的佐证。

顺治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五台出家,还是炮轰致死,还是有其他下落,这一切都在紫禁城的静默之中被永远尘封了,然而,历史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诸多难以猜测的谜题,才变得更有趣,更加耐人寻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有哪八位忠心耿耿的番将?他们对唐朝都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一个雍容华贵、包罗四海的朝代,唐帝国时代的中华,真正的是八方仰慕、万邦来朝。唐朝皇室李家拥有鲜卑血统,所以唐朝的华夷之防没有那么严重。番邦士人在大唐为官也成了司空见惯的事情,番将番兵也成了大唐的帝国利刃,抛去那些军阀和后来反唐的安禄山、仆固怀恩、李克用等人,小编筛选出了八位忠心耿耿的大唐番将(

  • 什么是龙城之战?这场战役的汉军主力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龙城之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四路大军反击匈奴,史称“龙城之战”。从纯粹的军事角度讲,汉朝在“龙城之战”中取得的战果不多,四路大军的一路大半被歼、一路全军覆没、一路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的部队捣毁了匈奴的圣地龙城,取得了一定战果

  • 李逵刀割黄文炳的本质是什么?一场权力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李逵刀割黄文炳的本质是什么吗 ,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梁山好汉活剐黄文炳,本质上就是一场由宋江主导的“杀鸡给猴看”的权力秀。因为残酷的杀死黄文炳有利于巩固宋江的江湖地位。如果此时宽宏大量的释放黄文炳才有利于宋江江湖地位的话,他一定会像之后无数次的那样上去亲解其缚。其次,这一“剥黄秀”的

  • 为何我们常说商鞅是作法自毙的典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作法自毙意思: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比喻自己想出的办法,反而害了自己。历史上就是用作法自毙来形容商鞅之死,这是为何?成语“作法自毙”的典故图片来源于网络商鞅原名卫鞅,变法成功后使秦国富国强兵,分封商地。但由于变法中触及了很多旧贵族的利益,书中见“商鞅相秦期间,商鞅因执法较严引起秦贵族

  • 古代史上最倒霉的皇帝:不仅丢了江山还丢了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也可以说是几千年的帝王大戏,每次历史中的重大变革都是伴随着王朝的更换,新皇帝上位时,手握大权风光无限。皇帝退位后,有的人能安度晚年,但更多的则是在血雨腥风中凄惨而逝。网络配图皇帝的命运都是如此了,皇后的命运就更不用多说了,作为皇上的女人,其命运更与她们老公的人生戚戚相关。当老公

  • 清朝杜文秀起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被灭全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杜文秀简介记载他号百香、字云焕、又名杨秀。道光三年出生于云南永昌保山县一个杨姓家庭。在10岁后过继给姨妈,改姓杜,更名为杜文秀。自幼好学13岁通晓儒家典籍,17岁考中秀才。16岁补廪膳生员道光十五年以代表身份上京上控“保山惨案”制造者,但未获公正处理。咸丰六年发生的聚团杀回事件,让杜文秀在蒙化起兵,

  • 真实的曹操武功惊人 一场格斗杀死数十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武功最高,一套军体拳被砍32刀完整段子,孙权会武功吗

    曹操屡次在这种短兵相接的白刃格斗中表现出自己的力量。《武帝纪》中载:“书曰: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馀人。”他的这一战绩甚至连三国中公认的高手典韦、许褚、关羽、赵云等猛将都没有过。网络配图《三国演义》里把曹操描写成一个身高仅一米六的小个子,说他“身长七尺

  • 虎毒不食子 戚继光真的曾杀了亲生儿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戚继光怕老婆是真的吗,戚继光打不过他老婆,戚继光杀小舅子

    元朝末年,日本国内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一些商人、武士、浪人铤而走险,离开本土,前往朝鲜及中国东北寻求生存,倭寇逐渐形成。明朝初年,中国国力强盛,兵甲完备,倭寇并未对中国造成多大的损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统治者逐渐堕落,朝政腐败,军备松弛,到了嘉靖年间,倭寇之患发展到极致。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烧杀抢

  • 金宣宗南征和南迁:是他一生最错误的决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金宣宗皇后,戊戌变法牺牲的人,戊戌变法六君子的结局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图片来源于网络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

  • 三国孙权善于用人 连仇人的后代都敢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权的后人在什么地方,孙权的后人去了哪里,孙权是孙武的后代吗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资产的CEO,与对手竞争不是凭匹夫之勇,靠的是手下大量人才。那么不仅要看他的个人素质,还要看他挖掘优秀员工的能力。孙策临死前把江东交给了孙权,并不是仓促做出的决定,他当众对着孙权留下了一段非常有名的遗言:“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