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孔融与曹操有何“宿怨”致其会家被冤杀?

揭秘孔融与曹操有何“宿怨”致其会家被冤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34 更新时间:2024/1/26 19:56:45

冤案主角:孔融(公元153年~208年),东汉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少有异才,勤奋好学。汉献帝即位后曾任北海相等职,在任期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宣扬儒术,时称孔北海。但因抨议时政,言辞激烈,触怒曹操,被曹操杀害,株连全家。

冤案特点:身为孔子后人,孔融恃才傲物,言辞得罪当权者曹操,被曹操嫉恨杀害,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因言获罪的又一悲剧。

少有异才,大缺实干

网络配图

《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千古,是每一个中国人孩提时期学习的榜样。据说,孔融10岁时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许多人想见李膺。但是,他“不妄接宾客”,非当世名人和亲友不见。10岁的孔融却偏要见见李膺,李膺请他进来后问道:“你的祖父或父亲与我有交情吗?”孔融答道:“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祖先李老君(古代哲学家老子)是师友,因此,我与您有世代交情。”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慧,是个“异童”。

成年后的孔融成为东汉末年一代名儒,文章写得漂亮,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的文辞,在孔融死后还悬赏征募他的文章,把他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并称为“建安七子”。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但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身为儒士的孔融虽有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之心,却缺乏政治见识与军事才能。在任北海相时,他曾多次被黄巾起义军和袁绍的人马围困,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兵只剩下百十来人,形势危在旦夕。待城被攻破之时,孔融自己逃走了,留下他的妻儿做了俘虏。

得罪曹操,全家被杀

网络配图

由于书生气太足、锋芒太露而不见容于当权者,孔融在仕途上始终不得志。

曹操当政后,孔融又常常写文章攻击嘲讽曹操。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纳袁绍儿媳甄氏为妻。孔融知道后,写信给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不明白这是对他们父子的讥讽,还问此事出处。孔融回答道:“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曹操曾下令禁酒以节约粮食,孔融多次反对,还写了几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历数古代哲王圣贤、文臣武将因酒成事、建立功业的故事。文章中还讽刺挖苦曹操说:如果酒可以亡国,非禁不可。也有因妇人失天下的,何以不禁婚姻?曹操对孔融很恼火,孔融却天天和朋友们在家喝酒,并以为杯中常有酒,就没有任何忧愁了。

比起文章,孔融的言行在当时更惊世骇俗。他时常不穿官服出行,并大放男人繁殖孩子只为满足情欲、孩子从母体里出生就如同从一个器物中出来一样,与父母并不存在特殊的恩情等违反孝道的阙词。

孔融性好饮酒,曾感慨“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但他所交往的人大都是轻浮士人,只会饮酒作诗、高谈阔论,干不了也不想干实际的事。例如,孔融非常赏识祢衡,两人互相吹捧,把对方说成和古代圣人一样。孔融还上书给曹操,推荐祢衡并称赞他是英才卓荦,有高洁的志向。虽然祢衡读书很多,但他狂傲无比,对曹操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曹操对祢衡十分痛恨,对孔融也很生气,怀疑孔融举荐祢衡是故意侮辱自己。

网络配图

更令曹操无法忍受的是,孔融忠于汉室,主张增强汉室实权,多次在公开场合让曹操难堪,严重激怒了曹操。因当时北方形势还不稳定,而孔融的名声又太大,曹操不便对他怎样。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平定了北方,并着手实施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最终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违悖孝道”等罪名杀死孔融并株连其全家。

孔融被捕时,全府上下惊恐万分,而他的两个只有八九岁的儿子却镇定地像平时一样玩游戏。孔融恳求前来抓捕的官兵放过孩子。不料,两个孩子不慌不忙地说:“爸爸,您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鸟巢倾覆了,怎么可能有完整的蛋?”最终,孔融全家被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名将赵子龙为何三次拒娶绝代佳人樊氏?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为何三次拒娶绝代佳人樊氏?赵子龙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被塑造为一位勇猛的战将,而且相对于关羽的倨傲、张飞的鲁莽,赵云更多的是谦和冷静,在人格上几乎无可挑剔。英雄常须美人配,赵云却是典型的大龄晚婚。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赵云已经出道20年,还是孑然一身,也没个红颜伴侣。网络配图

  • 揭秘陈宫为什么能说服曹操善待厚养自己的家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株连是封建社会常见的刑罚方式。一个人犯了事,往往会祸及全家,甚至连三族(父族、母族及妻族)都会被夷灭。陈宫追随吕布在兵败于曹操后,自己不愿投降,慷慨赴死。他却成功地保全了家人的性命,甚至让他们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幼有所依……陈宫为什么能说服曹操善待厚养自己的家人——标签约束效应网络

  • 探秘威龙诸葛亮为何要隐居于襄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襄阳现如今为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诸葛亮本是山东人事,为何要隐居于襄阳呢?网络配图诸葛卧龙原籍山东。据说在原籍,原来有两支姓葛的名门望族。为了区别,诸葛亮的家族就改成了诸葛氏。首先,一个山东人被作为襄阳的标志,说明了这个山东人的成功。其次,诸葛卧龙的老婆黄秀英是襄阳人。虽然长得不太好,但是诸葛亮就是服

  • 史上最能装的人是谁?一装三十年 骗了天下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王莽曾经篡夺汉家天下,亲手结束了西汉王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有赞扬,有贬低。网络配图王莽幼年生活坎坷,因为父兄先后去世,所以是叔父们养大的他。青年后,他是当世楷模。家族中先后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时,王莽依然坚持清贫,服侍母亲及寡嫂,尤其是对哥哥的儿子,更是管教严厉。这个王家的另类38岁时成为大

  • 让无数国人为之自豪的顶级大太监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郑和的历史功绩莫过于七次下西洋,先说一下,这里的七下西洋,有这么个误区,郑和在明成祖时六下西洋,最后一次是宣德六年,这里面有些小故事,不展开。在明成祖时,郑和曾被授予“钦差总兵太监”军衔,这在太监可能不是独一份的,可是郑和是个正儿八经的良将,随明成祖南征北战,早年当年驻地镇守北京,荣边塞王,郑和出谋

  • 徐达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朱元璋到底有没有对他下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和徐达,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明太祖朱元璋与徐达是老乡,两人情同手足,后朱元璋起义,徐达积极响应,并加入其队伍一起打天下,灭元朝、大败陈友谅、张士诚,最终朱元璋一统天下建立明朝,徐达成了开国元首,两家还联姻成了亲家。然而史料记载,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开始大肆屠杀功臣,尤

  • 嘉庆处死和珅后,为何放过了他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无论哪个朝代都有腐败,到目前为止也有腐败的现象。说到古代的贪官污吏,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想到“和珅”这两个字,和珅是著名的贪官,他有多贪婪?被抄家后,他比清政府的财产还要多,据说他的财富比一个国家的财富还多。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虽然他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乾隆皇帝信任

  • 宋仁宗废掉郭皇后与吕夷简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仁宗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驾崩,传位于太子李显(唐中宗),唐中宗担心李显不能驾驭朝臣,于是留下遗诏,让皇后武则天辅佐太子。《资治通鉴》记载:遗诏太子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份遗诏,让武则天干政变得“合法化”,给武则天称帝

  • 朱元璋有宰相胡惟庸这个左膀右臂不好吗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胡惟庸和朱元璋,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一统王朝的宰相,从他之后便没有这个岗位了。早年间也曾跟着明太祖四处征战,立下大功。能够成为宰相,可见他当时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不过可惜的是后来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杀胡惟庸,还株连九族。我们知道,宰相是皇帝的

  • 孝惠邵皇后在后宫中过着怎样的生活?她为什么能成为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明宪宗朱见深的后宫,光芒最盛的应该就是比他大了十七岁的万贵妃,其他嫔妃的光芒也因此被掩盖了。其实除了万贵妃,明宪宗的后宫还有一位邵贵妃,虽然比不上万贵妃的恩宠,但是却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成为了至高无上的太皇太后。从这一角度来看,邵贵妃才是明宪宗后宫中的焦点人物,也是最后的胜利者。邵氏是浙江省杭州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