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严重低估的人物:芈启有多厉害呢?

被严重低估的人物:芈启有多厉害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923 更新时间:2024/1/15 16:37:10

''《大秦赋》中似乎有意忽略了楚系一派在秦国的影响,不仅低估了华阳太后的影响力,更严重低估了芈的力量。事实上,从宣太后芈月开始,楚系一派在秦国能量巨大,华阳太后作为楚系一派的核心力量,对大秦朝堂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而芈启则是直接实施这种影响力的关键人物之一。''

历史上,芈启可是平定嫪毐之乱的首要功臣,接替吕不韦担任大秦丞相十余载,期间灭过韩、赵、燕三国,后来叛变秦国成为楚王,直接与嬴政作对,导致秦军20万精锐一败涂地。可惜的是,在《大秦赋》中,直到快40集了,芈启从来只是个默默无闻、偶尔出场露个面的小角色。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01楚人熊启甘愿留在秦国当官

在春秋战国及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是家族共有的符号,而氏则因封地、官名、职位名等有所区别,具体到楚国,虽然都是芈姓,但也有屈、景、昭、熊等氏上的区别。

芈启,确切的说应该是熊启,属于华阳太后楚系一派,在大秦历史上是个重要人物。《大秦赋》虽然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一些关键人物不能缺席,比如熊启。芈、熊本是一家,再加上芈启在剧中与华阳太后的关系,因此芈启便是熊启,否则后面的故事就算演下去也无法自圆其说。熊启在秦国被封为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在《史记索隐》中有记载:

''楚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

楚考烈王去世后,其子熊悍、熊犹、负刍和昌平君熊启都做过楚王。熊启楚人和丞相的身份,在《史记索隐》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既然熊启是楚人,为何在秦国当丞相呢?原来,楚考烈王熊元,同当年嬴政的父亲嬴异人一样是质子,只不过嬴异人在赵国为质子,而熊元在秦国为质子。巧合的是,后来熊元也是设计逃回楚国称王的,可见当时质子的处境并不好过,经常会成为各国之间交易的筹码,弄不好还会命丧黄泉。

在秦国的时候,熊元娶了秦女,并生下熊启。熊元比嬴异人幸运,他在秦国有华阳夫人等楚系一派的帮助和支持,日子要好过一些。至于熊启为何后来没有回到楚国,原因一是因为熊启同华阳夫人一样,按照秦律法属于秦人,二是因为熊启是庶子,回到楚国还不如留在秦国发展。

由于华阳太后的楚系一派需要在秦国要职上安排人,而嬴政也需要华阳太后一派抗衡赵太后与吕不韦,因此熊启在秦国受到重用,且职位并不低,这从平定嫪毐之乱中就可以看出来。

02平定嫪毐之乱首要功臣

嫪毐叛乱时,秦始皇遭遇空前的危机。当时嬴政正在雍城举行加冠之礼,都城咸阳空虚,嫪毐偷用玉玺,调用秦军,加之嫪毐本身也是长信侯,平日里门客众多,在咸阳城势力也不小,一旦成功,将严重威胁嬴政的王位。关键时刻,嬴政派遣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带兵,前去咸阳平定嫪毐叛乱。《史记》记载:

''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嫪。''

吕不韦当时是相国,大秦的丞相,而昌平君仅排在吕不韦之后,根据大秦的官制,昌平君应当是御史之类的''副丞相'',在秦国地位很高。即便如此,为何又说昌平君是平定嫪毐的第一功臣呢?

吕不韦虽然权倾朝野,但只是文官,唯一一次带兵打仗是消灭东周,但当时东周毫无还手之力,秦军压境,稍作抵抗便投降了。所以吕不韦并不擅长直接带兵打仗,在平定嫪毐叛乱时,应该主要是昌平君和昌文君带兵直接与嫪毐对抗。

况且,嫪毐本是吕不韦的家臣,也是他将嫪毐介绍给赵太后,所以嫪毐之乱的根在吕不韦,他平定嫪毐之乱属于自己应尽职责。这样说起来,还是直接去对抗嫪毐的昌平君立了首功。

03接任吕不韦丞相之位十余载

破铜烂铁中,竟然藏着大秦的惊人真相。平定嫪毐之乱后,因为吕不韦与赵太后、嫪毐的特殊关系,被罢免了丞相一职,一年后在嬴政的压力之下自我了断生命。那么吕不韦之后是谁接任丞相呢?史书之中一直找寻不到,直到1982年,考古专家在一堆破铜烂铁之中发现了真相。

在准备回炉熔化的一堆破烂中,专家意外发现一个铜戈,这上面刻有''十七年,丞相启、状''等字样。据考证,这是大秦的铜戈。在位超过十七年的秦王只有两位,一位是秦昭王,一位便是秦始皇,而秦昭王十七年的丞相是魏冉,所以这位启是秦始皇的丞相,也就是熊启。

此时的李斯,还只是大秦的廷尉,地位远在熊启之下,秦始皇统一之后又过了几年,李斯才当上丞相。李斯是受到嬴政的赏识,但在《大秦赋》中,明显将其美化和神话了。

嬴政亲政之后,大秦武有王翦,文有熊启,在嬴政的带领下开启了消灭六国的统一之路。熊启在位时间大约有11年,在这11年里,熊启辅佐嬴政消灭了韩、赵、燕三国,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大秦有功的丞相,为何后来反叛嬴政,还导致了20万秦军全军覆没呢?

根据《史记》记载,昌平君熊启是在秦王政21年迁徙到郢陈的,从嬴政身边的丞相到秦楚边境的郢陈,昌平君事实是被罢了相权的。与熊启一起被罢免的,还有大将王翦。一文一武,为何同时被罢免?

原来,此时嬴政在消灭了韩、赵、燕等国之后,开始对老牌强国楚国动手了。楚国也曾带甲百万、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虽然实力衰落,却也''瘦亡的骆驼比马大''。在对楚国动武一事上,李信只要20万秦军,王翦却要60万秦军,年轻气盛的嬴政认为王翦老矣,于是罢免王翦,任用李信统兵。

楚国是昌平君的母国,楚国大力扶持楚系一派,也是希望能够保全楚国。因此,昌平君应该是不同意嬴政对楚国动武的,或者是有不同意见,惹恼了嬴政,才被嬴政派到郢陈,事实上相当于流放了。嬴政将昌平君下派到郢陈也是有深意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

''二十一年,韩王亡。昌平君居其处。''

原来,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俘虏,安置在郢陈一带,后韩人作乱,大秦将其处斩。郢陈原先是楚国,后来被秦占领,因此在秦楚边境。郢陈一乱,楚国蠢蠢欲动,因此嬴政派昌平君到此地,既有惩戒之意,也有令其安定郢陈人心之意。

05成为楚王大败20万秦军精锐

嬴政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让昌平君到郢陈却为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深受嬴政信任的李信,带领20万秦军精锐,从郢陈出发,先后占领楚国多地,眼看就要占领楚国全境,秦军胜利在望。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昌平君在郢陈叛乱,直接威胁秦军大后方。李信被搞了个措手不及,急忙回师,回防郢陈,却不曾想被项燕的楚军伏击,项燕和昌平君内外夹击,大败李信,20万秦军伤亡惨重。

田余庆先生在《说张楚》一文中逻辑严密,分析到位。按说这李信此前在灭赵国和燕国之战中也立下赫赫战功,战略战术并不差,若不是昌平君熊启在背后突然捅了一刀子,说不定李信早就消灭楚国、胜利班师回朝了。

其实王翦复出之后,攻击楚国的路线基本和李信相同,只不过这次王翦先是派出部分秦军围攻昌平君所在的郢陈,大部队则一路杀奔楚国,一直打到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负刍也当了俘虏。

昌平君熊启面临的压力也很大,被迫撤到淮南。因为身上有楚王室血脉,在楚国灭亡后,熊启被项燕拥立为楚王。当年的同僚王翦依旧不依不饶,根据《史记》记载:

''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亡,项燕遂自杀。''

结束语

作为大秦的昌平君、嬴政的丞相、末代楚王,熊启本应是《大秦赋》中的重要演员之一,可惜的是在剧中出场并不多,地位也没那么高,倒是名不见经传的阳泉君成了重要角色。其实,昌平君熊启所做的事情,比阳泉君要多太多了。

不管是秦人还是楚人,昌平君身上都有股血性,在楚国要遭秦军进攻时敢于顶撞嬴政,在李信大军威胁楚王时敢于作乱,在成为末代楚王面临秦军时敢于战亡。也许正因如此,在当年熊启和项燕战亡的地方,陈胜吴广才借他们的名声奋起反抗大秦暴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郭圣通斗不过阴丽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子仪为什么可以善终,刘秀和阴丽华的孩子,刘秀喜欢阴丽华还是郭圣通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微贱之时的这一句感叹,与他和阴丽华之间的爱情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佳话。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而刘秀和阴丽华之间的爱情并不完美,他俩之间,始终隔了一个郭圣通。都说阴丽华是刘秀自己要娶的,而郭圣通是人家硬塞给他的,所以,阴丽华

  • 燕王哙为什么会产生禅位的想法?为什么说他是个理想主义者?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为什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两大阵营,燕王为何禅让给子之,孔子堕三都失败反映了什么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燕王姬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11世纪,周代商而立。周武王分封天下,弟弟召公封于燕地,这就是燕国。在《史书》中,燕国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它出身高贵、血统纯正,但700年来几乎无人知晓,俨然一个世外桃源,直到第38任国君的时候,燕国突然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 武则天已经风烛残年,李显发动神龙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神龙政变为什么不杀武则天,李显怕武则天,武则天传位给李隆基

    有些东西原本属于自己,但就是得不到,于是干脆理直气壮或心虚地去抢。皇位原本就是李显的,武则天也承认归还,只是迟迟不见行动,于是李显被裹挟着发动了神龙政变。李显是武则天的三子,曾经于公元684年登上皇位,可是还没到两个月便歇了菜。将他拉下皇位的人正是老母武则天。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

  • 燕昭王的一生是怎样的?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复仇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有含义的两个字,两个字概括一个人,好词两个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燕昭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前311年,赵武灵王将燕哙庶出的儿子从韩国护送回燕国,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燕昭王幼时被作为人质送往韩国,在动荡中长大的燕昭王恨透了齐国,他的人生如果用两个字概括的话,就是复仇。“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燕昭王励

  • 秦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入东胡的?他为燕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商鞅变法属于什么改革,秦国灭亡的时候秦军主力在干什么,魏国怎么被秦打败的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秦开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曾有一次大规模的成功扩张行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便是秦开却东胡取辽东的战功。历史资料有二:“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史记.匈奴

  • 苏秦为人处世的方法是怎样的?造成了哪些后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不知道怎么为人处世,秦二世而亡的经验教训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苏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起苏秦,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鬼谷子先生的高徒,是战国时期赫赫威名的纵横家,甚至还会有人想到他遭受到的五马分尸,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出使齐国的原因竟是私通燕文公夫人,《史记》载:“苏秦与燕文公夫人私通,惧诛,乃说王使齐为反间,欲以乱齐。”苏

  • 狄仁杰和武则天之间是什么关系 狄仁杰为什么会选择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和狄仁杰是哪个朝代的,张柬之和狄仁杰的关系,历史上武则天和狄仁杰的关系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和狄仁杰,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唐朝有着非常多有名的宰相,其中既有着姚崇,也有着杜如晦,更有着长孙无忌,他们都是名臣。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些人,相反我们要说的是武则天时代的一个宰相,他就是狄仁杰。狄仁杰可以说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敢于直言进谏,在这个特征就上他丝

  • 慈禧为什么要别人称呼她为“老佛爷”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如何称呼自己,别人喊你慈禧什么意思,慈禧的全名叫什么名字

    我们常在影视剧中听到“老佛爷”这一称谓,其实在历史上,被称作老佛爷的只有慈禧一人,那么这个称号是怎么来的,慈禧为什么要别人这样称呼她呢?后世有人揣测,慈禧长于养生之道是想要得道成仙,而且这跟她老佛爷的称谓也有关联。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慈禧曾经扮作观音菩萨照过一张很大的相片,因而宫中上下才都称呼她

  • 乾隆让刘墉跳河自杀 刘墉为什么先回家洗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墉跳河,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宫剧的种类很多,讲述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两部剧就是经典的《铁齿铜牙纪晓岚》以及《宰相刘罗锅》。但是,在历史上,真实的刘墉绝不是罗锅,他的身高至少有1米9。除了纪晓岚敢跟和珅斗智斗勇以外,刘墉也敢跟和珅抬杠。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真实的刘墉。和珅是清

  • 刘备夺走益州后,刘璋的结局如何?为何在东吴病故?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杀了刘璋没有,刘璋被刘备夺取益州后,历史上刘备伐吴真正原因

    刘备夺走益州后,刘璋的结局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黄巾之乱爆发的第四年,身为汉室宗亲的刘焉意识到大汉可能就要完了,他不想同大汉一起沉没,所以决定去地方做一个土皇帝。一番操作之后,刘焉成为了益州牧,在益州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他坐看中原的云卷云舒,十分舒适。但天命不在刘焉,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