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大诗人苏轼到底有几个老婆?

揭秘历史上大诗人苏轼到底有几个老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37 更新时间:2023/12/14 9:37:53

苏轼先后娶过两任夫人,第一任夫人叫王弗,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乡贡进士王方的侄女。苏轼步入“婚姻殿堂”时十九岁,这一年王弗十六岁。按苏轼自己的说法,他本想过隐居生活,既不想娶妻也不想做官,只是迫于家庭压力,才不得已结婚考进士。不过王弗进了苏家,伺候公婆无微不至,让苏轼很感动。更让苏轼吃惊的是,王弗没读过书,只是在他读书时喜欢陪在他身边。而当他偶尔有所遗忘时,王弗竟能把一段段的文字背出来,这让苏轼不得不对她刮目相看。

网络配图

嘉祐六年(1061),苏轼签书凤翔府判官,带着王弗赴任。苏轼是个有口无心的性格,这种人在官场上混容易吃亏。王弗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对丈夫很留心。苏轼接待客人时,王弗常躲在帘后听,客人走后,她很快做出判断:某人光拣你爱听的说,绝对靠不住;某人对你恭维太过,一旦你没了利用价值,他很快会背叛你,甚至落井下石!更奇的是,后来的结局大都与王弗的判断相合。可惜好人不长命,治平二年(1065),苏轼刚从凤翔回到汴京,王弗便因病去世了。苏轼非常悲痛,打算稍闲时将王弗遗体送回老家安葬。刚好次年他父亲苏洵病故,苏轼便将两件丧事一道处置了。

与王弗的恩爱,在苏轼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直到熙宁七年(1075)他担任杭州通判时,还梦见又和王弗在一起,只是这次“相聚”的情景格外凄凉,于是提笔写下悼亡词《江神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第二任夫人叫王闰之。他在《祭王君锡丈人》说:“某始婚姻,公之犹子。允有令德,天阏莫遂。惟公幼女,嗣执罍篚。”意思是苏某初娶的是您的侄女(古称叔伯之子为犹子),可惜年纪轻轻便离开人世。而您的幼女闰之,又成了苏某的夫人。王闰之生于庆历八年(1048),王弗生于宝元二年(1039),相差九岁。有人说早在苏轼娶王弗时,王闰之就因自己没能嫁给才华横溢的表姐夫深感遗憾,这不符合事实:王弗十六岁出嫁时,王闰之才七岁,哪来的遗憾?

网络配图

苏轼续娶王闰之在哪一年,没有现成的书证。按情理推断,应该是他治平三年(1066)回乡葬父期间议定,返京前结婚。古人守丧必须守足二十七个月。苏洵死于治平三年四月,所以苏轼与王闰之结婚应该在熙宁元年(1069)七月之后。《年谱》称苏轼熙宁元年免丧,二年回到京城。据此可以断定,苏轼守丧期满后,很快和王闰之完婚,随后一同回到汴京,二人结婚必在熙宁元年之末。关于这一点,还有确凿的证据:《宋史·苏轼传》说:“轼知杭州,过年十九,以诗赋解两浙路,礼部试下。”说苏轼知杭州时,他和王闰之所生的儿子苏过十九岁,顺利通过乡举,继而到汴京参加会试。苏轼知杭州自元祐四年(1089)七月始。据《汴京遗迹志》载,元祐间会试只有两次,一在元祐三年,一在元祐六年。宋朝乡试则在会试前一年举行。按这个时间表,苏过参加的是元祐五年两浙路乡举,当年前往汴京。倒推十九年,苏过生于熙宁三年(1070)。也就是说,苏轼到汴京不久,王闰之便怀了孕,这个时间绝不会错。

熙宁二年后,苏轼相继担任过开封府推官,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刚到湖州没几天,就遭奸人陷害蹲了大狱。王闰之受到了极大的惊吓,没有跟随苏轼赴汴京狱。几个月后,苏轼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久王闰之由苏辙护送到黄州。这位少夫人和她堂姐一样聪慧,她甘愿和丈夫过清净的农家生活。《苏长公外纪》说苏轼在东坡养了一头牛,不料得了牛水痘,眼看将死,王闰之献计说:“赶快熬一锅青蒿汤,准能救活。”苏轼如法炮制,牛果然痊愈。

网络配图

元丰八年(1085),司马光执政,苏轼遇赦担任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州,上任七天被召回朝,初授中书舍人,接着升任翰林学士,其间外任杭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扬州知州,又回朝担任礼部尚书、翰林承旨。就在这一年,跟随了苏轼二十多年的王闰之因病医治无效,死于汴京。苏轼在《书金光明经后》中说:“轼之幼子过,其母同安郡君王氏讳闰之,字季章,享年四十有六。以元祐八年八月一日卒于京师。”王闰之刚闭上眼,苏轼便被轰到了河北定州,没几天又贬惠州,再贬海南岛,直到六十五岁才遇赦北归。如果王闰之不死,也只能跟着倒霉的丈夫流落岭南活受罪!这两位蜀中丽人,王弗可谓红袖添香,王闰之可谓祸福与共,她们都亲身领略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才子苏东坡的风范,从这一点来说,她们真是很幸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乾隆一生中的三段恋情:曾爱上父亲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的臣子们,从理藩院尚书和珅、大学士松筠到新任两广总督长麟,以及陪伴全程的天津道台乔人杰和通州协将王文雄,都对马戛尔尼使团很友好。访华期间,满清官员赐予了特殊照顾,许多做法不符合现代外交惯例。比如说,英国使臣需要一条内裤,陪同得知后,买来送给他,并不收钱,都在

  • 揭秘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何怕太监怕得睡不着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太监这种存在,就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一种最不人道的产物。在古代所谓的“寺人”“阉人”“阉宦”、“宦官”,都是对于受过“宫刑”的罪人的一种称呼上的沿革。在古时是使用这些人来做那些看门或是洒扫苦役的。后来由于帝王宫中的后妃、嫔嫱、姬妾、宫女之类愈来愈多,使用一般男子充当仆役,便有了很多不便之处,于是便逐

  • 张仪一人搅动战国天下 最后下场却这样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的结局众所周知,秦国扫六合一统天下。秦国之所以后来能够这么强大,除了秦始皇外,还有一个人功不可没,那就是张仪,可以说没有张仪就不会有后来强大的秦国。但这一伟大功臣最后却落了个凄惨下场。网络配图张仪是魏国人,著名的谋略家,他的出身放眼现代都没几个人能比,家族是魏国的贵族,典型的官富二代,出师鬼谷子

  • 秦始皇为何独爱阿房女 竟因长得像母亲赵姬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不但一统六国,逼退匈奴。还修建长城以保中国国土,传闻秦始皇身材威猛,素有一身王者气质,长相更是万中五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始皇帝,为何一生都没有立后,阿房宫赋中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网络配图原来,在嬴政幼年时期,最喜欢母亲赵姬,总是黏在母亲身边不离左右。在嬴政的心中,母亲赵姬是

  • 揭秘杨广为争储竟然亲手掐死庶出子女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更有甚者,他还亲手掐死庶出子女,以示自己只和正妻生儿育女。他处处假戏真做,显示自己以父母为榜样,节俭持家,不近声色。这一招还真管用,独孤皇后被他蒙在了鼓里,一个劲儿地夸赞杨广是“仁孝”之子。隋炀帝杨广愤愤不已的隋文帝于是下诏不准朝贺东宫。从此,杨勇的恩宠越来越少,隋文帝对他的行为有了防范之心。杨广见

  • 揭秘光绪皇帝选后经过:洞房夜痛哭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皇帝洞房夜痛哭为了谁?据皇族后人传说,光绪帝在洞房中扑在既是表姐又是皇后的隆裕怀里痛哭流涕。按说他对表姐并无反感,他反感的是让表姐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光绪十三年正月十五日,慈禧太后为十七岁的光绪皇帝举行了“亲政大典”,宣布撤帘归政,然后以训政的形式操纵国家政权。此时,还有一件不能再拖的大事儿,那就

  • 揭秘假太监刘克明:敢给皇帝戴绿帽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时期有一个大太监,叫做刘克明。他本来不过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因为干了一件很给太监长脸的事情而“名垂青史”,那就是给皇帝唐敬宗带了绿帽子。有人说你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作为太监,人家身体上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还怎么能给皇帝戴绿帽子?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太监也是有尊严的,说话注意点。这事还得从刘克明的

  • 隋文帝杨坚整饬吏治:赏罚分明 查出贪污立即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要知道,干部队伍建设可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现在干部素质这么差,怎么办呢?隋文帝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严肃官员任命,不再用官职来奖赏功臣。平陈战争之后,不是一下子产生了很多战争功臣吗?大家都按照惯例,等着当官。没想到,隋文帝明确表态,“功臣正宜授勋官,不可预朝政。”军功是要奖赏,但是,只能用金钱、荣誉

  • 杨秀清的女人洪宣娇竟是一个生活不检点荡妇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清末太平天国起义的领袖,东王杨秀清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杨秀清简介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杨秀清原名杨嗣龙,和许多农民起义的领袖一样,杨秀清也曾有过一个忍饥挨饿的穷苦童年。出生于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杨秀清父母早亡,由伯父抚养成人,成年后以种山烧炭为业,一年到头受尽朝廷剥

  • 曹操杀伏皇后:剪除异己巩固权利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跷,“阴怀妒害,苞藏祸心”。这是汉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后汉书》用“假为策”三字作了注解,暗示曹操对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另有隐情,曹操杀之属于不得已,有为其开脱之嫌。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