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杀伏皇后:剪除异己巩固权利

曹操杀伏皇后:剪除异己巩固权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638 更新时间:2024/1/19 2:31:55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跷,“阴怀妒害,苞藏祸心”。这是汉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后汉书》用“假为策”三字作了注解,暗示曹操对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另有隐情,曹操杀之属于不得已,有为其开脱之嫌。

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态。

建安十九年,汉献帝的伏皇后被废,“下暴室,以幽崩”,罪名很蹊跷,“阴怀妒害,苞藏祸心”。这是汉末最著名的一段公案,《后汉书》用“假为策”三字作了注解,暗示曹操对这位弱女子下如此狠手,有些莫名其妙。吕思勉先生曾怀疑另有隐情,曹操杀之属于不得已,有为其开脱之嫌。

此案并不复杂,只是细节经不起推敲。

网络配图

《后汉书》说,董承父女因衣带诏被诛,“(伏)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裴注《三国志》也说,“伏氏坐昔与父故屯骑校尉完书,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辞甚丑恶,发闻。”可见主要证据来自一封书信。那么,伏皇后到底写信没?

董承的事情,发生在建安五年(200年),伏完死于建安十四年,如果确有这封书信,它是如何传递出去的?汉献帝投靠曹操后,“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曹操的耳目太多了,后宫搞什么小动作,不用过夜,曹操就会知道,那几年怎么没被发现?十四年后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伏皇后的父亲伏完,是个学者型官员,深谙保身之道。比如建安元年,他以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出任辅国将军,仪比三司。但他认为“政在曹操”,自己需要避嫌,于是主动请辞,转而担任一些没有实权的闲职,得以善终。如果确有这封要命的书信,恐怕早付之一炬了,他不可能不为女儿的安危考虑。

也许这封信原本就子虚乌有,伏皇后很冤

另外,《孝献帝纪》的一则记载也让人狐疑:“(建安十九年)十一月丁卯,曹操杀皇后伏氏,灭其族及二皇子。二十年春正月甲子,立贵人曹氏为皇后。”算算时间,短短36天,了结一个要案,册立一个皇后,这么短促,曹操急个什么劲呀?问题和目的,大概都在这儿。

网络配图

实际上,建安十八年曹操做的几件事,已然预示了这个结果。其一,将全国十四州合并为九州,以巩固自己作为丞相驾驭地方的权力;其二,将原来的幽、并二州及司州(今河南洛阳东北)的河东等四郡并入自任州牧的冀州,以进一步扩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三,将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同时送人宫中,封为夫人,以抵御残存且颇为强大的后族势力。

斯年春天,他还曾起兵四十万,亲征孙权,旋即退兵,说对方军容严整,难以取胜,好奇葩的借口。我个人以为,他是在试探孙权的实力,刘备远在西南,对中原腹地构不成威胁。这种试探暴露了他的守成心态,——就这么着吧,六十岁的人了,有此霸业,足矣!也正是因为这种守成心态,促使他容不下任何危及其既得权益的力量存在,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也”。

伏皇后的家族势力,恰恰是汉末仅存的一股与曹操不合拍的力量,必须加以剪除。从案子侦办过程与结果来看,大概情形也能反映他的这种心态。

裴注《曹瞒传》载曰:“公(曹操)遣华歆勒兵入宫收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帝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画面感很强很凄惨,一副不容商量的架势。

伏皇后的两个儿子被鸩杀,六个兄弟以及宗族百余人被连坐而死,流徙涿郡的,只有十九人,而且都是妇孺。

网络配图

显然,曹操是绞尽脑汁绝其后患的,这是一桩有预谋、分步骤制造出来的冤案。《拾遗记》里说“伏皇后聪惠仁明,有闻于内则”,怕是言不由衷,尤其那个“明”字,简直不着调儿。审时度势,曰明。如果伏皇后在曹氏三姐妹同时晋封贵人的时候,识相些,知趣些,主动让出皇后之位,我不知道曹操会怎么处置啊,反正肯定不至于被偷偷杀死,更不会祸延家族。

故事无论悲喜,在此终将落幕。

对汉献帝而言,可资利用的宦官,早已成为历史,如今外戚势力也流水落花春去也,仅有的翻盘链条完全断裂,他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建安二十年五月,曹操进爵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六年后,曹丕代汉,魏王朝诞生,东汉正朔就此终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诛杀开国功臣刘伯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刘基一生足智多谋,为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对形势判断准确,思维缜密,能预测事情的发展方向。但是太聪明反而对皇帝构成了威胁,所以最终落得个惨死的下场。网络配图淮西派与浙东派拉开争斗序幕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

  • 朱棣为何要杀方孝孺十族?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株连九族可是一条很严重的罪名,一般人是不会轻易得到这种惩罚的。可是在明朝时期方孝孺却受到了这种“待遇”,这其中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所谓“九族”,一般指的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其中“父族四”指:父母、兄弟、姊妹、儿子;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

  • 诸葛亮火烧新野属杜撰:只是文职 没带兵打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火烧新野的故事十分流行。但历史却是另外一番样子。小说中,诸葛亮被刘备“三顾”之后,体面出山。他出山之后先烧了两把大火,第一把火烧博望坡,第二把火烧新野,尤其是后者,烧掉了刘备苦心经营了8年的地盘。这把大火烧过1000多年后,还能找到当年的遗迹吗?这把大火的真相如何?小说中,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一

  • 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排行榜 曹操仅排第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你知道都有谁吗?他们的排名又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从古到今军事家一直都是那么的吃香。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中国古代十大军事家排行榜,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军事家们。1、孙武孙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惠民县)人,祖父田书为齐大夫,攻伐莒国有功,齐景公赐姓孙,封采地于乐安。

  • 为何古代皇帝之妻被称作“后”?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除了秦始皇以外,好像剩下的皇帝都封了皇后。皇后顾名思义就是与皇帝并肩的女人,也是天下女子的行为典范。可是为什么皇帝之妻要被称作“后”,不是其它的称呼呢?网络配图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帝制开始,国家最高的统治者就被称呼为皇帝,而皇帝这个称呼的出现是因为秦始皇认为功过三皇德过五帝,所以成为皇帝,但是

  • 关羽为何能成神:清朝中叶全国关帝庙高达30万座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的神,大致可分两种,一种是人造的,如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另一种是人变的,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关羽、岳飞。人造的神,高高在上,安享人间香火。人变的神,离人间很近,人间冷暖,世道沧桑,都会影响到他的神性与神位。过去的封建帝王,在位时个个都是“真龙天子”,连上界的诸神都要听其差遣、为他们服务。一旦王朝覆

  • 史上最强“外交官”:姚贾舌战四国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自古至今,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外交是显然必不可少的,正所谓:弱国无外交。我们来看下古代最强外交官,究竟有多厉害?战国时期,秦国独大,那时候没有高科技没有任何的联络方式,出使就变成了是唯一的方法。然而使者代表国家出去了,君王也没有任何方法再去联络那位使者了,想要联络就必须再派一位新的使者去联络那

  • 荒淫的万历明神宗真的一夜连进九次洞房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了一篇奏章,其中批评明神宗纵情于酒、色、财、气,并献“四箴”。对九五至尊皇帝的私生活这样干涉,使明神宗非常恼怒。幸好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婉转开导,说皇帝如果要处置雒于仁,无疑是承认雒于仁的批评是确有其事,外面的臣民会信以为真的。最后,雒于仁被革职为

  • 四大躺枪皇帝:他们本不该成为亡国之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对于古代历史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史书和文物,但在历史上,乱臣贼子为正名篡改史书的事情并不少见,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了本不该被扣上暴君之名的四大皇帝,一起看看吧。1、商王帝辛首先我要说商纣王,这个纣字含义有暴虐的意思,并不是帝辛的帝号,而是周给他的谥号。网络配图帝辛从小履力过人,天资聪颖。成为皇帝后,

  • 秦始皇的一生被哪三样东西毁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秦始皇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坐上了皇位,并且得到很大的权力。他的事迹被后人所铭记,但是纵观他的一生,有好有坏。其中三样东西毁了秦始皇的一生。网络配图先吃苦后富贵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特点:贪婪,且又吝啬。早年在邯郸与母亲相依为命吃尽苦头的嬴政也不例外,而且这种特点表现得格外明显。因为,一、他是至高无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