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此人文采比乾隆还高 屡犯龙颜却安然无恙!

此人文采比乾隆还高 屡犯龙颜却安然无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77 更新时间:2024/2/24 13:54:59

《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一经播出,席卷了各大卫视,真实的纪晓岚要远远比电视剧里的还要精彩,今天说说纪晓岚这位满清第一大文豪。

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直隶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份,是中国的大文豪之一,文采超过他的人屈指可数。四岁开始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撰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卒于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代表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网络配图

纪晓岚一生才华和学术成就十分突出,多姿多彩。他曾给自己写过一道词,其中两句:“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不老泉”,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纪晓岚不仅在清代被公认为文坛泰斗,学界领袖,一代文学宗师,就是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一位少见的文化巨人。

但他也触怒过龙颜,好几次都是靠他自己的博学与机智,侥幸没有被降罪,比如这一次:

纪昀见多识广,学富五车,机敏善辩,“铁嘴”一张,无人能对。相传纪昀编《四库全书》时,有一次天气炎热,纪昀怕热,就光着上身,盘了辫子,伏案观书、校书,这时乾隆帝步入编书馆,纪昀见了,知道这样见皇帝乃大不敬,可是又来不及穿衣,赶忙躲到了桌子底下,用帷幕遮住身子。乾隆帝假装没看到他,吩咐大家不必拘礼,各自照常工作,自己便坐在纪昀的位子上,一声不吭。

网络配图

纪昀躲了许久,汗流浃背,很是难受,见没有什么声响,就把帷幕掀开一角,问道:“老头子走了么?”抬头一看,乾隆帝正瞪着他,还严肃地说道:“纪昀不得无礼。”这一下,纪昀吓得两腿发软,连忙从桌子底下爬出来,找衣服穿了,磕头请罪:“微臣该死!”乾隆帝道:“别的尚可原谅,称我‘老头子’可原谅不得。这‘老头子’你言之有说即生,言之无说即死。”

旁人听了一个个都替纪昀捏了一把冷汗。纪昀站起来,略略思索,不慌不忙,微笑着答道:“有,有,有!且听我说,皇帝人称万岁,此谓之‘老’;皇帝乃兆民之首,此称为‘头’;皇帝即是天子,这就是‘子’,故皇帝被人称为‘老头子’。”乾隆听罢,笑道:“好!好!好!你真可谓淳于髡再生,曹子建转世,朕恕你无罪。”

纪晓岚常在皇帝面前揭和珅的短儿,弄得和珅好不尴尬。乾隆也是有意偏袒和珅,总是找个机会捉弄纪晓岚。一天,乾隆在批阅奏章时,忽然发现一件参劾纪晓岚的奏折。奏折上说,纪晓岚宽于治民之说是有意收买人心,博取虚名,不如和珅严刑峻法,敛财富以利国家,堪称治世能臣。乾隆看罢,眼前一亮,心想,待我逗一逗纪晓岚,看他如何分解?

网络配图

次日早朝,议罢政事散朝时皇帝把纪晓岚与和珅这对儿逗口冤家留下。他先对纪晓岚说:“纪爱卿,你天天说和珅如何*诈,如何贪婪,群臣如何愤恨,敢怒而不敢言,还说天下皆曰可杀,可是你看看这个奏折,有人称和珅是治世之能臣,而你纪晓岚只不过是好图虚名罢了。”

纪晓岚微微一笑:

“臣虽下愚,亦知世间万物,纷繁复杂。凡事不可一概而论。有人奏称和大人为能臣,并诋毁臣下,不足为怪。譬如春雨如油,农夫喜其润泽,而行旅之人则恶其道路泥泞;月光皎洁,佳人悦其舒朗,而盗贼则恶其光亮。上天尚且不能尽如人意,何况臣乎?至于和大人之能,臣亦明了其中道理。大粪臭污,其质倒可肥田;乌龟丑陋,皮肉却能延寿。”

和珅听了,自然气得咬牙跺脚,指着纪晓岚的鼻子:“你,你,你——”乾隆哈哈大笑,心中暗想,这个纪晓岚,言语虽然尖刻。释辩倒也得体,举例妥帖,终是机智敏捷,于是赶紧圆场:“两位爱卿,不要闹了,你俩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朕需要你,也需要他,一个也不能少,望你们能携起手来,共保大清江山。”

网络配图

纪晓岚一生,有两件事情做得最多,一是主持科举,二是领导编修。他曾两次为乡试考官,六次为文武会试考官,故门下士甚众,在士林影响颇大。其主持编修,次数更多,先后做过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馆纂修官、功臣馆总纂官、国史馆总纂官、方略馆总校官、四库全书馆总纂官、胜国功臣殉节录总纂官、职官表总裁官、八旗通志馆总裁官、实录馆副总裁官、会典馆副总裁官等。人称一时之大手笔,实非过誉之辞。

纪晓岚天资颖悟,才华过人,幼年即有过目成诵之誉,但其学识之渊博,主要还是力学不倦的结果。他三十岁以前,致力于考证之学,“所坐之处,典籍环绕如獭祭。三十以后,以文章与天下相驰骤,抽黄对白,恒彻夜构思。

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楹联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史上最悲惨的锦衣卫使 竟被文官打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

  • 三国中此人本是泛泛之辈 何以制服刘备两位虎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刘备封他们为五虎上将,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关羽,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刘备称汉中王后,关羽率军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一度想迁都以

  • 史上著名大清官海瑞 竟亲手饿死自己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海瑞,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1549年(嘉靖二十八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网络配图得到提升,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

  • 秦始皇为什么会焚书坑儒 全因身边这俩人的忽悠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秦始皇,大家都不会忘记焚书坑儒这个巨大的污点。秦始皇三十四年,秦始皇举办了一场酒宴,宴席之上,博士淳于越以古人事例反对亲皇朝的郡县制,秦始皇听后不太高兴,于是对郡县制进行廷议,这时候李斯站出来替郡县制说话了,大概意思就是说“现在有些人不学今人而只学古人,非议当世,扰乱百姓之心,因此,禁止是上策”

  • 明末最冤枉的爱国大将 竟被凌迟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袁崇焕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在任时喜欢与人谈论兵法,遇见退伍的老兵时,袁崇焕与其讨论边塞上的事情,所以对边塞的状况比较了解,自认为有镇守边关的才能。网络配图天启二年(1622年),袁崇焕往京城觐见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破格提拔袁崇焕在兵部任职。不久之后,广宁被后

  • 他平倭寇御鞑靼 最后终究被牵连死于党争!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看到平倭寇这三个字,很多人马上就反应出来今天要讲什么,没错,机智如你的都猜对了,今天要说的就是戚继光。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也是民族英雄,这个大家伙都比较熟悉,我们每次学历史的时候都会觉得平倭寇虽然说不容易,但是感觉也是上下齐心的,其实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抵抗倭寇的将领很多,但是名声最响亮,成绩最大的却

  • 大清第一高手“宫猴子” 慈禧都离不开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高手,大家可能不陌生。而大内侍卫总管大家更是在武侠剧中时常出现,我们很多人以为武侠剧中的人物大多是金庸、古龙他们虚构的。其实不然,在真实的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着传奇的武者,而江湖也是存在的。离我们远的历史我们不太好说,记载比较真实可靠的就是清末了。网络配图在清朝末年,慈禧掌权时仍然存在着不少武林

  • 秦始皇:波澜壮阔一生 却终结在平淡甚至可笑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说起来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了。身为赫赫有名的帝王,其历史成就自然是无需多说的,例如消灭六国,一统中国大地,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封建帝国,例如建立了绵延中国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帝制中央集权制。但是到了后半生,这位枭雄也无可避免地,像许多没有后患的皇帝一样,开始追求起永生来了,毕竟只有不死了

  • 为什么朱元璋钦定不征之国都有哪些国家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从草根成为皇帝的朱元璋在治国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条令,同时为告诫后世子孙,他于1369年正式颁布了《皇明祖训》,对后世皇帝们的施政方针做出了规范。内容包括内政、外交、礼仪、皇族管理等诸多方面,其中特意规定了15个“不征之国”。朱元璋为何会提出15个不征之国?朱元璋明确地说道“吾

  • 刘备弃之的谋士陈群 缘何成为曹魏的托孤重臣?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207年,刘备在荆州求访名士,亲自拜见司马徽。司马徽对他说:“你手下的谋士都是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对此十分信服,亲自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人们认为刘备前期难成霸业的原因之一是手下没有一位经天纬地之才的谋士,实则不然,其实在刘备创业初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