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能够荣登高位,安享晚年,他的生存之道如何?

贾诩能够荣登高位,安享晚年,他的生存之道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15 更新时间:2024/1/24 3:01:52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换主求荣”的毒士,贾诩的生存之道,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比起荀彧、郭嘉这类从一开始就跟随着曹操的谋士,贾诩和曹操的关系要差远了,多次易主的经历也为他的仕途蒙上些许污点。而且贾诩也是直接害死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将典韦的罪魁祸首,在投降曹操之后没被杀了报仇算是曹操比较心胸宽广的。贾诩也深知明哲保身之道,不争不抢,“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然而这一低调不仅没有让他淡出别人的视线,反而使他的官职越升越高,更是被拜为太尉、丞相,位列三公,进爵魏寿乡侯,食邑八百户。换主求荣,低调做人的贾诩为何能够荣登高位,安享晚年呢?

一、投效西凉,在位谋事

贾诩的生存之道有两点:一是在其位、谋其政,二是懂得随机应变。贾诩出身武威郡贾氏,家族是正统的儒学豪门,自己也曾在早年被察孝廉为郎,按道理来说贾诩对于东汉的正统地位应该是坚决拥护的,然而当董卓强势入京,废少帝,改立刘协为帝时,贾诩站在了董卓一边,为其打败关东联军。在王允施计使吕布刺杀董卓后,汉室的未来再次出现曙光时,贾诩不为所动,他联络李傕郭汜等凉州诸将,直奔长安,将吕布、王允等人杀害。李傕等以贾诩之功欲封其为侯,贾诩则说这是保命的手段而已,“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又想拜贾诩为尚书仆射,也被拒绝。

李傕等人亲近贾诩,但同时也很忌惮他,贾诩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不过他没有在意,在李傕、郭汜、樊稠起兵袭占长安,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三人互相猜忌,争权夺利时,也是贾诩出面调停,三人三分长安城,各守其界。在李傕杀死樊稠后,李郭二人矛盾激化,贾诩也倒向了李傕,“傕复请诩为宣义将军。傕等和,出天子,祐护大臣,诩有力焉。”可能是看在李傕势大和汉天子的面子,但当李郭二人罢兵后贾诩也匆匆辞官离开。

二、退曹归曹,屡献奇策

贾诩选择的第二个依靠是同郡的将军段煨,贾诩向来知名,为段煨军所敬服,段煨也是知道这个老乡的才干在自己之上,害怕他会夺走自己的兵权。贾诩看出倪端,再次准备离开的时候,另一个同乡张绣的邀请信也到了,于是他再次选择“易主”。贾诩投奔张绣的原因也很简单,“绣无谋主,亦原得诩”,张绣对于贾诩的到来满心欢喜,段煨则因为贾诩的离开松了一口气,“绣执子孙礼,煨果善视其家”。贾诩到位后,就立刻劝说张绣放下昔日仇恨,与荆州牧刘表结盟,使得曹操寝食难安。

建安三年(198),曹操南征张绣,出兵不久就听闻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于是收兵回援,张绣则趁机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亦想与张绣夹击曹军,但二人被曹操所破。这时张绣想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不可追也,追必败”,张绣不听,大败。但贾诩这时又站了出来,认为可以追,张绣有些奇怪,问他:“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败,奈何复追?”但在贾诩的催促下还是出兵了,果然得胜,事后张绣问其故,贾诩呵呵一笑答到:“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张绣拜服。

因为这时袁绍和曹操的矛盾爆发,两人都试图拉拢张绣,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也准备同意,但被贾诩当面撕信回绝。在贾诩看来,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不能容人,而且此时袁绍家大业大,他们投奔也只是锦上添花,但如果投奔曹操则是雪中送炭,孰轻孰重可见一斑。为了说服张绣,贾诩列举三点:“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后来果然如贾诩所料,曹操热情接见了张绣,与他结为亲家,自己也被拜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一年后,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在曹操兵困马乏、无计可施时,还是贾诩一语中的点出曹操的问题,“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使得曹操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

三、良平之奇,荣登高位

平定北方之后,曹操又把目光看向了南方,当时正值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投降,曹操又想顺势攻打孙权,贾诩劝谏说:“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但曹操执意攻打孙权,大败而归。眼见曹操失利,韩遂马超为首的关中军阀又不安分了,马超的锋芒就连曹操也不敢轻易接触,只得问计于贾诩,贾诩献上离间计,仅一封书信使韩遂、马超生隙,曹操则从中获利,平定了关中联军之乱。

当时曹操后人的有力竞争者为曹丕和曹植,相比才能平均的曹丕,曹操明显更喜欢文采斐然的曹植。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借机劝说曹丕:“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丕听从,暗自磨练自己。看到未来储君这么听话,贾诩也决定出手了,在曹操私下问贾诩关于立嗣的看法时,贾诩先是闭口不答,后又提袁绍和刘表父子,暗示自己支持曹丕,曹操果然一改之前的犹豫,立曹丕为太子。

虽然是私下询问,但贾诩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他深知自己并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在立嗣上发表了决定性的观点,想不被曹操猜忌都难,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允许自家人外出交友,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曹丕即位后,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贾诩的儿子们也得到擢升。黄初四年(223),曹丕想要一统天下,就吴、蜀的征讨顺序问计贾诩,但贾诩劝说曹丕先治理好国家再发兵,“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而贾诩也在这一年去世了,终年七十七岁。

多次换主成为贾诩唯一被诟病的地方,因为他不只为张绣、曹操献策,还为作恶多端的董卓与李傕西凉将领出力,甚至都可以说做得不错,要不是满腹奇策,早就死于乱战之中了。贾诩一生,一直以自身性命为上,董卓、李傕等人能保全自己,那么贾诩也乐意为虎作伥,张绣、曹操等人能容纳自己,贾诩也愿意出言献策。正是有着审时夺度的眼力和过人的才智,才让贾诩得以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送给荀彧空食盒中到底有何深意?起码有三层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大汉万岁亭侯、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荀彧荀文若辞世,时年五十岁。《三国志》称其为“以忧薨”,而东晋史学家孙盛撰写的《魏氏春秋》则说荀彧属于自尽,起因就是曹操送给了荀彧一个空食盒。晏子二桃除三士,曹操

  • 宣华夫人为什么能得到杨坚的宠爱?她为何没被独孤伽罗处死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宣华夫人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家在高中应该都学过一首诗叫做《泊秦淮》吧,而诗中提及的“后庭花”其实是陈后主陈叔宝写的《玉树后庭花》,陈叔宝当时沉溺美色,荒淫无度,丝毫不担心正在积蓄力量准备攻打他的杨坚,而这首歌是夸张贵妃等人漂亮美丽的恭维之词。而这首歌被后人

  • 汉末三国时期,除诸葛亮以外还有一个孔明先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胡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汉末三国时期,人们的姓名,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也即分别是姓氏、名字以及“表字”。表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

  • 武士彟是什么人?他这一生都经历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武士彟是什么人,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他出生于商业世家,父亲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京官,也算是家学渊源。他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可惜商人世家出身的他想要谋个一官半职要比常人难上许多。命运的轮回还是让他做了一名商人,一名木材商人。此时正是太平盛世,像他这样的商人根本无法进入到官场之中,他也

  • 张邦昌为什么会被金人选中做傀儡皇帝?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邦昌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一、初登帝位1127年三月七日,汴京。一场册封大戏正在上演,主角张邦昌痛哭流涕,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去献祭的,实际上,这正是他的登基大典。百官、僧道都早早地来到尚书省,等待着册封大典的开始,金朝也派遣了五十多位使者,带着数百随从骑马赶

  • 昌平君是什么身份?为什么选择叛离秦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昌平君是什么身份,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秦王赢政执政后,昌平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不仅被封爵位,担任相国的高位,还与秦王有亲缘关系,可以说,昌平君在秦国已经拥有很高的权利和很高的名望。可是为什么作为楚国的王子,为何出现在秦政权的中心?当秦王赢政面临人生中最大

  •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之一,为何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牧是赵国的大将,前期为赵国击推匈奴保卫边疆,是赵国最厉害的将军之一,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今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 黄歇为战国四公子中的春申君,为什么说他死得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黄歇,战国时期楚国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钱穆、金正炜、杨宽都认为他是楚顷襄王的弟弟。他游学博闻,能言善辩,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他与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野史中记载司马昭时被儿子毒死的 这事有没有事实依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司马昭之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提起司马昭的心思,众人皆知,其野心蓬勃,不用猜想就能看得出来。那么司马昭之死,大家知道吗?据正史记载,司马昭篡位之前不幸因中风而死。但是在一些野史之中,却记载着司马昭是因中毒而死,下毒之人正是他的亲生儿子司马炎。野史中的说法是胡编乱造,还

  • 司马懿死后 司马昭和司马师为何没有发生内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司马昭司马师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后三国时期,曹家就开始纷乱不止,曹丕和曹植都想当曹操的接班人,二人斗到了最后,曹丕胜了,但是曹丕并没有打算放过曹植,在朝堂之上,曹丕含泪七步成诗救了自己一命,可是争斗到最后三国归晋,最后的大赢家却是司马一族。但是在司马家掌权的时候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