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要确保荆州不丢,真的只有赵云才能做到吗?

要确保荆州不丢,真的只有赵云才能做到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903 更新时间:2024/1/2 19:51:26

对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关羽大意失荆州,关羽不大意也得失荆州,原因就是刘备诸葛亮的战略决策出现了问题,或者说关羽一发动襄樊战役,就注定了荆州必将在曹魏东吴两面夹击下失陷。

于是有人说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关羽确实不是镇守荆州的最佳人选,如果换了当时的桂阳太守、牙门将军兼留营司马赵云赵子龙都督荆州,就有可能确保荆州不丢。赵云能守住荆州的理由,不需要太多,有一个就足够了。

刘备集团人才匮乏,以至于有曹魏谋士评价说“蜀中名将唯羽”。无论是带兵能力,还是对刘备的忠诚,关羽无疑是除了刘备之外的军方第一人,而且关羽还是刘备阵营最早的水军司令。要想守住荆州这块水陆辐辏的四战之地,没有人比关羽更能胜任。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守卫而不是进攻。

不管发动襄樊战役是刘备诸葛亮授意还是关羽自作主张,这都是一个昏招:即使是兵精粮足实力雄厚的曹魏集团,也极力避免两面作战。曹魏争汉中,就在荆州就采取守势;驰援襄樊,也放弃了汉中,而把能征惯战之将全部调往荆州。

咱们前面已经介绍了赤壁之战后襄樊之战前关羽赵云的官职,这二人的官职,就能说明一个问题:关羽镇守荆州,必然会发动襄樊战役,而赵云镇守荆州,则会按兵不动,即使刘备诸葛亮命令他出击,他也会据理力争——在刘备集团敢多次跟刘备提反对意见的,不是关羽张飞诸葛亮而是赵云。

赵云的牙门将军和留营司马,咱们前一段时间已经多次解释过,这里就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替刘备看好一亩三分地,不让主公遇险,不让后方乱套。而关羽被封为襄阳太守,实际是个“空头太守”——曹仁以征南将军、假节的身份虎踞襄樊,关羽看着“属于自己”的领地被曹仁占着,心里肯定十分不爽。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完全是遵命行事:刘备派牂牁太守、益州前部司马费诗送给关羽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劝说关羽接受前将军假节钺的印信之后,“出王旨,令云长领兵取樊城,云长领命。”

《三国志》没说关羽攻襄樊是刘备下令,也没说关羽是擅作主张。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关羽并不反对发动襄樊之战,因为这对他本人也有好处,如果当时是桂阳太守、留营司马赵云都督荆州,他肯定会上表陈情,坚决反对刘备的两面作战决策。

读者诸君都知道,在古代战争中,讲究的是“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总是据城防守的一方占便宜,没有绝对优势兵力,是不可以发动围攻作战的。关羽以优势兵力外加洪水暴涨,也没拿下曹仁固守的樊城,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按照当时三方的实力对比,曹操最强,孙权其次,刘备最弱。刘备之弱,不但体现为将帅乏人,更体现为荆州益州都刚拿下来不久,士民的忠诚度几乎为零。即使关羽以“善待卒伍”著称,也不能避免荆州军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纷纷溃散叛逃。

拿下部分荆州和益州全部以及汉中之后,刘备集团应该全面采取守势,腾出时间和精力整顿吏治安抚百姓,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但是在汉中之战获胜的刘备集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但派张飞马超进攻下辨,而且还命令或默许关羽进攻襄樊。结果是马超张飞被曹洪击退,吴兰任夔被斩杀;关羽久攻樊城不下,被孙权抄了后路。

刘备决定让关羽镇守荆州,很可能还在执行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命一上将(关羽)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分进合击,对有兵力和资源优势的一方来说是可行的,但是对于建安二十四年的刘备集团来说,集中全部人马,也难以正面抗衡曹魏,更何况让关羽以一己之力去攻取固若金汤的樊城——不用孙权出手,只要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都赶过来,关羽就只能败退。

事实证明,曹操一开始犯了一个错误,只派于禁庞德带了三万人马驰援,最后落得个全军覆没。曹操马上吸取教训,命令曹仁死守樊城的同时,又命令征东将军张辽、平寇将军徐晃、将军徐商、吕建、殷署、朱盖昼夜兼程开赴前线,仅殷署、朱盖麾下,就有十二个营的兵力。

这些人要是攻取刘备大将镇守的南郡等城池不容易,但是合击正在打野的关羽,那是绰绰有余的。于是关羽仓促建立的五座营栅都被徐晃摧毁,已经丢了大本营的关羽在军心涣散的情况下,只能一败再败,最后连突围的力气都没有了。

细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后来司马懿家族主导的灭蜀伐吴,前期的大规模战役,无论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是襄樊之战、夷陵之战,输掉的总是进攻一方。孙权差点挂掉的合肥之战,也是孙权进攻张辽防守,这一点曹操早有预料,并且留下了“锦囊妙计”:“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这唯一被三国正史记载下来的“锦囊妙计”,也从侧面证明了曹操的老谋深算:“即使张辽李典打输了,剩下乐进固守坚城,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综合三国史料分析,荆州之失,始于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只要战火蔓延,即使孙权不背后下手,曹操抽调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围攻,也不是关羽能承受得起的。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出赵云确保荆州不失的那只需一个的理由了:赵云性格沉稳,直言敢谏,他既不会主动挑事儿,也会拒绝送死。如果都督荆州的赵云反对贸然开战,襄樊之战还真就打不起来,孙权想趁火打劫,也找不到机会。

本文不是要吹赵云有多厉害,赵云能确保荆州不失的那一个理由,用在张飞诸葛亮身上也同样合适:只要不主动挑起战端并旷日持久顿兵坚城之下,关羽也不会败得那么惨。

归根结底一句话,是刘备战略失误,决定权不在军师将军诸葛亮手里——所谓军师将军,其级别跟赵云的翊军将军平级,但实权不如“督江州”的赵云大,更不如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跟前将军假节钺督荆州事的关羽、右将军假节领巴西太守张飞差着好几级,他根本就没有权利给关羽下任何命令。所以关羽丢失荆州,责任还真不在诸葛亮而在刘备,至于关羽应该负什么责任,那得看他进攻樊城是刘备下令还是他擅作主张。

遍观蜀汉诸将,也只有赵云镇守荆州能确保城池不失,唯一的理由是只有赵云的性格决定他会采取守势,而且有资格有胆气拒绝刘备的进攻命令——关羽张飞属于进攻型选手,不管有没有刘备的命令,他们都很难看着襄樊这块肥肉落在曹仁嘴里而不去抢;而正史中的赵云“性格严重”,属于防守型选手,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

后来的箕谷之战,赵云见势不妙马上撤退,这才确保了人马辎重没有受到太大损失。

文章最后照例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如果镇守荆州的不是关羽而是赵云,他会主动出击吗?如果刘备下令攻取襄樊,赵云会不会因提出反对意见而被撤换?更重要的问题,是如果关羽只守不攻,荆州还会丢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建安七子指的是哪些人?有哪两个人两人痛骂过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建安七子指的是哪些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建安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

  • 曹操爱才都能放过关羽和赵云 曹操为什么不放过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爱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家都知道,在秦汉时期,天下官员出世家,寒门几无出头可能!寒门一般只能做“吏”,或低级官员!所以,如果仔细查看秦汉官员,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有背景,要么家族背景深,要么举荐之人背景深!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提出“唯才是举”,所谓英雄不问出

  • 司马遹为何会被贬?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遹为何会被贬?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有晋一朝,虽是大一统王朝,但在中国人眼中看来,这个王朝最不得人心,甚至还不如分裂时期的那几个王朝。这其中缘故除了司马家篡魏之外,还因为司马家经营王朝不善的缘故。其实,在司马昭为司马炎铺路的时候,晋朝的衰败就已经注定了。司马炎在晋朝成立刚没

  • 黄忠在汉中之战斩杀夏侯渊,刘备知晓后态度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汉中之战,黄忠斩了夏侯渊,刘备为何一副不满意的样子?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出了很多的英雄豪杰,其中最励志的一位创业者便是刘备。虽然是汉皇后裔,但因蜀汉的分支流派太过于多,再赶上东汉年间的大汗天下早已经是分崩离析,自然刘备这样的汉皇后裔也只是能编制草鞋之类

  • 述律平晚年为什么会被孙子幽禁到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上至上古时期涂山氏,下至清朝末代皇后婉容,中国24个朝代总有一群伟大的后和妃陪伴在皇帝左右,这些女人中辽国的述律平是个另类,她身为一介女流却能骑上战马与丈夫一起开疆扩土,成为开国皇后,中国唯一的女帝武则天再厉害也没上过战场,从某种意义来说,述律平比武则

  • 攻入咸阳后,萧何不抢金银为何要搬走几个箱子?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汉初三杰之一萧何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提到“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很多人对他的印象除了“汉朝开国第一功臣”,便是“月下追韩信”,本文来和大家分享萧何的一个智慧故事。秦朝末年,刘邦身为泗水亭长,他接到一个重要任务,押送一批犯人到骊山。不料,在半路上犯人逃跑了一大半,

  • 朱温是如何将唐朝覆灭,建立后梁政权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朱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朝末年,潘振割据,宦官专权,牛力党争相互交织在一起,致使政治极为腐败,苛捐杂税有增无减,百姓生活极为贫苦,农民起义的大风暴呼之欲来。黄巢起义公元874年,濮州人王仙芝因不堪朝廷重税,聚集千余人在长垣起义,王仙芝率领众人打

  • 晚年时期的朱温是怎样的?他建立的后梁为何如此短命?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朱温,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晚期荒淫无道梁太祖朱温早期时曾礼贤下士,革除了唐朝的一些积弊,积极鼓励农耕,减轻赋税。可到晚年所行之事形同禽兽,早期的顺风顺水让朱温早已迷失在权力和欲望的中心,变得十分残暴,治理朝政全凭自己的一人之言,大臣稍有反对,轻则仗

  • 王安石变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实行的?最后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王安石,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这是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王安石写的一首诗,是王安石羡慕秦朝时期商鞅变法的成功,不惜得罪当时秦国的旧贵族,就算给万金也不如说到做到的承诺,取信于民,赞扬商鞅变法

  • 裴炎:曾备受武则天重用的宰相,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她政治手腕强劲,在一步步铲除敌对的势力,最终坐稳了女皇的位置。她在位期间,重用贤臣,励精图治,在她的治理下,大周帝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但是她能够当上皇帝,毕竟还是夺取的李唐的天下,有些忠于李唐的大臣,还是希望武则天能够把政权还给李唐的皇室。在武则天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