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诗仙李白的另一面:写诗谩骂同居女友不守妇道

诗仙李白的另一面:写诗谩骂同居女友不守妇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863 更新时间:2024/1/9 22:56:49

《说李白》(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的知名主讲人黄玉峰,在演讲内容的基础上,经过补充、修改而成的。作者以一种“还原”李白的立意,清理了以前被人忽略的史料,加以必要的阐释,全面地描绘出李白的原貌。

网络配图

一个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追求,甚至性格特点。

李白的婚姻情况到底如何?他结过婚吗?结过几次婚?他的妻子是谁?夫妻关系怎么样?生了几个孩子?孩子的情况如何?这都是我们了解李白思想性格的重要方面。

可惜,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实在太少,除了李白诗歌,见诸文字的很少。还好,李白有个追星族,一位叫魏颢的人写的《李翰林集序》中有记载。魏颢又名魏万,曾到处追踪李白几个月,相遇后李白就赞他前途无量,说他将来必得大名,还对他说,你得大名后你大发后,不要忘了我和我的儿子。后来此人果然中进士。他在为李白编的集子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魏万是李白同时代人,李白又托他编集子,对李白的了解应该比其他人更真实,它的这段话是关于李白婚姻和子女权威性的记录。

从这段记录中,我们获得许多重要信息:李白结过四次婚,二次是正式的,用一个“娶”字,二次是一般的同居,用一个“合”字。

不过魏万的话也有误导,从他的话中,我们只看到李白是“娶”了老婆,而事实并非如此。李白的两次正式婚姻都不是“娶”,而是“赘”,“入赘”。

魏万故意避讳了这个“赘”字,笼统地说“娶”,这是因为敬重李白之故,为尊者讳。可是,李白在自己的文章中却不避讳,大大方方地说自己是入赘,他在给安州裴长史的信中,说:“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便憩迹于此,至曰移三霜焉。”他用的是“见招”两字,“见招”就是“入赘”。这个招字说得很明白,说明李白对“见招”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不以为羞耻。

那么,李白为什么会不在乎做招女婿,而且大大方方地讲出来呢?

这与他的观念有关,在他看来,这没什么了不起,这又与他的出身和文化背景有关,李白从小生活在胡人中,对中原文化中这样的习俗没有切身的感受。在男女婚姻关系上,李白是很开放很现代很平等的。而且,李白从偏远的四川来到中原地区,举目无亲,要升迁、发达,在李白看来只要有机会让他一展才华,实现他的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招女婿又有什么关系。有时,李白也是很灵活,很庸俗的。

李白与许氏是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在安陆成亲的。成亲以后,李白过了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共同生活了十多年。这十多年中,他基本上生活在湖北安陆,虽然绝大部分时间仍在“名山游”,但还算是“常回家看看”的。

网络配图

许家小姐倒是一个有才有貌、有很高文化修养的大家闺秀。不愧为相门之女,婚后有好多关于他们夫妻的故事。据宋长白的《柳亭诗话》记载,有一次李白写了一首《长相思》给夫人看,最后一句诗是:“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这位相门小姐看了微微一笑,说你听读过武后的诗吗?我背给你听:“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看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好没面子,本来想在夫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才华,现在反被看出自己模仿的痕迹。可见这位相门之女非同寻常。由此也可见,他们的夫妇关系,还是颇恩爱的。

他与许氏生了一女一男。女的叫平阳,出嫁后不久便死了。男的叫“明月奴”,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认为,这个名字怪,不像男孩名,应该是平阳的小名,于是认为这句话有漏字,应该是:“娶于许,生一女,一男,女曰明月奴”。这是主观臆断的,解释不通就说漏字。其实,要知道西域人取名与汉人不同,李白是“华侨”,受西域文化影响,取名自然不同。明月奴意思是像月亮一样明亮的小家伙(奴是妮称),明月奴,名伯禽,他姐姐叫平阳,平阳是汉武帝姐姐的名,嫁后寡,后嫁大将军卫青,能歌善舞。李白也不在乎她是个寡妇,同样用这个名。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像平阳公主那么漂亮,能歌善舞。这也与中原汉人不同。对寡妇名字也不忌。他小儿子名字颇黎也是怪怪的,其实就是“玻璃”,就是要孩子像水晶那么明亮,从起名也可知李白受西域影响之大。

许夫人大概死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当时李白四十岁,还正在南阳游玩。

李白最后一任妻子宗氏,是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这个女子大约是李白五十岁左右结合的,也跟了李白好多年,后来跟李白上庐山,李白入狱流放时,她与家人还极力营救。李白被赦后,可能又见过一面,后来李白又想去参加李光弼的军队,从此再没见面。

纳妾两个

另外,李白的两个妾,那个姓刘的女人,据说是不守妇道,“不贤”,把李白给蹬了,说你再不回家,就与你李白离异,因为李白长年不回家。

李白很气愤,写了一首《雪馋诗赠友人》斥骂这个女人,说:

“彼妇人之猖狂,不如鹊之疆疆;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鹊之奔奔,坦荡君子,无悦簧言”。

网络配图

这样斥骂自己妻子的诗,大概在我国诗坛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然而,作为丈夫,李白自己也说过,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他自己说: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赠内》

嫁给这个又没钱又整年整年不见人影的李白,已经很委屈了,还要挨这样的毒骂,这实在不公平了。

不过,李白有时似乎也会换位思考,对她的行为也有所理解,他想象她“落花寂寂入青苔”,生活很寂寞,难怪她有怨言。

他用“去妇”的口吻写了《去妇吟》,为这位大胆离去的人妇的行为辩护: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幽闺多怨思,盛色无十年,相思若循环,枕席生流泉,……及此见君归,君归妾已老,物情恶衰贱,新宠方妍好……岁华逐霜霰,贱妾何能久……余身欲何寄,谁肯相牵攀。……”

他站在女方的立场说话:你不回家,我也有权利走。从这里倒也可以看出李白有男女关系较为平等的观念。看到女方也应该有自己的生理与感情需求,不是一味指责谩骂。

更令人感动的是,李白还进行自我反省,他在诗的最后写道:

“忆昔初嫁君,小姑方倚床,今日妾辞君,小姑如妾长,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

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模拟去妇的口吻对小姑说,“今后你嫁人,可千万不要嫁给像你哥哥那样的人啊”。

如果说那位挨骂的“去妇”还有个姓氏,我们还知道她姓刘,那么,李白在山东的那位妾,就连一个姓都不知道了。这位“鲁一妇人”,为李白生了一个儿子。就是颇黎(玻璃)。取其纯净闪亮之意。又有个小名叫天然,希望他自由自在地成长。李白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就像他的诗句,是很有个性的。可惜,李白不久就又远走高飞,与家人天各一方,一门散百草,从此再也没有相见。颇黎(玻璃)的命运,也成了一个永久的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最好色的皇帝非汉武帝莫属?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大多都是荒淫的,不过最好色的皇帝非汉武帝莫属。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汉武帝身边拥有四大国宝级的美女。这些美女不仅美貌无比,而且都在历史上有名气,很有典故。网络配图第一个美女就是陈阿娇。当年4岁的胶东王刘彘就对身前的小美女阿娇垂涎,当姑母问他阿娇怎么样的时候,小刘彘就很懂事的说:好,若得阿娇做妇,

  • 最荒唐皇帝最敬老 高龄老人获得皇帝待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中国数千年的中国史,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尊老、敬老的制度和做法有所不同,其实质上都在于充分表达社会对耆老之人的关心和爱护。然而,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古代制定最完备的尊老敬老的制度和做法的却是历史上以荒淫天子著称于世的大汉第九代皇帝汉成帝刘骜。高龄老人在这一时期除了每年例有糜粥饮食之外,还可以享受如

  • 揭秘范增的离开与项羽的失败有多大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范增,公元前277年生,居鄛(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又传安徽桐城练潭)人。网络配图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公元前207

  • 孔子为何对女人有偏见:夫妻之间有矛盾 离过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将女人与小人相提并论。网络配图最近,武汉大学教授陈文新在“国学班”上课时,对孔子为何发出如此感叹,推测出两种原因:一是孔子可能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过挫折;一是孔子婚后家庭生活不太美满。孔子谈恋爱过程中是否受过挫折,不得而知,如果真有其事,不知道是不

  • 揭秘荆轲刺杀秦王前在等的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荆轲刺秦王的事件使得荆轲在历史上留了名,但是最终却失去了自己的性命。有专家说,刺杀秦王的任务本应该是荆轲和其他人进行。可是由于荆轲出行前并没有等到那一位小伙伴,所以才自己上路。那么荆轲所等之人究竟是谁呢?网络配图《史记》之《刺客列传》,司马迁写荆轲刺秦之前一直在等一个人:“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 这个太监不太坏:手握重权但却一心为主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宦官没有一个好人。尤其是电视剧、小说作品中,宦官们结党营私,铲除异己,贪污受贿,甚至威胁王朝社稷。那么历史上真的就没有一个好太监吗?图片来源于网络五代著名宦官张承业唐末五代时期最著名的宦官张承业可以算得上是个好人了。在唐昭宗时期他是河东监军,因为执法严明,不徇私情而受到晋王李克用

  • 大明开国第一屠夫是谁?斩首万级若等闲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屠杀政策始于洪武年间,最富盛名的屠夫叫做韩观。韩观其人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出任桂林右卫指挥佥事,因“讨平柳州、融县诸蛮”而升任广西都指挥使,二十七年(1394年)“讨全州、灌阳诸瑶,斩千四百余人”,翌年“捕擒宜山诸县蛮,斩其伪王及万户以下二千八百余人”,因此晋升至征南将军,是一个靠屠杀少民起家

  • 秦桧为何受赵构信任?危难时刻对宋皇室忠贞不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君不见李义府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阴阳神变皆可测,不测人间笑是瞋。——白居易网络配图1143年冬天,在岳飞一家的鲜血抛洒于杭州城的第三个年头,江南纷纷扬扬下起了雪,杭州都城的达官显贵更是忘记了战争的苦痛和羞辱,而沉浸在一片对太平盛世的吹嘘与陶醉中。秦桧先生的权势,也随着帮助皇帝实现其战略苟安的意

  • 揭秘历史上哪位牛人曾拒绝与张飞同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飞要求与之一起睡觉的男人名叫刘巴,是三国时期荆州著名的士人,他的祖父、父亲都历任地方太守,在荆州名冠当时。那么猛张飞为什么非要和他睡觉呢?刘巴少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名,荆州牧刘表多次推举他为茂才并举荐为官,刘巴一律回绝。后来刘表病死,曹操西征荆州,刘备自知难以抵挡只得败逃江南,当时荆楚士族大都跟随刘备

  • 揭秘慈禧太后临终前做的最后一件事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清光绪34年10月21日,也就是公元1908年11月14日,清光绪皇帝死于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时年仅38岁。次日午后,慈禧太后在北京紫禁城仪鸾殿病逝,终年73岁。光绪34年10月20日,也就是光绪皇帝去世的前一天,清廷还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两道谕旨:其一,命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教养,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