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谁“焚死”的?康熙帝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被谁“焚死”的?康熙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873 更新时间:2023/12/8 10:04:11

康熙帝发火焚死建文帝,不是张飞岳飞的野史演绎,也不是朱元璋撂出要杀孟子的狠话。时间隧道开不通,并不等于政治隧道开不通。康熙帝一把心火,焚死建文帝,这典出自何处?此前无此典,典故是康熙帝大胆创新而创造的,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

网络配图

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建文帝从此再也没坐金銮殿,这是铁打的事实,然则,建文帝是怎么死的?是烧死的,还是后来饿死的?是当即吓死的,还是活到自然死的?这在明朝是一桩悬案,连杀手朱棣都不知道建文帝到底是怎么死的。朱棣从金銮殿里找出了几具尸体,这是真的,这尸体是谁的?当时验尸没有DNA鉴定,朱棣一直疑心这尸体是建文帝使的金蝉脱壳计,目的在于让朱棣不再来追杀建文帝。朱棣对建文帝之死,也是从没相信过,他在验证建文帝死与没死这事上,上穷碧落下黄泉,内遍四海外五洲,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都是举全国之力的。若是建文帝早已烧成了黑木炭,他费那老大的劲干嘛?众多史家,特别是当事人时代的史家,都是认定建文帝没死的,台湾文史作家高阳先生在其所著的《明朝的皇帝》中说,“终明之世,对于建文帝未死而出亡,殆成定论。”

然则,建文帝没被明朝的那把火烧死,却在史书上白纸黑字登的是“被焚死”了,那么,这把火是谁放的?

是康熙帝。

都说盛世修史,那么推证开来,修史即盛世,故而康熙帝起意修明史矣。明朝那些脚穿草鞋头顶斗笠立誓与大清不共戴天的士子们,听说要给“吾朝修史”,一个个脱了草鞋扔了斗笠,来与大清共戴天了,修史修到建文帝这一节,修不下去了:建文帝在靖难之变中,是死还是活?是火葬于火中还是逃亡于佛寺?“谁知这已有定论的一重公案,到清修《明史》时忽起争论。”(高阳《明朝的皇帝》),大部分学者是主张建文帝没焚说,总编辑王鸿绪先生却坚决主张已焚死,争论得十分激烈。

网络配图

在学术与政治胶着之际,康熙帝来到编委会,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对编委会人员十分不满,发了一顿脾气,力排众议,一巴掌拍了板,这个问题不用争论,建文帝是焚死的。

康熙帝讲话之后,大多数人转过弯来了,不再主张“出亡”一说,但也不主张“焚死”之论,折了一衷:存疑。自然,人多力量不大,权多才是力量真正大,最后,康熙帝版《明史》在建文帝之死上,建文帝被“焚死”了。

建文帝死与没死,是火烧而死,还是活到自然死,干康熙帝何事?

干康熙帝大事。

原来,康熙帝祖上推倒了明朝,把朱家龙椅弄到满清屁股下面,龙椅坐是坐上了,只是还没坐稳,在康熙帝那会,出了一些真真假假的朱三太子案,流传明崇祯帝第三子尚在民间,一些人即以朱三太子为号召,今天是张三自称朱三太子,明天是李四他举为朱三太子,大家听说“故主”还在,心思活跃起来了,有人就扯起大旗举兵抗清了。这一系列谋反案,史称朱三太子案。

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建文帝还能活着吗?不把建文帝烧死,那么,大家都会以为朱三太子也没死,明朝之遗老遗少与遗民遗士,心里哪得安定?得一把火将建文帝烧死才是,烧死了建文帝,也就烧死了明朝遗民复明的一个念想。

网络配图

康熙帝是搞政治的,他对知识分子毫无政治敏感性,将历史真实性凌驾于政治敏感性之上,哪能不冒火?于是他“集部议”,集合皇史工作人员,做了一通重要讲话,对重要史实定了调子,他为专家提供观点,专家为他提供证据,把史实给拍板确定了。康熙帝就这样开创了历史为当局服务的入关新局面,把一切历史做成了当代史。

时光从康熙流到了乾隆,满清江山已是坐稳了,各地的“朱三太子”,要么被斩尽杀绝了,要么做定清民了,建文帝焚死没焚死,不是敏感词了,乾隆四十二年,乾隆下诏修改《明史》,关于建文帝结局,修改为:“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原来那把火是朱棣放的,朱棣放火之时,建文帝早没了踪影,朱棣导演了一个“死亡现场”。可怜的建文帝,在朱棣那里被死亡了一回,到了康熙帝那里还得继续被死亡。

历史复归真相,让大家开始满怀信心:历史终究是历史,真相毕竟是真相,政治把历史真相埋了,时间将把其刨出。有这种信心毕竟是好的,只是谁知道要等待多久?而时间并不是真相的保持者,老实说,时间更是历史破坏者,历史真相的物证人证都是时间给最终破坏的,何况,若历史既已搞混,那就假作真来真亦假矣。建文帝被焚死一说,到今也是主流看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PK刘备谁是值得推崇的真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和孙权谁厉害,诸葛亮和刘备谁厉害,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让刘备讲讲天下英雄是谁?在刘备罗列了一大堆人名之时,曹操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这话倒是没有错,看三国后台的发展就知道了,但问题来了,有人要把曹操和刘备拿来对比,看看谁的魅力大,谁是真正英雄——曹操是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我讨厌“有争议”三个字。这是某些所谓的历史学家

  • 曹操为方便儿子当皇帝玩了一个阴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不投降可以支撑多久,曹丕的哪个儿子当皇帝了,赵子龙为什么不杀曹婴

    曹操发布求贤令的最初目的和最终结果都并不是为了不拘一格取人才,尽管曹操自己这样标榜,相反是曹操谋求霸业让儿子当皇帝的一个铺路石。曹操是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几经人为的美化和丑化以后,现在大家看到的并非他的历史本来面目,现在我就来试着还他一个本来的面目:如果问三国中争议最大的人物是谁,我想这无疑是

  • 揭秘:哪位皇帝命人为女性设计“画眉”造型?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女人皇帝命有哪些特征,当皇帝的人是注定的吗,女生帝王之相是什么命

    爱美之心是古今相同的,古代那些爱美的女子,也总是喜欢把妆扮自己的容颜当成倾心的事业。所以,对于爱美的古代女子来说,画眉是经久不衰的一种美容手段。网络配图她们很重视自己的眉毛之美,尤其喜欢画眉。春秋时期的美女庄姜出嫁时,就曾经画过眉,她是“螓首蛾眉”。战国时期的美男子宋玉说邻家的姑娘是“眉如翠羽”。古

  • 揭秘:三国历史上最悲情的三位英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悲情什么意思,三国最阴险的人,历史秦氏悲情女子

    第一位,悲壮怆然的马超。建安十六年,曹操派钟繇和夏侯渊讨关中,马超、韩遂与关中诸将为自救起兵反叛,结果兵败潼关,连累在京为九卿之一的父亲马腾被害,弟弟马休、马铁及其全家惨遭灭门。网络配图后来马超在羌人、胡人的帮助下东山再起,得到陇上诸县的支持,攻占凉州,不料中了杨阜、姜叙的缓兵之计,妻子儿女全部遇难

  • 历史之谜:揭秘汉景帝女儿南宫公主究竟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母亲,历史上延禧宫住的是谁,汉文帝女儿

    历史总是悲剧式的重演,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王朝总是通过远嫁公主郡主甚至妃子的形式与周边各小国家进行某一种以达到平衡的交易,而这些人无奈就成了历史中的悲剧人物。在汉朝,就有一位南宫公主恰似有这一番悲惨的命运。图片来源于网络相传,西汉时期,汉景帝刘彻之母王夫人为了巩固自己的后宫地位,狠心将自己的女儿远嫁当

  • 康熙后宫秘史:晚年奢侈至极纵欲无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康熙的一生最爱的女人,康熙用30名宫女,康熙为什么将30个宫女

    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康熙年间有位格格是皇太极

  • 揭秘李煜的爱情生活:两个皇后是亲姐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煜与小周后的爱情,李煜爱情的诗词,南唐后主李煜的妃子

    与其说南唐后主李煜是个皇帝,不如说他是个风流才子。李煜是个不快乐的皇帝,但在爱情生活里是个快乐的男人。两位皇后——大小周后是亲姐妹,这对亲姐妹给了李煜太多的快乐。只是如李煜无法改变南唐糟糕的国势一样,李煜也无法保护自己的爱情,大周后病死,小周后自杀。《今晚报》刊载作者何申的文章,描叙了李煜与大小周后

  • 上古时期的三皇五帝究竟指的是哪些先贤?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上古时期三皇五帝分别是谁,上古时期的三皇是谁,什么是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中原地区在夏朝以前历史的一个笼统称呼。不同史家对“三皇五帝”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普遍来说,“五帝”的争议相对比“三皇”少,其中一个原因是《史记》有《五帝本纪》。以下是“三皇五帝”几个常见的定义:图片来源于网络神人说“神人说”的支持者认为“三皇”是指人世初期的三位神皇,分别是“天皇”、“地皇”

  • 流氓皇帝刘邦是怎样对付不听话的韩信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邦是个流氓,刘邦为什么要礼葬虞姬,韩信为什么打不过刘邦

    刘邦是个大流氓,一个说过话就忘的人,不过他很有鉴别人的本领。比如很赏识张良与萧何,这两个也没少为他做事。倒是韩信,虽然后来也曾为刘邦立下赫赫功劳,但当初刘邦就不怎么看好他。网络配图刘邦当年对韩信曾进行过多方面的考察,尽管推荐韩信的人都是自己的亲信,一个是滕公夏侯婴,一个是相国萧何,可刘邦还是不放心,

  • 咸丰皇帝四大不良癖好,其中一个让大臣差点出丑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咸丰皇帝死因,咸丰皇帝后面是哪个皇帝,咸丰死后八位顾命大臣

    咸丰皇帝有四大不良癖好:其一,贪美色。在避暑山庄,他依旧不问窗外风雨,今朝有酒今朝醉,只图自己逍遥快活。据书中记载:奕詝置兵败于不顾,携妃嫔游行园中,寄情于声色既聊以自娱,又自我麻醉。野史记载,山西籍孀妇曹氏,风流姝丽,脚甚纤小,喜欢在鞋履上缀以明珠。咸丰帝诏入宫中,最为眷爱。国难当头,他却依然沉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