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忠义岳飞是否是因主张迎还钦宗而遭到赵构毒手

忠义岳飞是否是因主张迎还钦宗而遭到赵构毒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50 更新时间:2024/1/24 16:01:42

之前我在《岳飞被害真的是因为违背上意执意要迎回二圣?》这篇文章列出诸多史料,反驳了岳飞执意“迎二圣”这个谣言。

现在,再来补充一下,归结有以下三点:

一, 喊“迎二圣”的都有谁?

很多人以为,“恢复中原,迎还二圣”这个口号是岳飞提出来的,大错!这口号是赵构最早提出的。当时岳飞还仅仅是一名九品小武官,他有什么资格提出这个事关赵家皇朝政治军事路线和家族伦理的国策性口号?这个口号只有宋高宗赵构才有资格提,并且是不得不提,不提就是背义忘亲,是为大不孝,要遭天下人唾骂的。千万不要小看“孝悌之道”在古代的重要性。

所以,赵构在即位诏书中就有“同徯两宫之复”之语,这就是“迎二圣”口号的前身。后来,赵构仍不忘时时提起,举例:

网络配图

“戊午,辅臣进呈曲赦淮南事目,帝曰:‘敌虽远去,然南北之民,皆吾赤子,当事兼爱并容之意。中原未复,二圣未还,赦文不可夸大,第使实惠加于两淮百姓,乃朕指也。’”

“壬申,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入辞,尚书右仆射赵鼎、知柩密院事张浚、参知政事沈与求、签书枢密院事胡松年侍。帝命光世等升殿,谕曰:‘敌南侵,盖有窥江、浙之意,赖卿等戮力捍敌,使其失律而去,朕甚嘉之。然中原未复,二圣未还,朕心歉然,卿等其勉之!’”

“时世忠与刘光世、张俊相继入觐,世忠奏:‘金人退兵,陛下必喜。’帝曰:‘此不足喜,惟复中原,还二圣, 乃可喜耳。’”

既然皇帝口口声声说“迎二圣”,那么底下的文武大臣也都纷纷响应,都有谁喊呢?举例:

建炎初,岳飞的伯乐宗泽老元帅镇守汴京时,曾多次上表,请赵构还京,他说:“臣奉迎銮舆还都而后,即当身率诸道之兵,直趋两河之外,亲迎二圣,雪靖康一再之耻。”

绍兴二年(1132),盐官进士张九成殿上召对时,对赵构说:“每感时遇物,想惟圣心雷厉,天泪雨流,思扫清蛮帐以迎二圣之车。”

“兀术穷蹙,求会语,祈请甚哀。世忠曰:‘还我两宫,复我疆土,则可以相全。’”兀术语塞。”是说建炎四年(1130),金兀术困在黄天荡,愁眉苦脸没办法了,就向韩世忠请求谈判。韩世忠说,想谈判,先把我国二圣送回来,再把被你们侵占的大宋国土还回来再说!”

网络配图

绍兴十一年(1141)岳飞下狱,赵氏宗室赵士褭谏劝赵构,说:“中原未靖,祸及忠义,是忘二圣,不欲复中原也。”

还有一个大臣叫连南夫的,“于此朝群臣,则问以迎二圣之策;于此见将士,则问以回二圣之谋。”太上皇帝为之感动。”念念不忘迎二圣,可把赵构感动的。

甚至为迎二圣,寻求与高丽连结的。建炎二年(1128),武官杨应诚上言“尝随其父任边吏,熟知敌情。若自高丽至女真,其路甚径,请身使三韩,结鸡林以图迎二圣。”于是赵构命杨应诚为大金高丽国信使,出使高丽。

所以,“迎二圣”这个口号,在当时就是赵构带头喊,时时喊,朝中文武大臣人人跟着喊的全国性政治口号。而岳飞喊就是找死?简直无稽之谈!

二, 岳飞眼中的“二圣”是只不过是皇帝的亲戚,并且最先停止喊“迎还二圣”。

岳飞早年是跟着赵构喊过几次“迎二圣”,但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岳飞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口号的提法不妥,加上金人老是威胁赵构,要立钦宗在中原做傀儡皇帝,跟他南北朝对立。所以,从绍兴六年(1136)起,岳飞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不再提起“二圣”、 “渊圣”之类的字样。例如,绍兴七年(1137)春,岳飞的奏折《乞出帅札子》中,写道“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以归故园,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网络配图

文中的“太上皇帝”是指徽宗(其实已经死在金国,但金人隐瞒了这个消息两年),而被称为“渊圣”的钦宗,岳飞则把他跟其他被掳的皇亲国戚一股脑儿划归到“天眷”里头了。“渊圣”这个称呼至少还承认了钦宗曾经的皇帝身份,而“天眷”呢?只不过是皇帝的某个亲戚而已,都不认你这个旧皇帝了。岳飞是最先停止喊这个口号的大臣之一,到他被害时,他已整整五年没有喊过“迎二圣”这个口号了。他眼中的二圣(特别钦宗),仅仅是金国的俘虏、已失法统的亡国之君、老被金人拿来做政治威胁的麻烦精、当今皇帝的两个倒霉亲戚而已。

岳飞的立场十分明确:就算从金人手里迎二回徽宗和钦宗,也不能以旧皇帝的身份迎回来,而是让他们以皇室家族成员的身份回来,特别是还活着的钦宗。所谓“天眷”,就是否定了钦宗的法统,完全支持赵构统治的合法性。岳飞的政治头脑,在当时的大臣里已属出类拔萃。再加上他的军事天才,所以,赵构对他极其器重,短短几年,“位至将相”,武官至最高(太尉),文官到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最后任枢密副使,地位相当于副宰相。

三,赵构的皇位具有合法性,钦宗是才是失去法统的那个。

网络配图

有人说赵构最怕二圣回来,回来他就得退位,因为其位不正,这种说法不成立。赵构的皇位,在法统上,完全没有问题。首先他所有兄弟全被掳往金国,仅剩他一个皇子了,他是最具继位资格的。并且赵构十分精明,他找来了他六伯宋哲宗的原皇后孟氏,尊为太后,再由孟太后主持,把皇位传给他。然后再借孟太后之手,为钦宗办了退位手续和议式,并遥尊其为太上皇。钦宗降敌而亡国,这是宗法重罪,所以,钦宗就算归宋,也没有重归帝位的合法性,等待他的,多半是惨淡的软禁生涯,就如同徽宗退位后曾被钦宗软禁,唐玄宗退位后被儿子唐肃宗软禁至死一样。更何况钦宗归宋也已是朝中无人,手中无兵,民心尽失。

所以,钦宗归宋对赵构造不成任何威胁。而岳飞对钦宗非但不同情,反而还明确提醒赵构,对金人操控下的钦宗及其儿子要提高警惕和防范。例如,赵构不育且没有立太子,金人抓住这一点,放话要放钦宗的儿子,原太子赵谌归宋,岳飞就第一时间站出来阻挠,不承认赵谌这个太子,建议赵构立自己的养子建国公赵瑗为太子,以加强赵构皇权的稳定性,挫败金人的乱政的阴谋。(这是岳飞的另一个颇受争议的事件,即所谓干政“立太子”,我已在文章《岳飞“建议立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朱熹对此赞赏有加?》中有过详细解释,在此就不多说了。)

不管赵构在最初提出“迎还二圣”这个口号时,是真心还是假意,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真真实实地这样做了。原因,就不说什么“孝悌之道”之类的堂而皇之类的理由了,只一点,钦宗在金国手里,对他造成政治威胁,他就必须这么做。一个金人扶植的刘豫“伪齐”都给赵构造成极大麻烦,他要灭之而后快,更何况金人放话,要放钦宗中原做傀儡皇帝,跟他南北朝对立,这事绝对不可以发生!所以,赵构多年来一直在跟金人谈判,迎回二圣,关键是迎回钦宗。宋金的两次和议,归还徽宗梓棺和钦宗,都是宋朝开的最重要的条件,之后又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金人看得清,钦宗捏自己手里才对赵构造成威胁,所以坚决不放人。

对于岳飞,他最大的理想是“恢复中原”,而“迎还二圣”对他来说,只是战利果实之一,顺便接回来而已(说起来金人被打急了二圣被撕票的可能性更大)。对于赵构,作为一国之君,“恢复中原”和“迎还二圣”,都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只是一味跟金人谈判“迎还二圣”,而无心“恢复中原”,因为前者比后者操作起来简单得多,也省心得多,对赵构来说,更重要得多——中原被侵占了没关系,数以百万的百姓沦为亡国奴也没关系,军队在收复中原的过程中势力扩张才是大麻烦,而眼下父兄在金人手里,对自己造成的政治威胁才是首先要解决的,一定要求爷爷告奶奶让金国放回来,把“二圣”掌控在自己手中!

网络配图

综述以上,有谁还会说岳飞“迎二圣”是违背了赵构意愿?有谁还会说赵构因“迎二圣”杀了岳飞?更可笑的是,这些人还总把“迎二圣”和“立太子”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说岳飞没头脑犯大忌自找死死不冤,可他们自相矛盾的是,“迎二圣”是支持钦宗威胁赵构的(他们口中),而“立太子”却是反对钦宗(之子)支持赵构的,这一来,他们到底是想说岳飞精分,还是他们自己精分?

所以,以宋史研究会前会长邓广铭先生在《南宋初年对金斗争中的几个问题》关于岳飞“迎二圣”段落中的最后一句作为本文结语:以为岳飞因主张迎还钦宗而遭赵构毒手之说,是完全昧于史实者的一种无稽之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杀了他哪些兄弟 雍正为什么要杀大将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1.老大和老二在康熙年间就被永久圈禁,在雍正初年就死了.2.老八在康熙年间与雍正都是皇位的竞争对手,但这个人很有才能,,很会笼络人心,人缘极好,所以雍正封他为廉亲王,但后来他和雍正的三子弘时勾结,准备拥护弘时称帝,自己在幕后操纵这个傀儡.但是雍正发觉,被剥夺爵位和封号,被冠名"阿其那",被永久圈禁.

  • 为了皇位 造成多少悲剧 刘邦改立太子风波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的夫人吕后不仅野心勃勃,一心想做女皇帝,还干过不少令人痛恨的事情:在密室里诛杀开国功臣韩信,杀害刘邦爱妃戚夫人,尤其是杀害戚夫人的手段可谓惨绝人寰。吕后是怎样残害戚夫人母子的?吕后的本名叫吕雉,生于公元前241年,死于公元前180年。她的祖籍是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后来因避仇一家迁居到江苏

  • 清朝秘史:多尔衮是如何成为太上皇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多尔滚是创建大清王朝的一代英才。多尔衮具有仁厚的性格,他“爱美人胜于爱江山”。几百年来,多尔衮一生的功过一直以来褒贬不一。那么,多尔衮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坐上皇叔父,甚至是太上皇呢?网络配图多尔衮与顺治:顺治皇帝福临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就是因为豪格和多尔衮两人的势力相当,谁也无法做皇帝。可是,随着

  • 千年悬案: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究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三国演义》中这样描述两者的关系:刘备对于智者诸葛亮十分的信任,凡是军政大事无不请诸葛亮出谋划策,而刘备对其也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刘备与这个量的关系真的如此吗?网络配图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

  • 女皇秘史:武则天暗中参与的四大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武则天贵为一代女皇,发生在她身上的经历自然不会很简单,在她登上皇位的过程中,制造出了不少冤案,主要是为了清除路上的绊脚石。接下来我们一起去看一下,这些冤案都有哪些?网络配图冤案一:‘骨醉’王皇后和萧淑妃这段资料在有影响力的正史中首出于《旧唐书》而非最初的《唐会要》,记载自相矛盾,先是记载了武则

  • 明朝八大海盗:汪直曾在日本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明朝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也是一个有骨气的王朝。在明朝那会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虽远必诛,随着时代的发展,那时的人们竟然都跑到外国南洋做起了海盗。我们来盘点下明朝著名的的八大海盗。八大海盗之一 陈祖义陈祖义是明朝初年的大海盗,并且是一位海盗集团之首领,其祖籍广东潮州人,明朝洪武年间,全家到南洋

  • 历史印记:慈禧对中国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慈禧太后执政多年,清朝后期,大权一直紧握在慈禧手中。所以有人戏称慈禧为“老妖婆”。可是纵观历史,慈禧为中国做了许多贡献,具体有哪些,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我们结合历史来看,就可以发现慈禧确实有才,并且是有大才。咸丰帝在避难热河时去世,当时同治帝年幼,朝中有肃顺等托孤重臣把持。慈禧果断和咸丰

  • 历史迷案:秦始皇“十二铜人”今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秦朝的“十二铜人”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物品,相传秦始皇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定团结,所以下令收集天下兵器,铸造了这十二铜人。但是在后人的流传中,这“十二铜人”却神秘消失。那么,这些铜人身上有着怎样的秘密?如今何在?网络配图秦朝十二铜人的由来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

  • 历史解读:武则天为何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女皇帝,也是最颇受争议的女皇帝,关于她的历史故事一直都是源源不断。下面,我们不说后宫、不说情史,来正经讲讲真实历史上武则天为何能当上皇帝的?网络配图1、武则天出身隋杨皇室中古时代,天文星占是重要的一门学问,它主要并不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是为了预测国家命脉和军国大事的起

  • 历史揭秘:朱元璋为何删《孟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朱元璋和所有的皇帝一样,也提倡孔孟之道。然而由于军政繁杂,朱元璋对《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之作,并没有系统的研读。当天下已定时,本以为朱元璋有兴致阅读《孟子》,结果反而是要删《孟子》这是为何呢?“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