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夷陵之战后,曹丕不趁势灭蜀,反而进攻东吴的原因是什么?

夷陵之战后,曹丕不趁势灭蜀,反而进攻东吴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583 更新时间:2023/12/27 12:40:30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夷陵之战后,曹丕不趁势灭蜀,反而进攻东吴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以“为关羽复仇”为名,实为重夺荆州,率领大军进攻东吴,夷陵之战爆发。然而,此战不仅没能夺回荆州,反而遭遇惨败,刘备仓皇逃回益州,东吴本欲追击,奈何曹丕突然率军南下,这才不得不放弃追击,掉头迎击曹军。那么曹丕为何不趁势攻灭惨败的蜀汉,而要进攻刚刚取得大胜的东吴呢?

原因之一:曹丕南下并非想要灭国,而是为了夺取荆州

夷陵之战爆发之时,北方的曹魏刚刚经历了一场剧烈动荡,此时的曹丕刚刚稳定内部,根本无力发动一场灭国之战,这也是其为何长期按兵不动的主要原因,他的战略目标只是为了夺取荆州,从而为未来南下做好准备。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于该年正月病逝,其子曹丕继位魏王。同年十月,曹丕迫使汉献帝禅位,曹丕篡汉称帝,是为魏文帝,汉朝至此灭亡。正如《晋书·宣帝纪》中所说“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雄踞北方的曹魏,在曹操病逝、曹丕篡汉之后,发生了剧烈动荡,臧霸所部和青州兵的擅自离去,便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此后,曹丕逐步将军中的骨干替换成了曹仁曹休、曹真、夏侯尚等,曹丕这才算坐稳了位置。不过,就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张掖郡人张进挟持太守在酒泉反叛,到了黄初二年(221年)十一月,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又在河西作乱,虽然这两次叛乱均被曹真平定,但足见曹魏的动荡。

因此,当夷陵之战爆发之时,由于曹魏内部尚不稳定,曹丕实际能够动用的军队并不多,因此他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灭掉哪国,目标仍是为了争夺荆州,从而为将来南下做准备,这点从其之后的进攻,以及曹丕亲自坐镇南阳便可看出。因此,荆州最后落入谁的手中,谁便是曹丕进攻的对象。

原因之二:主力军队已经东移,临时调整根本来不及

赤壁之战后,曹操见南下无望,此后便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西北,因而从建安十六年(211年)开始,曹军主力便来回折返于西凉和中原两线。

尤其是汉中之战以后,曹魏其中一支主力便始终驻扎在陈仓、长安一线,其中曹真都督雍州及凉州诸军事,张郃则坐镇陈仓一线,而曹操去世之后夏侯尚又带着中原之兵护送曹操灵柩返回邺城安葬。

而当夷陵之战爆发之后,曹丕便已经开始将各路军马向东线集结,因而当曹丕进攻东吴时,驻守西线的曹真、张郃和护送灵柩的夏侯尚,以及曹休、曹仁、张辽等主力战将全部出现在了战场,可见彼时的曹军主力已经东移。

夷陵之战持续时间虽长,但基本以对峙为主,最终决战的爆发极为迅速,在信息流通不畅的古代,当曹丕得知刘备兵败,再想在西线集结大军进攻蜀汉,这是不现实的。更何况,曹丕也担心东吴趁势灭了蜀汉,倒是双方南北对峙,自己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因此他必须要拖一拖东吴的后腿。

原因之三:蜀汉主力虽然惨败,但魏延军团仍驻守汉中

自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魏延为汉中都督、汉中太守之后,魏延便率领军队长期坐镇汉中,在他的经营之下,蜀军在汉中的防线可以说是固若金汤。

我们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汉由于特殊的地理因素,想要调集大军进攻,通常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从荆州南郡西进,要么从西线攻占汉中进而南下。如今荆州已经落入东吴手中,曹魏想要灭掉蜀汉,就必须将军队集结于西线,夺取汉中后再谋取益州。

然而,夷陵之战爆发时,刘备虽然征调了蜀汉主力,但驻守汉中的魏延军团,却并没有随从出征,目的便是防范曹魏趁机夺取汉中。而在魏延的长期经营之下,曹魏方面想要夺取汉中,其实并不容易,至少短期内根本无法做到。

因此,在汉中的魏延军团仍然留守的情况下,曹丕根本没有必要重新调整部署,再调集军队去从西线进攻汉中,进而谋取益州。

原因之四:攻蜀极可能促成孙刘联盟,攻吴则不存在这层因素

夷陵之战后,蜀国的确遭受了重创,但也正因如此,如果曹魏悍然发动灭蜀之战,蜀国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极可能摒弃前嫌重新与吴国结盟。

而对于东吴来说,孙权只要不是傻子,就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曹魏去灭掉吴国,一旦曹魏战略重心移向西线,即使蜀汉不主动求和结盟,东吴也肯定会趁机北上。事实也是如此,同年十二月孙权便主动派人前往白帝城求和,蜀、吴两国重新通好。因此,只要曹魏进攻蜀汉,便极可能要面临两线作战的难题,这是曹丕不愿看到的。

而如果进攻东吴,蜀汉由于关羽死于东吴之手,再加上刚刚遭遇夷陵惨败,再加上从战略全局考虑,蜀汉也不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强大的吴国,因此根本不会出兵救援吴国。事实上也是如此,当东吴初期遭遇进攻,局势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蜀汉根本没有出兵相救。

如上所述,个人认为正是由于以上四点原因,才使得曹丕最终对东吴发动了进攻,而没有趁势进攻蜀汉。至于曹丕被孙权欺骗,一怒之下进攻东吴,那不过是个开战的借口罢了。事实上,如果不是曹军突遭瘟疫,曹魏很可能在此战中取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为什么会喜欢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喜欢寡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曹操,这个人自古以来最是受人争议,他的文治武功都很是了得,文能列入“建安七子”,武能挥动百斤长戟。他既是救了汉献帝于水深火热的忠臣,也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臣。时人也评价他是乱世之枭雄,治世之能臣,也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人,却留给了

  • 曹操死后三十年司马懿才敢造反 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曹操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懿是三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他的聪明才智并不在曹操之下,为人善用的能力也不在曹操之下。但为什么司马懿如此害怕曹操,在曹操死后30年才敢造反呢?这件事的因果,始于曹操的一个怪梦。一个怪梦据说在官渡之战的前一天夜里,曹操做了一个奇

  • 刘大夏为何会成为郑和下西洋档案被毁的历史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刘大夏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一大壮举,更是在欧洲世界航行之前,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海上探险。孙中山曾评价说:“郑和下西洋,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郑和下西洋对后世影响巨大,遗憾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却被毁弃殆尽。而这位毁坏档案的“历史罪人”就

  • 曹操在煮酒论英雄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直接杀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煮酒论英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汉末三国时期,许多兵戎相见的诸侯,也曾有过把酒言欢的时候。例如袁绍和曹操,两人都曾是大将军何进的部下,也曾共同讨伐篡夺东汉政权的董卓。然而,到了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官渡之战,两国结为敌国。今天要说的刘备和曹操,也曾在赤壁之战

  • 谢晦作为南朝宋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为什么会走上造反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裕被誉为南朝第一帝,而他在去世时又为即将继位的刘义符任命了四位顾命大臣,这四人分别是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以及护军将军檀道济。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谢晦作为南朝宋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为什么会走上了造反之路?谢晦出身于豪门世家陈郡谢氏,这个陈郡谢氏可是有着诸如谢玄、谢安、谢灵运等名人

  • 后人为什么会赞赏光绪皇帝 光绪在位时做出了什么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光绪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家对光绪皇帝的了解可能都只停留在他是一个傀儡帝王的层面上,他的一生都被慈禧太后掌控着,是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但事实上,虽然光绪皇帝可能没有控制着那么大的帝王之权,但是在他在位期间依旧还是对大清做出了很多贡献,而这些贡献也正是后

  • 明孝宗朱祐樘小时候有着怎样的遭遇?他为何年仅36岁就去世了?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孝宗朱祐樘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佑樘之所以只活了36岁,这就要问问他老爹朱见深了。朱见深这家伙不靠谱,一辈子谁也不爱,偏偏就爱那个比自己大17岁的万贵妃。爱一个就好好爱算了,朱见深还偏偏到处留情,四处播种。朱佑樘就是朱见深四处播种时生下的孩子。他看宫女纪

  • 姜瓖为什么不断叛变?明朝的灭亡与他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姜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大明朝的江山,就是姜瓖这个人给搞丢了。有人说这个帽子是不是扣太大了?我们看看姜瓖这家伙都干了些什么,就知道大明朝的灭亡是不是跟他有关了。李自成在宁武关和周遇吉血拼了很长时间,结果周遇吉愣是拼掉了李自成7万多人马。老李的精锐损失惨重,

  • 袁绍真的是憨憨吗 袁绍七十万大军为何打不过曹操的几万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袁绍和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官渡之战是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这其中的功劳离不开曹操旗下的谋臣荀彧,那么问题来了,袁绍七十万兵马,竟然打不过曹操几万兵马,难道他是憨憨吗?这场东汉末年有名的“三大战争之一”的战争要从曹操出征前说起。在出征之前,荀

  • 李渊身为开国皇帝,为何会被李世民夺走帝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以自己的雄伟才略,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俭、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使得国泰民安,史称“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扩土,灭东突厥和薛延丽,征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虽然说唐太宗因为英明仁爱备受后人推崇,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