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扶苏之死:历史给大秦帝国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扶苏之死:历史给大秦帝国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83 更新时间:2024/1/7 10:29:03

扶苏(前241—前210),秦始皇长子,嬴姓,赵氏,名扶苏。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又称公子扶苏,或扶苏公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扶苏”是古人用来形容树木枝叶茂盛的词语。秦始皇以此命名,显然是对这第一个儿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既希望他为自己的血脉开枝散叶,又希望自己的国家蒸蒸日上。的确,在扶苏的幼年和少年时期,秦国疆域正在无限扩大,国家形势一片大好。但他万万想不到,自己身为第一个皇子,待遇不但没有提高,而且遭遇比以前那些战国公子还要可怜。

网络配图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深得始皇喜爱,但他却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让做皇帝的爸爸深感头痛。特别是扶苏长大后,常常在政见上与老爸背道而驰。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就是那场著名的“焚书坑儒”。老子正在那里烧得快活,儿子却在一边拿着竹谏唠唠叨叨的说“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嬴政大怒,认为这个儿子性格软弱,不加以锻炼无法成才,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这个办法确实很有成效,几年的塞外征战使扶苏成熟了许多,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不少功劳;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不如;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大将军蒙恬也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嬴政在咸阳,看着扶书送来的汇报信,听着蒙恬使者的讲述,越来越为这个儿子高兴,也越来越有信心将他培养成为嬴政第二,接下他“始皇”的名头,二世、三世……永世不绝。

不过,还是那句话,人算不如天算。“发配”扶苏到远方的秦始皇根本没料到死神会如此突然的降临,如果早知道,他就不会送扶苏到长城,或者早些将他招回。但是,一切都晚了,大概也是因为他杀戮太多,遭到天谴,还来不及唤回自己最喜爱的儿子便一命呜呼。

网络配图

接下来,赵高李斯秘不发丧,假造诏书令扶苏自杀。胡亥和李斯的使者抵达上郡,扶苏接旨受命,开封读始皇帝赐书落泪,入内舍准备自杀。蒙恬劝阻扶苏说:“陛下在外巡游,没有册立太子,遣派臣下统领三十万大军镇守边疆,委任公子为监军,关系到天下的安危,国本的稳定。眼下有使者携书前来,马上自杀,何以知道是真是假?望公子上书请求复核,复核无误后再自杀,为时不晚。”蒙恬受始皇帝信任重托,是多年统兵在外的大将,凭他对当前政治局势的了解,对皇帝赐书的真伪有相当的怀疑。当年信陵君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夺军权,正是使用诈称使者王命的手段;如今皇帝高龄多病在外,突然有诏书使者来,要皇长子和大将自杀交出兵权,实在蹊跷。蒙恬的判断和劝告,合情合理而又明智。

然而,令我们以外的是,扶苏竟然没有因蒙恬的劝告而有所省悟,他当即自杀了,留下了一句“父赐子死,何能复请”的话。为什么扶苏一如对手所愿,自杀身亡?难道就没有发现其中的蹊跷和端倪吗?

其实不然!当我们设身处地,想象一下自己就是扶苏,远在边漠;当他突然间看到使者拿着这份诏书来到你面前,迫你自杀。你这时会想到什么呢?你首先会想到的是,这份诏书的背后是什么?正如蒙恬所指出的那样,只有可疑。然而扶苏不能公开说出来,每一种情况都是无法公之于众的,他唯有如史书记载的那样默默地流泪。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因为绝望,因为为了国家,他只有一条路可走。如果为了自己,他完全可以选择其它的路。

网络配图

他对蒙恬说:“父赐子死,尚安复请!”难道这句话是他内心深处的真正想法吗?当然不是,根本不是;这只是他能够说出的正面理由而已。他不能说我是因为不想让秦帝国内乱而自杀(当然蒙恬也是完全可以想到这层的,这些人的智慧都是深如大海)。高尚的公子扶苏,他对秦帝国,已经做了自己能够做到的一切,因为他献出了一个人最为重要的生命;唯一希望的就是新君,善待民众,减少已经尖锐之极的国家内部矛盾,让秦王朝万世而存。他的心里,何其痛苦!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然而,历史给大秦帝国开了一个天大的笑话。扶苏自杀了,可他的仁厚与牺牲并没有换来秦帝国的万世平安强大,反而令横扫六合的秦帝国二世而亡。当然这不是他的错,而是人头畜鸣的二世与指鹿为马的赵高的滔天罪恶使然。后世唐太宗有玄武门之变,太子及齐王的身死换来的是中国历史上万载仅一见的贞观之治;而扶苏之死,却让大秦帝国迅速崩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代名将蒙恬 为何会有如此悲剧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在平定六郡、一统中国的过程中,蒙恬可谓是其不可或缺的顶梁大将。秦朝确立后,也是由于蒙恬的存在,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可见其威名。除了北逐匈奴,蒙恬还率军收复了河套等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与秦道,无论是对秦朝还是整个中华,他都功不可没!胡亥夺位后,斩杀蒙毅,蒙恬被迫喝毒药自杀,其家族则被

  • 乾隆皇帝为什么不杀和珅? 原因令人震惊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六下江南,修建圆明园功勋卓著,而和珅是乾隆在位之时最大的贪官,据记载称,和珅家的财富竟比大清国库的都要多,嘉庆皇帝命人抄和珅家的时候发现,和珅家到处都是钱,既然和珅是这么大的贪官,乾隆皇帝为什么不杀他?难道乾隆皇帝有什么舍不得吗?和珅和乾隆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一直是被后

  • 刘备为何唯独没给关羽封侯 是因为偏心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备封赵云为什么,为什么刘备不救关羽,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古之帝王,为笼人心,固爪牙,显威仪,示恩宠,往往会把加官、晋爵、封侯等等,作为一种有效手段,频频使用。如翻翻《三国志·蜀书》就知道,刘备的西蜀,也没少用封侯这个法宝,这一手段。网络配图西蜀前前后后,封过不少的侯。张飞因据水断桥,有护卫之功,刘备封其新亭侯,章武元年,进封为西乡侯;黄忠因定军山一役,斩

  • 秦始皇母亲不检点 使他生心理阴影杀两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封建帝王对立后都很重视。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终身未立皇后,他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墓,成为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秦人在秦孝公(公元前4世纪)以后对于立后和立太子之事已制度化,秦始皇13岁即位到22岁亲政,这中间有9年的时间,也正是古代男子要娶妻的时间。即位3年,

  • 揭秘历史上唯一一位敢干涉唐太宗隐私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这件事情涉及唐太宗的隐私。王珪作为一个臣下,去干涉皇帝的私生活,是不是有一点过分?但是,奇怪的是王珪就是敢于谏议,而皇帝竟然没有勃然大怒。贞观初年的某一天,唐太宗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反正是参加了。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

  • 三国关羽是小人?武圣到底是不是后人杜撰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故事里,关羽是义薄云天的大英雄,华容道捉放曹,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忠义故事耳熟能详,不过真实历史里的关羽,还是那个受人追捧的武圣人吗?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关羽虽然被塑造的特别忠义,但罗贯中也委实写了一些关羽的缺点,比如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件事上,就曾令刘备和张飞兄弟俩心中生疑,还有说虎女怎可

  • 揭秘古代的奇才为什么多是 “山野村夫”?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哪个卖官鬻爵的大员会选用一个田间吟诗的农民为官呢?是“董卓之乱”成就了孔明之类的民间奇才,是这些民间奇才风云际会、群策群力,才推翻了旧世道,建立了新政权。网络配图东汉末年十八路诸侯并起,到后来三国时等于只剩三路,看看胜出的人才,多是 “山野村夫” 出身。在起初讨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中,领军人物是官宦子弟

  • 揭秘中国历史上后妃掌政的鼻祖:宣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武王因为举鼎送命的这年,正是公元前三零七年。这时,在燕国为质的赢稷被燕赵两国严密保护送回了秦国——可别以为燕赵两国安的什么好心,他们只想惹得秦国内乱而已。当然,暂时来讲,燕赵两国的目的确实达到了。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就已经在秦国任职,这时挺身而出,和姐姐以及背后撑腰的燕赵两

  • 吕布死后谁霸占了四大美女之一貂蝉 是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古代四大美女是吕布的妻子,但是在吕布死去之后貂蝉的走向却成了一大未解之谜,有人说是跟吕布一样被处死了,也有人说是被曹操霸占了,至今都是千古之谜,下面小编带你看。网络配图貂蝉的美貌已经毋需多言,名列四大美女的她素有“闭月”之称,意为月亮的光芒也不及她的美丽,而从貂蝉的事迹来看,她深明大义、机

  • 汉哀帝霸道总裁竟爱上花美男上演耽美大戏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耽美这个词大肆流行起来,不过要说到耽美文化,那在中国可算是古已有之,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汉哀帝,皇帝爱搞基,和他的花美男董贤上演霸道总裁爱上无敌鲜肉的肉欲戏码,不过汉哀帝二十五岁就挂了,据说是因为纵欲过度,到底这位断袖皇帝是怎么个纵欲法呢?请往下看。汉哀帝十七岁被立为太子,18岁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