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

韩信死亡的原因是什么?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943 更新时间:2023/12/27 11:01:05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出身呢?

《史记》为韩信作过一个传叫《淮阴侯列传》,列传一开头就说,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好带刀剑。这些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些信息:第一,韩信曾经是布衣。什么叫布衣呢?就是没有官职的人——有官职的人可以穿锦,而没有官职的人只能穿布。但是请大家注意,这布可不是现在的纯棉,因为那个时候咱们中国还没有棉花,这个布是麻布。第二,韩信没有钱。贫,古代的贫是没有钱财的意思;穷,是没有官职的意思——在上古的时候,“贫”、“穷”两个字是两个概念。我们现在看到,韩信是既没有钱也没有官职,所以可以说他是贫穷。第三个信息告诉我们,韩信好带刀剑。那么他是带刀还是带剑呢?我的结论是:韩信带的是剑。为什么呢?因为古汉语为了好听,往往要用两个字,而第一个字又往往是虚指的。比方说缓急,没有缓,只有急;所以“刀剑”,我认为没有“刀”只有“剑”。而且在后面司马迁还写道,项梁项羽起义以后,韩信“仗剑从之”——拎着一把剑就参军了,可见韩信平时是带剑的。这个信息又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韩信有贵族身份。因为在那个时候,只有有贵族身份的人才有资格带剑——当时冶金技术并不高,铸一把好剑很不容易。我们去看一些古代文献或者看一些古代故事,往往说一把宝剑铸不出来之后,非得有一个人跳到炉子里面去,才能铸出来一把好剑,所以剑是很高贵的。我们看武侠小说,里面大侠大多用剑,你看有没有一个大侠用斧头或是用两把铁锤的?那不成体统。只有一身长衫,手上拿一卷书,这儿佩一把高贵的剑,才显得风流潇洒。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韩信可能是个破落贵族。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一个破落贵族,韩信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有一些什么遭遇呢?

司马迁告诉我们,韩信这个人有着贵族身份,还有一把剑——我猜测这剑可能是祖传的,韩信他肯定买不起——却既没有什么德行又没有什么本事,史书上的说法叫做“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就是说韩信他没有什么良好的社会表现,因此地方上招募低级公务员——叫“吏”——的时候大家都不招他。然后又说,韩信不能“治生商贾”。什么叫商贾呢?商就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就是开一个店铺有固定地址卖东西的人,这叫做“行商坐贾”。韩信他没有这个本事,不会做生意——既不能做行商,也不能做坐贾,那他该怎么吃饭呢?韩信是“从人寄食”,就是他只能到人家家里去混饭吃、蹭饭吃,所以“人多厌之者”,就是当地的人都很讨厌他。一个大男人,整天挎把剑,啥也干不了,到处混饭吃,这样一个人会讨人喜欢吗?

韩信经常去混饭吃的一家叫做南昌亭长,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职务呢?当时的制度叫做十里为亭、十亭为乡,就是十个村子合起来叫做一亭,十个亭合起来叫做一乡。那么可以推测出来亭长比乡长低半级,比村长要高半级,这人是这么个职务。这个亭叫南昌亭,并不是我们现在江西省的南昌市,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这个南昌亭长大概多少有点钱,韩信就老到他家里去混饭吃,天天去吃,吃得这个南昌亭长的老婆一肚子气。最后,南昌亭长的老婆就想了一个办法:半夜起来做饭,天亮之前把饭端到床上,全家人吃光。韩信早上起床,摇摇荡荡来吃饭,一看饭已经吃完了。韩信当然明白了,人家是讨厌他了,他一赌气,就和南昌亭长绝交了——我不跟你玩儿了——他脾气还大得很。

然后他跑去干什么?跑到河边去钓鱼。你想想他这种没本事的人,我估计那鱼大概也是钓不上来的。正好,河边有几个洗絮的老大娘,叫做漂母——那个时候丝绵的棉絮要到河里面洗一洗。这些漂母每天来洗絮的时候都自己带饭,其中有一个一看韩信没饭吃,可怜他,就把自己带的饭分给他吃,每天去洗絮就每天分饭给韩信吃。有一天她漂絮的工作做完,就跟韩信说,明天我就不来了,以后吃饭的问题你自己想办法吧。韩信说,谢谢大娘,将来我一定厚报您。漂母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还说什么厚报?我不过是同情你罢了,你还说这种大话?所以,此时的韩信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人。因为他不讨人喜欢,大家就都瞧不起他,瞧不起他就有人会来羞辱他。有一天,淮阴市面上一个地痞无赖就跑来羞辱韩信,说,韩信你过来,你这个家伙,个子是长得蛮高的,平时还带把剑走来走去的,我看啊,你是个胆小鬼!他这么一说,呼啦就围上来一大群人看热闹。这个家伙气就更盛了,说,韩信你不是有剑吗?你不是不怕死吗?你要不怕死,你就拿你的剑来刺我啊!你敢给我一剑吗?不敢吧?那你就从我两腿之间爬过去。

大家都看着韩信。是杀啊?还是爬啊?韩信怎么样呢?司马迁用三个字来描写:“孰视之”。这个“孰”用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孰”,但是跟成熟的“熟”是通用的。“孰视之”就是盯着他看,看了一阵子,他把头一低,就从这个无赖的胯下爬过去了,然后趴在地上。看到这个场面,一市人皆笑——整个街上的人都笑,这就是有名的韩信遭受“胯下之辱”。胯下之辱对一个男人来说那是奇耻大辱啊,而我们前面讲过韩信是一个破落的贵族,是一个士,谁都知道一句话:“士可杀而不可辱”。韩信为什么接受这样一个奇耻大辱呢?他还是不是个士?他究竟是英雄还是懦夫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谁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不靠谱莽夫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很多历史题材的电视、电影中,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现象,有几个莽夫的存在,而这些莽夫最终却成为了开国功臣。其实这些“莽夫”在历史上也的确存在,像大家较为熟悉的有樊哙、程咬金等等。可正史里面却不是这样记载的,比如说程咬金,正史里记载的程咬金可是一位英俊的汉子。据已知的历史记载,真真正正的莽夫做了开国将军

  • 谁才是铲除吕后争权的首功之臣?为何被雪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180年,汉家天下的皇太后吕雉逝世。对于西汉王朝来说,这无异于一次重型地震,一来可以抢班夺权,二来可以铲除异己。这一年,天下从姓吕重新姓刘。可以说,开国功臣陈平周勃再次立下不世之功,匡扶正义,值得嘉奖。而其中立下最大功劳的并不是他们,而是郦寄!公元前195年汉高帝刘邦去世后,皇太后控制政权,而

  • 揭秘:宋朝历史上大奸臣秦桧的老婆和太后比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石崇与王恺比富,谁也不服谁,作为皇亲国戚的王恺,老咽不下这口气。一次,王恺的舅舅武帝赐给了他一株二尺高的珊瑚,这株珊瑚枝叶扶疏,世所罕见。王恺就请石崇来欣赏,借机显摆显摆。哪想到,石崇只看了一眼,突然就用手里的铁如意把它打碎了。这么好的宝物给打碎了,王恺能不急眼吗?但石崇却轻描淡写地说:“没什么,我

  • 大宋史上的大奸臣:太尉高俅真的有那么坏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高俅在宋朝相当于什么官,高俅是怎么当上太尉的,且说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

    高俅(?—1126年),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据史料记载:真正的高俅与《水浒传》中的描述相差甚远,据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原本是苏轼的“小史”(也就是小秘书一类的角色,《水浒传》中说是书童,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

  • 最悲惨的奸臣:被饿死的投机误国大宋奸相蔡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本政为什么不跑,北大屠夫的传奇人生,蔡京的下场

    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肯定都得有一位昏庸无道、祸国殃民的皇帝,同时还要有一位奸佞无耻、误国害民奸臣,北宋王朝的皇帝宋徽宗赵佶和他的奸相蔡京。蔡京在北宋末年的官场上混迹了几十年,为相专权误国也近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蔡京拉帮结党,祸乱朝纲、误国害民,天下百姓共认他是欺君害民的罪魁祸首。宋徽宗赵佶

  • 北宋传奇名臣包拯:不只是清官 能臣更是个铮臣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北宋名臣有哪些,北宋包拯皇帝是谁,北宋包青天在位的皇帝

    在古往今来的官员里,他的知名度最高。山野小民,不知道宋朝有几个皇帝的大有人在,没听说过他名号的人,寥寥无几。他的故事被编成小说、戏剧、评书,电视剧,电影,广为流传。1993年,台湾拍摄的电视剧《包青天》在中港台都掀起收视狂潮。电视剧的开头,胡瓜用他那破锣一样的嗓子吼道:“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

  • 太监竟然也能名垂青史:中国历史上四位著名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朝代历史表,中国太监图片,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太监

    “太监”,一个永远都无法从历史中抹掉的名称。闲暇之余,喜欢历史的朋友都会拿太监来说笑。也有很多人喜欢用“太监”来辱骂他人。历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太监,大家熟悉的赵高、魏忠贤等等,他们都是祸国殃民的奸臣。俗话说:林子大了神鸟都有。这句话是形容大千世界总有那么几个败类的存在。在几乎都是坏人的“太监”队伍里

  • 史上最具特色的九大中国公主 揭秘最传奇的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上最美丽的公主,上海的特色美食有哪些,历史上最出名的公主

    随着迪士尼电影《灰姑娘》的热映,全球又掀起了“公主梦”的热潮。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公主们可不都是浪漫故事的主角。今天,小编就来聊聊中国历史上九位最具“特色”的公主:1.“最杰出的公主”文成公主唐太宗派出宗女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下嫁赞普松赞干布,这是每一个接受过小学历史教育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史实。特

  • 最让人看不懂的双面人祖珽:才华无双却品德恶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无双看得懂吗,无双鑫叔怎么被发现的,无双行规

    祖珽是北齐后主高纬时的宰相,这个人品行恶劣,表现在1,他有盗窃癖,喜欢偷东西,因此被杖罚,胶州刺史司马云请客,他偷了2个铜碟,被搜到了,很尴尬,他不是没钱,是喜欢偷2,他生活腐化,到友人家去把人家的妻子也被他睡了如参军元景献的妻子还被他分与众人3,他贪污不断,他当并州仓曹参军的时候贪污粮食,后大肆受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比诸葛亮更早舌战群儒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历史上舌战群儒的主人公是谁,舌战群儒的典故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