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史上被国人当成诸葛亮第二的人是谁?

揭秘:史上被国人当成诸葛亮第二的人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66 更新时间:2024/1/25 2:33:31

如西汉开国名臣张子房和蜀汉丞相诸葛亮一样,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也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民间不仅传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应答朱元璋的“烧饼歌”,就是一个神话故事。这故事说,一日朱元璋正在大殿上吃烧饼,忽报刘伯温求见。朱元璋心血来潮,便将咬了一口的烧饼放回碗中,将碗盖上,待刘伯温进来后,便问道:我听说你有通神的本事,那么你知不知道我碗中是些什么东西呢?刘伯温也想在皇帝面前露一手,于是掐指一算,答道:一半像太阳,一半像月亮,被金龙咬了一口,所以缺了。朱元璋一听,吃惊之下,佩服得不得了,就向他请教自己百年之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刘伯温说天机不可泄露。朱元璋不答应,非听不可。刘伯温元奈,只得说如果一定要讲,我将犯万死之罪。朱元璋马上赐予他一块免死金牌,让他讲,于是就有了神乎其神的烧饼歌。这歌词很晦涩,恐怕也只有目睹了历史的后人方才明白,其大意就是说朱棣将会夺权,京城将会北迁之类。而把刘伯温神化到极致的,还有一部书名曰《推背图》。据说这部书是刘伯温所著,直到今天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皆被此书所预言。当然,刘伯温是人不是神,这“烧饼歌”和《推背图》也许是后人为了神化刘伯温的附会之作。那么,真实的刘伯温是何等样人呢?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长河中去走近他吧。

刘伯温,名基,伯温是其字,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生于青田(今浙江文成县)一个官宦人家。他的曾祖叫刘濠,在南宋朝廷当过官员。刘濠就是个很有头脑、处事果断、机敏过人的人。南宋祥兴二年(1278),南宋被元灭国。南宋初亡时,有刘濠的老乡林融起兵反元,事败,元朝派了使者来登记参与了林融起兵的人。参与的人还不少,这份名册若报上去,后果不堪设想。正好,这位使者事毕借住在刘濠家。为了保护名册上的人,当晚,趁使者睡熟后,刘濠一把火将自家的房子烧了,使者只身逃出,名册却葬身火海。使者无可奈何,只得在刘濠的帮助下,重新编造了一份名册,那些参与了林融起事的人因此得免。刘伯温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家教自然非一般人家可比。除有良好的家教外,刘伯温年幼时就表现得聪明机敏。我们的先人们有“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之说。刘伯温的老师叫郑复初,很看重他,在他小时就曾对他的父亲刘爚说:你祖上积的德大,所以你有这么个好儿子,他将来必然会光耀你家门庭。

刘伯温聪明机敏,先天条件好,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后天非常努力。他从小酷爱读书,只要能到手的书,无所不读。他既通经史,又好象纬之学。这象纬之学就是古代的天文学,不仅神秘化了,而且禁止私学。刘伯温何以能学到这门禁学,不得而知。及至成年,他已是经纶满腹的学问家了。元明宗至顺年间,刘伯温小试牛刀,高中进士,分配到江西高安县当了个县丞,官职虽小,但他在任期间就获得了廉政的好名声。省里听说了他的政绩,要将他调上去,他谢辞了。后来,任命他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时各处行省皆设儒学提举司,大约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吧,提举司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副提举一人,从七品,副提举也就是现在的一个副处级。正副提举掌管所在地学校的祭祀、教育诸事。刘伯温偏不因自己位卑,要去议论御使失职之事,结果开罪了权臣,只得辞官回家。当时的人们议论到江南一带的人物时,都会提到刘伯温,而四川的名士赵天泽则将刘伯温排为江南第一号人才,认为他相当于三国时的诸葛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何要把京都迁往北京?迁都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来说,开国皇帝建都在何处,后来的皇帝也都跟随着一直在哪里设都。唯独明朝却不是这样。朱元璋开国时,建都在南京,直到朱棣手上才把京都迁往北京,其中原因何在?基于什么考量?此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却饱含深意。分析已有资料,剖析朱棣心迹,纵观当时形势,我们可以看到明成祖做出此决策,并非心血来潮一时之

  • 不亚于关羽的赵云为何不是五虎将?五虎将潜规则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元氏县西北)人。先从公孙瓒,时刘备亦在,与赵云深自结纳。公孙瓒为田楷击袁绍,派刘备出征,赵云为骑将,后因对公孙瓒失望托词兄丧,离去前与刘备曰:“终不背德也。”后刘备奔袁绍于邺与云相遇,随从至荆州,战博望,出长阪,迁为牙门将军,仅为一名护卫偏将,随刘备南定诸郡后,方升为偏

  • 秦帝国背后的面孔:三寸之舌动天下的纵横家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张仪的连横之术,奠定了秦帝国之后半个世纪的外交策略,也成为秦帝国霸业的重要基石之一,正如李斯所说:“惠文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魏国公室之后,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

  • 揭秘:明朝第一巨富沈万三究竟是不是明朝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提及沈万三,在不同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可谓是大名鼎鼎,影响巨大。《金瓶梅》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潘金莲,不止一次说过:“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可见沈万三的大名在明代市井中的普及程度;江浙闽皖等地,至今也还有将巨富们喻为“沈万三”的习俗。《明史》里也有好几处提到沈万三,其中

  • 元朝历史上忽必烈皇后也在宫廷搞大生产运动?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察必,弘吉剌氏,元外戚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生性仁明,随事讽谏,多裨时政,同时又勤俭自律,事事用心。史称“其性明敏,达于事机,国家初政,左右匡正,后有力焉”。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病逝,死后追尊昭睿顺圣皇后。一位简约而不简单的环保专家察必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这位皇后出自弘

  • 揭秘:梁山将董平和吴三桂哪个更让人烦?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清朝诗人吴伟业讽刺吴三桂勾结清朝反击李自成大顺军进而被清朝封为平南王的诗句,原以为是吴三桂的专利――为了自己的女人而不顾历史名誉、不顾全家38人的性命,毅然决然地选择投降敌人,绝对是用情之专一的“ 大情种”!不过看了《水浒》后竟然发现双枪将董平也是一位“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好汉”

  • 乾隆香妃原名伊帕尔汗 名字为“香”非身上有香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位于西长安街的中南海正门——新华门,在清代是一道红墙,红墙之内是一栋上下各七间的两层小楼,名叫宝月楼。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务后,以中南海为总统府,将宝月楼改成了大门。宝月楼建成于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中关于宝月楼建造的原因是这样写的:(宝月楼)是乾隆帝为讨香妃的欢心所建。香妃,回族和卓

  • 年贵妃凭什么与皇后同一等级?光有哥哥还不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帝的景陵,据说里面葬了48位妃嫔,开创祔葬皇贵妃等的先例。雍正帝也沿用这一做法,对于皇帝来说,能多几个妃子和生前一样侍奉自己,那也是不错的,而对于妃子们来说,生得荣宠,死后哀荣,能与帝王在一起,不但是自己的福气,更是家庭的荣耀。那么,是什么决定皇妃祔葬皇陵的条件呢?第一,当然是百年不变的是不是宠

  • 10个关于拿破仑鲜为人知的真相:拿破仑死亡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拿破仑不单单是妄想称霸整个欧洲的独裁者,尽管这的确是一部分事实。但真实情况是拿破仑比你在高中课本上了解到的更加复杂。他在已征服的国家颁布民主且革命性的宪法,但他却让他的兄弟姐妹们在新领地内称王称霸。他很爱他的结发之妻约瑟芬,但为了成为新帝国的接班人他弃妻子于不顾而与一位更年轻的公主结婚。虽然拿破仑对

  • 控制朝鲜二十年的文定王后:古代朝鲜的权术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谁说政治只是男人们的游戏?深宫中的女人们,也梦想着把整个世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为着各自不可告人的野心与利益,后宫嫔妃们极尽耍弄权术、党同伐异之能事。她们在九重深宫暗中注目着朝廷上的政治博弈,以水性柔弱之躯,驱使着男人们为她们争权夺利。最后脱颖而出的文定王后,开创了摄政女主二十年的局面。中宗反正燕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