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雍正和朱元璋都是一样的吗 两人真的都犯了“官怨”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382 更新时间:2024/2/7 1:59:19

雍正名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为什么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都犯了“官怨”?

在提到“康乾盛世”时,大部分人只会想到康熙乾隆这两位皇帝,似乎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夹在其中的雍正朝。即便说到雍正其人,历史爱好者对他的评价也不是很高。其实,单以勤勉来看,雍正足以与其父康熙比肩,比起他的儿子乾隆更是不了解强到哪里去了。

“康乾盛世”中不可能出现突兀的断层,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若没有乾隆的承上下,这段长达百年的盛世恐怕在康熙驾崩后便要宣告结束了。康熙留给雍正的,虽不是烂摊子,但也不是什么大好河山。在康熙时代,清代的官场已经出现了贪腐的苗头,留下了一些积弊。

雍正上台后,立即对吏治进行了一系列整顿。世人皆称雍正对下属严苛,殊不知,正是这种严苛,让早该在满清弥漫的贪腐之风延后了数十年。试想,若没有雍正朝的积累,以乾隆生性浮夸的脾气,国库中有多少银两可供其肆意挥霍呢?细读史书上关于“乾隆下江南”的记载,哪次的开销不是天文数字?

既然如此,为何雍正给后世留下的印象如此糟糕呢?

关于后人对雍正的批判,大多集中于“骨肉相残”、“改诏谋朝篡位”及“不得好死”上。自从他登基上位,关于他的“负面新闻”就从没停止过。有人说雍正和他的兄弟们一样,都是图谋权势的野心家,雍正朝几位王爷的惨死亦与他有直接关系;也有人说,雍正在扫清障碍的同时,逼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还有人说,雍正一生极其嗜杀,但凡有大臣违反制度,一律处以极刑。

正因如此,民间给了雍正一些不怎么光彩的死因。

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吕留良后人的谋杀;

一种说法是雍正被饱受凌辱的宫女勒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雍正死于常年吞服剧毒丹药。

其实,从这些指证里,我们恰恰能看到雍正继位时所面临的形势。在这种形势中继承大统,雍正难免会做出一些违背常理的举动。历史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行事作风比雍正更肮脏的政治家比比皆是,完全没必要以雍正作为反面教材。

雍正的名声之所以不好,笔者认为还与他嫉贪如仇的口碑有关。雍正上位时,对财政问题抓得非常严,但凡涉及到财政的政务,一定会亲力亲为,眼里揉不得沙子。康熙帝留下的国库看似充盈,实则空虚。即便如此,仍有官员从中大捞油水。作为一名心细如发的人,他自然不会容忍这些窃国的盗贼。

所以,雍正才会加大整顿力度。只要抓住无法对账的官员,一律将其家产查封,赃款追缴,连家人都要进行监控,直接杜绝转移赃款的可能性。对于贪官的子孙,雍正曾说过一句话:“丝毫看不得往日情面、众从请托,务必严加议处。追到水尽山穷处,毕竟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

一句“追到山穷水尽处”,让不知多少大老虎下台,其家产纷纷成为国库里的雪花银。不过,国库虽然充实了,但雍正的名声却越来越差。文武大臣对当今圣上避讳如深,背地里不知说了雍正多少坏话。那些被查抄、流放、贬谪的官员,自然不会念着雍正的好处。想必雍正在后世的名声如此不佳,亦与他得罪了不少名门望族有关。

相比于那些大臣,老百姓对雍正的印象比较模糊。在他们看来,雍正就像是前朝(明代)的某位皇帝一样,成立了类似锦衣卫的“会考府”,为了整顿吏治无所不用其极。“会考府”里培养的探子被安插在民间打听消息,这批酷吏成了雍正的耳目,雍正对宫外的任何风吹草动均了若指掌。在这种环境下,老百姓的日子自然不安生,以至于他们不会感念雍正的恩德。

总的来说,雍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他的所有政令都雷厉风行,看似牵涉甚广每次都让无数涉事者人头落地,实际上却起到了稳定国家、充盈国库的实际效果。历史上曾出现一位与雍正作风极其类似的皇帝,他便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熟悉历史的朋友能在他们二人的身上找到不少共同点,后世对此二人的评价也有相似之处。

可以说,雍正与朱元璋一样,犯了“官怨”,所以他们在后世都留下了残忍嗜杀等恶名。

参考资料:

【《清实录·清世宗实录》、《清史稿·本纪九·世宗本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年羹尧当初势力可以说权势滔天 年羹尧为何不在西北地区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年羹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年羹尧手里有大军,又权势熏天,为何不在西北自立?尽管年羹尧居功自傲气焰嚣张,但他却根本没有想过造反,退一步讲即使年羹尧敢造反也不会成功,原因有四。一、西北过于贫瘠,无法供养年羹尧的几十万大军。当时的西北三省(青海、甘肃、陕西)皆是贫

  • 明朝翻译官费信简介:曾随三宝太监郑和四次下西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太仆寺卿李应升简介:遭阉党弹劾为“东林护法”而削藉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上官婉儿怎么说都是才女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上官婉儿和李隆基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上官婉儿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李隆基为何要杀他呢?这个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大才女,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号称“巾帼宰相”。她的才华绝代,深受武则天、唐中宗欣赏,上官婉儿两朝专权、参政涉政、前途无量。更厉害的是她的

  • 上官婉儿死后都已经被厚葬了 上官婉儿最后为何尸骨无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对上官婉儿陵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上官婉儿死后被厚葬,为何又被打开陵寝,落个尸骨无存的下场?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发掘,因其未受盗扰,故而出土了丰富的陪葬品。在这些陪葬品中,尤为让人关注的,便是墓主人的墓志铭。上官婉儿额,就是下面这个拓片。从上官婉儿的墓志铭

  • 李治怎么说都是一个皇帝 李治为何娶自己的小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李治和武则天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治贵为一国之君,为什么要堂而皇之娶自己的小妈?“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常”。——《朱子语卷》哪怕对于婚俗思想如此开发的现代人,如若遇到父亲去世儿子迎娶“小妈”的情况,一定会被看成是不伦的行为,更是会被

  •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现在,几万年了。历史上也流传了很多的名人故事,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的人才。比如在三国时期最出名的那几个人了,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等等。而今天要来跟大家聊的就是发生在三国最著名

  • 朱元璋和明教的关系:朱元璋真的发迹于明教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当年风靡一时,也让很多人知道了明教这么一个神秘的基地组织。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写到明太祖朱元璋本是明教弟子,后来借助明教的势力夺取天下故而定国号为“明”,不仅他是明教弟子跟随他夺取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很多手下都是明教中人,著名的比如徐达,常遇春。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明教吗?朱元

  • 薛仁贵三次征讨高丽背后故事:薛仁贵征高丽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句丽,从贞观十八年( 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不久,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张士贵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从此,

  • 历史上真实的蒋干相貌出众:口才在江南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蒋干并不丑,说仪表有仪表,说口才有口才,是江淮一带无人可比的高士。赤壁战败,曹操十分佩服周瑜,就请出蒋干,利用他和周瑜的相熟去说动周瑜归降。蒋干受命后,脱去官服,换了行头,布衣葛巾,去看望周瑜。一见面,周瑜立即就说:“子翼兄你真辛苦,远涉江湖来此,想必是替曹操作说客吧。”但是,蒋干练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