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刘备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397 更新时间:2024/1/24 17:42:38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为什么一定要请诸葛亮出山?

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现在,几万年了。历史上也流传了很多的名人故事,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的人才。比如在三国时期最出名的那几个人了,刘备、关羽、诸葛亮、周瑜等等。而今天要来跟大家聊的就是发生在三国最著名的事件之一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不少的看众都可能会有一些疑惑为什么刘备要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为什么刘备想要夺得天下就必须请诸葛亮出山呢?

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王圭,字君贡,汉朝末年为太山郡郡丞。诸葛亮少年丧父,叔父诸葛玄受袁术委任为豫章郡太守,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及亮弟诸葛均前往任职。正逢东汉朝廷改派朱皓替代诸葛玄。诸葛玄一向与荆州牧刘表交情甚深,故此前往投奔刘表。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寄住隆中耕种田地为业,喜诵古代忧伤乱世的歌谣《梁父吟》。

在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之前,他的才华能力是不被世人所了解的。在他帮助刘备之前的前半生,他的能力才学仅是让自己开阔眼界。即便诸葛亮没有出山,仍然能够了解天下的局势。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之前,诸葛亮就像是一个有能力的千里马,但是却没有足够的草原让他奔跑。而刘备却发现了他的才华,非常的相信他,愿意给他一个平台,足够的尊重他,让他能够全力发挥自己的才能。

当时刘备听说了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在建安十二年的时候,刘备认识了司马徽和徐庶,这两人向他极力推荐诸葛亮,并称赞诸葛亮就是“卧龙”。所以刘备找诸葛亮是必然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当然要找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诸葛亮身高八尺,常自喻为管仲乐毅,当时常人都不以为然。惟有博陵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与诸葛亮交情笃厚,说他确实具有管、乐的才能。其时刘备正驻军新野县。徐庶谒见刘备,刘备对他十分器重,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人,是‘卧龙’啊!将军想不想见见他?”刘备说:“你陪他一道来吧!”徐庶说:“此人只能拜访他,不可随便召他来。将军您应该屈尊去看望他才好。”于是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

刘备为了自己能够中兴汉室为己任,所以礼贤下士是他的核心目标,所以为了这一目标他也下定决心一定要得到孔明的相助。于是在几次尝试失败以后,刘备还是像以前那样向卧龙岗进发,诸葛亮这时已知刘备对自己有爱才之心,所以就见了刘备。当时刘备见到诸葛孔明可谓是兴奋之极,当时就落下泪来表示自己能够得到诸葛亮而感到开心落泪。就在小小的茅庐当中,谈论起了以后的江山如何打拼。

对于一个谋士来说,最重要的是清醒的眼光和上级对自己的信任,这两样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种都会使一个谋士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而此时,在这里,卧龙岗的一方屋舍内,这三样都齐聚。于是,一段三足鼎立的故事拉开了序幕。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贵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受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曹操文韬武略,不说身边的谋士,自己也是一个精明睿智的人,《三国》里评价曹操为乱世枭雄,足可见的曹操此人的可怕与雄心。而刘备就不一样了,当时的刘备落魄不堪,走投无路,去荆州投靠刘表,声名极差,诸葛亮若是去了曹操那里,恐怕也只是锦上添花,事实证明和刘备一同打天下,诸葛亮赢得了万事芳名,他的事迹更是变得家喻户晓。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派遣法正迎请刘备,让刘备去攻打张鲁。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后来刘备从葭萌返回攻打刘璋,诸葛亮与张飞、赵云等率军沿江逆流而上,分头平定沿江两岸各郡、县,然后与刘备汇合共同围攻成都。平定成都后,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并代理左将军府的事权。刘备领兵外出期间,诸葛亮常被留守成都,兵充粮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和明教的关系:朱元璋真的发迹于明教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当年风靡一时,也让很多人知道了明教这么一个神秘的基地组织。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写到明太祖朱元璋本是明教弟子,后来借助明教的势力夺取天下故而定国号为“明”,不仅他是明教弟子跟随他夺取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很多手下都是明教中人,著名的比如徐达,常遇春。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明教吗?朱元

  • 薛仁贵三次征讨高丽背后故事:薛仁贵征高丽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句丽,从贞观十八年( 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不久,唐太宗亲征高句丽,张士贵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斩敌将,系其头于马鞍,降伏余众,救君印回营。从此,

  • 历史上真实的蒋干相貌出众:口才在江南无敌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真正的蒋干并不丑,说仪表有仪表,说口才有口才,是江淮一带无人可比的高士。赤壁战败,曹操十分佩服周瑜,就请出蒋干,利用他和周瑜的相熟去说动周瑜归降。蒋干受命后,脱去官服,换了行头,布衣葛巾,去看望周瑜。一见面,周瑜立即就说:“子翼兄你真辛苦,远涉江湖来此,想必是替曹操作说客吧。”但是,蒋干练达得

  • 秦始皇执着求仙的原因探析:接班人问题的困扰?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朝的创立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位期 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设立郡县,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近五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体系。其政治实践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李贽盛赞为“千古英雄”、“千古一帝”。作为一名雄才大

  • 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秦始皇惟一能够倚重的长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2005年春,在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的基建工地中,发现了一处陪葬坑。经过考古专家的勘探,陪葬坑位于一个布局规整,占地约260亩的大型陵园中。在陵园的核心区则发现了一个具有四条墓道的高规格墓葬。仅从形制来看,这是一处王侯级别的墓葬,尤其是在这个大墓的陪葬坑中,清理出安车一辆,挽马六匹,按照古代的礼制--

  • 东晋皇帝司马睿晚年如囚徒 47岁为何被大臣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司马

  • 莫道三齐无悲士:战国历史上自刎的齐王田横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战国末年齐国君主田氏的族人。秦末,与从兄田儋、兄田荣等杀死狄县令,起兵反秦。田儋死后,立其子田市为齐王,平齐地。项羽攻齐,田荣、田市皆败死,又立田荣子田广为王,自任丞相掌实权。汉三年(前203年)刘邦派郦食其使齐,约田广叛楚和汉共击项羽,不意汉将韩信用蒯彻计袭破齐,田广、田横以为被郦出卖,杀之。齐军

  • 东晋温峤:用“掉包计”娶亲 当卧底两次救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温峤是华夏文明衣冠南渡的股肱之臣。他依靠才华胆识与人格魅力,联合力量,对抗地方军阀,消除战乱,两度拯救南京于水火,成为“保皇派”里最闪亮的政治明星。另一面,他说话犀利,也不在乎“文明用语”;嗜赌成性,“牌品”又极差;同族长辈请他做媒,他竟恬着脸自荐。无论如何,他用42年的短暂生命,书写下整部东晋初年

  • 王羲之岳丈是个儒雅的“草头王” 曾躲过王敦暗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一般人都听过 “袒腹东床”的故事:一名高官派人到王导家选女婿,其他年轻人都正襟危坐,只有王羲之敞着衣服、露着肚子在东厢房的床上吃东西。这种另类表现由于不做作、真性情,千百年来,后面跟着数不尽的点赞。当时也“秒杀”了来面试的人,高官听说后更是两眼放光,当即拍板就是他了。从中也可以看出这名老岳丈的性情和

  • 揭秘:东晋权臣王敦攻克建康后为何不趁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