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开一代铮臣魏征的为官之道:不做忠臣做良臣

揭开一代铮臣魏征的为官之道:不做忠臣做良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213 更新时间:2024/1/15 22:54:56

忠臣,《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忠于君主的官吏”。或者可以展开来说,忠臣就是以君主的利益为最大利益,为了维护君主的最大利益不惜遭致杀身之祸而冒犯君主的官吏。中国封建体制绵延两千多年,在儒家“君臣父子”的礼教观念束缚下,我们的传统意识里已经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忠臣情结,那就是对忠臣的顶礼膜拜。然而,忠臣并不等于良臣,因为忠臣所做的事,不一定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有利,甚至对君主有利。魏征,这位为“贞观之治”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人,在历史上已经有了那么多忠臣榜样的情况下,身为朝廷上的一名高级官吏,提出了“不做忠臣做良臣”这般石破天惊的见解。魏征在回答唐太宗李世民什么是忠臣、什么是良臣的问题时说:稷、契、咎陶这些人是良臣,龙逢、比干这些人是忠臣。能让自己获得美名,辅助君主获得尊贵的声誉,子孙相传,福禄无疆的臣子就是良臣;自身遭受杀身之祸,又陷君主背上杀戮忠臣的恶名,使小家和国家都遭受损失只留下空名的臣子就是忠臣。纵观魏征的一生,他确实如己所言,不做忠臣,而是一位十分称职的良臣。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有一些理念是很有意思的,诸如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的劝告,也有“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的训诫。在这里,“良臣”和“忠臣”显然不能互换,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内涵。能择主而事的臣子,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能否施展自己的才华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为目的;不事二主的忠臣,则是以主子为中心,至于主子的作为是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百姓,最多也只是忠臣在效忠主子前提之下的考虑。魏征,就是一个把社会、把百姓置于人君之上的良臣。在他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不仅事过多主,而且对每位主人都恪尽职守、态度从容。

魏征,字玄成,公元580年出生于钜鹿曲城(今河北巨鹿)一个低层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叫魏长贤,任过北齐朝屯留的县令。魏征小时,家道中落,但贫困的生活并未给他造成不良的影响,相反,他落拓不羁,胸怀大志,宁愿出家当道士,也不愿从事普通的谋生之业。他极喜读书,眼见着天下渐乱,因此特别专注于如何经营天下的学说。

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群雄纷起。时任武阳郡丞的元宝藏,起兵响应夺取了瓦岗军领导权的李密,征召魏征为书记官,这样,魏征也就参加了瓦岗军。李密在隋时做过官,是因不满意所当的宿卫侍从这一职务,称病自免,闭门读书,之后参加瓦岗起义军的。他每次见元宝藏给他的报告,都赞不绝口,一打听,全是魏征写的,于是就将魏征召到了身边,魏征也就从元宝藏的手下变成了李密的手下。魏征到了李密手下后,即向李密提出了10条建议,然而,李密虽然认为这些建议新奇却未能加以实际运用。后来,被李密打败了的隋军将领王世充卷土重来,在洛口一带攻打李密。因才打败过王世充,李密军上上下下都不把王世充放在眼里。魏征分析了敌我情况,但因职位低,只能向李密的长史郑颋建议道:魏公(李密)虽然很快取得了胜利,但骁将锐卒死伤过多;军中府库空虚,对有功的将士又未给予赏赐,战士们求战的心情并不积极。从我军目前这两方面的情况来看,是难以抵挡王世充的。因此,我军正确的应敌之策,是深沟高垒,跟敌人打持久战。要不了十天半月,敌人粮尽,只能退兵,那时我军乘机追击,必胜无疑。况且东都已无粮食,王世充走投无路,此番来攻是下了决死一战之心的。穷寇难以争锋,请转告李密将军不要贸然与之交战。不料郑颋对魏征这一建议竟然嗤之以鼻,说道:你的这一建议,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魏征想不到会遭此当头一棒,愤怒地说道:这是打败敌人的奇谋深策,哪里是什么老生常谈?说罢,拂袖而去。而这一战,未听魏征建议的李密果然大败。

李密兵败,转投唐高祖李渊。魏征服务的对象,也就从李密变成了唐王朝的统治者。魏征到了李渊手下后,却很久都没有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于是毛遂自荐,请求到山东黎阳去招降尚未归顺的瓦岗军殘部。李渊同意了魏征的请求,并给了他一个秘书丞的衔头。当时,李密的旧部徐世勣还拥有不少人马,控制了东抵海滨、南临江淮、西至汝州、北达魏郡的广大地区。魏征来到梨阳,首先致书徐世勣,帮助他分析了形势,指出瓦岗军处于兵家必争之地,王世充东略之心不死,窦建德南谋之力待举,徐世勣孤立无援,必不能持久。魏征又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天下必将为李渊所有,徐世勣只有尽早归顺,才可保平安富贵。这封信写得逻辑缜密,文情并茂。徐世勣得信,即率队归顺了李氏王朝。徐世勣后来被李渊赐姓李,其所部成了李氏争夺天下的劲旅,为李氏最终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魏征在这次招降中,兵不血刃就收了不少瓦岗旧部,展示了他过人的才华。

619年,隋末起义于河北、已自立为夏王的窦建德于聊城一举歼灭宇文化及所率军队,随后又大败唐军,攻陷梨阳,俘获魏征,魏征又成了窦建德的部下。窦建德得魏征,也十分赏识他的才干,但赏识不等于重用,窦建德只给了魏征一个起居舍人的官当,专门负责记录窦建德的言语行迹,真是大材小用了。魏征在窦建德手下一呆就是两年。两年之后,秦王李世民率军与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联合军团决战,先大败窦建德于虎牢关,后又迫使王世充投降,占领洛阳,取得东方战场的决定性胜利。窦建德兵败,身在窦营的魏征趁机劝说窦建德的洛州守将唐旦,一同投降了唐朝。

魏征在窦建德手下呆了两年之久,现又重新降唐,若以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即使不给戴上“叛变投敌”之类的帽子,至少也要划进立场不坚定之流,给予一定的惩处,不会再用;即便因有一技之长再用,也会在档案上注明,属于控制使用之列,不能参与决策和机要之类工作。李渊大度,没有惩处魏征,但也没有大度到重用魏征。倒是太子李建成慕魏征之名,将其召进太子府,任为太子洗马。太子洗马是一个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从级别上看,不低,是从五品上,而且虽是太子属官,但属老师之类,很受礼遇的。魏征到了李建成手下,也就一门心思为太子办事。他看到李建成和唐王李世民在争夺最高权力上的明争暗斗,特别是看到李世民的功劳和影响一天天大起来,很为太子担心。窦建德部将刘黑闼拥兵南下,魏征感到太子建立功勋的机会来临了,就对李建成建议:有人说您只是以年长而位居东宫,无大功而要四海臣服。现刘黑闼残兵散众南下,此时击之,势必如摧枯拉朽。请您亲率大军讨伐,获取功名,并以此结识山东豪杰。李建成接受了魏征的建议。当时刘黑闼军士气甚锐,如立即交战很难取胜。魏征又建议李建成不要急于同刘黑闼军正面交锋,而应先发动政治攻势。魏征说:上次击败刘黑闼,俘获的将领皆被处死,他们的妻子儿女也都成了阶下囚。后来虽有诏书赦其余党之罪,却无人再敢相信我们。现在释放全部被囚禁的俘虏,安抚宣赦后遣送回去,我们就可以坐视敌军离散了。李建成采纳了魏征的建议。果然不出魏征所料,刘黑闼军粮草用尽,军心大乱,士卒多有逃亡,李建成大胜。大败刘黑闼这一役充分显示了魏征的政治军事才能。后来,魏征又多次建议李建成早作准备,甚至应对李世民先下手为强。可惜李建成对魏征的这些建议犹豫不决。而李世民毕竟不是等闲之辈,不等李建成先下手,他就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让李建成成了刀下之鬼,魏征则被李世民俘获。

李世民捉到魏征后,问他: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之间的关系?并摆出了一副要杀他的样子。我们不知道假如魏征此时被吓得痛哭流涕,或跪地求饶,李世民又将会如何对待他。但此时被抓的魏征却态度从容,不卑不亢,很冷静地回答李世民说:太子若听从我的建议,哪里会遭受今天的横祸。李世民惜才如命,早就听说过魏征的大名,一见面临死刑威胁的魏征能如此从容,便放了他,并收为手下,给他封了一个詹事主簿的官。于是,魏征又成了李世民的部下。李世民虽然用了魏征,但一开始也并不重用,从詹事主簿这一级别就可以看得出来。唐制,詹事主簿只一个从七品上,很低级的。

纵观魏征早期的政治生涯,可见魏征一直是实践着他“良臣择主而事”、事天下不事一人、做良臣不做忠臣的政治理念的。也正因为魏征有着这样豁达的政治理念,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才留下了魏征这么一颗闪亮的明星。

唐太宗李世民创下了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因素之一,是他有“三镜”,即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以人为镜,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为镜的。魏征去世后,李世民悲叹道:从此我就少了一镜了,可见,李世民之“人镜”,是特指的魏征。魏征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鲜明的足迹,有史家评论说:魏征最大的政绩,就在于对唐太宗的犯颜直谏。魏征能对唐太宗犯颜直谏,就因为他以“国士”自居,以事天下高于事一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拒绝收礼的嘉庆皇帝:亲王送礼贺皇子入学被罢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盛宠世子请接招封侯拜饭,娘娘她只想长命百岁全文,皇上

    嘉庆皇帝确实是一个节俭的帝王,在史料中记录下了嘉庆皇帝厉行节俭的言行。嘉庆皇帝以身作则,不允许臣僚给他送礼,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正是春节期间,官员之间互送礼品。嘉庆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下了一道圣旨,严禁官员给自己送礼:“所贡之物,朕视之如粪土也。所有如意、玉铜瓷、书画、挂屏、插屏等

  • 帝王之路:晋武帝司马炎夺取帝位有哪四大优势?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氏篡位,先入关中者为王,司马炎取代了哪位皇帝

    司马炎虽然是晋王司马昭之子,可是朝中许多大臣却很看重司马炎之弟司马攸。两人为了争夺晋王世子大位,彼此较劲,而最终以司马炎胜出。那么,司马炎凭借什么击败名望超过自己的弟弟司马攸,成为晋国基业的继承人呢?司马炎有四大优势。第一个优势,是司马炎有异相。如果我们了解汉末三国的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就可以

  • 后主李煜:古代唯一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悲情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煜死于,李煜悼念亡妻,李煜的最后一首诗是什么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祖籍徐州,南唐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隆二年,即公元961年,李煜继位,是为李后主,尊北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即公元971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举兵消灭南汉,李煜去除南唐名号,改称“江南国主”;并于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

  • 曹植为何没有成为魏国继承人?曹植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丕和曹植的下场,魏国在哪里,曹彰和曹植关系怎么样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捍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

  • 谜一样的花蕊夫人:迷倒两朝三位君主的倾世皇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帝女花倾世红颜全文免费阅读,不做花瓶王妃二嫁神秘王爷,醉红颜朕的倾城鬼后全文免费阅读

    自古帝王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众多美女围绕一个男人,竞争惨烈程度可量而知!所以能够得到帝王的宠幸,那得有相当的绝世美貌和娴熟技巧的。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妃,她不仅能得到一个皇帝的宠幸,甚至于敌国的皇帝都甘愿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她是一个既美丽却又摒弃妖娆,聪颖而又博学强记的奇异女子,她便是花蕊夫人。花蕊

  • 揭秘:历史上哪位皇帝竟熬到40岁才掌握实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最烂的皇帝,在位40年以上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真所谓,历代封建王朝都无法避免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乾隆中叶后,清朝开始衰危。嘉庆帝即位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理教甚至冲进紫禁城内,那时的清王朝已是积重难返。当清朝江河日下,渐趋衰微的时刻,西方西本主义正蓬勃兴起,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只能在自恨自愧中叹息,道光以后的咸丰、同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同治的

  • 三国唯一一对战神父子:驰骋江东的孙坚和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江东战神太史慈皮肤,以精壮百人资助孙策的人是谁,战神父子

    在乱世三国中,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比起来要打太多的折扣了,更不可能称为战神了。唯有孙坚及孙策在三国洪流中是叫人眼睛一亮的父子。两人都拥有着不可小觑作战执行力及完美的的突进破坏力,将其父子二人冠上『战神』一词绝非过誉。或许是上天的告诫吧?

  • 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被谁杀了?安德海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始末,安德海之死,慈禧太后怎么上的安德海

    慈禧身边这位红人便是安德海。10岁入宫,颇为幸运的曾在咸丰帝身边当御前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称他“小安子”。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为何一个地方巡抚竟然敢杀掉慈禧身边的大红人?难道

  • 前赵皇帝刘聪:为何会一夜之间失去21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刘聪大约三十多岁继位,皇帝刘聪大约活二十多岁,皇帝刘聪大约活五十多岁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时间不长的王朝,叫前赵王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十一月,此时的皇帝是刘聪,而晋军将领、盘踞在洛阳一带的赵固率兵突进到前赵王朝首都平阳近郊。对于这,刘聪迅速反应,派遣太子刘粲和大将刘雅生率军十万进行打击,甚至企图一举消灭盘踞在洛阳的赵固,彻底解除这股来自南面的威胁。但随后,晋军

  • 大唐帝国的战神:唐朝时生擒高丽王的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开国大将排名,王忠嗣唐朝战神,唐朝的大将军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三次远征高丽未果,唐朝的李世民也是野心勃勃欲把朝鲜拿下,一直到了唐高宗也是多次远征,终于将高丽征服。历史总是令人回味,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是哪位大将攻克平壤,生擒高丽国王呢?据历史记载:唐朝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达到巅峰是在667年,当时唐军在新罗军的配合下,由李勣为将对高丽发起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