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植为何没有成为魏国继承人?曹植的下场是什么

曹植为何没有成为魏国继承人?曹植的下场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579 更新时间:2024/1/6 6:46:18

曹操为了册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标榜一定要册立曹丕来继承魏国大统,并高调表示自己会以生命来捍卫曹丕。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热门人选,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为什么会做出如此违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崔琰此人身材高大,仪表出众,胡须长达四尺,就算是闲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极有威严。能够留四尺长的胡须那是要何等细心。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有匈奴使者来访,曹操觉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够体面,于是让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则拿着一把刀站在旁边。等待使者拜见之后,曹操派人去询问使者有和评价,使者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这个故事当然是为了衬托曹操,不过也证明崔琰长相不凡,气度高雅。在平常的生活当中,崔琰就是一个处世严谨,脚踏实地的人。可是曹植呢?《三国志》记载曹植“性简易,不治威仪”。曹植是个才子,生活中一点架子没有,做事情不拘小节,经常和丁仪杨修等好友喝酒高歌,不知道节制,有时候甚至不注意场合。曹植的生活中,喜欢的是随着感觉走,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和崔琰的严谨完全不同。

其次是崔琰的价值观念使然。崔琰是一个标准的儒家士子,心中常常想着的是天下,是百姓。当曹操大败袁绍之后,查看冀州的户口,非常高兴的对臣下们感叹,哎呀呀冀州果然很大啊,可以征召三十万士兵呢!崔琰听了,迎头给曹操泼了一瓢冷水,崔琰说:“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现在天下分崩离析,百姓痛苦,冀州刚刚平定,你曹操不去关心百姓,了解风俗,却关心什么军队,实在是让冀州百姓失望啊!当时所有的臣子吓得半死,谁敢这么触曹操的霉头啊。还好曹操大度,反倒自己认错了。

崔琰在批评曹操的时候,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想到的只是百姓和天下。而在选择太子的时候,崔琰也没有计较什么曹植是不是自己的侄女婿。崔琰一腔忠义,正直无私,让百官震撼。连曹操也感叹崔琰“公亮”,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太少啦!而最重要的还是崔琰的政治倾向使然。曹植有才,可是曹植在写诗歌的时候很厉害,在处理政事的时候怎么样呢?曹植为人任性而行,把自己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写诗词歌赋和喝酒上,不务实事,甚至做出一些越轨不合礼法的事情。像曹植就曾经乘车在只有皇帝可以通行的驰道上奔走,让曹操大怒,并表示从此之后再也不会相信曹植,相信任何儿子了。可是曹丕呢?

曹丕年轻时也曾经出外打猎,生活细节上有些缺点。可是当崔琰义正词严的告诉曹丕不能如此的时候,曹丕非常谦卑的回复说:“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曹丕表示,以后我一定会痛改前非,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由此可见,曹丕心中有政务,并且听得进他人的建议,对于礼法是非常看重的。

当然,曹丕这个人很虚伪,很多事情都是做出来给世人看,给曹操看的,可是,当虚伪可以给国家给百姓带来好处的时候,那也未尝不可。于是崔琰毅然选择了处世严谨,善于纳谏,有心国事的曹丕,而放弃了好酒轻狂,放诞任性的侄女婿曹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谜一样的花蕊夫人:迷倒两朝三位君主的倾世皇妃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帝女花倾世红颜全文免费阅读,不做花瓶王妃二嫁神秘王爷,醉红颜朕的倾城鬼后全文免费阅读

    自古帝王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众多美女围绕一个男人,竞争惨烈程度可量而知!所以能够得到帝王的宠幸,那得有相当的绝世美貌和娴熟技巧的。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妃,她不仅能得到一个皇帝的宠幸,甚至于敌国的皇帝都甘愿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她是一个既美丽却又摒弃妖娆,聪颖而又博学强记的奇异女子,她便是花蕊夫人。花蕊

  • 揭秘:历史上哪位皇帝竟熬到40岁才掌握实权?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最烂的皇帝,在位40年以上的皇帝,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真所谓,历代封建王朝都无法避免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乾隆中叶后,清朝开始衰危。嘉庆帝即位后,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天理教甚至冲进紫禁城内,那时的清王朝已是积重难返。当清朝江河日下,渐趋衰微的时刻,西方西本主义正蓬勃兴起,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只能在自恨自愧中叹息,道光以后的咸丰、同治、更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同治的

  • 三国唯一一对战神父子:驰骋江东的孙坚和孙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江东战神太史慈皮肤,以精壮百人资助孙策的人是谁,战神父子

    在乱世三国中,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比起来要打太多的折扣了,更不可能称为战神了。唯有孙坚及孙策在三国洪流中是叫人眼睛一亮的父子。两人都拥有着不可小觑作战执行力及完美的的突进破坏力,将其父子二人冠上『战神』一词绝非过誉。或许是上天的告诫吧?

  • 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安德海被谁杀了?安德海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丁宝桢诛杀安德海始末,安德海之死,慈禧太后怎么上的安德海

    慈禧身边这位红人便是安德海。10岁入宫,颇为幸运的曾在咸丰帝身边当御前太监,由于办事灵巧,颇有眼色,深得咸丰帝和叶赫那拉杏贞的好感,称他“小安子”。咸丰死后安德海成为慈禧心腹。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办服饰,走到山东地方,被巡抚丁宝桢擒获处决。为何一个地方巡抚竟然敢杀掉慈禧身边的大红人?难道

  • 前赵皇帝刘聪:为何会一夜之间失去21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刘聪大约三十多岁继位,皇帝刘聪大约活二十多岁,皇帝刘聪大约活五十多岁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时间不长的王朝,叫前赵王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十一月,此时的皇帝是刘聪,而晋军将领、盘踞在洛阳一带的赵固率兵突进到前赵王朝首都平阳近郊。对于这,刘聪迅速反应,派遣太子刘粲和大将刘雅生率军十万进行打击,甚至企图一举消灭盘踞在洛阳的赵固,彻底解除这股来自南面的威胁。但随后,晋军

  • 大唐帝国的战神:唐朝时生擒高丽王的大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开国大将排名,王忠嗣唐朝战神,唐朝的大将军有哪些

    在中国历史上,隋炀帝三次远征高丽未果,唐朝的李世民也是野心勃勃欲把朝鲜拿下,一直到了唐高宗也是多次远征,终于将高丽征服。历史总是令人回味,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是哪位大将攻克平壤,生擒高丽国王呢?据历史记载:唐朝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达到巅峰是在667年,当时唐军在新罗军的配合下,由李勣为将对高丽发起了水

  • 唐朝的奸臣们:谁是唐朝官场榜单上最无耻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反叛将领,唐高宗时期的名臣,唐朝最大的官

    无论哪朝哪代,官场都是气场最强,诱惑力最大的地方,读书人官做得越大,越能体现光宗耀祖的风光,也越有可能实现自己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根深蒂固的官本位制度,可能是影响中国民主政治进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有才未必有德,正如德才兼备的优秀官员是官场上的稀缺资源一样。唐朝的读书人中虽然诞生了无数的名臣,诸如房玄

  • 盘点:唐朝皇帝中的那些歌舞升平的发烧友们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历代皇帝排列顺序,歌舞升平的近义词,唐朝乐队唐朝专辑

    盛唐时期,帝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乐舞美和梨园戏曲响誉天下,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戏剧院和中央歌舞剧团,唐朝时的帝王们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艺术细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则天,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数明皇李隆基(庙号玄宗,谥明皇),这位文艺青年不仅终老都是歌舞发烧友,还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三次震怒缘何成就帝王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昏庸,唐太宗李世民的成就,唐太宗李世民的功过

    明朝时坊间流传“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才子佳人故事,纯属话本戏说。俺今个儿给大家讲一出唐太宗三次龙颜大怒如何成就帝王佳话的史实。要说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还真是不简单,在他还是李二的时候,真的很二,他敢在他老爸李渊首鼠两端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坐实李家反他亲戚大隋天下的口实,这个冒着巨大的风险的选择是需要敏锐

  • 三国三大憋屈而死的功勋重臣:陆逊荀彧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荀彧之死,托孤重臣,向重臣

    封建社会的士人追求的目标是出将入相,认为这是光祖耀宗、福荫子孙的最高荣誉。然而,不是每一个登上高位的臣子都是那么风光无限,有的人虽然是功勋卓著,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的结局竟然是憋屈而死。在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竟然都有这样一个人,而他们在各自的国家,都可以算得上是功勋重臣。曹魏时期的荀彧荀彧可以称得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