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帝人生最后时日是如何度过的?病重无法临朝

康熙帝人生最后时日是如何度过的?病重无法临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711 更新时间:2023/12/26 11:56:28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

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

《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宪录》则记载说,康熙在十一月初七从南苑回到畅春园,次日有病,康熙还传旨说:“偶感风寒。本日即透汗。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奏”。

由此看来,康熙是在十一月初七回到畅春园的。但初七到十三日,还不到一周的时间,康熙便突然驾崩了,那人们会问:康熙究竟得的什么病?又是怎么得的呢?

首先从发病的时间来看,康熙应该是在行猎途中染病的。考虑到当时北方的十月底已经是初冬,正好是季节变换、容易突发感冒的时候,估计康熙当时也是在风里行走受了凉,在行猎过程中就已经感到不舒服,这才会从南苑急忙赶回畅春园。这和康熙自己说的“偶感风寒”,可以对应得上。

等回到畅春园后,康熙病情加重,他在谕旨中说“本日即透汗”,这说明他当时的感冒(假定是感冒)已经比较严重了,似有头疼发烧出汗的症状。由于康熙晚年的身体并不好,但又喜欢强撑,所以他的真实病况可能比他描述的要严重,弄不好还有其他的病发症,只不过康熙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想说而已。

另外,从“本日即透汗”的“即”字看来,康熙自己对这次生病不甚重视。不过,康熙似乎又意识到这次发病来势汹汹,所以又说:“自初十至十五日静养斋戒,一应奏章,不必启奏”。从这句话看来,说明当时康熙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所以他才会决定休息几天,不看奏折。

在随后的几天里,康熙虽然不看奏折,但还有些事情要交代处理。比如在初九那天,康熙因为自己已经卧病不起,他便让四阿哥胤禛代他前往南郊天坛进行冬至的祭天大礼。祭祀的日子是11月15日,康熙很看重祭天大礼这件事情,这次实在是因为自己起不来了,所以才让胤禛代替自己。之所以让胤禛去,也许是因为胤禛在这方面有经验,也许是因为康熙看重胤禛,觉得他代替自己去行礼最合适。为此,康熙还特意叮嘱胤禛先去斋所斋戒,以表示对上天的诚意。

估计胤禛当时也看出老父亲这次和以往大不一样,所以他去斋所后,从初十到十二,他每天都派太监和护卫去畅春园问安,估计也是担心康熙在中间会出什么意外。但是,康熙对每次问安的答复都是“朕体稍愈”,用白话来说就是:“我今天好点了”。

以康熙的性格,这句话恐怕未必是这个含义。一个凡事爱逞强的人,如果不到情况危急的时候,绝对不会说自己病情恶化,因此,“朕体稍愈”这句话,或许应该理解成康熙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只不过没有恶化而已。

果然,到了13日的凌晨,康熙的病情急转直下,他感觉到自己这次的确是不行了,所以他在十三日丑刻命人急召当时在斋所的胤禛前来畅春园(提前让胤禛前来,一来可能是胤禛在城外,路途稍远,但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要传储位于胤禛的缘故)。

在胤禛还没有到来之前,康熙又在寅刻将在京城里的阿哥们,包括三阿哥胤祉、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礻我、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等,全部召来(五阿哥胤祺除外,当时他因奉旨前去祭奠东陵而不在京城)。

那些阿哥们到齐之后,胤禛大概是在巳刻赶到畅春园,到后便急入寝宫问安。在13日的白天,胤禛总共进去过三次,康熙跟胤禛说了什么,不得而知。

当晚戌刻的时候,康熙便告驾崩。

关于康熙死亡的具体时间,《清圣祖实录》、《永宪录》还有《皇清通志纲要》里的记载都是“13日戌刻”,雍正本人钦定的《大义觉迷录》也是如此陈述,时间地点应该没什么问题,13日康熙病情急剧恶化也是事实。争议最多的,恐怕还是胤禛在13日白天曾进康熙的寝宫请安,之间到底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因为没有记载,这在后来也导致了很多的传闻与后叙。

不管怎么说,反正康熙已经撒手人寰,走完了他最后一段路程。至于后面发生什么事情,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了。回顾康熙的这不平凡一生,八岁登基,九岁丧母,在祖母孝庄太后的扶持下,才稳固了皇位,打败了鳌拜,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清除了漠北,国泰民安,种种功绩,足以青史留名,彪炳千古。

康熙一生治国勤勉,他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他完全称得上是数百年难得一见的英明君主,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皇帝里的超级学霸康熙:撰写专业科学论文文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曾经对西方科学技术很有兴趣,请了西方传教士给他讲西学,内容包括天文学、数学、地理学、动物学、解剖学、音乐,甚至包括哲学,光听讲解天文学的书就有100多本。” 这段细节背后是一段有趣的历史——一个“学霸”型皇帝康熙,为何没用所学为大清帝国插上科技的翅膀,跟上世界的脚步而不是悄然落伍?己不知,焉能

  • 丑女集结号:细数历史上十二位超级丑女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1、黄帝二妃――嫘祖、嫫母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传说中黄帝的元妃。黄帝的父亲少典和母亲附宝希望儿子早日成家,便找了好多漂亮姑娘来相亲。可是黄帝整天为部落的事情忙碌,没有把个人婚事放在心上,况且他还认为娶妻不能只看外表,要看有没有真本事。后来,黄帝到西山打猎,遇到一个养蚕的姑娘。这个姑娘收集了好多蚕丝,

  • 汉武帝在位54年 汉武帝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汉武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武帝为汉朝做过什么贡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种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中。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朝代不断的改革更替,同样的,帝王也在不断的变更。说起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者,有的统治者廉洁公正,公私

  • 刘肥为人懦弱非常低调 他的儿子为何都是野心勃勃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肥和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儿子刘肥,为人低调与世无争,为何生的儿子却全都野心勃勃?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国家,小足以守其身:谦之谓也。——刘向在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高祖刘邦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成立了汉朝,在刘邦成为皇帝之后,自然照顾到了他的

  • 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时并没有处置汤和,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当新主上位的时候, 免不了会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开国皇帝中比较喜欢滥杀功臣的那一种,一个胡惟庸案,一个蓝玉案,使得大量的有功之臣尽遭屠戮,比如李善长、蓝玉、傅友德、胡惟庸等等都被朱元璋给刀了!所以后世才有一种说法,在明朝当开国功臣是一个

  • 北魏名臣李崇是什么人?他有哪些长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物,即使是少数民族政权当政时也不例外。比如在北魏中后期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智慧超群之人,此人便是北魏名臣李崇。李崇前燕大臣李绩之子,范阳郡人,曾

  • 赤壁之战时郭嘉还活着的话 曹操最后还会输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郭嘉和赤壁之战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鬼才”郭嘉还活着,赤壁之战曹操还是会败吗?郭嘉可谓是东汉时期的乱世奇谋,非常的厉害,可以说是零失误的谋士,郭嘉弃袁绍后,投奔了曹操, 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重大转折。曹操得到了郭嘉之后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 孔光:西汉丞相之一,曾因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变贬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孔光,字子夏,西汉后期大臣,孔子的十四世孙,太师孔霸之子,官至大将军、丞相、太傅、太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年未二十即举为议郎。后光禄勋匡衡推举其为方正,入朝任谏大夫。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常不合汉元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

  • 三国时期郭嘉被称为鬼才 郭嘉是怎么被推上神坛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对三国郭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三国时期的鬼才郭嘉为何会被推上神坛?引言: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武将谋士众多,三国时期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在这乱世之中也免不了会有一些遗憾,有些才华横溢的谋士可能是遭到了上天的妒忌,英年早逝,还

  • 薛宣:西汉丞相之一,以知人善任著称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薛宣,字赣君,西汉时期官员,官至宰相,封高阳侯,他也是汉宣帝刘询的女婿。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精通律法,起家廷尉书佐、都船狱吏,出任不其县丞、乐浪郡丞。举茂才出身,出任宛句县令,迁长安令,颇有政绩。汉成帝时期,历任御史中丞、临淮陈留二郡太守、左冯翊、少府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