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的蒙古族将领满桂:忠于王事被射成了马蜂窝

明朝的蒙古族将领满桂:忠于王事被射成了马蜂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197 更新时间:2024/1/19 4:05:42

明朝末年,地处辽东的满洲后金政权不断出兵袭扰明朝边境,明军众将领率部奋勇抵御,不少将领血洒疆场,如贺世贤,尤世功,陈策等人,而在这些忠勇殉国的明军将领中,竟然还有一位蒙古族的将领,他名叫满桂,为保卫北京城而惨死于满洲人的乱箭之下。

满桂是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怎么会成为明朝的武将呢?原来他的家乡在今天的河北宣化县,宣化县地处河北与内蒙古的交界地带,这里在过去是蒙古人与中原汉人相互来往的重镇,有一些蒙古人很早就迁居与此,与汉人杂居。满桂幼年时就随父母迁到了宣化(当时叫宣府镇)居住,成为了当时为数不多的蒙族血统的大明臣民。

满桂流淌着蒙古人的血液,当然也继承了蒙古人能骑善射的本领,成年后,他顺理成章的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为大明镇守边关的军人,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不断升迁,中年时已成为参将。

但满桂后成为较高级别将领则得益于一个人,他就是明朝大学士孙承宗,有一年,孙承宗来边关巡视,身形彪悍的满桂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邀他交谈,发现此人很有军事才能,值得大用。很快,孙承宗奉旨镇守山海关(明朝让文官负责镇守边关,并统领武将,真让人匪夷所思),立即任命满桂为山海关副总兵。呵呵,大家万万没有想到,在素有“天下第一关” 之称的山海关上,竟然曾站立着一位彪悍雄武的蒙古族将军,为大汉子民防范着外敌。

满桂调任山海关副总兵后,遇到了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袁崇焕,据说,满桂刚遇到袁崇焕时,还曾和他发生冲突,袁崇焕当时只是山海关监军,所谓监军,并不是统领军队的主官,并没有实际的统兵权,只是代表朝廷来监察部队的纪律,所以满桂起初很不把他放在眼里,讥笑他是“小小芝麻官”,但是很快又被袁崇焕的过人胆识和才智所折服,两人之后配合默契。

孙承宗虽然是文官,但却很有军事家的头脑,他觉得如果一味被动防守山海关是很危险的,应该主动向前防御,也就是将防御纵深向前扩展,他看中了距山海关200里之外的宁远(今辽宁兴城),当时还是一片荒原,但这里是满洲铁骑进攻山海关的必经之地,如果在这里兴建一座防御工事,就等于在山海关之前,又多了一道防线,这样就能更加有效的阻挡努尔哈赤的进攻,使他无法直接冲击山海关了,这种设置多道防线,将防御纵深主动向敌方延伸的军事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很有价值的,丝毫不落伍。

孙承宗作为一个文官,竟然能想出这样的高招,真是很了不起。明朝虽然很黑暗,朝中的政治斗争也一直很激烈,但真正的人才,实干家还是有不少的,如孙承宗。

防御地点选好了,那么由谁来承担这个重任呢,孙承宗立即想到了满桂和袁崇焕,他马上命令这两名悍将前去宁远修建关城,这两人不负重望,仅一年时间,就修建起了一座坚固异常的关城。

为建成这座军事重镇,还发生这么一件事,当时有不少辽东的汉族百姓因遭到努尔哈赤铁骑的大肆劫掠,无法生存,只得拖儿带女逃奔到新建的宁远城一带寻求庇护,他们就在宁远城外垦荒为生,可谁知,有一些蒙古族牧民也来到宁远附近放牧求生,这些凶悍的蒙古族牧民,经常骑马持刀来劫掠垦荒的汉族百姓,使得他们无法休养生息。

群众是军队的根基,没有了民众,宁远成为了一座孤城,也很难有效抵御外敌,汉族百姓受到蒙古族牧民的不断袭扰,无法立足,很多都想迁走,孙承宗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命令满桂率军攻打蒙古部落,满桂欣然领命,率领铁骑攻入部落,最后将其全数驱赶出了宁远的地界。一个地地道道的蒙古人,竟然毫不犹豫的向自己的族人使用武力。在今天看来真有点不可思议,我想,满桂只是一介武夫,应该不懂什么儒家的“忠孝节义”,所以驱使满桂做出这种行为的应该不是封建道德观,我们只能理解为,在明代,已经有了职业军人的概念,满桂是一个恪尽职守的职业军人。

蒙古部族被赶走后,宁远真正得到了安宁,百姓不断迁来,最多时竟有5万多垦荒农民,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竟成了一个人口密集,并有着坚固城池的军事重镇。朝廷对此事极为赞赏,奖励了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等人,而满桂被正式加封为宁远总兵,统领一方。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率领6万大军猛攻宁远,宁远的明军只有2万人,兵力相差悬殊,但满桂早就在城中储备了大量的粮草以及箭簇,火药,铁砂等战斗物资。满洲军蜂拥攻城,遭到城上密集的箭簇射击和猛烈的火炮攻击,死伤惨重,尸体层层叠起,几乎与城头齐平。凭借坚固的城墙,明军用火器大量杀伤敌军,这已经很接近现代的工事防御战了,而原本在平原上势不可挡的满洲骑兵,在这种攻城战中,完全没有了优势,他们只能做明军的靶子了。

激烈的战斗打了数日,伤亡惨重而毫无进展的满洲军,竟然想出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办法,凿墙。

一群不怕死的辫子兵,飞速冲到满桂防守的南门城墙脚下,用铁镐狠劲凿击城墙,由于他们贴近城墙,造成了火炮的射击死角,城头上的明军很难杀伤他们,彪悍的满洲小伙子们凿啊凿啊,一顿饭的功夫,真把城墙给凿了个缸口粗的大洞了,“再这样下去,他们真要把墙给凿开了!”满桂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连忙去北门找袁崇焕,袁崇焕跑过来看了看,大喊“快!快倒油!”,明军将士们连忙提来整桶的火油,倒向城下的辫子兵,有人干脆把大把的稻草也扔向他们,“点火!”一根根火把扔了下去,“哇哇哇!”刚才还在猛力凿墙的“铁镐兵”们顿时个个成了火人,他们扔了铁镐,鬼哭狼嚎的跑了回去,跑得慢的则成了焦炭。

身经百战,已经67岁的努尔哈赤震怒了,他竟然不顾安危,飞马冲到离城墙较近的地方,大喝“南蛮子,我努尔哈赤还从未打过败仗!”话音刚落,一通火炮就打了过来,落在他身边,努尔哈赤连忙掉头回阵,谁知,还没跑出十几步,又是一炮,这一次,打中了他的背部,疼的他险些落马,幸亏他毅力坚强,没有放开缰绳,再又有几位副将及时相救,才逃回了阵中。

宁远之战,终于以明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了,孙承宗当初的英明决策得到了很好的应验。满桂等人也因此再次得到了朝廷的封赏。而努尔哈赤则身负重伤,回辽东后不久就因伤重而死了。

满桂虽是完全的职业军人,但他也难以避免当时明廷中的政治斗争,被牵扯进了一桩宫廷内斗,后被调离宁远,该任大同总兵。

公元1629年,继承努尔哈赤大统的爱新觉罗.皇太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出动八旗铁骑,绕过了坚固的宁远防线,取道长城喜峰口(长城的一个缺口),扑向明王朝的中心,北京。

从未经历过刀兵的崇祯皇帝吓坏了,连忙下旨宣各镇军队来京保驾,大同总兵满桂率领本部人马第一个赶到了北京城下,迅速与前来攻城的满洲军展开了厮杀,但是这次,他们没有了防御工事,而是面对面的与敌人搏斗,那就没有优势了,明军苦战了数日,没有打退敌军,而此时,城头上的皇家禁卫军们急了,用火炮向下轰击,结果误伤了自己人,有一炮打在了满桂身旁,“奶奶的,瞎了狗眼吗?”满桂受伤了,他又气又急,“这是什么饭桶兵?”,“都这样了,狗日的还不让我们进城吗?”,按照明朝规矩,外地来的军队,一律只能驻守于京城外,不得进城。可是此时,满桂本人和他的部队,已经个个负伤,筋疲力尽了,京城守军终于破例开了城门,放满桂他们进来休息疗伤。

崇祯皇帝还亲自查看了满桂的伤势,赞扬了他一番。

但是敌军还是没有退去,满桂不得不再次出城迎敌,忽然遭到一队精锐的满洲骑兵袭击,霎时间,满桂陷入重围,无法脱身,“皇太极!你满爷爷跟你拼了!”,满桂策马冲向敌军,“放箭!”皇太极厉声喝道,无数支利箭射向了这位为大明王朝出生入死十余载的蒙古将军。

宋有杨再兴,明有满桂,都死于异族的乱箭之下,不过杨再兴是汉人的儿子,满桂却是一位非汉族的职业军人,他不为谁死,他只为军人这个职业,死得其所。而且他比他的亲密战友袁崇焕的结局也好的多,他死在了战场上,还被皇帝追认为英雄,而袁崇焕却被皇帝扣上了罪名,给冤杀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史上借魅力和智慧搏上位的香艳寡妇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美女很多,可是聪明的女人并不多。为了自己的未来进行拼搏的,更是凤毛麟角,在那个时代,女人只能在家做宅女,要么相夫教子,要么守候在屋子里,就这样终老一生。不过任何人总有例外,比如那个叫秦宜禄的女人杜夫人。其实秦宜禄也是个人物,你看在乱世之中,谁都想找靠山,谁都想找人才。秦宜禄本是吕布手下的大将

  • 揭秘:谁是三国时期最为明智心思缜密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三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或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可以说三国的历史,人才荟萃。这时期,各式各样的杰出人物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壮丽的篇章,不仅仅男子汉,就是女人也是如此。当然生逢乱世,要想生存

  • 《三国演义》中六大妖人排行榜:诸葛亮竟排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常言道“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指的是三国演义里面充满了各种匪夷所思的奇谋妙策。除了英雄无敌的诸多武将和满腹奇思妙想的谋士之外,在罗贯中的笔下也出现了很多擅长法术的“妖人”,作为封建时代的历史小说,这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Top6:张角《三国演义》的故事是从黄巾起义的故事开始入笔的,所以张角便是第一

  • 三国历史上谁是发现怪才贾诩的第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贾诩是三国时期很有本事的谋士,早先在李傕郭汜手下,曾逼的司徒王允自杀;不久在张绣身后指点,竟让曹操多次中招;最后投降曹操,曹操居然对之大为赞叹。不过尽管贾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到最先发现贾诩的人物,也足以让人肃然起敬。第一个发现贾诩的人物,名叫阎忠。当时贾诩一直默默无闻,只有汉阳阎忠认为贾诩有陈平张

  • 蜀汉昭烈皇帝刘备的一生:三国演义并非尊刘贬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现代的人大都是以己之心度古人之腹,都说三国演义是“尊刘贬曹”,但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成王之路都是哭哭啼啼,以至于大家都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好吧,哭就哭吧,后人“忽悠者”还来个厚黑- -!接着呢,又说刘是汉室宗亲,曹是宦官之子,身份地位差异巨大,借此贬刘抬曹。我想问下,你知道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中的刘胜是

  • 刘备能够争天下 :依赖了“皇叔”这个名分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汉室宗亲身份是真的。史有明载。但一来这身份没那么稀罕,谈不到信不信。二来这身份过于不稀罕,所以刘备成事,也没怎么依赖这个名分。别信《三国演义》里编的。《三国演义》里,汉献帝亲自认了皇叔,于是人人都叫刘备做刘皇叔。可是整本《三国志》,没有皇叔二字。更没有提到认皇叔这个事。只能说,刘备是无数汉室宗亲之一

  • 群雄争夺徐州:促成刘备军事集团迅速崛起与壮大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陶谦统治徐州的军事力量是丹阳兵以及收编的阙宣部下。见于记载的武将只有丹阳籍的许耽、曹豹、章诳三人,均非出色的将帅。文士有赵昱,"广陵太守赵昱,徐方名士,以忠直见疏。"另有名士如陈登父子、糜竺兄弟,这些人都是徐州地方的豪姓大宗。但从他们的行动看,均和陶谦持不合作态度。赵昱最明显,"徐州牧陶谦,初辟昱别

  • 令慈禧汗颜的唐德宗:接连处罚大将只为讨好外敌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吐蕃对唐作战,起初是以掠取财物为主,正如苏颋所说“吐蕃之入也,惟趣羊马,不重杀掠,于人但剥体取衣”。后来以夺取土地为主,唐玄宗设陇右、剑南两节度使,专防吐蕃内侵。双方国力强盛,连年发生战争,胜败相当,吐蕃并未得利。七五五年,安禄山反叛,陇右、河西两镇精兵内调,边防空虚,吐蕃陆续攻取两镇所属诸州。七六

  • 三国历史上曹操为何要让出大将军的职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枪杆子里出政权,乱世之中,军权很重要,可是打开历史书我们却发现,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很特别的人,居然让过大将军的头衔。这里究竟有什么猫腻呢?原来自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实力大大增强,这引起了其他诸侯的不满。尤其是袁绍,当时袁绍占有冀青幽并四州,兵精粮足,手下又有一般文武大臣。和曹操相比,袁

  • 揭秘:三国历史上江东美周郎周瑜为何让人羡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建功立业的数不胜数。江湖以为最让人羡慕的莫过于年轻的周郎。和他相比,刘备太苦,诸葛太累,曹操的名声太臭。唯独三国周郎一人令人遐思。羡慕周郎,总是能找到让人心动的理由。每每想起苏东坡的那首传诵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