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自卑变态:为何让文人成为了“冤死鬼”

朱元璋自卑变态:为何让文人成为了“冤死鬼”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244 更新时间:2024/1/16 5:51:11

朱元璋在取得帝位以后,不断加强皇帝的权力。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中书省,罢置丞相,政事归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又相继制造胡惟庸蓝玉之狱,株引牵连,杀戮达五六万人,把和他共同打天下的功臣宿将诛杀殆尽,从而解除了武臣对皇权的威胁。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向文人开刀。明王朝刚刚建立,朱元璋又是从“贼”出身登上皇帝宝座的,因而一班前朝过来的文士还不愿和新朝合作,不肯出来做官。以致朱元璋下令把“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列入法律条文,加以惩处(见《明史刑法志》)。另一方面,朱元璋对已经出仕的文人,也并不放心,疑心这些人用文字对自己和朱明王朝进行讥讪诽谤,所以特别注意奏章的字里行间有无这类文字。

我们且看他用什么手段置人于死地。一、以附会字形加罪于人。当时有一位高僧,法名来复,朱元璋请他吃饭,来复谢恩诗称:“全盘苏合来殊域,玉婉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颂陶唐。”朱元璋见诗大怒,曰:“汝诗用‘殊’,谓我是歹朱耶!又谓‘无德颂陶唐’,欲以陶唐颂我,而未能也。何物奸僧,大胆如此!’遂斩之。”(《明朝小史》卷一)这位和尚虔诚地拍马屁,万没想到朱元璋用字形分解法来加罪于他,结果自己的身首也被分解了。

又有一位中书舍人詹希原,字写得很漂亮。朱元璋命他书写太学“集贤门”门额,因“门”字右直微钩起,朱元璋就挑了眼,说道:“吾方欲招贤,原乃闭门,塞我贤路耶!”遂杀之(马朴《谈误》卷四)。“门”字右直挑钩,是规范书体,千古如此,怎么到了朱元璋那里就不能挑钩?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自己所写的“门”字,也是“右直微钩起”(见吴晗先生《朱元璋传》卷首所附朱元璋的亲笔信书影)。如此,则朱元璋应自履其罪了。

二、用同音、方音曲解文义而加罪于人。明初名儒卢熊以印文篆书“兗”字类“兗”字,上书请改正。朱元璋看了大为恼火,说道:“秀才无理,便道我兗(滚)哩!”几被祸(《水东日记》卷四)。卢后仍坐累而死。

其他如浙江府学训导林元亮为海门卫作《增俸谢表》,内用“作则垂宪”被诛;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为都司作《万寿贺表》,内用“垂子孙而作则”被诛;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为按察使作《贺冬节表》,内用“仪则天下”被诛;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为布按二司作《贺正旦表》,内用“建中作则”被诛。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贺正旦表》,内用“睿性生知”被诛;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州作《贺正旦表》,内用“圣德在秋”被诛。以上诸条,朱元璋用他所操的淮南方言,读“则”、“贼”同音,“作则”即“作贼”,这不是在骂他曾做过“红巾贼”么?“生知”被读作“僧知”,“圣德”被读为“僧得”,这不是揭他早年曾当过和尚的老底么?

三、疑文字触犯皇权而罪人。苏州知府魏观,因在张士诚宫殿遗址上修建知府衙门,犯了皇权忌讳;高为魏观作《上梁文》,内有“龙盘虎踞”字样,被认为有不臣之嫌,魏观、高启均被腰斩(见《明史桂彦良传》)否则又成一血案。

朱元璋所加给表文作者的罪名,均无事实根据,是道道地地的冤案。表文的作者本来是颂扬朱明王朝强盛和朱元璋的圣明,且文词也都是一般常用的套语,并无反明思想和讥刺之意,这一点与后来的清代文字狱则大不相同。清代文字狱,无论牵连之广,杀戮之惨,均远远超出明初之文字狱。但就事实而言,清朝文字狱虽也有一些系附会而成的冤狱,但有不少案件所加的罪名却有一定事实缘由。文章的作者或不奉清朝正朔,或斥满人为夷狄,或语含讥刺等。写书或传布之人,不少是有强烈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的,因而形诸文字,表现了对异民族统治的反抗。明初的情形则不然。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汉族士大夫对元朝没有那么强烈的留恋故国之情,“以夏代夷”,在他们看来是顺天应人的,因而不存在像清初那样反清复明的民族情绪。明初的文士之所以不愿与朱明王朝合作,一则是耻仕二姓的思想在起作用。二则是一班士大夫还在观望,若贸然出仕,万一朱明王朝短命,则终身背上“以身事贼”的黑锅。三是明初用法严酷,许多当官的朝不虑夕,说不定哪一天就保不住脑袋,这也使不少文士逡巡却步。但无论从哪一方面考虑,士大夫阶层与朱明王朝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还不至于对朱明王朝反抗、讥讽。

朱元璋出身微贱,父祖辈均是佃户,他本人从小跟着父祖为人佣作,后来当了和尚,又参加了被称为“贼”的起义军。虽说后来登上皇帝宝座,但对自己“下九流”的出身和经历,总觉得不光彩,因而总怀疑别人揭他的短。在这种神经质式的疑心的驱使下,看到臣下的奏章表文,居然处处都在讥和尚、骂盗贼,处处在诅咒朱家王朝短命。这种自卑感的变态表现,则是朱元璋本人经常把“朕本淮右布衣”、“江右布衣”之类的话挂在嘴上,临死时还说:“起自寒微,无古人之博知。”(见《明史他人讲,则是别有用心地刺毁朕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古代最牛女讼师:20个字打赢官司赚了3000两银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斗牛牛赢钱的软件,古代第一女讼师,女讼师摊上废系统

    律师在中国的古代,叫做讼师。讼师是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以写状纸为职业的人,相当于履行现在律师的部分职能。在中国古代,诉讼本身就被圣人认定是件不该发生的事。孔夫子说过:“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意思是主持审判,我和其他人差不多,应该做的是让诉讼无从发生。这句话后来成了儒家有关诉讼问题的宗旨,后

  • 赵匡胤开启殿试:借科场舞弊案夺文官选拔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50年科场舞弊案,雍正王朝考场作弊,雍正科举舞弊案是谁泄露

    开宝六年(973年)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在朝堂之上按照惯例会见当年新考上的进士。新录取的进士有十一人,诸科二十八人。这些未来官场的后备干部们来到皇帝日常主持重要会议和政务活动的讲武殿,接受国家最高权力者的接见。在简单的试探之下,赵匡胤居然从中间揪出了两个滥竽充数的人,认为他们在这些人中间“材质最陋”

  • 隋炀帝因遗惠后世的“大手笔”落下了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意思,以遗后世,遗之其人的遗的读音

    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其实不见得个个都是昏庸之辈。乐不思蜀的阿斗和“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毕竟是少数;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们中间的某些人,恰恰是因为太聪明了,结果倒成了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

  • 揭秘:历史上张廷玉靠什么做到清朝最高官位?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廷玉是忠臣吗,张廷玉相当现在什么官,张廷玉谥号

    重满轻汉,一直是清朝惯用的统治策略。但即便如此,在汉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权高位重的佼佼者,比如,周培公、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人都曾在清朝官居高位,要说在清朝做官最大的,却另有其人。在清朝,官位最大的汉人,应属张廷玉。张廷玉辅佐了清朝的三代君王。在雍正年间得到了重用。雍正当政的时候,张廷玉官职做到了

  • 李光地家训传出国门:后世现四世十进士七翰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读王阳明家训有感,揭秘史上真正的李光地,李光地家训家风家规

    福建泉州市安溪湖头镇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的故乡,李光地曾以家训约束后人,受其影响的后世曾出现“四世十进士七翰林”的盛况,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李光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叶茂樟介绍,其家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他根据数十载从官经验和自己的求学经历写就,并身体力行,其子孙后代在传

  • 李光地为何被贬为台澎知县?李光地的最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光地不回来,康熙为什么不杀李光地,李光地最后结局

    清朝康熙王朝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又号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头人。1681年李光地保荐施琅领军,结束明郑;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与理学家。同时代的学者尊称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国”。李光地是理学家,思想守旧倡导礼乐,实行海禁措施,限制了矿业的发展,对康熙晚年的决策有决定性的影响。明崇祯十五年(16

  • 苏秦:从运气不佳的纵横客到超级国际咨询顾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我把时空门上交给国家by柳二狗,苏秦纵横术,张仪苏秦谁厉害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代东周洛阳人,为当时著名的纵横家。苏秦的一生,表面上摇摆不定,实际上一直忠于燕国,因为燕国是第一个接受他、愿意任用他的国家。苏秦为了燕国利益考虑的合纵抗秦政策,对燕、赵、韩、魏、齐、楚六国都有好处。他凭借自己的出色才华,挂上六国相印,让秦国军队十五年不敢跨出函谷关。作为说客,苏秦

  • 揭秘:秦始皇竟然曾打算用禅让方式传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如果传位给扶苏,秦始皇为什么要杀方士,都说秦始皇是暴君、他却给人留下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用新的帝号,称为始皇帝,并规定继者称二世、三世,以至于万世。这是《史记》所记载的。但据《说苑·至公》的记载,起初秦始皇在考虑采用什么方式传王位这个问题时,曾经有过要用禅让制的想法:。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

  • 唐太宗女儿兰陵公主受宠吗?兰陵公主婚姻生活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唐朝最好命的公主和一生幸福,我理想中的婚姻生活,唐朝兰陵公主是寡妇吗

    一、 兰陵公主的生薨及长幼问题关于兰陵公主的出生年月,历史上并无记载,有关于她的资料也是少之又少,《新唐书.诸帝公主传》关于兰陵公主李淑的相关记载如下:“兰陵公主讳淑,字丽贞,唐太宗第12女。下嫁兖州都督、太穆皇后族侄窦怀悊,显庆年间病逝。”从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她是太宗的第12女,后来下嫁给了

  • 李世民部下武将谁的武艺最高 又有谁排上了凌烟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的五虎将,武艺强的人武功高,李世民身边的谋士

    幼年时候,痴迷传统说书艺人的《兴唐传》,对隋末英雄排行榜中武艺最高的前十位如数家珍,比如李元霸,这位号称隋末第一条好汉的大英雄擅使一对擂鼓瓮金锤,而第二条好汉叫做宇文成都,杀人的兵器是一条凤翅镏金镗,依次排列的则是裴元庆、雄阔海、伍天锡、伍云召、罗成等人,后来知道这些好汉们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好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