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吴三桂谋士:不为人知的吴三桂

湮没在历史深处的吴三桂谋士:不为人知的吴三桂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555 更新时间:2024/1/21 11:15:59

吴三桂一生在明朝、大顺朝和清朝诸政权之间投机取巧、反复无常,堪称明末清初的大阴谋家。然三桂极善笼络人才,身边聚集了大批谋士为其效命,这些淹没在历史深处的阴谋家背后的阴谋家,在三桂反清的过程中推波助澜、出谋划策,在滚滚东去的历史长河中搅起朵朵浪花,亦不失为一景。

1、在吴三桂的众多谋士中,方光琛、刘玄初二人堪称智囊。方光琛是明朝礼部尚书方一藻之子,善谋略,早年曾与吴三桂缔盟为忘形交,后亡命至云南,入吴三桂幕。方光琛为三桂心腹,深受信赖,可谓首席谋士。三桂谋士中最具战略眼光的当属刘玄初,刘玄初原是大西农民军蜀王刘文秀帐下幕客,刘文秀兵败后转为吴三桂谋士,此人极具大局观,眼力深邃,可惜他的很多谋略并未被三桂采纳。

2、吴三桂受封云贵后,势力恶性膨胀,渐成尾大不掉之势,引起了清廷的极大不安。康熙帝亲政后,鉴于历史上的藩镇之祸,更是认为吴三桂及耿精忠、尚可喜三藩不可不撤。康熙十二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尚可喜申请撤藩实际上是害怕位高权重引起朝廷怀疑,最终招来祸事,故以此保全声誉,以求善终。康熙抓住这一难得时机,顺水推舟,乘势作出了令其移藩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吴三桂假意上疏朝廷,请求撤藩,以试探康熙帝态度。对此,刘玄初极力进行劝阻,提醒吴三桂不要自己陷自己于被动的境地,“上久思调王,特难口,王疏朝上而夕调矣。彼二王辞者自辞,王永镇云南,胡为效之耶?不可。”(皇上很久就想把您调离云南,但特难开口。您上疏,一定会朝上而夕调。尚、耿两王愿辞就让他们辞去,您可永镇云南,为什么非要效法他们呢?您不可上疏!)但吴三桂并没有理会刘玄初的劝谏,反而气冲冲地说,“予疏即上,上必不敢调予;具疏,所以释其疑也。”(我马上就上疏,皇上一定不敢调我。我上疏,是消释朝廷对我的怀疑)。由于这件事,三桂迁怒于刘玄初,让他外任盐井提举。

结果正如刘玄初所料,康熙帝顺势允其撤藩,还派专使至滇,雷厉风行地办理撤藩事宜,由此证明了刘玄初的远见卓识。“未几,有贵州之变,三桂思玄初言,以之留守学士”,很快又把他召了回来。吴三桂还在内心深处始终幻想能与康熙达成某种政治上的妥协,但谋士们却远比他清醒,方光琛一针见血地指出:“王欲不失富家翁乎?一居笼中,烹饪由人矣!”在形势的逼迫下,吴三桂顿生反义。为此,三桂决定先找方光琛筹划。平日,吴三桂待方光琛甚厚,每有余暇,二人经常评论世务,很是融洽。吴三桂第一次找方光琛时,没有明说造反;第二次谈话才说出本意,但方光琛不置一词。第三次,吴三桂天刚亮就登门问计。方光琛见吴三桂反意已决,即为三桂分析天下形势,指出福建、广东、四川等省,可传檄而定,其余战胜攻取,易如反掌!于是吴三桂决计起兵。由此可见,在举兵造反这件大事上,方光琛的意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起兵之初,吴三桂群集众谋士问计,刘玄初分析道:“明亡未久,人心思奋,宜立明后,奉以东征,老臣宿将,无不愿为前驱矣”!建议拥立明朝后裔以争取人心,号召天下。而方光琛则予以反对,“出关乞师,力不足也,此可解(指当初献山海关引清军入关事);至明永历已窜蛮夷中(指南明永历帝在吴三桂大军的追击下逃入缅甸一事),必擒而杀之(指吴三桂进攻缅甸,迫使缅甸献出永历帝及家属一事),此不可解矣。篦子坡之事可一行之(指吴三桂在篦子坡杀害永历帝父子),又再行之乎?”方光琛的话击中了吴三桂心中的痛处,三桂遂不用刘玄初计策,决定自立为王,号令天下,事实证明三桂这招棋完全是一个昏招。后来的事态发展完全验证了刘玄初的预想,吴三桂打出了“大周”年号,显无恢复明室之图,失人望于天下,前明反清势力便不愿与其合作。当时著名的大学者顾炎武就指出,“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吴三桂由此失去了无数相助者,着实可叹可惜。

4、反叛之初,吴军势如破竹,各地纷纷起兵响应,倒戈投吴,曾经不可一世的清军望风而逃,一触即溃,皆不敢战。就连北京也出现了杨起隆起义事件,京师亦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一时间,形势对吴三桂显得非常有利。至康熙十三年三月,吴三桂已拥有云、贵、湘、蜀,并深入到湖北巴东、宜都等地。襄阳总兵杨来嘉投降后,江北亦为之震动。

然而吴三桂打到长江边,举足即可渡江,却“至夷陵,驻兵松滋,三月不进。”此时,清军未集,江北已是风声鹤唳,人心不固。如能迅速渡江,独占长江之险,军事主动权将稳操在手,并在政治上进一步扩大影响,动员江北乃至黄河流域的汉官汉将参加,清朝将无法收拾局面,势必继续退至黄河北岸,以图固守。对于吴三桂的停顿不前,吴军的将领、谋士们甚是诧异。原来吴三桂打算以此逼迫清廷放还世子吴应熊,并与之议和划江而治。为此,吴三桂给康熙写去一封信,交给被扣留的礼部侍郎折尔肯和翰林院学士傅达礼,释放他们回去,转呈康熙。

刘玄初正确地指出了当时的形势,写信劝告吴三桂,“愚计此时当直捣黄龙而痛饮矣,乃阻兵不进,河上消摇,坐失机宜,以待四方之兵集,愚不知其为何说也。意者王特送诸大臣入朝为王请乎?诸大臣辱国之臣,救死不暇,乌能为王请也!若曰待世子归乎?愚以为朝廷宁失四海,决不令世子返国也。夫弱者与强者斗,弱者利乘捷,而强者利于角力;富者与贫者讼,贫者乐于速结,而富者乐于持久。今云南一隅之地,不足当东南一郡;而吴越之财货,山陕之武勇,皆云翔猬集于荆、襄、江、汉之间,乃案兵不举,思与久持,是何异弱者与强者角力,而贫者与富者竞财也?噫!惟望天早生圣人以靖中华耳。”

刘玄初的信直接点出了当时的形势和吴三桂的顾虑,希望吴三桂做“圣人”以恢复汉家天下,告诫三桂以云贵一隅之地对抗中央,利在速战速决,长久对持势必自取灭亡。但这封信依然没能打动吴三桂,“未几,玄初郁郁而死”。刘玄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人物,他在康熙势必要撤藩,拥立明朝后裔以争取人心,以及吴军战略部署等方面的见解无疑都是非常正确的,特别是他对康熙的想法、举动可谓料事如神。可惜吴三桂并不采纳他的建议,事实上,吴三桂没有真正的雄才伟略,也就是一个阴谋家。除了刘玄初力主迅速渡江北上,其他谋士、将领也提出了“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通道”,“出巴蜀,据汉中,塞崤函自固”等主张。这些主张各有侧重,但从战略上,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都力主进兵,决不能停顿下来。可惜吴三桂一概不听,就是屯兵不进,由此坐失机宜,给了清廷喘息的机会。吴三桂最终的命运,至此已经注定了!

5、自刘玄初死后,吴军无人再敢在三桂面前提出北进的建议。而稳住了阵脚的康熙帝开始从容调度,迅速展开反击。结果正如刘玄初所料,丧失战略先机的吴军很快陷入了窘境,三桂亦在绝望中病死。直至吴三桂死后,勇将吴国贵才敢指出吴三桂此前的战略失误,“从前所为皆大误也”,“宁进而死,不退而生。”然而此时说这话还有什么用呢?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攻克昆明,吴三桂孙子吴世璠自杀。三桂首席谋士方光琛束手就擒,被凌迟于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司马氏统一中国:三分天下的孙刘曹竟后无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氏是怎么篡位,小司马氏,现在的司马氏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饥肠辘辘的孑遗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煌时刻,不过短短37个年头,统一喜剧就迅速演变成

  • “五毒公主”高阳公主:身边男子为何沾之即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说起高阳公主,那可真是大名鼎鼎。唐朝公主本有一部分人行为不检,但象她这么五毒俱全的还真不多见,骄横跋扈,淫恶纵欲,欺凌家人,干预朝政,外加其蠢无比,前面四条都不算新鲜,第五条都占到才叫“人间极品”,惹得身边倒霉男子个个沾之即亡,其效率之高,堪比鹤顶红。说起高阳公主,那可真是大名鼎鼎。唐朝公主本

  • 刘备宽厚仁慈:刘备因哪件事落下假仁义的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慈爱宽厚,宽厚仁慈的读音,宽厚仁慈的解释

    说起来,刘备的手段也很简单,那就是说一套,做一套;但由于他表演得十分真切,故极具欺骗性。但在一次醉酒后,他暴露了真面目。《三国志·庞统传》载,刘备曾酒后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完全忘记了当初他“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的誓言。《三国演义》欲表现刘备的宽厚仁慈,故将许多决策都说成出自诸葛亮等

  • 赵匡胤竟是杀害岳飞的“元凶”:三方面解读岳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高宗为何杀岳飞,岳飞朝代的皇帝,赵匡胤有没有杀功臣

    为了收回各种权力,重塑中央集权制,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了,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也。第一个方面:细分职业,四十八人掌管兵权。要知道,自从“黄袍加身”后,为了杜绝类似的事件再发生,赵匡胤下令,原来的“两司”变成“三衙”,即未来的宋军“三帅”——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

  • 侠客出身武功盖世!赵匡胤是史上武功第一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侠客风云传武功介绍,赵匡胤武力值

    宋太祖赵匡胤以一对拳头,一条杆棒,打下了大宋锦绣江山;自来帝皇,从无如宋太祖之神勇者。赵匡胤那一套“太祖长拳”和“太祖棒”,是当时武林中最为流行的武功。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侠客出身的皇帝是谁?武功盖世,影响千年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在

  • 汉武帝时期的悲剧人物李陵:被多方的压力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武帝为什么恨李陵,汉武帝为什么杀李陵全家呢,李广李敢李陵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忠臣无数,而奸贼亦不少。前者受千古景仰,后者遭万世唾弃。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在忠奸分明的帝制时代,虽变节却又被深深同情。这个人就是李陵。李陵身上纠结着太多的大命题:家和国,军人和文人,背叛和守节。他用尽一生的气力,在国家和个人的矛盾冲突中,做着艰难的选择。他的命运也连接着若干重量级

  • 诸葛亮的检讨:蜀汉“相父”自贬三级是做给谁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失误,诸葛亮错误的地方,诸葛亮想过谋反吗

    建兴六年(公元228)诸葛亮亲率大军进攻祁山,很快攻下了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整个关中地区震动。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坐镇长安,命令大将张郃率军抵挡。诸葛亮派马谡督帅诸军前冲,与张郃战于街亭。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行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丢失了街亭。诸葛亮进攻失去了依托,只好退回汉中。这就是有名

  • 隋文帝因为什么冷落三千宫黛?隋文帝独宠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宠妃无度暴君的药引,大宋宫词婉儿为什么在冷宫,皇叔宠妃悠着点免费

    独孤后,独孤信之女。四岁时嫁给杨坚。武帝死后,杨坚即位,是为周宣帝。独孤氏被册封为皇后。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杨坚取北周而代之,建立隋朝,改元开皇。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其余四子都封了王:杨广为晋王、杨俊为独孤后,独孤信之女。四岁时嫁给杨坚。武帝死后,杨坚即位,是为周

  • 李白的故乡不在中国:碎叶城当时并不属于中土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碎叶城出生有何考证,李白的第二故乡是哪里,李白是碎叶人吗

    李白的故乡不在中国,这话不是我这等无名鼠辈敢说的,是大神郭沫若说的,还有很多有头有脸的学术界大仙们也说过。妇孺皆知,李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影响颇深,处于古典诗歌的霸主地位。如果说李白不在中国,现今和死去的国人岂能答应?恨不能将笔者千刀万剐。然儿,事实很遗憾,李

  • 一代名妓李师师:史上唯一为国慷慨捐躯的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名妓李师师,历史上结果好的名妓有哪些,李师师真实历史

    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意”。说的是妓女是没有感情的,或者说妓女的感情只因钱而生。唐朝杰出诗人杜牧写过这样一句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说的就是妓女没有什么爱国的概念,眼中只盯着钱。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妓女,十分富有爱心,而且十分有感情,更伟大之处在于:当国家危难之际,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