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陆贽:有“中唐贤相”之称,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陆贽:有“中唐贤相”之称,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888 更新时间:2024/1/20 22:54:03

陆贽,字敬舆,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宰相,溧阳县令陆侃第九子,人称“陆九”。他是为中唐贤相,其学养才能、品德风范,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权德舆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认为他是“王佐”、“帝师”之才,文辩智术超过西汉谋臣张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陆贽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陆氏。为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进士,中博学宏辞科。唐德宗即位,由监察御史召为翰林学士。“泾原兵变”后,随德宗出逃奉天,起草诏书,情词恳切,“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贞元八年(792年),迁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相时,指陈弊政、废除苛税。贞元十年(794年),遭构陷后罢相。永贞元年(805年)在忠州去世,年五十二。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陆贽工诗文,尤长于制诰政论。所作奏议,多用排偶,条理精密,文笔流畅。权德舆称其“榷古扬今,雄文藻思”。《全唐诗》存其诗。有《陆宣公翰苑集》及《陆氏集验方》传世。

人物生平

家门寒微

陆贽生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相传出生在苏州嘉兴城内甜水井(今浙江省嘉兴市区斜西街东首)。陆氏自东汉末年即为江南望族,但到陆贽出生前家门已衰落。其父陆侃曾任溧阳(今江苏溧阳)县令,后因陆贽显贵,被赠为礼部尚书。陆侃早逝,陆贽幼年受母亲韦氏教导成长,时人称之为“陆九”。他有独立见解和操守,与众不同,学习儒学颇为勤苦。

德宗内相

大历六年(771年),十八岁的陆贽中进士,又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得高第,授华州郑县县尉,后被免职回乡。寿州刺史张镒名望很高,陆贽前往谒见。交谈三日之后,张镒认为陆贽是奇才,请与他结为忘年交。陆贽告辞时,张镒赠钱百万,说:“请作为太夫人一日饭食的费用。”陆贽不肯接受,只收了一串茶叶,说:“斗胆不收您赠送的厚礼。”他凭文牍判词写得出类拔萃,补任渭南县主簿(《新唐书》作渭南县尉),后迁任监察御史。

唐德宗李适即位后,派黜陟使庾何等十一人巡视天下。陆贽游说使者,请求用“五术”察看风俗民情,“八计”考察地方官政绩,“三科”选拔才智出众的人才,“四赋”管理财政“,六德”安定疲困的人,“五要”精减官员。德宗还在做太子时就听说过陆贽的名声,此时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调任祠部员外郎。陆贽性情竭忠尽心,担任近侍之职后,感念德宗重用了解自己,想有所作为效力报答,所以政事上的缺失,无论大小他一定陈述,因此德宗更加厚待陆贽。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军发动兵变,占领长安(今陕西西安),拥立前太尉朱泚僭越称帝,陆贽随德宗避乱奉天(今陕西乾县),转为考功司郎中。兴元元年(784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叛乱时,又扈从德宗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转任谏议大夫。陆贽自从任翰林学士后,即参赞机要事务,负责起草文诏,甚得德宗倚重。朝政千头万绪,大量诏书均由陆贽起草,他疾笔如飞,但凡所议论陈列的,没有不曲尽情理的。在艰难的日子里,虽然有宰相,但是无论大事小事,德宗一定要与陆贽商量,时人称他为“内相”。德宗无论到哪里去,也一定要有陆贽伴随。由于梁州、洋州道路险恶难行,德宗曾经与陆贽失散。过了一夜,陆贽还没有到来,德宗震惊忧愁,以至于哭泣,下令能找到陆贽的人赏赐一千金。过了许久,陆贽才到,德宗非常高兴,太子李诵等人纷纷来贺。然而,陆贽常常直言谏诤,有违德宗的意旨。奸臣卢杞虽被贬官,但德宗内心中还是庇护他。陆贽极力陈诉卢杞的奸邪导致变乱,德宗表面上虽然同意,心中却很不高兴。刘从一、姜公辅都从小官进升为宰相,陆贽虽然得到德宗极大的恩宠和知遇,却没有出任宰相。

回到京城后,陆贽任中书舍人,仍任翰林学士。他的母亲韦氏仍然在江东,德宗派宦官接韦氏回京,“搢绅荣之”。不久陆贽因守母丧而解职,回到东都洛阳,寄住于嵩山的丰乐寺。各方面赠送的礼物一概不收,只有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是贫贱时的故交,韦皋事先通报说所送的礼物是德宗命令他收的,陆贽才收下。德宗又命宦官把陆贽父亲陆侃的灵柩从嘉兴护送到洛阳安葬。

贞刚律己

守丧期满后,陆贽以权知兵部侍郎之职被起复,又任翰林学士。陆贽入朝谢恩时,拜伏在地抽泣,德宗也为之动容,起身抚慰。此后,陆贽所受的爱重礼遇更加优厚,天下的人认为他能当宰相。但宰相窦参对他一向心怀不满,陆贽也多次向德宗报告窦参贪污纳贿,二人因而不和。

贞元七年(791年),陆贽被罢去翰林学士之职,拜为兵部侍郎、知贡举。

贞元八年(792年),窦参被免去相位,陆贽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出任宰相。

陆贽执政期间,公忠体国,励精图治,具有远见卓识。在当时社会矛盾深化,唐朝面临崩溃的形势下,他指陈时弊,筹划大计,为朝廷出了许多善策。他对德宗忠言极谏,建议李适了解下情,广开言路,纳言改过,轻徭薄赋,任贤黜恶,储粮备边,消弭战争。这些建议有些为德宗采纳,化为实际政策。特别是在藩镇叛乱举国动摇的情势下,规劝德宗下诏罪己,为其起草了诚挚动人的诏书并颁行天下,前线将士为之感动,有的听到后痛哭,叛乱者上表谢罪。由于他善于预见,措施得宜,力挽危局,唐朝摇摇欲坠的局面得以转危为安。

陆贽秉性贞刚,严于律己,自许“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天下为己任,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他认为立国要以民为本,对“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的尖锐对比,深为愤慨,同情人民的悲惨生活。他力劝德宗爱人节用,轻徭薄赋,反对横征暴敛,主张使“一代黔黎,跻富寿之域”。

受诬被免

陆贽为相期间,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以谄佞得德宗信用,“天下嫉之如仇”。陆贽仗义执言,多次上书参奏裴延龄的罪行。裴延龄日加诋毁陆贽,而德宗也不悦陆贽的进言,遂于贞元十年(794年)罢陆贽为太子宾客。

陆贽本来谨慎小心,一向不与宾客交往。裴延龄猜到李适对陆贽薄情,趁机进谗言,百般污蔑,德宗发怒,想杀掉陆贽,多亏谏官阳城等人一同上奏章替陆贽分辩,才免死降为忠州(今重庆忠县)别驾。

后来,德宗又渐渐思念陆贽,恰逢薛延任忠州刺史,传达德宗慰劳的旨意。韦皋多次上奏请求让陆贽代领剑南节度使,但德宗仍有记恨,不肯授任。

陆贽在忠州十年,常常闭门不出,少有人能见他一面。他一方面为避诽谤流言,不敢著书言事。同时也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于是研习艺术,集“古方名方”编录《陆氏集验方》五十卷,供人们治病使用。

卒于贬所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顺宗李诵即位,下诏召还陆贽。诏书还没有到达贬所,陆贽已经逝世,享年五十二岁。获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崇祯吊死在煤山后 李自成是怎么处理他的尸体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自成怎么处理崇祯的尸首,崇祯吊死在哪里,崇祯吊死的煤山在哪里

    对崇祯遗体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自成是怎么处置崇祯遗体的?“君王为国而亡。”这句话用来形容明代两代帝王的优良品德。明末朱棣将首都从南京迁往北京,北京靠近北方边界,意图让皇帝镇守边疆,然而崇祯皇帝却发现,明王朝的势力越来越大,他无力回天,觉得对不起祖先,最终被吊

  •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他为汉朝的建立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和韩王信,初汉三杰是哪三个人,汉代韩信简介

    韩信,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他是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被后世奉为“兵仙”“神帅”。“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时人对其的评价。作为统帅,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次

  • 三国时期各个猛将是如何排名的?姜维上榜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姜维武力能排第几,三国猛将排名前五十名,三国时期猛将排名

    姜维,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军事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猛将中,有很多排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二十四猛将排行,其中,姜维位居最后一位,仅在邓艾之前,还有一种排名,姜维排名第九,即: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黄八许九姜维。那么,姜维

  •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 崇祯皇帝的妃子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崇祯皇帝吴三桂,李自成对待明朝妃子,崇祯为什么打不过李自成

    还不了解:崇祯妃子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攻进皇宫后,皇宫里的嫔妃落得什么下场?在朝廷之中,皇帝所处的地位是极其不安全的,一旦有所闪失,就可能使自己失去领导人的位置,甚至会失去自己的性命,在明代时期,朝代就因为崇祯帝的死亡而破灭,当我们听到这一消息之后,就

  • 魏忠贤当初在朝中只手遮天 魏忠贤为何斗不过刚继位的崇祯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崇祯为什么能扳倒魏忠贤,崇祯杀了魏忠贤明朝就灭了,崇祯为啥要杀魏忠贤

    对魏忠贤和崇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忠贤在明末只手遮天,为什么却斗不过刚继位,年仅17岁的崇祯?明代魏忠贤曾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太监之一。在君主专制的皇权之下,人们臣服于皇帝要称“万岁”,而曾经只手遮天的魏忠贤甚至曾被称为“九千九百岁”。但是魏忠贤也是一个“三

  •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 这个新到底有多“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新朝王莽统治了多少年,王莽建立的新朝存在了多少年,王莽篡汉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了解:王莽新朝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莽新朝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朝”有多新潮?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中国还有这么一个朝代。以“新”命名,新旧的新。够有创意,也够大胆。就像开国也是唯一的皇帝的名字一样。王莽。一 禅让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禅让。但是你也不要误会。

  • 历史上崇祯帝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崇祯以后有哪三个皇帝,崇祯皇帝的太子是谁,崇祯皇帝的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朱由检,明光宗第五子,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年号“崇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1644年,面对着李自成的兵临城下,崇祯感到了无比的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了,他不愿意沦为敌人的俘虏,于是便选择了在煤山自缢身亡,结束了自己的一生。而在崇祯自杀之前,他还做了一件

  • 武则天登基称帝后 武则天为什么会选择周作为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武则天国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女皇武则天为何选择“周”为国号?按照各种历史纪念表的普遍说法,唐代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享国289年,但是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从公元690年的九月到公元705年的二月,皇帝姓武不姓李,国号是“周”不是“唐”,皇帝

  • 从软禁皇帝到政变 唐朝宦官专权为何如此可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唐代宦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软禁皇帝,发动政变,唐代后期的宦官专权到底有多可怕?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主义恶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唐代时期,宦官揽权从唐玄宗时的高力士就已经开始了。但是,那时的宦官还只是假借皇帝的权势作威作福,并没有掌握军权。而宦官真正开始掌握军权

  • 魏灭蜀之战时,刘禅作为一国之君为何毫不抵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司马昭领导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63年十月,在魏灭蜀之战中,邓艾趁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率军自阴平沿景谷道东向南转进,南出剑阁两百多里。邓艾率军攀登小道,凿山开路,修栈架桥,鱼贯而进,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