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当初一直听诸葛亮的 蜀汉建立后为何听不进去了

刘备当初一直听诸葛亮的 蜀汉建立后为何听不进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4/2/7 2:16:29

对刘备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中,刘备一开始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为何建蜀后就听不进去了?

事实上,刘备建立蜀汉后,不再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原因,很多人都没有看懂!而张飞赵云却对此心知肚明!

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

刘备前期,混得着实有点惨!原本他有了徐州这个根据地,可以在此做大做强,争霸天下,结果却碰到了吕布这个狠人,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仅徐州丢了,自己还得在吕布手下天天提心吊胆。最终,刘备联合曹操,一同干掉了吕布。然而吕布虽然死了,徐州却也落入了曹操的手中,而且看曹操的操作,是根本没打算把徐州还给刘备的,于是刘备只能亲自动手去抢夺徐州,结果被曹操吊打一顿,最终只能被迫投靠了袁绍。

原本刘备想着,袁绍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跟着他混,肯定可以干掉曹操,哪想到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竟然大败,被曹操逆袭,于是刘备慌了,只能弃袁绍而去,选择投靠荆州刘表。虽说刘表和刘备都姓刘,也算是本家,可刘表这人,胸无大志,根本没打算北上去和曹操作战,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好日子,所以刘备在刘表的手下,也一直过得比较憋屈。幸运的是,也就是在荆州,刘备得到了诸葛亮的相助,而且诸葛亮还给他规划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令刘备非常开心。

诸葛亮有才华,于是刘备天天和诸葛亮混在一起,搞得关羽张飞都吃醋了,闹起了小情绪,结果面对两位出生入死的兄弟的抱怨,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两弟勿复多言。”关羽张飞见刘备都这么说了,也就不好再多说了,以为刘备过了这段新鲜劲就好了。哪了解没过多久,刘备把自己的军事指挥权都交给了诸葛亮,又一次令关羽张飞愤怒了。

当时刘备听说曹操命夏侯惇率军来袭,于是召集众将商议,而且直接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诸葛亮,让大家听从诸葛亮的安排,令众人大惊!当时的诸葛亮,只不过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而刘备手下的那些大将,都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作战经验比诸葛亮丰富得多,凭啥让诸葛亮这个毫无经验的人来指挥他们?于是大家闹起了情绪,其中以关羽张飞最盛!然而刘备却不管这些,他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的,并告诫众将,必须听诸葛亮的命令,否则军法从事!

就这样,诸葛亮开始指挥众人作战,刘备退居二线了。之后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赤壁之战、攻略荆州四郡,基本都是诸葛亮在指挥,刘备这个主公倒像是参谋,整日混在诸葛亮的身边。可以看到,此阶段的刘备,对诸葛亮完全就是言听计从的,仿佛诸葛亮才是真正的主公!可令人奇怪的是,当蜀汉建立、刘备称帝后,他却开始不听诸葛亮的话了,这是为什么呢?

刘备不再听诸葛亮的话

刘备建立蜀汉后,立马宣布伐吴,想要率军亲征东吴,为关羽复仇,结果众人都劝谏刘备,别冲动,但刘备不听。于是众人找到诸葛亮,想让诸葛亮帮忙劝劝刘备,因为大家都了解,刘备是最听诸葛亮的话的,然而这一次,诸葛亮的劝谏却失败了!

原文:于是公卿都至丞相府中见孔明,曰:“今天子初临大位,亲统军伍,非所以重社稷也。丞相秉钧衡之职,何不规谏?”孔明曰:“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今日公等随我入教场谏去。”

可以看到,之前的刘备,对诸葛亮是言听计从的,但这一次,他却选择了不听诸葛亮的劝谏,这是为何呢?

很多网友认为,刘备之所以不再听从诸葛亮的劝谏,是因为他飘了!当年刘备非常落魄,只有诸葛亮能帮他三分天下,所以他选择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但现在的刘备,已经登基为帝,有了一方霸业,飘了起来,所以不愿意听从诸葛亮的建议了。也有人认为,刘备之所以不听诸葛亮的话,主要是因为他想重新夺回荆州,继续益州和荆州两路北伐的战略。事实上,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并不是主要原因!

孙权听说刘备要兴兵伐吴后,他立马就怂了,派出使者告诉刘备,可以将荆州归还给刘备,两家重修于和,共同对抗曹魏,但是刘备却拒绝了,所以说,刘备真正的目的并非是拿回荆州,不然他直接同意孙权的求和就行了,要是有更多的要求直接提就是了,完全没必要动兵。

原文:瑾曰:“……因吕蒙与关公不睦,故擅自兴兵,误成大事,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也。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孙夫人一向思归。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其罪。”先主怒曰:“汝东吴害了朕弟,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

可以看到,孙权的求和还是比较有诚意的,他愿意将之前的人质和领土全部归还刘备,如果刘备仅仅是想要荆州,谈就是了,但是刘备却直接拒绝了何谈,而是直言东吴害了关羽,他要为关羽复仇,说白了,刘备就是要为关羽报仇!而这,也正是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建议,坚持伐吴的原因!很多人认为,这是不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刘备堂堂一国之君,怎么会为了个人感情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对此,本文想说,若是站在正史的角度,刘备确实不会仅仅因为关羽之死就兴兵伐吴,但是站在三国演义的角度,刘备伐吴的原因其实就是那么简单,那么单纯,因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就是一个视兄弟为手足的一个人,他非常讲义气!

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徐州的时候,刘备关羽带兵出去打袁术,让张飞留守徐州,结果张飞醉酒,把徐州丢了,更为重要的是,张飞这家伙非常不讲义气,只顾自己跑,根本没带刘备的家人,连关羽都看不下去了,埋怨张飞如此不讲义气,怎么把刘备家人给扔下自己逃了?按理说,这种情况刘备是完全可以干掉张飞的,这也不会落人口实,而张飞也自知这事办得不地道,准备拔剑自刎,结果刘备立马制止了张飞,并说出了这么一句千古名言!

原文: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十个字,其实充分反映了刘备这人的价值观!在他的心目中,老婆没了,还可以再娶,孩子没了,还可以再生,但兄弟没了,就真的没了!所以说,兄弟比老婆更重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备直到荆州都没有儿子,最终收养了个养子刘封,按照刘备的地位,这么多年怎么可能生不出儿子?最大的可能是他之前有儿子,只不过死于战火了!

长坂坡之战,赵云拼死护卫,终于把阿斗给救了出来,结果刘备拿到阿斗,立马就往地下扔,根本不怕把阿斗摔傻了或者摔死了,可见在刘备这人心中,兄弟确实比老婆孩子更重要!

很多人不是都疑惑吗?为啥刘备前期对赵云如此厚爱,但是后来却疏远了赵云,临死前都对赵云冷冰冰的?这正是因为赵云违背了刘备的价值观,让刘备觉得,赵云和他并非一路人!

当时刘备想要兴兵伐吴,结果这个被称为“四弟”的赵云,竟然率先站出来反对刘备,并告诉刘备,应该先攻打曹丕,兴复汉室。刘备见赵云不开眼,立马说伐吴是为关羽报仇,咱们不能忘了兄弟之仇啊,以此提醒赵云,关羽是你“二哥”啊,但是赵云却说,兄弟之仇是私事,汉贼之仇才是公事,希望刘备以大局为重。此话一出,赵云彻底得罪了刘备,因为在赵云心中,兄弟并不是最重要的!

原文:先主曰:“孙权害了朕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皆有切齿之仇:啖其肉而灭其族,方雪朕恨!卿何阻耶?”云曰:“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愿以天下为重。”先主答曰:“朕不为弟报仇,虽有千里江山,何足为贵?”

说白了,在刘备看来,兄弟在心中最为重要,什么老婆孩子,什么千里江山,都比不上兄弟!

这种感情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非常难以理解,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从桃园结义到半生厮杀,兄弟间亲密无间的数十年相伴,我们没有经历过这种战友情、兄弟情,所以我们不理解刘备的选择,但是刘备作为当事人,他是非常看重这份感情的,所以他才会力排众议,坚决伐吴,而不再理智的听从诸葛亮等人的建议了!尤其是当张飞前来拜见时,那一句“陛下今日为君,早忘了桃园之誓”的话语,更是坚定了刘备的决定:活了一辈子了,荣华富贵都享受过了,临死前为兄弟拼一把,值了!

结语

总的说来,刘备之所以伐吴,有许多影响因素,包括心高气傲、重夺荆州等,但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之所以不听诸葛亮的话,执意伐吴,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为关羽报仇!三国演义着重描述的就是刘关张三人的兄弟之情,到此为止,便是兄弟情的高潮!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汉献帝禅让后已经失去了价值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丕为什么要废掉汉献帝,汉献帝有逆袭的可能吗,汉献帝禅让是自愿的吗

    对曹丕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在接受汉献帝的禅让后,为何要对他优待?曹操在称帝和不称帝的选择中长期徘徊,到死也没有称帝。但是这不是他良心发现,不想称帝,而是把称帝的使命留给了曹丕。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接替他成为魏王的曹丕就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当了皇帝,建立

  • 张任被抓后刘备都没有杀他 诸葛亮为什么对他下手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了解:诸葛亮杀张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活捉智勇双全的张任后,刘备不忍杀他,为何诸葛亮却下令斩了他?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遇到了刘璋手下最强将领张任。张任守卫雒城,把刘备的大军阻挡了一年之久。在此期间,刘备屡次被张任打败,还损失了军师庞统。在诸葛亮入川后,设

  •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熹宗朱由校,明神宗朱翊钧与皇后,明神宗万历皇帝

    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帝,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

  • 司马懿先后遇到过五位皇帝四次托孤 他为什么甘愿被曹操父子压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睿为什么要托孤曹爽,曹睿为什么要托孤司马懿,司马懿灭了曹家多少人

    还不了解:曹魏托孤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经四次托孤的司马懿,为何甘愿被曹操父子压制?谈到曹魏,我们就想起了三国的那段风云历史。曹魏作为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国政权,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曹魏这个庞大的政权之下,我们也能够寻找到很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的踪影。今天我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要推行分封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实行的意义,朱元璋为什么建立明朝

    对朱元璋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立明代后,朱元璋为何会推行分封制?有何目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传奇,他流传在民间的故事相当多,但很多都跟他残暴的个性有关;清朝史学家赵翼就评价朱元璋「残忍实千古所未有」。众所皆知,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弑杀开国功臣,生性多疑的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是谁?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第一位男皇后,中国古代第一位皇后,历史上哪些太后比较有名

    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时期,《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事物纪原·帝王后妃部·太后》),以后历代皆然。由此,对于太后这一称呼,始于宣太后。

  • 清朝妃子受过一丈红刑法后都活不久 这种刑法到底有多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的刑罚,一丈红乃宫中刑法,一丈红指什么

    对清朝一丈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刑罚“一丈红”有多残酷?为何感觉受过此刑的嫔妃都活不久?首先“一丈红”这样的刑罚,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记载,它主要是出现在宫斗电视剧《甄嬛传》当中。相信看过这部剧的看官们应该都知道,曾在后宫里面权势滔天的华妃,就用“

  • 明朝著名谏臣杨继盛简介:曾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死谏的大臣,镜子的著名谏臣,前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谏臣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太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如懿传的皇太后是历史的谁,第一个皇太后是谁,历史上活了68岁的皇太后有谁

    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太后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孝惠章皇后来说,这一生,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13岁那一年,因为姑姑孟古青被废后位,作为科尔沁的女儿,她代替孟古青被嫁给当朝皇帝顺治,继续维持着满清和科尔沁一直以来的联姻传统。入宫以后,她成为顺治新的皇后。吸取了孟古青的例子

  • 明朝内阁首辅周延儒简介:曾自请视师,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