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任被抓后刘备都没有杀他 诸葛亮为什么对他下手了

张任被抓后刘备都没有杀他 诸葛亮为什么对他下手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118 更新时间:2024/1/18 22:13:55

还不了解:诸葛亮杀张任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活捉智勇双全的张任后,刘备不忍杀他,为何诸葛亮却下令斩了他?

刘备夺取益州的时候,遇到了刘璋手下最强将领张任。张任守卫雒城,把刘备的大军阻挡了一年之久。在此期间,刘备屡次被张任打败,还损失了军师庞统。在诸葛亮入川后,设计擒住了张任。刘备爱惜张任的才能,想要收降他,为何诸葛亮却要斩了张任呢?

一、宁死不降的张任。

在刘备从葭萌关南下,夺取益州的时候,刘璋慌忙派部下防守雒城,抵抗刘备的进攻。在这些将领中,有一位将领张任能征善战,被大家公认为“极有胆略”之人。在他的谋划下,刘备在小小的雒城止住了脚步。

在长达一年的争夺中,刘备屡屡被张任打败。在落凤坡之战中,刘备的军师庞统被张任的伏兵射死,使得刘备痛失股肱。在如此不利的形势下,诸葛亮率领张飞、赵云从荆州入川,增援刘备。在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下,张任被刘备生擒。

刘备对张任的才能十分赏识,向他进行了劝降。但是张任以忠臣不事二主为名,坚决不投降刘备。为了打消刘备的劝降的念头,张任还说“今日不降,久后也不降”,还对刘备厉声高骂。面对张任的这种态度,虽然刘备不忍杀张任,诸葛亮还是下令斩了张任。

二、诸葛亮为何要杀张任。

首先,我们看以上的情况,张任不降是诸葛亮杀张任的主要原因。刘备、诸葛亮并非不能容人之人。在刘备夺取益州后,他的部下就拥有来自各方的人才。这中间有刘璋的亲属,比如吴懿,有战败投降的敌将,比如严颜,也有内心不愿投降的人员,比如刘巴

但是这些人只要对刘备在表面上表示降服,刘备就对他们既往不咎,一视同仁。这样就使得刘备阵营发展壮大,统治基础得以扩展。但是,刘备、诸葛亮对于人才有着自己的底线,那就是不允许对自己的权威进行挑战。

在蜀中的人士中,有一位名士张裕。张裕才学过人,在刘备夺取益州后,为他出了不少建议,他还是是第一个向刘备建议夺取汉中的人士。但是张裕此人对刘备并不看重,在公开场合还挖苦讽刺刘备,最后被刘备所杀。诸葛亮去为他求情的时候,刘备回答杀张裕的理由是“芳兰当户,不可不锄”。

在面对张任这样的人才,刘备虽然有着爱才之心,想要劝降为己所用。可是面对张任的严词拒绝,他们也无法留下。张任一心为刘璋效力,还对刘备厉声高骂,这彻底断绝了刘备劝降之路。面对刘备爱才之心,不忍之情,诸葛亮干脆越俎代庖,下令杀了张任,成全了张任的气节。

其次,为了伤亡的刘备部下报仇。在攻打雒城的过程中,刘备的部下损失惨重。在多次的惨败中,荆州的大军损失了从庞统以下的大批人员。刘备也多次中了张任的计谋,险些落入敌军之手。那些在战斗中留下来的人员,对张任恨之入骨。

与张任相似的严颜,虽然也对刘备的大军抵抗到底,但是并没有造成过大的损失。而且在他投降之后,还将功折罪,为张飞劝降沿路敌人,及时赶到雒城解救了刘备之危。这样刘备和他的部下对严颜才没有怨言,承认了严颜的投降。

可是给刘备大军造成巨大损失的张任,却根本不接受刘备的劝降,还表明了恶劣的态度。这让刘备阵营的人们忍无可忍。而且在夺取雒城之后,刘备大军就直逼成都城下,不管张任是否投降,刘璋的政权灭亡在即。对于留下只会引起军心不满、有害无利的张任,诸葛亮还是选择了一杀了之。

第三,为了处置当地土著势力的关系。张任在益州是一个异类,对于刘备阵营来说,留下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作为一个外来的势力,刘璋在益州的统治十分虚弱,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在刘备入川过程中,主要依靠张松法正孟达这些人员的内应。

在益州的土著人士中,由于长期遭受刘璋的压迫,对刘璋的统治十分不满。因此在刘备夺取益州的过程中,这些人员或是帮助刘备,或是袖手旁观。唯有张任一人,作为蜀郡人士,却死心塌地地为刘璋效力,誓死抵抗刘备。

张任的行为与当地土著人士的选择背道而驰,其中的原因颇为耐人寻味。不过作为当地土著势力的背叛者,除了为刘璋死战到底,张任也无路可走。在落入刘备之手后,刘备对他的处置,就关系到刘备与当地土著的关系。

作为同样的外来势力,刘备必须对当地的土著势力又拉又压。张任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将领,由于对刘备坚决不降,留下就成为当地土著势力中反抗刘备的首领,对刘备的统治是极大的隐患。同时,由于他是当地反抗刘璋土著势力的背叛者,杀了他会让刘备得到这部分土著势力的拥护,缓和与当地土著势力的关系。

结语: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虽然刘备对张任的才能十分赏识,诸葛亮还是下令斩了誓死不降的张任。诸葛亮了解刘备心中不忍,于是越俎代庖,既保住了刘备的名声,也成全了张任的气节。一代名将张任,也成为刘璋政权最后的传奇,名声流传后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神宗朱翊钧: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熹宗朱由校,明神宗朱翊钧与皇后,明神宗万历皇帝

    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帝,明朝第十三位皇帝,年号万历,在位共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生母是孝定太后李氏。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隆庆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明穆宗驾崩,十岁的朱翊钧即位

  • 司马懿先后遇到过五位皇帝四次托孤 他为什么甘愿被曹操父子压制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曹睿为什么要托孤曹爽,曹睿为什么要托孤司马懿,司马懿灭了曹家多少人

    还不了解:曹魏托孤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经四次托孤的司马懿,为何甘愿被曹操父子压制?谈到曹魏,我们就想起了三国的那段风云历史。曹魏作为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大国政权,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曹魏这个庞大的政权之下,我们也能够寻找到很多杰出的英雄人物的踪影。今天我

  •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 朱元璋为何要推行分封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分封制的原则,分封制实行的意义,朱元璋为什么建立明朝

    对朱元璋分封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立明代后,朱元璋为何会推行分封制?有何目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一生传奇,他流传在民间的故事相当多,但很多都跟他残暴的个性有关;清朝史学家赵翼就评价朱元璋「残忍实千古所未有」。众所皆知,朱元璋登上帝位后,弑杀开国功臣,生性多疑的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太后是谁?一生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上第一位男皇后,中国古代第一位皇后,历史上哪些太后比较有名

    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太后,封建时代帝王母亲的尊称。始于秦昭王时期,《史记·秦纪》:“昭襄母,楚人,号宣太后”。汉承秦制,“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事物纪原·帝王后妃部·太后》),以后历代皆然。由此,对于太后这一称呼,始于宣太后。

  • 清朝妃子受过一丈红刑法后都活不久 这种刑法到底有多残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的刑罚,一丈红乃宫中刑法,一丈红指什么

    对清朝一丈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刑罚“一丈红”有多残酷?为何感觉受过此刑的嫔妃都活不久?首先“一丈红”这样的刑罚,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太过明确的记载,它主要是出现在宫斗电视剧《甄嬛传》当中。相信看过这部剧的看官们应该都知道,曾在后宫里面权势滔天的华妃,就用“

  • 明朝著名谏臣杨继盛简介:曾上疏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死谏的大臣,镜子的著名谏臣,前后进谏200多次的著名谏臣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太后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如懿传的皇太后是历史的谁,第一个皇太后是谁,历史上活了68岁的皇太后有谁

    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太后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对于孝惠章皇后来说,这一生,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13岁那一年,因为姑姑孟古青被废后位,作为科尔沁的女儿,她代替孟古青被嫁给当朝皇帝顺治,继续维持着满清和科尔沁一直以来的联姻传统。入宫以后,她成为顺治新的皇后。吸取了孟古青的例子

  • 明朝内阁首辅周延儒简介:曾自请视师,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朱元璋对宦官专权存在顾及 明朝最后为何成为太监帝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第二代专权宦官,朱元璋禁止宦官,朱元璋宦官

    对朱元璋和宦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顾忌宦官专政,为何明代却成为太监帝国?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一大毒瘤,得益于皇帝的宠幸,这些人可以肆意把控朝政,为所欲为,为颠覆一个政权或朝代作出了“杰出”贡献。若论宦官,最先让人想到的是汉朝,东汉桓灵两帝

  • 明朝大臣黄福简介:曾上书论国家大事,得朱元璋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元璋重典治国,明朝谁得到善终,国家大事新闻30条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