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代《关羽族谱》被发现:他其实也是汉朝官二代

清代《关羽族谱》被发现:他其实也是汉朝官二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570 更新时间:2024/2/7 2:03:10

三国名将关羽的祖父和父亲是谁?他的夫人姓什么?他到底有两个还是三个儿子?关平到底是他亲生的还是他的义子……长久以来,这些问题在史学界和民间都有存疑。始修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尘封已久的《关氏家谱》,上述问题,几乎都有答案。但是,这些答案是否可信?邓州惊现清代《关氏家谱》

香港《大公报》的一条消息在网络上迅速传播:河南省邓州市构林镇官刘家村发现一部《关氏家谱》,其中详细记载了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后裔由山西迁往邓州的历史。

报道称,该家谱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所修,至今已满六十世。家谱通篇以“义”、“诚”为主线,对关云长的封建道德大加推崇,以大量的篇目记载了关云长的事略,又有历代皇封及历朝大臣奉祀祭奠的题词和家族繁衍序列。

家谱内容涉及关氏家族世系繁衍、迁徙分布、教育程度、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人物传记等众多方面,具有较高研究价值。据序文记载,该支关氏后裔,上承始祖夏朝大夫关龙逄,中经关云长,由解州(今山西运城)入许(昌),由许都迁邓。

果如报道所说的话,长久以来一些在史学界和民间都有存疑的问题,或许能找到答案。譬如,三国名将关羽的祖父和父亲是谁?他的夫人姓什么?他到底有两个还是三个儿子?关平到底是他亲生的还是他的义子……9月3日,本报记者赴邓州见到了这部现由邓州市档案馆保存的《关氏家谱》。

邓州市档案局(馆)对这部《关氏家谱》的保管很严密,这从记者申请查阅的过程可见一斑。记者提交了记者证、身份证、介绍信,在经过工作人员的层层请示之后才被允许查阅,但仍不允许拍照内文。“这是规定,史云杰局长多次告诫我们,查阅一定要严守规定。”邓州市档案局副局长张克琳抱歉地对记者说。

该家谱为木刻印刷,制成材料为绵纸,裱糊在桑皮纸上,长36厘米,宽23厘米,共103页,保存基本完好。根据工作人员指点,记者获悉,比较之前报道中关于“清乾隆五十二年所修”的说法,该家谱编修的年代应该更早,家谱序文和内文表明,其编修年代应始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其后又有后人续修。

实际上,这部家谱早在1988年就被官方发现了,只不过当时没有被媒体曝光而已。而居住在邓州的关氏后裔保存以及官方发现此谱的过程,颇具传奇色彩。

曾被误当“卫生纸”撕掉数页

61岁的刘殿信刚刚从邓州市档案局科员的位置上退休,作为邓州《关氏家谱》的官方发现人之一,他对发现此谱过程的描述,简直像传奇故事——

早在1988年,《南阳日报》就报道了《关氏家谱》在地名普查中被发现的消息,发现地在邓州市构林镇官刘家村关营自然村,这部家谱被称之为“奇书”。从那时起,刘殿信开始关注起这部“奇书”。

1992年2月11日,大年初二,刘殿信和构林镇档案员李玉旺以及另一位知情人郭朝石,在当时的村干部刘殿秀的陪同下,骑着自行车来到关营找《关氏家谱》的收藏人关景堂。

接待他们的是一位青年,叫关光周,是关景堂的儿子。关光周说父亲去邻近的一个村庄走亲戚去了。刘殿信等人在说话之间,关营村民小组的干部也赶到了。刘殿信从村民小组干部的口中了解到,这部《关氏家谱》曾经遇险:

《关氏家谱》是关光周的爷爷关喜贵保存下来的。关喜贵读过私塾,一直低调做人,偶尔把这本老书从黑暗的墙角处拿出来翻看一阵子。有一天,他正翻阅时,邻居有急事叫他出去。巧的是,这时他的小孙子刚拉完肚子,不识字的儿媳妇正在找东西给小孩儿擦屁股,看到书上的绵纸相当不错,随手扯了一张又一张。关喜贵回来后,痛心疾首,所幸,儿媳撕掉的是封底和后面的部分。关喜贵后来说:“一边是老祖宗,一边是小孙子,这书倒真是‘承前后’……”

听罢这段故事,屋子里十来个人展开了讨论,谈将《关氏家谱》交由档案馆保存的交换条件和善后措施。村里关氏后人关心的是:交到档案馆保存有啥好处。刘殿信说,起码比存在家里条件好,比如,可以存在铁皮柜里,可以防鼠防火……不一会儿工夫,共识达成了:为了提供较好的保管环境,也保障今后本村人的及时利用,《关氏家谱》交由档案馆保存。随后,该家谱就保存在了档案馆。

存疑问题家谱“作答”

查阅中,记者发现,该家谱以大量的篇幅记录了关羽的事略,为什么入许(昌),关羽军功的大致情况,同时载有历朝历代尤其是清朝的一系列皇封名号,关氏后裔的任职头衔等。

该家谱的文字为竖排格式,凡提到皇帝、圣人,均另起一行“高抬”以示尊重。从书中可以发现,家谱的发行地为今天的许昌,是康熙二十三年一个叫“关起辉”的人所修。家谱表明,邓州这一支关氏后裔为关羽次子关兴之后。

关羽其人,在《三国志》和各种典籍的记载中,都没有关于他身世的详细记载。既没有关于他长辈和妻室的记载,对他的几个儿子也语焉不详。该家谱印证了以前发现的一些文献的说法:关羽的祖父关审“为汉谏议大夫功德史书可考”,父亲关毅,“沉葬于井内,后人建塔以表之”。家谱记载,关羽的夫人为“胡氏”,但没载明其名字,刘殿信分析,古代男尊女卑,家谱中未载明名字很正常。他说,这一记载也印证了之前一些文献中关羽夫人姓胡的说法。

关羽到底有几个儿子?《三国志·关羽传》里有关羽儿子关平、关兴的记载,却没有三子关索。史学界和民间不少人认为,历史上并无关索其人--如果真有,为什么陈寿撰《三国志》时,不一同列入其中呢?另外,《三国演义》中,关平被写成了关羽收的义子,说关平原本是关定的儿子,因为关定崇尚关羽为人,才将自己的儿子关平送给关羽为子的。所以,关平是不是关羽的亲生儿子,争议也很大。

而邓州的这部家谱中明确记载:“汉寿亭侯羽生三子。”这就是说,家谱告诉我们,关羽有三个儿子,而且,关平、关兴、关索都是亲生的。刘殿信认为,家谱编修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如实记录,一种是为尊者讳,可能不会注明是否亲生。

昨日,记者采访了居于许昌的关羽第五十九代孙、“关公网”负责人关志杰。他说,襄城县关氏族人现存的清代同治八年(1869年)的《关氏家谱》,也记载“汉寿亭侯羽生三子”,“古人特别注重血缘关系,而且修家谱在历代都是很严格的,所以,'为尊者讳'而不实录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存在”。

有人问,康熙时代距离“三国”时代已很久远,那时修家谱依据的是什么?刘殿信指出,这部家谱明确了始祖夏朝大夫关龙逄之前无籍可考,但序文中另有说明文字,称是沿自明代《关氏家谱》,这说明,明代及明代之前还有《关氏家谱》,只是目前没有发现而已。关志杰也称,修家谱的常识是代代延续着修。

内文未见“尊刘贬曹”

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中,“尊刘(备)贬曹(操)”是一种倾向,曹操的形象是乱世奸雄,舞台上也是一副奸诈的嘴脸。邓州的《关氏家谱》中,《圣帝(注:即关羽)入许出许事志》长达5页的记载中,涉及曹操时,直言其名,对曹操没有使用任何修饰性词语。刘殿信认为,这也从一个方面透露出,该家谱编修时,是相当公正的,也说明该家谱可信性很高。

关于该家谱中未“尊刘贬曹”,国内三国文化研究专家、许昌市原文联主席史友仁先生认为,除了公正的因素,可能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修谱者也许认为曹操是知人善任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曹操造就了关羽。关羽在许昌的时候,曹操给予了他那么高的待遇,完全是因为曹操知人善任,正是因为曹操的伯乐之才,在当时人才济济又竞争激烈的曹营中,把关羽的地位给凸现出来。”不论在历史上还是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关羽斩颜良、解白马之围之前,只不过是一员小有名气的勇猛武将,谈不上太出色,如果没有遇到曹操挽留这个机会,恐怕不会有以后这么大的声望。史先生认为,关羽的辉煌从他辞曹那一刻起几乎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也是曹操精心布置的一个局面——纳天下豪士,其志在高远。关羽辞曹归刘,曹操相送于灞桥而不加害,这种胸怀使他虽然失去了关羽,却得到了天下人心。

祖上约300年前迁至邓州

关营村目前有关姓人口350人左右。关羽这一支后人为何迁入邓州呢?家谱中没有详细记载,70岁的关光有老人说,听前辈人讲,好像是在300多年前要饭来到邓州,邓州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就留了下来。

邓州的这部《关氏家谱》中,载有历朝历代尤其是清朝的一系列皇封名号。关营村村民们说起关公的辉煌,都是一脸的自豪。在村南,建有专门的纪念碑亭,关羽第六十三代孙关天迎告诉记者,直到如今,村里的男青年在结婚的前一天晚上,都要来这里烧香祭拜先祖。为啥要在晚上呢,他说,邓州南的风俗是,上午为阳,下午和晚上为阴,祭奠已故尊长都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不能乱来。

胡小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被史友仁先生称为“关羽研究中国第一人”。昨日,胡先生告诉记者,关公崇拜是中国传统社会最为习见的现象,也是唐宋以来中华民族融合、文化演进、社会发展最具象征性和代表意义的符号。

关公的封号,历史上极多。如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关公被封为忠惠公。到了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封号为“单刀伏魔、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及至清朝,关公崇拜达到一个新的高峰,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的封号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清宣宗道光八年(1828年)的封号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

但是,记者却在邓州《关氏家谱》的续谱中发现有这样的记载:“雍正七年奉上谕,禁止演唱关圣帝君故事。”这让人觉得奇怪:雍正皇帝的前辈和后代都推崇关公,而且,根据该家谱记载,“雍正三年四月初三日奉旨加封三代(关羽后人)”,怎么就不让演唱关圣帝君故事了呢?关营村村民们说起这事儿,也很是不解。

刘殿信、关志杰等人认为,这并不是说雍正皇帝不再推崇关公了,而是为示尊重和严肃,才禁止演唱的。

家谱尚待专家考证

采访中,史友仁、关志杰等人告诉记者,关氏宗裔考证,有关历史文献出现过一部分,但以“关氏家谱”名目出现的文献并不十分多见,国内以前也发现过一些《关氏家谱》,比较有影响的有十余部,比如山西省运城市北相镇西古村的《关氏家谱》,为手抄本,是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续修,湖北荆州等地也都有发现。史友仁、关志杰等人表示,至少,就河南发现的几部《关氏家谱》而言,如果这一部经考证确为康熙二十三年所修,那将是河南现在已发现的《关氏家谱》中最早的,对于关羽及三国文化研究肯定会产生影响。

邓州市档案馆有关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邓州发现的这部《关氏家谱》尚未有专家专门研究过,期待着国内有关专家进行研究,对家谱中的“答案”进行考证。史友仁老先生现在抱病在家休养,不过,他向记者表示,如果身体等各方面条件允许,他乐意研究邓州发现的这部《关氏家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晚清陈季同:拥有法国妻子英国情人的晚清牛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陈季同是晚清人杰,其婚姻与感情生活颇为传奇,他的法国妻子曾为他的英国情人而醋海兴波,差点决斗。“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

  • 唐朝后期少见的明君唐宪宗:被誉为“小玄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中晚期一直是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官专权,皇权时常被威胁,甚至有不少皇帝的生命都被宦官掌控,但彻底解决宦官隐患的机会也曾经出现过,只不过没有被重视和实施,把握这个机会的就是唐宪宗李纯。李纯是唐顺宗的长子,他从小就很聪明。有一天,李纯被祖父德宗皇帝抱在膝上逗引作乐,问他:“你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在我的

  • 五子良将VS五虎上将: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在曹操麾下有五大将,被陈寿评价为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徐晃、张郃 、于禁以及乐进。而在刘备手下也有五大将,则被后人称为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以及赵云。对于五子良将,陈寿的评价是: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

  • 古代也有豪车:秦汉崇尚马车两晋士族喜好牛车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已知如何造车。现在的高富帅和白富美们比拼豪车,今天晒兰博基尼,明天炫玛莎拉蒂。其实古代的豪族大户也是如此,只是他们秀的一般都是马车、牛车、骡车……千万不要以为这些“牲口车”上不了台面,在古代它们可是财富的象征、身份的彰显。上至一朝天子下至富甲商人,无

  • 武则天发明意见箱引发告密风:设计者反被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掌握了唐王朝的朝政大权。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是由朝廷置匦,匦字读音为“轨”,其意思就是匣子。因此,这个匦应该就是我国最早的意见箱。说起来武则天是为了广开言路,征求意见,实际效果后来却变成了鼓励告密。据

  • 戚继光发明世界最难破解密电码:诗歌做密码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密码的国家。而最难破解的“密电码”也是中国人发明的。反切注音方法出现于东汉末年,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反切码”就是在这种反切拼音基础上发明的,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戚继光还专门编了两首诗歌,作为“密码本”:

  • 龚自珍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喜欢逛青楼沉迷赌博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先说说逛青楼吧。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

  • 三国奇事:亡国皇帝汉献帝时期竟然也有吉兆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汉献帝刘协是汉朝最后一个皇帝,一生动则颠沛流离,定则如同囚犯,虽然说也有那么几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但那日子过得,连一个普通人也不如。一般人可能都会干那么一两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刘协这个皇帝却不能。母亲因为他遭遇杀身之祸,妻子因为他而不得善终,汉朝江山到了他这儿戛然而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也是上天的

  • 威名赫赫!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14个英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歼灭匈奴单于的漠北之战更可以被看做改变人类历史的战争,经此一战,匈奴人走上了被迫西迁的悲惨之路。并在百年之後,祸害了整个欧洲。没有陈霸先,江南或许早已经被候景胡人祸害得白骨如山,汉民族将失去中华大地上最後一个政治经济大本营,正是由於陈霸先出兵平定候景叛乱 ...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历史上挽救中华

  • 明朝皇帝朱厚照:训练各族女子为私娼以供玩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武宗正德帝是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位皇帝。他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人们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然而,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对这个结论提出了质疑。朱厚照是张皇后亲生,而且是嫡长子。弘治十八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