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密曾最有希望统一天下 做错何事让其功败垂成

李密曾最有希望统一天下 做错何事让其功败垂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730 更新时间:2024/1/20 12:38:12

隋末农民起义首先发生在山东、河北地区,随后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广大地区也陆续爆发。经过几年的战斗,起义军逐渐形成三大集团:李密、翟让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领导的淮南起义军。瓦岗军攻占兴洛仓并开仓分粮,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当他们在洛阳与隋军主力决战之际,却因翟让和李密水火不容而功败垂成。杜伏威屡败隋军,后来归降唐朝。窦建德占据冀州,实力强大。在虎牢关之战中,因不听凌敬良言,被李世民以少胜多,一举打败。

农民起义成败示录 王薄自称“知世郎”率先起义

隋朝末年,隋炀帝营洛阳,筑西苑,缮离宫,掘长堑,修建了多项巨大工程,并数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使上百万壮丁死于徭役。为了躲避徭役兵役,一些农民不惜伤残自己的肢体,称作“福手福足”。一些农民揭竿而起,向残暴的隋王朝宣战。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王薄领导农民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起义,他自称“知世郎”,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鼓动农民反抗暴隋,这首歌传遍山东、河北地区,影响极大,“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山东侠士刘霸道家在豆子卤亢旁,此地“负海带河,地形深阻”,不少躲避徭役兵役的农民藏匿其中。刘霸道家产富厚,常有食客数百人,他乘时而起,响应王薄,“有众十余万”。

漳南人孙安祖因不肯服兵役被县令拷打,他愤而刺杀县令,藏在同乡窦建德家中。窦建德对他说:“文皇帝(隋文帝)时,天下殷盛,发百万之众以伐高丽,尚为所败。今水潦为灾,百姓困穷,加之往岁西征,行者不归,疮痍未复;主上(隋炀帝)不恤,乃发兵亲击高丽,天下必大乱。丈夫不死,当立大功,岂可但为亡虏邪!”于是招集数百人,拥戴孙安祖为头领,以高鸡泊(今山东恩县)为根据地,举起反隋义旗。同时,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高士达在清河境内起义;鄃县(今山东夏津)人张金称聚众河曲起义。

不久,县官怀疑窦建德与起义军有联络,把他的家人都抓起来杀了,窦建德也被逼上梁山,率二百人逃奔高士达。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杀死,他的部众转而追随窦建德。窦建德“能倾身接物,与士卒均劳逸,由是人争附之,为之致死”。

到大业九年(公元613年)上半年,各路起义军都已发展到几万人以至十几万人。他们攻陷城邑,杀死贪官污吏和大族豪强地主。另外,在江南地区也爆发了由刘元进、朱燮领导的农民起义,长江流域的广大农民纷纷响应。

义军形成三大集团 瓦岗军打开粮仓“恣民所取”

隋炀帝见全国各地的起义军有星火燎原之势,慌忙调回进攻高丽的军队镇压山东、河北一带的起义军,自己亲率禁军镇压江南地区的起义军。

当时隋军实力强大,各路起义军均被重创,张金称、高士达先后败死。但起义军散而复集,逐渐形成了翟让、杜伏威、窦建德三个强大的起义军集团。

翟让本为东都法曹,因犯罪被判死刑,幸得狱吏黄君汉出手相救才保住一命,他逃往瓦岗(今河南滑县)组织农民起义。他领导的瓦岗军发展迅速,“聚徒至万余人”。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曾与隋将杨玄感密谋起兵反隋的关陇军事贵族李密加入了这支起义军,他说服附近许多小的起义军,团聚在瓦岗军周围。在李密的策划下,起义军攻占了要塞金堤关,打下荥阳诸县。

因荥阳太守杨庆抵挡不住瓦岗军,隋炀帝另派猛将张须陁率两万精兵镇压起义军,但张须陁有勇无谋,被李密打败。随后,瓦岗军攻占了洛阳东北最大的粮仓兴洛仓(在今河南巩县境内),起义军“开仓恣民所取,老弱襁负,道路相属”。瓦岗军开仓分粮的举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队伍迅速扩大到数十万人。

翟让见李密能力比自己强,号召力比自己大,便推李密为盟主,号为魏公,李密拜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当上盟主后,李密派元帅左长史房彦藻率起义军攻占了河南许多郡县,直逼东都洛阳。李密令人传檄郡县,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檄文中说:“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隋炀帝勃然大怒,加派重兵镇压瓦岗军。瓦岗军和隋军展开了争夺洛阳的大战,虽然先后投入洛阳争夺战的隋军有几十万人,但瓦岗军始终处于优势。

正在此时,起义军领导产生内讧,李密对翟让产生怀疑,并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冬杀了翟让,引起瓦岗军将士的不满。次年三月,隋将宇文化及引兵西归,在洛阳城下与瓦岗军相遇。因李密有轻敌之心,不设壁垒,被宇文化及军和王世充军前后夹击打败,瓦岗军从此一蹶不振。李密只好投降李渊。

杜伏威败隋朝禁军 窦建德占据冀州称霸一方

杜伏威在大业九年参加王薄领导的长白山起义,后来转战到淮南一带,队伍越来越庞大。大业十三年,杜伏威大败陈棱率领的隋朝禁军,乘胜攻破高邮,占领历阳(今安徽和县),控制淮南各县。李渊称帝后,杜伏威归降唐朝,并帮助李渊平定了长江下游地区。

窦建德“少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他加入高士达领导的起义军后,任司兵一职。大业十二年,隋涿郡通守郭绚率兵万人镇压高士达,高士达认为自己的才略不及窦建德,便提拔窦建德为军司马,并把指挥权交给他。窦建德不负所望,诈降袭击郭绚,杀虏数千人。隋将杨义臣打败张金称的起义军后乘胜进攻高士达,窦建德劝高士达避其锋芒,在敌方将士疲倦之时才出击,但高士达不听他的意见,被杨义臣打败,高士达被杀,窦建德与百余骑逃脱。杨义臣以为起义军已不足忧,便引兵离去。杨义臣走后,窦建德收集散兵,埋葬死者,为高士达发丧,自称将军,军复大振。以往起义军抓到隋朝官员和士族子弟均格杀勿论,窦建德当首领后善待俘虏,因此隋朝很多地方官向他投降,其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十多万人。不少隋朝官员还成了他的得力助手。饶阳县令宋正本博学有才气,他为窦建德制定平定河北的策略,窦建德对他言听计从,引为谋主。

在瓦岗军与隋军在洛阳大战之际,窦建德已占据冀州,称霸一方。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他生擒杀死隋炀帝的宇文化及,收隋传国玺及卤簿仪仗,抚存隋朝百官。瓦岗军战败后,他与占据洛阳的王世充联手,共同对抗唐军的进攻。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洛阳被唐军包围告急,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西救洛阳,结果在虎牢关被唐秦王李世民打败,窦建德被俘。

武德四年七月,窦建德旧部刘黑闼在漳南再次发动起义,不到半年工夫就恢复了窦建德故地,建都于洺州(今河北永年)。武德五年三月,李世民采用决水灌敌的办法,才打败了刘黑闼的起义军。但不久之后刘黑闼又尽复故地,唐高祖派太子李建成率兵前往镇压,李建成采用魏征的策略,释放全部俘虏,瓦解了刘黑闼的军队。武德六年正月,刘黑闼兵败被俘。

瓦岗军失败原因:首领内讧将佐自疑

瓦岗军本是一支实力最强大的起义军队伍,翟让把主帅之位让给李密也是明智之举。李密出身名门,自幼熟读兵书和史书,带兵打仗的才能远高于翟让。翟让胸襟广阔,甘心当李密的辅佐,如果两人齐心协力,完全有可能打败隋军主力,但他的部下有人不服,多次在翟让面前表露出对翟让让位的不满。

有亲信劝翟让自任大冢宰,总揽众务,架空李密,但翟让不接受他的意见。翟让之兄荥阳公翟弘是个大老粗,他对翟让说:“天子汝当自为,奈何与人,汝不为者,我当为之。”翟让不和他一般见识,一笑了之,不以为意,但李密听到这句话后很不高兴。

翟让性格残忍,他平时好赌,有一次叫元帅府记室邢义期到他那里赌博,邢义期有事未到,翟让打了他八十大板。他还贪财,李密的亲信房彦藻攻下河南诸多郡县,得了不少财宝,只把财宝贡献给李密,没有给翟让。翟让很生气,对房彦藻说:“君前破汝南,大得宝货,独与魏公,全不与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房彦藻害怕了,把翟让这番话告诉了李密。他和李密另一亲信郑頲劝李密除掉翟让,他们对李密说:“让贪愎不仁,有无君之心,宜早图之。”李密说:“今安危未定,遽相诛杀,何以示远!”郑頲说:“毒蛇螫手,壮士解腕,所全者大也。彼先得志,悔无所及。”在两人的反复劝说下,李密终于同意除掉翟让。

于是李密摆酒宴请翟让、翟弘等人,房彦藻以天寒为由把翟让的随从带出去喝酒,只留下李密的警卫蔡建德持刀立侍。在食物还没上来之前,李密拿出一把良弓和翟让把玩,正当翟让试弓之时,蔡建德从背后砍杀翟让,并把翟弘也杀了。在座无不大吃一惊,李密大声说:“与君等同起义兵,本除暴乱。司徒专行贪虐,陵辱群僚,无复上下,今所诛止其一家,诸君无预也。”并安抚翟让的亲信单雄信等人。翟让的一些旧部深感不满,李密使单雄信前往宣慰,军心才稳定下来。

但此事发生后,李密的将佐开始有自疑之心,人人自危,导致瓦岗军的战斗力大大下降。单雄信是一员骁将,善用马槊,军中称为“飞将”,房彦藻认为单雄信轻于去就,劝李密把他除掉,李密爱其才,不忍下手。单雄信也感到气氛不对,便找机会投靠了王世充。

窦建德失败原因:不纳良策兵败虎牢

窦建德是个很有领导才能的起义军领袖,他不仅爱护士卒,善待俘虏,而且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史书记载:“建德每战胜克城,所得资财,悉以分将士,身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蔬,茹粟饭;妻曹氏,不衣纨绮,所役婢妾,才十许人。”

虎牢关之战是导致窦建德失败的关键。虎牢关是洛阳以东的重要关口,位于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西一公里处,相传周穆王曾在此豢养猛虎,故名虎牢。古代荥阳以东皆为平地,西入汜水镇境,地势渐高,虎牢关雄踞于一座突起的山上,地势险要,只有一条小道迂回蜿蜒于陡岸深谷之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当王世充在洛阳被围,窦建德率大军前往救援时,虎牢关是必经之路。李世民采用围城打援的方法,以达到一举两克的目的。战前李世民分析说:“世充兵摧食尽,上下离心,不烦力敌,可以坐克。建德新破海公,将骄卒惰,吾据虎牢,扼其咽喉。彼若冒险争锋,吾取之甚易。若狐疑不战,旬月之间,世充自溃。城破兵强,气势自信,一举两克,在此行矣。若不速进,贼入虎牢,诸城新附,必不能守;两贼并力,其势必强。”于是命令屈突通等将领协助齐王李元吉围守洛阳,自己率领骁勇3500人直奔虎牢。第二天,李世民入据虎牢关。由于虎牢关已被李世民占领,窦建德的大军被阻,前进不得,在关下滞留了近一个月时间,加上数战不利,窦建德麾下将士有思归之心。

这时军祭酒凌敬对窦建德说:“大王悉兵济河,攻取怀州、河阳,使重将守之,更鸣鼓建旗,逾太行,入上党,徇汾、晋,趣浦津,如此有三利:一则蹈无人之境,取胜可以万全;二则拓地收众,形势益强;三则关中震骇,郑围自解。为今之策,无以易此。”窦建德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准备撤军,但受到王世充派来的求救使者阻止,他们朝夕涕泣,请救洛阳,又暗中用金玉财宝行贿窦建德诸将,请他们帮忙。于是诸将对窦建德说:“凌敬书生,安知战事,其言岂可用也!”窦建德只好对凌敬说:“今众心甚锐,天赞我也,因之决战,必将大捷,不得从公言。”但凌敬仍坚持已见,窦建德令人将他扶出去。

窦建德的妻子曹氏颇为明智,他劝丈夫采纳凌敬的意见,被窦建德以不可弃信为由拒绝,还说:“此非女子所知!”

武德四年五月己未日,窦建德大军再次在虎牢关下列阵挑战,李世民坚壁不战。从辰时至午时,窦建德军“士卒饥倦,皆坐列,又争饮水,逡巡欲退”。李世民见出击时机已到,亲率轻骑冲进敌阵,大军随后跟进。当时正是窦建德群臣朝谒之时,唐将突至,群臣向窦建德大营跑去,窦建德命令骑兵击战,骑兵向群臣迎面冲来,彼此相阻,窦建德急忙挥手令群臣退后。在这进退之间,唐兵已至,窦建德军乱作一团,尘埃满天。唐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唐将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卷旗而入,出其阵后,张唐旗帜,窦建德将士回头看见,不禁大吃一惊,以为大营失守,于是溃不成军。唐军追奔三十里,斩首数千级。窦建德坠马被俘,河北起义军就这样被李世民一举击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演义中杀妻待客的极品男:谁用妻肉招待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桃园结义﹑赤壁之战等大家耳熟能详的精彩篇章,而是第十九回很不起眼的一段文字,每次读到这段文字都觉得惊悚﹑残忍和不可思议,连带着对刘备的印象都大打折扣。这段文字的背景是刘备和吕布在沛城交战,大败而逃。途中听取孙乾的建议,欲寻小路奔许都投曹操

  • 惇亲王被道光罚俸十八年的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帝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她当了一年多的皇后病死,死时旻宁才十六岁。第二位皇后是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绵恺和绵忻的生母。嘉庆帝于1820年年七月十七起驾去避暑山庄,天气炎热,加上旅途劳累,当月竟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撒手而去。按照惯例,嘉庆皇帝应该写下遗诏,但不知道是因为

  • 清代诗人袁枚:一生只写了一首词的清代大文豪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吟诗作词是文学家的一大爱好和雅趣,殊不知,历史上却有一位只对诗歌有着极其兴趣的文人,一生写作无数,但却不爱好写词,留下了其人生中唯一的一首词。这个人就是清代著名的大文学家袁枚。袁枚一生勤于读书写作,且有所造诣,受到当时人们的肯定。袁枚的文章个人风格很浓厚,所以与纪晓岚并称为“南袁北纪”。

  • 史上毁琴散诗留下千古绝唱的唐代大诗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本文的主人公初唐诗人陈子昂其采用的方法可谓震古铄今,匪夷所思,让你想都想不到。提起陈子昂,很多人都会想到他那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登幽州台歌》的诗,与其说是一首诗,不如说是诗人的某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更通透的一点来说,是诗人某种人生触底的反弹,

  • 谁是古代历史上最孤独而饱受争议的改革家?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宋神宗赵顼在历史上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君主,这一切都来源于他的变法革新,一个在封建体制下不老老实实按部就班,规规矩矩走前人铺就的道路,而在帝国统治下另辟蹊径,穷折腾,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就免不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被押上历史的口水台,口水台虽流长飞短,但其依然掩盖不了宋神宗一生虽短暂却坚定改革的真实面目

  • 宋朝历史上宦海沉浮五起五落的传奇人物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曾经两度为相,先后五次进入朝廷中枢机构,旋升旋贬,五次被赶下政治舞台,一生中比燕子三抄水还多了几水的传奇人物,此人就是宋太宗、真宗两朝一代名臣寇准。寇准在历代的正史上都被人褒之以忠臣面目,一生百折不挠,即使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也始终抱着一种向前进,向前进,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其成

  • 谁是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以军礼下葬的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祖李渊不愧是隋文帝杨坚的好外甥,就连为人做派都和杨坚如出一辙,昔日杨坚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北周的天下,而李渊这个好外甥过节打灯笼找舅(照旧)也毫不客气的夺取了隋朝的天下。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义兵揭竿而起之时,混水摸鱼,从太原起兵,仅仅七年的时间就廓清环宇,扫平天下,李渊的成功并非他有多大本事,而是

  • 唐朝历史上哪些皇帝都是音乐爱好的发烧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盛唐时期,帝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其中尤以音乐舞美和梨园戏曲响誉天下,随之应运而生的是国家戏剧院和中央歌舞剧团,唐朝时的帝王们大多具有比较发达的艺术细胞,比如太宗李世民、大周女皇武则天,而这其中的佼佼者无疑当数明皇李隆基(庙号玄宗,谥明皇),这位文艺青年不仅终老都是歌舞发烧友,还

  • 历史上最色胆包天的宰相是谁?他的最后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美女惹祸早在古代中国就有,这也不能简单地认为“红颜祸水”。公元前711年,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娶了一位漂亮而又时尚的妻子,有一次,其妻穿着华丽而单薄的衣裳在大街上闲逛,不巧被太宰华父督撞见,华父督被她的美貌和鲜艳的装扮所吸引,目不转睛地看着她走过来又目瞪口呆地看着她走过去,嘴里情不自禁的说:“美而艳”,

  • 揭秘历史上为求上位而参与叛乱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齐襄公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伦大王,他的后宫佳丽不少而他却独爱自己的同胞妹妹文姜,妹夫鲁桓公获知后,只是对他们的乱伦行为予以了谴责,齐襄公就把鲁桓公杀掉而长期占有了文姜,而齐襄公最终也因荒淫失信,在执政12年后被自己的臣下杀掉。前687年,齐国大夫连称和管至父被齐襄公派往葵丘驻扎,许诺一年后瓜熟的季节换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