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追查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穷人”

雍正追查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穷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420 更新时间:2024/1/25 15:58:28

回望历史,在清代雍正一朝,反腐工作开展得惊心动魄,尤其是查及子孙,穷追猛打,搞得贪官胆寒心惊,有效地遏制住了反腐之风,“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之说,熠熠闪光,彪炳史册。

康熙年间,官员的贪污现象已相当严重,一些大权在握的大官僚肆无忌惮地贪污公款,收受贿赂,如满族大臣索额图明珠,汉族大臣徐乾学兄弟、高士奇等。当时的民谣说:“九天供赋归东海(徐乾学),万国金珠献澹人(高士奇)。”康熙皇帝也觉察到情况的严重,曾经惩办了一批贪官,还大力表扬于成龙、张伯行、张鹏翮等一批廉官,作为各级官员的榜样。但康熙渐渐发现不但贪污无法肃清,就连自己树的廉洁典型也并不真是两袖清风,像张鹏翮在山东兖州当官时就曾收受过别人的财物;张伯行喜欢刻书,每部至少得花上千两银子,光靠官俸无论如何是刻不了的。

晚年的康熙已是心力不济,不仅不再致力于肃贪,反而认为“若纤毫无所资给”,则“居官日用及家人胥役,何以为生?”此论一出,各级官员自然更加无所顾忌了。

雍正皇帝继位后,决心改革积弊,打击贪污,整顿吏治。他令各省在限期内补足国库的亏空,对查实的贪污官员严加惩处,追回赃款,抄没家产。

雍正元年(1723年)正月初一,继位不过40天的皇帝并没有放假休息,而是一口气下了11道诏书,申明官僚职掌及为官之道,历数官场积弊和官吏肆意侵吞的严重罪行,要求采取一切手段,惩治官员犯罪,追补亏空,清查钱粮。

主管钱粮的户部被列为清查重点,结果很快查出户部历年实际亏空白银250万两。在清查中央各部的同时,雍正也责令各省大张旗鼓地开展对钱粮的清理,要求上至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将军,下至道、府、州、县正印官及参将、游击等武职官员,不分满汉,一律清查,徇私之官与贪者同罪。

一时之间,各地大员因亏空革职、查封家产者比比皆是, 仅雍正元年一年里,被查处的地方官即达数百之多。雍正二年,闽浙总督满保奏称:“浙闽属吏已劾多员,若再题参,恐至无人办事。”湖南巡抚魏廷珍亦奏一省属员“参劾已大半”,而直隶全省官员原任者更寥寥无几。

实际上,终雍正一朝,这样的官场风暴几乎一天都未停止过,且惩处越来越严厉。到了雍正十年(1732年),直隶总督卫说,全省府厅州县官员,在任三年以上的屈指可数,原因之一就是被撤职的人太多了。

雍正对地方贪腐官员大范围的革职追补、籍没家产,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震动。一些对时政不满的人有“朝廷重聚敛而惩盗臣”之说,民间更议论雍正帝“好抄人家产”,连市井斗牌也流行所谓“抄家和”的打法。

面对非议,雍正帝不为所动。他说,这不过是“贪赃犯法之徒,畏惧抄没参劾,是以造作此语传播远近,希冀因流言而停止”。

自雍正三年起,雍正帝对贪腐之官继续穷追不舍,在抄家籍没之外,又加上严刑诛戮。规定凡侵欺钱粮白银一千两以上者,照监守自盗律处斩,贪污军饷者一律处斩,不准特赦。

从雍正元年到九年,对全国各省的钱粮清理行动规模之大、波及之广,在整个清代也是绝无仅有的。期间先后清理了户部和各府寺监的库存,地方府州县的钱粮,处理惩治了几千名贪官污吏。

雍正铁面肃贪除恶务尽,他曾言:“丝毫看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后代也做个穷人,方符合朕的本意。”雍正四年,广东道员李滨、福建道员陶范,均因贪污、受贿、亏空案被追查而畏罪自杀。雍正下令,找他们的子弟、家人算账。雍正说:“这些人自知罪大恶极自身难保,就想一死抵赖,借死保住财产,让子孙后代享用,这是万万不行的。”

雍正年间声势浩大且穷根究底的惩治贪腐行动,基本清除了康熙朝后期的腐败弊病,对官场侵贪的积习,给予了沉重打击,一举刷新了大清朝的吏治。而追补亏空的直接财政效果也相当明显:至雍正末年(1735年前),户部银库积蓄多至6000余万两,是康熙后期国库存银的八倍多。当时记载称“仓庾皆充实,积贮可供二十余年之用”,国家财政窘迫的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若无雍正整饬,满清恐早衰亡。”日本史学研究者佐伯治如是评价雍正。后世评论“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也许这种说法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雍正朝重臣张廷玉从不挨批的秘诀:谦恭忍让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终雍正一朝,始终受宠而从未挨批的汉臣唯张廷玉一人。《啸亭杂录》记一事,说雍正五年五月时,张廷玉偶有小疾,请了几天病假。数日后,雍正对近侍们说:“我这几天连日臂痛,你们可知道?”众人惊问其故。雍正说:“大学士张廷玉患病,此人如朕手臂,岂能不臂痛?”仔细推敲,雍正如是说亦非矫情,一则其勤政过度,二则彰显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复仇者:一代宦官赵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出生于赵国,是赵国贵族的后代,可以说生活上无忧无虑,可惜好景不长,公元前228年,秦兵灭掉赵国,赵国的王公大臣及贵族也都沦为俘虏,赵高也不例外。从此,赵高结束了他的悠闲生活,过上了备受折磨的囚徒生活。终于,赵高没能逃脱他父亲的命运,被拉往蚕室,进行了宫刑。也就是在这时,赵高暗下决心,一定要报此大

  • 明朝开国功臣胡惟庸何以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胡惟庸何以成为“中国最后一个丞相”?朱元璋在宣布将胡惟庸案扩大为胡党案的同时,还干了一件史无前例的惊天大事:下了一道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诏书,毅然宣布废除在中国已有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 古代文盲官员的楷模李卫:捐官出身却政绩斐然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李卫,江苏铜山人,家境富庶,为人正直刚毅,不与旧世陋习同流合污。李卫自幼厌读书,爱玩物,常伴蟋蟀斗鸡,每每家父劝告,全然不听,总言:我不做那头脑不灵活的老学究,屁用没有,白白荒废了童年。30岁那年,李卫家中出钱给他捐了个兵部员外郎,虽然没文化,但李卫不学有术,在官场行走游刃有余,官运亨通。(“捐官”

  • 小人物胡惟庸缘何被朱元璋拜相?胡惟庸发迹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小人物胡惟庸缘何被朱元璋拜相?翻看胡惟庸的历史档案,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这个人只有后半生,没有前半生。公开的历史资料很少讲到他的身世,连生日都无记录。所以胡惟庸的年龄始终是谜。这说明什么呢?胡惟庸这个人没有显赫的家族出身,他是人到中年发迹后、才被历史留意的。那么这个不起眼的胡惟庸,是怎样从被历史

  • 中国最变态的公主:拥有面首30竟然最爱自己姑父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女人来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人有两个,一个是周朝女皇武则天;另一个就是南朝山阴公主刘楚玉。这两个女人有一个共同点,她们都在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武则天如愿以偿地登上帝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刘楚玉则为女性争取到三十一个丈夫的权利。如果继武则天之后,中国历史能够出现像英国伊丽莎白、维多利亚那

  • 中国历史上在历代文人眼中最唯美名妓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没见过苏小小的照片,只有她的墓,在杭州西湖边。据说她是美的,只从那些慕名去见她的公子文人即可看出。这个南齐钱塘的名妓,与别的青楼女不同的是,除了会吟诗作赋之外,她成了历代文人的一个梦想。可还是觉得奇怪,不过是个青楼女子,虽然会写几句诗,怎至于拔高到这样的境界。看看她传下来的诗作:“妾乘油壁车,郎跨青

  • 大汉朝历史上的白马王子刘去为何变成摧花狂魔?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广川王刘去,本是风度翩翩的一位白马王子,喜欢诗词歌赋,才艺出众,可最终却化身摧残女性的魔王。事情究竟如何呢?男人爱美女,女人爱帅哥,这是千古定律。如果说这位帅哥,不但长相英俊,风度翩翩,还家财万贯,地位高贵,那是宅女最爱,估计出门不带保镖不行。西汉帅哥刘去,正是这样一位白马王子。刘汉出身高贵,正

  • 卫长公主究竟有多受宠?汉武帝为何宠爱卫长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汉武帝和卫子夫的长女,卫长公主得到的宠爱超过了其他任何同辈。但是她人生的结局却让后人一再感叹,因为她是史上第一个被腰斩的公主。她 的出生给汉武帝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利润。汉武帝7岁起做太子九年、即位二年一直没生孩子子,武帝的舅父田蚡甚至在建元二年淮南王刘安来朝后和他说:“方今 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

  • 诗仙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大?李白到底能喝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李白,人们就会想起饮酒作诗的场景,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感动了多少代中国人。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