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历史上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四位帝王?

中国古代历史上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四位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457 更新时间:2024/2/10 22:07:06

在中国古代,帝王乃万民之主,一国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生杀大权,金口一开,无人敢违逆。即便他们在百年入藏陵墓后,也没人敢去骚扰,因为这都是株连的大罪。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历史上遭骚扰的帝王陵墓还是有的,而且也不少,但是其间被扒墓掘尸遭施刑的帝王却为数不多,历史上共出现了以下四位:

一、楚平王

楚平王(?―公元前516年),姓芈名居,也称熊弃疾,是楚共王的小儿子,楚灵王的弟弟,为春秋时期楚国的第三十一位国君,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在位。继位后改名居。楚平王七年(公元前522年),费无忌诬告太子建与伍奢联合齐、晋两国密谋发动叛乱。楚平王信以为真,想杀掉伍奢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太子建。太子建提前得到消息后迅速逃往宋国,伍奢的二儿子伍子胥勇而多谋,及时识破奸计,逃到了吴国。

逃到吴国后的伍子胥,一心想借助吴王阖闾的力量去报弑父杀兄之仇,因此便帮助吴王攻打楚国,先后多次兴兵伐楚。直到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率伍子胥等又大举伐楚,最终楚军节节败退,吴王阖闾等长驱直入,攻陷并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城。周昭王闻讯匆忙逃亡随国(今湖北随州)。而此时的楚平王已经死了10年之久,伍子胥的复仇计划落空,可是他并不甘心,于是掘开楚平王墓,对其尸施刑,鞭打三百下才停手,为父兄报仇,以泄愤恨。据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胥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二、齐襄公

齐襄公(?―公元前686年),也称姜诸儿,齐僖公的长子,齐桓公的异母兄弟,为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四位国君,公元前698年―公元前686年在位。其在位的12年间,虽然国力渐强,但是他的荒淫无道,昏庸无能,杀戳无辜令臣民不满,因而导致众叛亲离,最终遭以连称、公孙无知等人的联合叛乱被杀。

南朝宋人刘敬叔撰写的《异苑》一书记载了齐襄公被掘墓的事实:“元嘉中,豫章胡家奴开邑王冢,青州人开齐襄公冢,并得金钩,而尸骸露在岩中俨然。兹亦未必有凭而然也,京房尸至义熙中犹完具,僵尸人肉堪为药,军士分割食之。”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在被盗掘开的齐襄公墓中发现了他的一具完整未腐尸体,已经成了人肉干,时人迷信这种“人肉干”的药用价值,于是对齐襄公尸体施以刀刑,将其尸体切成多块,分掉抢吃了。

三、后赵武帝石虎

后赵武帝石虎(公元295年-公元349年),羯族人,字季龙,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君主石勒的侄子,为后赵的第三位皇帝,公元334—349年在位,共统治后赵15年,享年54岁,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石虎在位时与东晋、前燕、前凉交战,穷兵黩武,强迫人民为兵,五丁取三。营建宫室,征调数十万人。废耕地为猎场,夺人妻女三万充后宫,刑罚苛暴。其死后不久,后赵即亡。

就在石虎死去十年后的晋升平二年(公元359年)某日夜,定都邺城的前燕皇帝慕容儁(也称慕容俊)在后赵皇帝石虎的龙榻上做了一个可怕的怪梦:他梦见一头猛虎从黑暗中向他扑来,一口咬住他的胳膊,顿时鲜血迸溅!慕容儁惊呼而醒,吓出一身冷汗,感觉梦中被咬的臂膀隐隐作痛,他因疼痛而扭曲的嘴角恶狠狠地挤出两个字:“石——虎!”随后,慕容儁命人掘了石虎的陵墓,对其尸身狠狠地鞭打,然后就把石虎的尸体扔到了漳水河!据《资治通鉴·卷一百》是这样记载的:“(公元359年)俊梦赵主虎啮其臂,乃发虎墓,求尸不获,购以百金。邺女子李菟,知而告之,得尸于东明观下,僵而不腐,俊蹋而骂之曰:‘死胡,汝敢怖生天子’,数其残暴之罪而鞭之,投于漳水。

四、慕容详

慕容详(?—公元397年8月),鲜卑族,昌黎棘城人,十六国时期后燕第三位皇帝。隆安元年五月(公元397年6月),慕容详称帝,改元建始,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设置文武百官,重用大臣可足浑谭,杀死人质拓跋觚(拓跋珪的弟弟,扣押于中山),以此来稳定人心。然而慕容详嗜酒如命,奢侈荒淫,杀戮四起。加上时年正值闹饥荒,慕容详对百姓的困苦生活毫不关心,不顾其死活,以至于饿死者尸横遍地。慕容详的种种暴行,致使官员、军民与他离心离德,最终于隆安元年七月(公元397年8月)被慕容麟俘虏杀害,慕容详统治后燕短暂的两个月时间终于落下帷幕。不久,慕容麟称帝。

慕容麟称帝后,后燕开始逐渐衰弱了。最终被北魏皇帝拓跋珪彻底平定,平定之后,拓跋珪并没有杀掉后燕所有投降的公卿大臣,毅然赦免了他们,并且以诚待之。可是拓跋珪就不肯放过已经入土为安的慕容详,于是挖开慕容详的坟墓,对其尸身施刑,将其尸身斩碎,为死去的弟弟拓跋觚报仇。据《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记载:“珪发慕容详冢,斩其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历史上寿命超过百岁的两位帝王都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诸多帝王大都以寻求不死神药、炼制仙丹等等方法来使自己获得长生不老,从而统治千秋万世。可是最终都事与愿违,可见长生不老之想,那只是他们镜花水月的幻想,不切实际的。然而其间长寿者还是有的。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三皇、五帝除外,因为他们仅是远古部落的联盟首领,不是真正的“帝

  • 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那些被溺水身亡的帝王们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贵为九五之尊的帝王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仅受到万人敬仰,而且还有近身随从、侍卫时时刻刻随行在侧保护着,尽管如此,也未能避及死亡事例的出现。其被杀的起因各异,式样也是五花八门。下面笔者为大家介绍以下四位溺水身亡的帝王们,一起来见识下吧!一、周昭王周昭王(?—公元前97

  • 揭秘: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自焚而死的两位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关于帝王的死法,可谓各式各样均有,不一而足。但是要说到自焚而死的帝王,那就比较少见了,历史上仅有两位:一位是商朝末代君主纣王;另一位就是后唐末帝李从珂。一、商纣王商纣王,即帝辛(?—公元前1046年),商朝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商纣王是

  • “小太宗”归天:唐朝失去了最后个能挽救他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唐宣宗初年,回鹘因内乱而势力衰微,而吐蕃也同样由于内乱而无主,所以唐廷没费吹灰之力就收复了曾被吐蕃占领的河湟地区。当时,当宣宗想要进兵吐蕃的时候,吐蕃的秦州、原州、安乐州以及石门关、萧关等七关都前来投降。宣宗将他们一一收复后,改安乐州为威州,且令人将河陇的千余老幼百姓送到京城。宣宗亲自登临延熹门楼接

  • 朱元璋击败陈友谅称吴王:真正拥有平天下的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亲率六十万大军,自武昌沿长江东下,入赣江包围洪都,以报前仇。七月,朱元璋自率水师二十万,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两军相遇康郎山。陈友谅遣骁将张定边正在围攻朱元璋,忽然被一支箭射中额头,射箭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将常遇春。常遇春和俞通海及时赶来,帮朱元璋解围。张定边

  • 清朝第一代“八大铁帽子王”的最后结局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铁帽子王是清朝的称呼,在以前跟免死金牌、丹书铁券差不多功效,这是没有世袭罔替这一说。清朝历史上有八位权势赫赫的王爷,他们在开国创业过程中战功最多、勋劳最大,所以他们的王位也是一辈传一辈,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孙继承。本家假若无人,还可以由旁支子孙袭封。这叫“世袭罔替”,俗称“铁

  • 康熙最爱的蓝齐儿格格原型是谁?固伦荣宪公主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蓝齐儿格格”这个角色给人印象深刻,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又据说,这个“蓝齐儿格格”的原型就是一位下嫁到赤峰的大清公主。那么,这个公主又是哪一位呢?她又有怎样的故事呢?她不是“格格”在后金时期,国君和贝勒的女儿统称为格格。皇太极立国号“大清”后,也开始按照汉人习惯

  • 不务正业的帝王盘点:汉灵帝摆摊卖肉“一刀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以帝王九五之尊,却乐于开店做买卖,在历史上并非罕见的怪事。从司马遹摆摊卖肉,到乾隆设买卖街,足见帝王做买卖那份心瘾。唐中宗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诸多不顺,索性开店解闷儿;明代皇店之风炽盛,甚至放皇债和高利贷。而清朝乾隆的新春买卖街,恍若如今的“高级俱乐部”,你可别以为像广州春节的花市,也许跟荷兰带橱窗

  • 欺负寡嫂的暴君高湛:和电视剧中完全不同的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齐主高演派王琳为扬州刺史,出镇寿阳,威胁南方。陈主陈蒨很想和好,因仇人在前,无从沟通。高演听高归彦的,把济南王高殷害死。后来高演出外打猎,忽见兔子跳跃起来,留神一瞧,好似一个披发拿戟的夜叉,于是坠落马下,肋骨跌断。娄太后看望,问及高殷,不见回答,她愤愤道:“已被你杀死了么?”高演病重,遗书叫弟高湛即

  • 盘点:道光皇帝死前为何留下四道令人费解的遗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帝在临死前,留下了四道遗嘱,简单的说就是:一、他死后不配天。也就是不要将他的神牌供奉到天坛的皇穹宇和皇乾殿内;二、他死后,其神牌不升祔太庙。但可以升祔奉先殿,其画像可以悬挂到寿皇殿、安佑宫;三、他死后,不要在他陵寝的五孔桥南为他建圣德神功碑;但要把“大清某某皇帝”文字镌刻在明楼碑上,陵寝名称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