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先秦君相抛弃人才后果很严重:楚国吃尽了张仪苦头

先秦君相抛弃人才后果很严重:楚国吃尽了张仪苦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42 更新时间:2024/1/16 16:48:16

战国时期各国军事争战不断,同时,人才争夺战也在不停地打响。但是,有些人才在没有充分证明自己的才能之前,只能是像和氏璧一样,不过是一块璞玉,需要等待着识货的主儿来发现自己。当然,他们也会把自己当做一件商品一样,主动推销或者让别人推销。卞和推销自己,遇到了不识货的主儿,结果受到了刑罚,楚王也失去了得到珍宝的机会。可是那些真正的人才,他们的价值绝对不比和氏璧差,失去他们的人所遭到的损失,也绝对比那两个失去和氏璧的楚王要大。战国时期有那么几个君王、相国,他们面对着眼前的人才不识货,视他们如同草芥,最终把他们逼向邻国或者敌国,最终反受其苦,实在是教训深刻。

魏武侯吴起

吴起善于用兵,他曾经杀妻求将,统领鲁国的军队打败了强大的齐国。由于有人进谗言,鲁君怀疑吴起,吴起也因为鲁国弱小,离开鲁国到了魏国。魏文侯任用吴起为主将攻打秦国,一次就夺取了五座城池。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将士的欢心,魏文侯就任命他担任河西太守,以抗拒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武侯仍然信任重用吴起。由于吴起的声望日益高涨,不免引起了他人的妒忌,魏相国公叔害怕失去自己的相位,就设计算计吴起。

公叔对魏武侯说:“吴起非常贤能,而您的国家又太小,还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里担心吴起不会长期留在魏国。”魏武侯问他怎么办?公叔说:“可以用下嫁公主的办法试探他。如果吴起有心长期留在魏国,就一定答应娶公主,如果不是,就一定会拒绝。”魏武侯同意了。还没有等到吴起和魏武侯见面,公叔就先一步邀请吴起到自己家里做客。公叔的妻子也是公主,按照事先的约定,故意在吴起面前做得骄横霸道,对公叔轻视无礼。吴起不知是计,认为公主敢于蔑视相国之尊,可见这些公主都是些惹不起的主儿。当魏文侯提出将公主嫁给他时,吴起拒绝了。魏文侯怀疑吴起,从此不再信任他。吴起也害怕招来灾祸,离开魏国跑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知道吴起大才,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相国。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楚国很快富强。楚国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向西又讨伐秦国,一时引起了各诸侯国的忧虑。韩赵魏三晋国家联合起来攻打魏国,也被楚国打败。

魏武王终于吃到了丢弃人才的苦头。

商鞅与魏惠王

商鞅是卫国人,是公族中的一个公子,所以也被称为卫鞅。他曾经投奔魏相国公叔座门下,还没有等到推荐,公叔座就已经一病不起了。魏国国君看望公叔座,说,万一哪天你真的离开了人世,谁可以代替你呢?公叔座向国君推荐了商鞅,魏惠王没有接这个茬。当惠王要离开的时候,公叔座又说,君王如果不用卫鞅,请你杀了他。惠王以为相国病得太重了,所以才说出这样的话来。惠王走后,公叔座又叫来商鞅说,大王问我谁可以任相国,我推荐了你,看大王那神色并不会用你。我是先君后臣,先国家后个人,所以我又向国君说了,如果不用你就杀了你。大王已经答应我了,你赶快逃出魏国吧,晚了就来不及了。商鞅说:“不会有事,既然大王没有听从您的话任用我当相国,他又怎么会听从您的话杀我呢?”所以并没有离开魏国。就凭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商鞅的看法独到,思维非同一般。直到公叔座死后,商鞅听说秦国孝公下令求贤,这才离开魏国到了秦国。

商鞅通过景监面见秦孝公,终于说动了秦孝公,秦孝公也重用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变法实行三年受到了明显的效果,秦国国富兵强,开始将矛头对准东方各国,商鞅也被任命为秦国的左庶长。由于国家间的利益矛盾关系,秦国的富强,首当其害的就是魏国。秦孝公八年(前354),秦国与魏国在元里交战,魏国战败。十年(前352),商鞅任秦国的大良造,率兵包围了魏国的安邑,安邑归附秦国。二十二年(前340),商鞅领兵攻打魏国,俘虏了魏国公子卬。秦国因为此战封给商鞅商、於之地,这就是商鞅名称的由来。二十四年(前338),秦国与魏军在岸门作战,俘虏了魏国将军魏错。

这一年,秦孝公死去,他的儿子惠文君继位,不久就杀了商鞅。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新法却继续在秦国实行,直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魏国不用商鞅,也没有杀死商鞅,商鞅被秦国所用,魏国终于吃到了这个人的苦头。魏国于公元前225年被秦朝灭亡,成为六国中继韩、赵、燕之后,第四个被秦国消灭的国家。

张仪和楚相国

张仪是魏国人,他曾经和苏秦一起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术,完成学业后,就去游说诸侯。张仪到了楚国,有一回陪着楚相国喝酒,宴席当中,楚相国丢了一块玉璧,门客们怀疑是张仪偷了去。他们的依据是,张仪贫穷,品质鄙劣,这样的人不是窃贼还会是谁?相府里的人把张仪捉起来拷打,张仪始终没有承认,楚相国只好释放了他。

张仪听说同学苏秦已经富贵,就想通过他寻求进身之阶。等到见了苏秦,张仪却受到了苏秦的怠慢和羞辱,于是只好离开苏秦所在的赵国前往秦国。到了秦国的张仪却没有钱财结交上层,也就没有机会见到秦王。这时候张仪得到了一个人的帮助,等到张仪被秦惠王任用客卿时,这个人才告诉他,钱财都是苏秦提供的,苏秦是用这种办法激励张仪。张仪也发誓,只要苏秦在赵国执政,绝不谈论攻击赵国之事。到了秦惠王十年(前328年),张仪被任命为秦相国,就给楚相国写了一封信,说:“当初我陪着你喝酒,并没有偷你的玉璧,你却鞭打我。你要好好地守护住您的国家,我现在要偷您的城池了!”秦惠王后元十二年(前313年),张仪被任命为楚相国。

张仪这个楚相,可不仅仅是为了报复仇人,而是为了报答秦王对他的厚恩。果然,张仪一到楚国,就建议和齐国绝交。齐楚两国缔结了合纵相亲的盟约,两国的友好关系已经过了好几代,秦国不敢轻易对齐楚用兵,就是忌惮两国的盟约关系。钓鱼需要诱饵,张仪钓楚王的诱饵是商於一带六百里肥沃的土地。楚王经不住这样的诱惑,不顾大臣陈轸的劝阻,马上就把相印交给了张仪,废除了和齐国的盟约,派人跟随张仪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回到秦国,假装坠车跌伤了脚,一连三个月不上朝。楚王还以为自己和齐国断交不彻底,就派人到齐国谩骂齐王,结果招致了齐楚断交,齐秦建立了邦交。张仪知道后,马上上朝。当楚王派出的使节要接受商於六百里土地时,张仪说:“我有秦王赐给的六里土地,愿意献给楚王。”楚王恼羞成怒,发兵攻打秦国,却招来了齐秦两国军队的联合攻打,楚兵死伤八万,带兵将领被杀,大片土地丢失,楚国惨败。楚国派出更多的军队偷袭秦国,结果是败得更惨,只好割地求和。

楚国相驱赶了张仪,楚国吃尽了张仪的苦头。

范睢和魏齐

范睢(sui)是魏国人,他曾经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因为家贫缺乏运作资本,就只好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混事。须贾出使齐国,范睢也在随行人员之中。齐襄王知道范睢有才,就赏给他十斤黄金以及酒肉之类的礼物,范睢拒绝没有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常恼火,认为范睢出卖了魏国的机密才得到的馈赠。回到魏国,须贾将这事报告了相国魏齐。魏齐听后大怒,就命令左右严刑拷打范睢,打得范睢肋骨折断,牙齿掉落。范睢假装死去,魏齐让人用席子卷起扔到厕所里,又让宾客向他身上撒尿,羞辱范睢。范睢央求看守他的人放过自己,可巧赶上魏齐喝的酩酊大醉,范睢捡回了一条性命。为了躲避魏齐的搜捕,范睢改名张禄,隐藏起来。秦国有个叫王稽的人出使魏国,顺便寻求有才之人,就把张禄带回了秦国。

经过一番曲折,范睢见到了秦昭王,秦昭王马上就授予了范睢客卿的职位,同他一起谋划军事。秦昭王听从范睢的谋略,首先夺取了魏国的怀邑,两年后又夺取了魏国的邢丘。入秦后的第五年,范睢做了秦相国,名字仍然叫做张禄。

秦国决定向东攻打韩、魏,魏国人非常害怕,马上派出须贾出使秦国,请求讲和。范睢却建议秦昭王,不接受魏国讲和。范睢责令须贾,让他回国后告诉魏王,赶紧把魏齐的脑袋拿来,否则就要屠平魏国都城大梁。须贾回国后,魏齐知道大事不好,便逃到了赵国,躲藏在赵国公子平原君赵胜家里。秦昭王想替范睢报仇,就用计骗取平原君到了赵国,然后将其扣留,写信给赵王,让他拿魏齐的脑袋来换平原君。魏齐只好连夜逃走,打算回到魏国,通过信陵君的关系投奔到楚国。可是这个魏齐听说信陵君当初也不愿接纳他,便刎颈自杀。

这个魏齐目不识人,事情没弄明白就要置人于死地,视人命如草芥还要侮辱人格,自己吃尽了苦头,搭上了性命,还让秦国找到了攻打魏、赵两国的理由,真可谓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以上这些人进入一个国家,那个国家当然不会为了他的个人恩怨而兴兵动武替他报仇,但是,当他们掌握了一国的行政权柄之后,却可以在国家利益不相冲突的情况下用兵仇怨之国,从而报复自己的仇怨。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识人、荐才、让贤都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谋臣荀彧:三国中极少着墨却改编历史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且各具特色,各擅胜场。相比较而言,除了郭嘉和一度号为"谋主"的荀攸(荀彧的侄子,但年长荀彧六岁),最为曹操倚重的,便非荀彧莫属。在三国中有一个人,他充满智慧,手上却没有一把鹅毛扇可供上镜;胆识过人,在血雨腥风的沙场上又难觅他的踪影;他天生一个美男子,却从来不像宋玉、潘安那样将自己的

  • 揭秘:野蛮人完颜阿骨打是怎样成为完美皇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1世纪前后,在我国东北地区生活着几十个不相统属的女真族部落,其中完颜氏部落开始时,地位并不突出。直到有一位叫完颜乌古乃的人成为部落首领后,完颜部才逐渐强大起来,他征服了周边的一些部落,并联合十几个较大的部落组成了部落联盟,但实际上这时他们仍处于原始部落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的阶段。乌古乃后来投靠了

  • 汉朝明君汉宣帝:一举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的雄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以一个受苦之身,开拓了一个中兴之世。他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中央政权第一次对西域的实效管辖;利用匈奴内讧使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开启了以朝贡体系和礼仪制度为中心的“天下世界秩序”的实质性阶段;更为重要的是,他一朝解决了匈奴和西羌问题,使得丝绸之路又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人物简介:汉宣帝刘询(公

  • 东晋名臣温峤:平乱不久去世百姓如丧亲人哭泣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建康城被收复时,叛军纷纷忙着逃命,慌乱之中谁也没顾得上一个小孩子,那就是9岁的皇帝司马衍。义军冲进城后,分头寻找皇帝。将领曹据第一个看见,赶紧抱到温峤船上。大臣们争抢着跑过来,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叩头不止。329年,苏峻之乱平定。10年以后,也就是339年,东晋决定大举北伐。按照常理,东晋连受两次重

  • 千古淫后贾南风对男人索求无度:用过后即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在上万美女的皇宫中终于撑不住了,病重去世。司马衷即位为帝,史称晋惠帝。他做皇帝纯粹是个木偶,身上的机关永远被别人操纵着,第一个摆布他的人就是贾南风。贾南风生活淫乱贾南风被尊为皇后,这一年她34岁。以前虽然变态但还有点收敛,现在可以放开胆子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男人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狐狸精是谁?他的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福也享了,孽也造了,一个时代黯然落幕,又一群雄心勃勃的男男女女,刚刚粉墨登场。妺喜是看不见了,五百多年后,比她更爱玩的妲己,被周武王砍了脑袋。八百多年后,比她更爱笑的褒姒,被乱兵掠去,消失在茫茫尘烟里。说到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狐狸精”妺喜,就该说说她丈夫、夏朝君主——夏桀;还得提念一下夏朝的“扫墓人”

  • 盘点历史上的十大奇葩皇帝:皇帝也能千奇百怪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TOP10 汉哀帝刘欣上榜原因:同性恋简介: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字和,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7年。宠臣董贤英俊潇洒﹐又是御史董恭之子﹐因而被选为太子舍人。哀帝在与他的交往中产生了爱恋﹐封他为董门郎﹐并封其父亲为霸陵令﹐迁光禄大夫。不久﹐董贤又被封为驸马都尉侍中﹐《汉书·董贤传》

  • 揭秘古代佛教传承在中国传播的推手:佛门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太子,因为看到人间生老病死的人间苦,最后出家修道。佛教传入中国始于西汉,早期在上层皇室贵族阶层流行,后迅速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佛教文化最终从贵族文化走向民俗文化,靠的是自上而下的提倡和推广。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著名的几位佛门皇帝。萧衍也许你读过“南朝四百

  • 曹操手下第一猛将张辽的人生结局 张辽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辽死在哪,张辽原来是谁的部下,张辽和关羽什么关系

    按正史记载,作为浴血沙场能征善战的将军,张辽当为曹魏阵营的第一人。《三国志》将张辽列为曹魏五大将之首。王歆更赞曰:“曹魏多名将,而张辽为第一。”《三国志·张辽传》中曾提到张辽“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张辽的先祖聂壹,就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马邑之谋”的始作俑者。史载,在西汉元光元年(即公元前134年

  • 抗倭英雄胡宗宪真的贪污了吗?又为何自杀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五月,北京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在东南一带奋力抗倭的名将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身亡。一时社会舆论大哗,有人认为他是严嵩党羽而加以指责,也有人认为他是蒙受冤屈而为之惋惜,特别是那些亲身经历过东南抗倭的名士、名将无不扼腕叹惜国家痛失栋梁。胡宗宪何许人也?他的死为什么能引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