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变法名臣商鞅:不懂得功成身退最终导致其被杀

变法名臣商鞅:不懂得功成身退最终导致其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220 更新时间:2024/2/21 3:18:21

战国时期,群雄纷争。国与国之间,完全是丛林法则,虽说周天子在世,可是对于各封国之间的战事管不了,也不敢管。相反,哪个国家在战争中获胜,周天子还要遣使朝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包括军事、文化、农业、工商等,归根结底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人才是其中的关键。战国时期的人才是可以随意流动的,没有什么户口、学历等方面的牵挂,因此这就给天下的士子们提供了绝佳的舞台,这也是诸子百家得以产生的原因。

学好文武艺,货与帝家。这句话在战国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只要你有真才实学,今天可能还在露宿街头,明天就可能拜将入相,成为朝堂上一言九鼎的重臣。商鞅就是这样,商鞅原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可惜到他这一代,早已经成为庶民。所幸商鞅年纪轻轻就怀揣救国治世之学,暂时窝在魏国国相公叔座帐下做中庶子,参知政事,但始终不得重用。

这时候,秦孝公嬴渠梁继位了。此时的秦国,千疮百孔,跟关东六国差距甚大。特别是魏国,经过变法图强,发展成了超级大国,把秦国逼得喘不过气来,说是想打就打也不为过。秦孝公志向颇大,准备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甚至统一华夏,他发出了著名的《求贤令》,明确指出“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于是商鞅登上了政治舞台,以法家名士的身份在秦国进行变法图强,改变了秦国的命运。商鞅变法对于秦国来说,不亚于一场摧枯拉朽的革命,奴隶制度被摧毁了,更为先进的封建制度被确立起来。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成就了秦国,也成就了商鞅自己。可是非常遗憾,商鞅的下场却非常惨烈,秦惠王即位后,商鞅的保护伞倒了,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商鞅被抓,处以车裂之刑。

作为变法的主持者,商鞅是强秦的大功臣。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秦国的今天,可是商鞅却以莫须有的谋反罪被抓了,这真是茅厕里捞狗,捞起来咬人。这也难怪,后来秦惠王请名士公孙衍留在秦国做大良造时,公孙衍只待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兔死狐悲,难道他也是想到了商鞅在秦国兔死狗烹的下场吗?后起者张仪又如何呢,秦惠王死,秦武王即位,秦武王做太子时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心里明镜似的,赶紧出逃到魏国去,好歹得以善终。

一腔热血为强秦,商鞅殚精竭虑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车裂的下场,我替商鞅惋惜。可这似乎也是商鞅的必然结局,变法成,君杀之而威慑天下。变法不成,君杀之而威慑群臣。故商君死,秦法才算真正的巩固。如此,就算秦孝公在位,商鞅也会死无葬身之地。因为国君,绝不会允许在国内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声望超过自己。功高震主,主岂心安?何况商鞅变法,得罪了秦国的既得利益集团,甘龙杜挚等人因为变法失势,恨不得早日将商鞅处死。

事实上,变法结束,商鞅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因此秦惠王找借口除掉商鞅,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玩平衡,树立自身权威,就成为一种必然。可惜商鞅不知这一点,急流勇退谓之知机,这世间有多少人,能参透其中的奥秘呢?这应该是商鞅最大的遗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上的曹操为何会被称为奸雄:奸诈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很有魄力。不过他也使过阴招,有些时候不只是阴,而且阴损的骇人。有人从曹操让张绣投降得出结论,认为曹操很大气,很能虚怀若谷,其实你不了解曹操,曹操有时候是玩阴谋的祖宗,就给人们经常说的话一样:把你卖了,你还帮他数钱。根据《三国志武帝记》记载,曹操有一次带兵出征,和敌人相持很久。当双

  • 东汉清河王刘庆:全力帮助兄弟夺权的“太上皇”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清河王刘庆,是汉章帝刘炟之子,生于建初三年(公元78年),估计是由于是长子的原因,建初四年(公元79年)四月就被立为太子。当时刘庆的母亲宋贵人与马太后(汉明帝的皇后)有亲戚关系,因此得到了马太后的庇护。可惜好景不长,马太后在六月份就去世了,享年四十多岁。汉章帝的皇后窦皇后受到宠幸,因为宋贵人姐妹二人

  • 荀彧并非汉室忠臣?他一生辅佐曹操其实另有所图?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意欲晋爵魏公,私下征询荀彧的意见,然而荀彧给他泼了一瓢冷水,认为“不宜如此”。由此,曹操心怀不平。不久,荀彧 “因疾留寿春,以忧薨”。《三国志》中的这段记载,使有关“荀彧之死”的奇葩观点皆遵循同一理论依据:荀彧是大汉死心塌地绝无二心的顽忠之士。正因如此,曹操才会对其狠下杀

  • 唐德宗留下的祸端:藩镇割据间接导致了五代十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五代十国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延续了唐朝统治

    大家都知道,唐朝灭亡主要是因为藩镇割据,导致中央权威越来越弱,最后,不但唐朝被灭,还导致了五代十国的大乱局。那么,李唐王朝的统治者为什么没有尽早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呢?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错过了最佳的能解决的时机,到最后想解决却又无力解决了。而最有希望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时期,是唐肃宗和唐德宗时期,

  • 不为人知的王买德:辅助赫连勃勃建设了胡夏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王买德(?~~?年),后秦镇北参军,赫连夏军事中郎将。公元411年正月,后秦镇北参军王买德投降夏国,夏王刘勃勃向他询问消灭后秦的办法,王买德说:“后秦的德势虽然已经衰败,但是地方势力却还很稳固,所以我希望您暂时积蓄力量等待机会。”刘勃勃任命王买德为军师中郎将。公元412年六月,夏王刘勃勃打算进攻乞伏

  • 前燕雄主慕容儁:击败冉闵扑灭中原汉人最后反扑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儁(319年-360年),一名慕容俊,字宣英,小字贺赖跋,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二子 ,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慕容儁即位时名义上仍为东晋的燕王,然而于352年正式称帝独立。慕容儁在位期间消灭了冉魏,入据原本由后赵所占领的中原地区,并移都邺城,大燕进入鼎盛时期,终

  • 前燕高祖慕容廆:慕容家从此进入中国历史舞台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廆 (269年―333年),字奕落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前燕建立者慕容皝之父,吐谷浑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是其庶兄。五胡乱始时期,慕容廆遂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政事修明,爱护人才,故士大夫和民众多归附之。东晋太兴三年(321年),

  • 靠投降成就帝国霸业的牛人苻洪:前秦的另类崛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投降,在词典中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词汇,它喻示着软弱与失败。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那些宁死不屈、精忠报国的仁人志士,而对举起双手竖起白旗的人嗤之以鼻。然而,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尽相同。投降也要看使用的主体,比如为政客所用,暂时的妥协便不失为一种策略,是政治家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手段,非

  • 明朝“东林六君子”周朝瑞简介:被严刑拷打,死在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明朝“前六君子”顾大章简介:因刚正不阿被魏忠贤阉党所忌恨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