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最后能够篡夺曹魏大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司马懿最后能够篡夺曹魏大权,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2083 更新时间:2024/1/16 15:07:36

高平陵之变改变了曹魏的命运,也让司马家成为了三国最后的赢家。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并控制京都洛阳。自此,曹魏的大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对于高平陵之变来说,诚然是曹爽能力有限,并且贪生怕死,所以最终败给了司马懿。但是,在司马懿以及司马氏掌控曹魏大权期间,我们很难看到曹魏宗室力量的反抗,也即没有曹魏的同姓王带兵勤王。对此,在笔者看来,曹魏后期,司马懿能够篡夺大权,其实和曹丕制定和实施的两项策略有关,这两项策略不仅限制了曹魏同姓王的实力,还增强了司马懿等世家大族的权力。

首先,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在曹丕即位称帝,正式建立曹魏后,制定和实施了限制藩王的策略。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魏文帝曹丕在位时,削夺藩王权利,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对此,在笔者看来,没有治权和兵权,意味着曹魏的这些同姓王,基本上没有什么权力,也即既不能管理封地内的百姓,也无法设立数量不等的军队。在此基础上,曹魏的这些藩王,其一举一动更是受到了曹丕的严格监视,形同囹圄。对此,在笔者看来,要说中国古代历史上封建王朝对藩王的限制,曹魏可谓无人能及了。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曹丕的这个策略,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比如七国之乱,在西汉时期,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对于西汉时期的藩王,不仅拥兵自重,而且富可敌国,所以对西汉王朝形成了重要的威胁。基于此,曹丕对于藩王的限制,自然是吸取了汉朝的教训。但是,过犹不及,这些藩王的存在,虽然会威胁到朝廷,但是,这些藩王毕竟和皇帝是一个家族的,如果有大臣想要篡权的话,自然会遭到大部分藩王的抵制,这和唐朝时期的藩镇还是有所不同的。

所以,非常明显的是,曹丕对于曹魏同姓王的打压和限制,自然留下了隐患,导致曹魏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而这里的外臣,就算没有司马懿,也会有其他世家大族来争夺权力。至于曹丕的第二项策略,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朝廷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由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九品中正制的制定和实施,无疑造成寒门子弟难以入朝为官,而世家大族则基本上掌握了人才的上升渠道。

最后,众所周知,曹操生前,讲究唯才是举,注重提拔和重用一些优秀的寒门子弟,以此平衡世家大族的权力。例如谋士郭嘉、戏志才等人,都是颍川寒门出身;武将之中,于禁是被他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的。但是,对于曹丕来说,其实行的九品中正制,不仅无法限制司马懿、陈群等世家大族的势力,反而还会让壮大这些世家大族。就司马懿来说,祖父司马儁为颍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司马防育有八子,也即司马懿拥有兄弟八人。在此基础上,借着九品中正制带来的便利,司马懿可以将自己家族的人才安插到曹魏上下,从而为自己发动兵变,篡夺曹魏大权提供支持。比如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以及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因为自身职务的缘故,得以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城。综上,曹魏后期,司马懿能够篡夺大权,只因曹丕实施的两项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南宋名臣胡铨简介:与李纲、赵鼎、李光并称为“四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赵匡胤为什么不立儿子为太子 赵匡胤心里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作为一个出色的皇帝,赵匡胤在位时期,为何始终不愿意立太子?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要知道,古代皇位之争,是各朝各代引起整个国家血雨腥风的源头,难道聪明一世的赵匡胤在如此关键的事情上犯了糊涂吗?首先说的是时代背景,赵匡胤出身是在五代十国时期,那是一个是中国史上

  • 北宋著名书法家薛绍彭简介: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薛绍彭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薛绍彭,字道祖,号翠微居士,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宋代著名书法家。与米芾齐名,人称“米薛”。

  • 魏相:西汉丞相之一,他在任相期间有哪些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魏相,字弱翁,西汉时期政治家、官员,官至丞相,封高平侯。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魏相先后任茂陵令、扬州刺史、谏大夫、河南太守等职。他治郡有方,深得民心。汉宣帝即位后,征魏相为大司农,后任御史大夫。官至丞相,封高平侯。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在任相期间,他整顿吏

  • 北宋官员范致虚简介:曾以陕西五路经略使率兵勤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范致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范致虚(?~1137年)字谦叔,福建建阳人。宋哲宗元祐三年,中进士,为太学博士,以祖送邹浩获

  • 被称为大明第一猛将的徐达,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你们知道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明朝的开国功臣中,徐达基本上能够达到保二争一的程度,可称为大明的第一名将,一生征战无法,几无败绩。在后来功臣的排位中,他也当之无愧地排在了第一位。徐达最初只是一个穷苦的农民,他与朱元璋是同乡,两人刚开始都是个放牛娃,

  • 北宋外戚李用和简介:宋仁宗曾书“忠孝李璋”匾赐之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用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用和 (988~1050年),字审礼,杭州人,宋真宗李宸妃之弟。生平年少时家贫,寄居开封,

  • 北宋户部尚书侯蒙简介:被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侯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侯蒙(1054~1121),字元功,密州高密(今属山东)人,北宋徽宗崇宁年间户部尚书,谥文穆。

  • 历史上阎温是如何戏耍马超的?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马超,字孟起,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建安十八年(213年),马超兵败,逃往上邽,郡里任养等人率众迎接马超,有一个叫阎温的人,当时制止,但是,没有成功,阎温便骑马回到凉州。当时,马超率军包围了冀城,形势非常危急,凉州刺史便派阎温偷偷出城,向虎步关右,善于打运动战

  • 历史上朱元璋都有多少儿子?他们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字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共拥有二十六个儿子,这些儿子的下场各不相同,究竟哪一个比较惨,哪一个比较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第一、长子朱标朱标深受朱元璋的宠爱,从小太祖皇帝便对其寄予了厚望,对其进行了多番培养,二子、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