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到底美在什么地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845 更新时间:2024/2/7 2:08:51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合称“四大美人”,成为了史家与文人的永恒话题。而四大美人的命运,从某种程度上也透露着古人对美的理解,对女性的理解。

西施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的野史《越绝书》。西施在灭吴后追随越国的谋士范蠡隐居于五湖烟水之中,陶然忘世。据说后来范蠡还成为了富商,西施自然也成了老板娘。这是大团圆的结局。但古人似乎更欣赏“美的毁灭”这一模式。早在《墨子》一书中,便记载了西施被沉江的命运。

《墨子?亲士》篇说“西施之沉,其美也。”西施之所以被沉江,是因为她的美。为什么因为美而沉江呢?墨子没有说。或许是因为被嫉妒,或许是因为被侮辱,但世间美好事物的命运,或许大抵如此。至于西施是如何沉江的,《吴越春秋》则给了更为详细的记录:“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也就是说,西施是被越国人放入盛酒的皮囊中沉入江底的,约等于蛮俗中的“浸猪笼”。至于越人为什么这样对待自己的功臣,《吴越春秋》也没有明说。当然,我们都知道越王勾践是一个“鸟尽弓藏”的狠角色。他既然能命令功臣文种自裁,对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下不了手的呢?当然,也有可能沉西施的只是越国人民,越国人民害怕越国重蹈“红颜祸水”的覆辙,于是狠下心来,玉石俱焚。

西施的结局,都说明了古人对“红颜祸水”的恐惧。其实对美的恐惧,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非凡和优秀的恐惧。西施除了貌美,其锐身赴难的高贵人格,为国捐“贞”的英雄精神,以及无所畏惧的仁者之勇,或许也是世人无法容纳的一个原因吧。

《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录说,呼韩邪单于来汉朝觐见,汉元帝命宫中候补宫女陪伴。呼韩邪单于看上了昭君,昭君“顾影徘徊,悚动左右”,汉元帝这才发现宫中有这么一位大美人自己却没有发现,但既然被友邻看上,便只能顺水人情,吃哑巴亏。其间根本没有毛延寿什么事。后来呼韩邪单于去世,新单于即位。新单于要按照匈奴习俗娶母亲昭君为妻,昭君无法忍受,写信给汉朝要求归汉,但汉成帝却不恤昭君的屈辱,要求昭君继续留在匈奴,做新单于的妃子。昭君只好顺从,委身于亲生儿子。

东汉文学家蔡邕的《琴操》一书则给出了一个悲剧性的版本:昭君入匈奴后,并不受呼韩邪单于的宠爱,昭君只能满腔悲愤诉诸琵琶,“分明怨恨曲中论”。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的亲生儿子做了新单于。新单于要娶母亲昭君为妻,昭君无法接受这一乱伦之举,于是饮药自杀。应该说,《琴操》里的记录更符合国人对于昭君的期待和想象。当然,这也说明了政治斗争的无情、传统女性的悲惨。

昭君在匈奴是否快乐,这在后世文人当中也是个聚讼纷纭的问题。比如在王安石看来,汉朝辜负了昭君,所以昭君离开汉朝,投入异乡,就一定能获得“深恩”和“相知”(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这是一种很奇特的逻辑,王安石仅仅将昭君出塞视作一己境遇之“改善”,对昭君挺身而出,担荷国难的高风亮节视而不见。如果说昭君出塞之际也有一丝慰藉,那就是以一己微弱之力,换得了胡汉之和平。

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中,貂蝉是唯一一位无史料记载仅存在于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貂蝉最后的露面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中,吕布败亡之前,貂蝉劝诫吕布“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此后便如“貂蝉已随清风去”一般,再无下落。但民间却有不少传说,继续那一套“红颜祸水”的演义。比如昆曲《关公月下斩貂婵》中,吕布在白门楼被斩后,妻子貂蝉被张飞转送给关羽,但关羽拒绝接受这位被玷污过的女子,并害怕祸水降临到身上,于是夜里传唤貂蝉入帐,拔剑斩貂蝉于灯下。应该说,关羽在历史上的伟大形象,完全被这个故事“黑”了。他既然惧怕祸水,自己不染指便好,又何必向一个弱女子挥剑?而且关羽忘记了貂蝉的献身和牺牲,忘记了貂蝉在诛杀董卓行动中的伟大贡献,只盯住了红颜一点便大开杀戒,未免太冷酷了。

当然,民间对貂蝉的理解之同情也给予了貂蝉另外的结局,例如明代戏曲《关公与貂蝉》中,貂蝉向关羽陈诉内心的屈辱,并讲述了自己在王允的美人计中为汉室锄奸的经历,终于赢得了关羽的爱慕与景仰。但是关羽最终仍不为所动,貂蝉也只好以自刎来证明自身的高洁。这些都是悲剧性的结局,当然也有善终的,比如在一些戏曲中,貂蝉最终守节未嫁,终老山村,被后人追祀,或者出家为尼,寿终正寝。或许在那个时代,貂蝉这样的有政治担当却又为此“失节”的女性,最好的归宿仅仅身后之名而已吧。

杨贵妃的故事比其他几位美人显得更加荡气回肠。按照“红颜祸水”的惯性思想,人们更乐意认为是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沉溺导致了“安史之乱”和大唐中衰。其实,造成“安史之乱”的,不是人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从隋代中期开始,“兵农合一”的府兵制逐渐瓦解,对兵源的需要使得唐王朝开始实行“募兵制”,即招募临时雇佣军以充兵源。募兵制的好处是暂时保证了兵源,但坏处是无法保证军人的忠诚。如果说“兵农合一”的府兵制中,亦兵亦农的身份使得士兵守土有责,寸土必争,那么募兵制中的兵丁仅仅是为了糊口,一旦有更大的利益,便饱即扬去,有奶即娘。而安禄山、史思明恰恰就是凭借募兵制混入大唐军队中的粟特族流氓,因为有了对契丹、奚族的军功而步步高升。作为边陲藩镇的安禄山、史思明,在做大做强之后,唐王朝赍盗以粮的蛮族雇佣兵便成了叛乱的主要力量。总之,安史之乱不是杨贵妃造成的,甚至不是玄宗造成的,而是募兵制的不完善造成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仓皇出逃,在逃至马嵬驿时,禁军主管陈玄礼及其手下士兵哗变,以杨氏兄妹误国为名,要求玄宗诛杀杨国忠并赐死杨贵妃。一代美人,最终在众意的压迫下香消玉殒。历史学者黄永年认为,导演了马嵬兵变的幕后主使乃是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因与杨国忠历来不合,故借此机会除去杨国忠,顺便杀死杨贵妃,而禁军主管陈玄礼只是高力士拉拢和控制的势力。也就是说,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的呼声,仅仅是政治倾轧中的噪音,不具备多少民意基础。相反,在生死之际,杨贵妃为君王摆脱困局而慷慨赴死,反而体现了顾全大局的胸襟。四大美人的美,不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们身上体现的家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高洁品质,与历史上的男性楷模并无二致。不管是西施的以身许国,昭君的琵琶出塞,貂蝉的报恩诛贼,杨贵妃的顾全大局,她们身上都体现了并非男性专有的勇敢、慷慨、无私和高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夏姬对比四大美女:谁才是古代的天下第一美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书上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排位次序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这既符合她们所生活的年代先后,还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与每个人对上了。但若论她们四位谁最漂亮,分打得最高,一般还是公推西施。据说西施漂亮到在河边浣纱,河里的鱼被她的美貌所吸引,都忘了游动,以至沉到水底。当然其他三位也不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美女竟都有哪个共同特点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大美女一生都受到所谓乱伦之嫌的困扰。其实,她们的这种所谓乱伦行为正是古代男权社会酿造的悲剧。先说说一号美女西施。“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西施咏》的诗句。它深刻地概括了一号美女西施的一生。西施是一个春秋战国时越国若耶溪畔的

  • 三国史上十易其主的刘备为何没被骂为十姓家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抨击刘备为什么什么家奴,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刘备跳槽,大都不会去祸害前任领导。刘备基本上在每个单位都能够干的挺好,和领导关系也不错。临到跳槽的时候也大都能好合好

  •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陵墓在哪里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

  •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从逆臣华丽转身成大明一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在位23年(1402~1424)。朱棣的称帝之路十分坎坷,称帝之后的诸多创造性举措让历史记住了这位历史上唯一藩王作乱得逞的皇帝。1、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曾分封诸子为王。诸王之中,分封于北方边塞的九位亲王被称为“塞王”,负责镇守明朝边疆,塞王麾下精兵猛将如云,兵力雄厚。由于朱元璋生性多疑,

  • 盘点: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10大名将名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第10名吕布——被曹操缢死知名度颇高,号“飞将军”,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吕布原为并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在董卓会兵京师的时候,董卓本想杀掉丁原但是不敢动手,因惧怕丁原义子吕布,于是请手下谋士李肃前去游说。李肃盛赞吕布勇武天下闻名,若只追随丁原,一生必定埋没。若追随董卓,当封侯拜将,风光无限

  • 周亚夫:汉朝封侯拜将位极人臣却最终饿死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周亚夫算得上出身名门,他父亲是汉初名将——刘邦口中“安刘氏者”的绛侯周勃,周勃不但在汉朝开国的历次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还在刘邦死后协助铲除诸吕势力,迎立了后来的汉文帝,对刘氏江山可谓有再造之恩。不过周勃并不以头脑见长,太史公说他“才能不过凡庸”,而且周勃出身贫寒,早岁“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

  • 廖化的真实实力:三国最被历史冤枉的平庸之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

  • 三国中完美的男人是谁?为何说他是最完美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在沙场上,没有跟一流名将对决的机会,是为一憾;没有统兵打仗之经历,是为二憾;没有在刘大耳当政时官拜封侯,是为三憾。然,其一生无败绩,寿终正寝,是为幸也。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对于喜欢三国的人来说,对白袍银枪赵云的偏爱几乎是最多的。本人也是如此,玩三国无双等游戏,必选赵云为

  • 郑国夏姬:一个女人是如何毁了一个大国的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曰:“郑声淫”,意指郑国的音乐淫荡奸邪。(《荀子·乐论》、《吕氏春秋·本生》及后世主流学者皆认同此说)从孔子对郑国音乐(一说是诗歌)的评价开始,郑国似乎就和这个“淫”脱不了干系。后世对郑国的印象除了那位差点儿就成了霸主的郑庄公外,就只剩下淫荡奸邪的负面印象了。用现代语言来说,郑国简直就是春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