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史上十易其主的刘备为何没被骂为十姓家奴?

三国史上十易其主的刘备为何没被骂为十姓家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1 更新时间:2024/2/7 2:08:34

刘备一生曾经投靠过多少人呢?有人以为刘备曾经“十易其主”,挑出名的来说,先后追随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人。但是,却很少有人抨击刘备为什么什么家奴,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刘备跳槽,大都不会去祸害前任领导。刘备基本上在每个单位都能够干的挺好,和领导关系也不错。临到跳槽的时候也大都能好合好散。刘备早年追随公孙瓒,曾经辅佐公孙瓒册立的青州刺史攻打袁绍,多次建立战功,后来担任平原相。等到徐州的陶谦受到曹操进攻,陶谦邀请公孙瓒救援,公孙瓒派刘备来帮陶谦的忙。后来陶谦邀请刘备留下来帮自己,刘备告诉公孙瓒,双方好合好散。

不过刘备也有不地道的时候,比如在曹操的手下。当初曹操遇上刘备对刘备还是挺客气的,刻意结交,“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同坐一辆马车,同坐一张席子,公开表扬刘备是和自己一样,是天下少有的英雄人物。可是刘备却趁着曹操和袁绍掐得正紧的时候,带走了曹操的几万人马,杀掉了曹操在徐州的刺史,自己搞起独立来。不过,刘备这次的举动并没有受到后人太多的批判,为什么呢?因为刘备有大义在手!刘备首先是汉室皇叔,身份高贵。其次,在许都时,汉献帝曾经给一些忠于自己的臣子下达衣带诏,希望他们除掉曹操。于是,徐州的这次背叛,就有了大义的支持。在道德上刘备确实背叛了曹操,可在法律上,在大节上,刘备是忠于汉室,执行汉献帝的命令。

第二、刘备跳槽,都会争取让自己再上一个台阶。刘备的身份很卑贱,是个卖草鞋编席子的,是个手艺人。后来追随几个小领导,做出了一些小成绩。实现人生第一次跨越是在追随公孙瓒的时候,因为攻打袁绍有功,由代理平原县令提升为平原国相,成为市长级别的高官。刘备跳槽到陶谦手下,有两个原因。第一点是陶谦给了刘备四千精兵。刘备在公孙瓒手下只拥有正规军一千人,在出征的时候沿路抓了几千壮丁。可是人家陶谦一出手就是四千士兵交给你,并且还是号称天下精锐的“丹阳兵”。第二点是陶谦这人不错,比较厚道,很赏识刘备,两个人在击退曹操的战斗中积累了一定的情谊。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陶谦年纪大了,快要死了,只要拥有徐州地区的军事指挥权,就很可能一跃而上成为徐州牧,省部级高官。结局果然和刘备料想的一样。陶谦死后,刘备成为徐州新的主人。

而在归顺曹操时,刘备在行政级别上同样有重要的提升,虽然曹操没有给刘备实际的军事指挥权,可是刘备被任命为左将军,成为中央高级将领。并且在拜见汉献帝之后,双方各取所需,刘备认祖归宗,被汉献帝认可为正牌皇叔。这为以后刘备在政治上高唱“复兴汉室”提供了血统上的依据和政治上的可能。

第三、刘备跳槽,就是滚雪球积累人才的过程。刘备不像袁绍,有高贵的身份;不像曹操,在朝廷有过硬的后台;也不像孙权,即位时就已经有一大票人追随自己。刘备属于白手起家,特别辛苦。刘备早年为什么东奔西跑,被人打的到处逃窜呢?因为手中没有人才。刘备是有关羽、张飞不错,可是一斤铁能捻几颗钉?何况,作为一个政治集团,只有冲锋陷阵的打手是不行的,还要有在背后指挥调度的谋士。很早的时候曹操就有了荀彧、郭嘉,孙策也有了张昭和周瑜,可是刘备呢?

于是,在早年起兵时,刘备手下有三员猛将:关羽、张飞、夏侯博。谋士勉强算有个简雍吧。刘备对这几个人都好得不得了,这几个人也成为刘备的铁杆粉丝,一生追随。后来在徐州时,结交了陶谦的部下糜竺,借助糜竺的支持取得了徐州,后来又找到了孙乾。曹操对人才的网罗太到位了,干干净净,刘备一个人才没捞到。后来刘备背叛曹操自立,夏侯博和关羽被抓。关羽活了下来,夏侯博听人说刘备死了,自杀殉主。刘备徐州战败逃到袁绍手下,人家势力也极为稳固,没什么人看好刘备。当然袁绍手下也没什么真正的大才。后来刘备来到了刘表手下,开始兴旺起来。先是徐庶,后是诸葛亮,然后带动起整个的荆州士林,像庞统、马良、马谡等等。刘备能在赤壁之战后迅速夺取荆州,后来后成功占领蜀中,和对荆州人才的网罗密不可分。

刘备此人,有英雄之志,有英雄之才,在跳槽时,也能够计算深远。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人呢,至少还要表面光一点。跳槽的时候不能只看眼前,还要目光长远,看看自己最需要什么。而当你把自己的目标设定得很高时,人才就至关重要了。做领导的人,不需要事必躬亲亲力亲为,最需要的是如何识别人才,运用人才。刘备跳槽的这三点经验,都很值得我们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陵墓在哪里呢?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

  •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从逆臣华丽转身成大明一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在位23年(1402~1424)。朱棣的称帝之路十分坎坷,称帝之后的诸多创造性举措让历史记住了这位历史上唯一藩王作乱得逞的皇帝。1、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曾分封诸子为王。诸王之中,分封于北方边塞的九位亲王被称为“塞王”,负责镇守明朝边疆,塞王麾下精兵猛将如云,兵力雄厚。由于朱元璋生性多疑,

  • 盘点:三国历史上死得最惨的10大名将名帅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第10名吕布——被曹操缢死知名度颇高,号“飞将军”,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吕布原为并州刺史丁原的义子,在董卓会兵京师的时候,董卓本想杀掉丁原但是不敢动手,因惧怕丁原义子吕布,于是请手下谋士李肃前去游说。李肃盛赞吕布勇武天下闻名,若只追随丁原,一生必定埋没。若追随董卓,当封侯拜将,风光无限

  • 周亚夫:汉朝封侯拜将位极人臣却最终饿死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周亚夫算得上出身名门,他父亲是汉初名将——刘邦口中“安刘氏者”的绛侯周勃,周勃不但在汉朝开国的历次战争中立下过赫赫战功,还在刘邦死后协助铲除诸吕势力,迎立了后来的汉文帝,对刘氏江山可谓有再造之恩。不过周勃并不以头脑见长,太史公说他“才能不过凡庸”,而且周勃出身贫寒,早岁“以织薄曲为生,常以吹箫给丧事

  • 廖化的真实实力:三国最被历史冤枉的平庸之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有一句尽人皆知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一句话盖棺论定,把廖化说成了一钱不值的平庸之辈:廖化这个人能力一般般,纯属“矬子里面拔将军”,任用他当先锋是没办法的办法。实际情况是这个样子吗?曾看陈寿的《三国志》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廖化不但不象成

  • 三国中完美的男人是谁?为何说他是最完美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这样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在沙场上,没有跟一流名将对决的机会,是为一憾;没有统兵打仗之经历,是为二憾;没有在刘大耳当政时官拜封侯,是为三憾。然,其一生无败绩,寿终正寝,是为幸也。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对于喜欢三国的人来说,对白袍银枪赵云的偏爱几乎是最多的。本人也是如此,玩三国无双等游戏,必选赵云为

  • 郑国夏姬:一个女人是如何毁了一个大国的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孔子曰:“郑声淫”,意指郑国的音乐淫荡奸邪。(《荀子·乐论》、《吕氏春秋·本生》及后世主流学者皆认同此说)从孔子对郑国音乐(一说是诗歌)的评价开始,郑国似乎就和这个“淫”脱不了干系。后世对郑国的印象除了那位差点儿就成了霸主的郑庄公外,就只剩下淫荡奸邪的负面印象了。用现代语言来说,郑国简直就是春秋时代

  • 春秋霸主中的齐桓公得到过哪些神物相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齐桓公身为春秋五霸之首,执政期间,选贤举能,推行改革,尊王攘夷,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天子赏赐,民心所向。那么如此顺承天意的有道霸主又曾得到过上天的那些帮助呢?一 蚂蚁齐桓公北伐山戎期间,人生地不熟,一次孤军深入,在大山里被断了水道,全军上下乱作一团。这时有

  • 李鸿章:唯一有能耐可以和世界列强争长短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李鸿章与左宗棠皆是大清中兴的英雄,只不过时势造就了他们的无奈,不然这二位作为绝对不止如此。清廷建立近二百年时,已是没有了开国时代那般的锐气,统治集团迅速腐朽,加上落后的政治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模式,已是难以在第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下与西方列强角逐。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铭传、聂士成等皆是大清中后期不

  • 中国古代四大青楼奇女子:谁脱离晚景凄凉厄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之一:薛涛薛涛,字洪度。父薛郧是一京都小吏,“安史之乱”后居成都。薛涛于唐代宗大历三年出生。薛涛幼时即显过人天赋,八岁能诗,其父曾以“咏梧桐”为题,吟了两句诗:“庭除一古桐,耸干人云中”;薛涛应声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