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万历为什么三十年不出宫?明朝有内阁分权

万历为什么三十年不出宫?明朝有内阁分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66 更新时间:2024/4/7 14:49:57

这是怎样一个朝廷,皇帝终日与宫女、太监们厮混在一起,三十余年不出宫门;"公认"的忠臣为了处理好与宦官的关系,派自己的儿子给宦官大送珍品;当年受皇帝调药、显赫一时的"忠臣"尸骨未寒,就给儿孙带来杀身之祸。这也就难怪当时的日本会对紫禁城的属地虎视眈眈。

好一幅皇帝、后宫、辅臣、宦官的"和谐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人文主义思想在法国逐渐传播,英国的封建社会开始解体的时候,整个欧洲,几乎都处在了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而在中国,耀眼的紫禁城庄严地紧闭大门,明朝正在为拥立一个年仅10岁的封建皇帝劳思费神。

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紫禁城传出明朝第十二代皇帝明穆宗朱载病危的消息。平稳做了6年皇位,几乎没有紧急召见过任何大臣,而如今,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高仪则被紧急昭进皇宫,已经奄奄一息的明穆宗正在病榻上等着他们。当着陈皇后、李贵妃以及太子朱翊钧的面,明穆宗抓住了高拱的手,临危托孤,"以天下累先生""事与冯保商榷而行"。明穆宗口中所言的冯保是司礼监太监兼提督东厂,随后他便奉命宣读了穆宗的遗诏--皇太子朱翊钧即皇位,高拱、张居正、高仪3人为辅佐大臣。次日,明穆宗病死在乾清宫,而年仅10岁的朱翊钧则正式即位为明神宗,改年号为万历。

但凡少不更事的小皇帝即位,在其统治初期,总会有一帮觊觎皇位的人屡屡骚动。而万历皇帝却是个例外,在他统治初期,不仅没有出现大的骚乱,国家面貌还焕然一新。

究其因不过三点。高拱、张居正、高仪3人奉明穆宗遗命尽心尽力辅佐万历皇帝,其中以张居正的功劳尤其突出;而权力不可忽视的冯保也尽职尽责,为万历皇帝心焦力悴;穆宗的贵妃李氏更不用说了,她是万历的生母,在万历即位后,被封为慈圣皇太后,她教子有方,与穆宗的皇后陈氏即仁圣皇太后相处融洽,积极配合着大臣们对万历的辅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说张居正,他不仅是首辅大臣,还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一直以来,张居正以其博学、处事精练、一心为国而深得人心。作为帝师,他更是煞费苦心地教导着万历皇帝,无论是在学习上、治国上,还是在生活上以及做人上,都时时引导万历皇帝向好的方面发展。

为了让万历皇帝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张居正还将历朝皇帝之乱的经验和教训编著成册子,配以简明的图案,试图让小皇帝能从中受到发,最终有一身治国安邦的本领。张居正还为万历皇帝精心安排了课程,从朝廷的用人之道到宫中的细小规矩,面面俱到。一般来说,万历皇帝正处在年少时期,应该最不愿意成天有人在身边唠叨,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他不仅没有厌恶反而还十分尊敬老师。当然,张居正虽然对万历皇帝关怀入微,甚至有时候也未免嗦,但是他很懂得君臣之道,对年幼的皇帝向来恭恭敬敬,甚至把10岁的皇帝比作自己的父亲。万历皇帝也很懂事,他一向尊敬张居正,向来都配合着张居正的一番苦心。

万历皇帝尊敬张局正,从来不摆出皇帝的大架子,一向以"先生"称呼,对于张居正的正确建议,也一向言听计从。甚至小小年纪就知道体贴臣民,他为了节省开支而放弃自己心爱的元宵灯会;张居正生病,他又亲自调制汤药要与其一起服用。得到了万历皇帝的尊敬与信任,张居正更加对其鼎力辅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万历初期的10年里,朝政焕然一新。内政上,推行考成法,以"尊主权,课吏职,行赏罚,一号令"的思路,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将内阁变为政治运转的中心,极大地整顿了吏治;经济上,清丈全国田粮,遏制豪强地主,并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适时地减轻了农民负担,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明朝的发展,增加了明朝的财富;在军事上,明朝还加强了军备整顿,平定了西南骚乱,并重用优秀的军事人才和爱国将领把守边关。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万历初期带来了一片大好势头。

当然,万历初年呈现出来的新气象,也并非张居正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万历皇帝深明大义的允诺,如果没有太监冯保与慈圣皇太后的配合,恐怕这些政策也未必能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刘备做了哪3件事 改变了他的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纵观《三国演义》,不难发现,三国人主个性鲜明。曹操狡诈多疑,孙权骑墙多变,刘备伪善寡断。曹操和孙权二人的评价还算不错,然而对于刘备,不管是作者罗贯中抑或影视剧的导演,在贬低刘备这方面都是口径一致。在小说家和影视剧导演眼中,刘备除了会打苦情牌和坏事外,似乎一无是处,没有优点,没有身为人主的威严和自信,

  • 是谁创造一夫多妻记录?历史记载娶妻44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妻子最多皇帝的妻子,是一个外围可宽可窄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宫里的女子(皇帝本人的亲生母亲及女儿除外)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但若是如此划分,则嫌太过宽泛。事实上皇宫里百分之九十的女子是不能得到皇帝垂青的,唐诗、宋词中有许多关于宫中怨女的描写。所谓“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

  • 袁崇焕之死与祖大寿:关宁铁骑立场存在疑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袁崇焕行事张扬,于是非议他的人遍布朝野。满清军队既兵临京城之下,非议他的声音更是响彻云霄。于是满清又趁机玩了一个反间计。俗话说:三人成虎。曾参是孔夫子门下道德修养最高的贤人之一。一天,有人对他妈说:“你儿子杀人了。”(其实是一个同名同姓的人干的)他妈说:“我儿子不可能干那种事的。”一会又来一个人对他

  • 秦桧后人: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全家投水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三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其子秦跃曾的妻子毕还珠已经80岁,为对清王朝效忠,不落于太平军之手,毕还珠率领全家投水而死,可谓死得壮烈。诗友们戏谑他姓秦,是秦桧的后裔,非要让他题对以记此游。秦涧泉略一思忖,挥笔立就:“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表达了自己忠奸分明,令在场人无不叹服。图片来源于网

  • 清宫扬州御档解密:劝降南明重臣史可法信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史可法死守扬州,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历史事件,然而,在已解密的《清宫扬州御档》(以下简称《御档》)中,鲜有提及史可法的,昨天,文史档案专家彭伟透露,顺治朝第一件至第五件《御档》,反映了这一时期各种政治势力的较量,其中涉及史可法和扬州,展现了明末清初这一特殊时期的历史瞬间。图片来源于网络《御档》揭秘劝降史

  • 清朝康熙大帝人生最后的日子如何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终于走完了他漫长的岁月里程,在北京畅春园溘然长逝。我们姑且跟随相关的记载,来看看康熙最后的几天是怎么度过的?《清圣祖实录》上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0月21日,康熙一行人前往南苑行猎。因为身体不舒服,康熙于十一月初七回到了畅春园。《永

  • 明朝戚继光如何凭借一柄钢刀成为民族英雄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戚继光是明朝出色的军事家,他带领戚家军英勇抗击倭寇,保卫国家,如今收藏在国家博物馆戚氏军刀即是戚继光英勇抗敌、大无畏精力的见证。军刀上部刻有“万历十年,登州戚氏”八个字。刀通长89厘米,柄长16厘米,外型大方,技术精深,钢质坚韧,尖利无比,显示出明代冶铁技术的高超水平。网络配图戚继光非常重视军刀的质

  • 武则天为什么信奉佛教?她支持佛教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624~705)是中国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唐代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名曌。14岁时,被选入宫,为太宗才人,以黯慧获宠。达宗死后,依制削发为尼。李治即位后,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永徽六年(674),被立为皇后。自当上皇后之后,就开始参预朝政。高宗晚年,武氏大权在握,专决政事。高宗崩后

  • 宋徽宗赵佶为何背弃百年盟约而联金灭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宋朝能够趁机收复燕云,恢复北方防线,在接下来如女真人的接触中可以更据有战略上的优势。更何况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宋太祖、宋太宗等人都未能做到的事情,如果自己做到了,那自己就将成为比宋太祖还要伟大的君主!这一切足以让徽宗心动。他马上召开御前会议,向群臣征求意见。不用说童贯、蔡京等人第一个同意,不打仗自己

  • 李治不是喜欢武则天吗 李治为什么还让武则天在寺庙苦苦等了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我爱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治和武则天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而他的才人武则天,却正值大好年华,芳龄二十五。自从李世民去世之后,武则天就过上了“灰色”的生活。李世民的一生,建立了诸多丰功伟绩,如果,他能多活二十年,那么,贞观之治的盛世繁荣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