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亨是如何登基帝位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何甘心退位

李亨是如何登基帝位的?唐玄宗李隆基为何甘心退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51 更新时间:2024/1/18 21:34:00

李亨灵武非法登基,唐玄宗李隆基为何不起兵讨伐,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李亨私自在灵武登基,李隆基不但没有讨伐,还给儿子补发了继位的合法程序,自己则退居二线做了太上皇。李隆基这么做到底是心灰意冷?还是缺少本钱?都沾点边,但都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再出现内耗,大唐必亡!晚年的李隆基终于又英明了一回!

安禄山攻破长安后的大唐危局

安禄山的造反完全出乎李隆基的意料,可以说大唐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安禄山打了个偷袭,这就是安禄山起兵初期势如破竹的原因。

潼关失守后,长安已经门户大开。自知大势已去的唐玄宗,带领部分皇家子弟和后宫人员,仓皇出逃。

唐玄宗末年,大唐的中央军本来就出于弱势,在潼关之战中仅有的一点兵力丧失殆尽。两京失守,皇帝逃往,安禄山登基,按正常逻辑,大唐即使不算亡,也是个流亡政府了。如果安禄山不犯错误,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接下来可能就是大唐最后的残阳。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我们对照一下南宋、大明的灭亡,就会发现,大唐此时比南宋、大明还要窘迫!南宋起码还有民心,大明起码还有重振人心的南明政府,大唐还有啥?

有人说,还有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等忠臣和各大节度使。对,也不对!其实那时候从军事实力上唯一可以抗衡安禄山的,只有各大节度使了。可问题是,山河破碎的情况下,朝廷对节度使还剩下多少号召力?肯定有不少人坐上墙头两边看,与其吊死在李唐一棵树上,何不拿手上的资本,取媚于新主子!

这种潜在的危机如果不清除,大唐最后的一点抵抗力量,恐怕就是安禄山的捧脚汉!

李隆基已经不是重整山河的最佳人选

不大乐观的是,节度使们缺少继续效忠李唐的充足理由,满天下都知道,国家弄到这个程度,坐在金銮殿上的老皇帝,才是罪魁祸首,是他亲手毁了大好山河,是他把百万生灵推入死地。此时的唐玄宗,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他的神话已然破碎!

在马嵬坡,有个叫郭从谨的当地老人,直言不讳地当面批评李隆基远贤臣、近小人,听信谗言,导致国破家亡。

一个乡间村夫,竟然都用这样的语气指责皇帝,此时的李隆基不再是龙,而是一条蚯蚓,他不再是万人敬仰的神!

帝制时代,皇权的神圣是政权稳定的一部分,打碎神像的李隆基,他的统治基础其实已经没了!那些政治中心的节度使们不比郭从谨更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为何说,此时的大唐,比南明和南宋还要难的原因——人心散了,唯一法人代表遭人唾弃了!

实际上,李隆基也已经颓废到只剩下逃命的念头,这时候,即便他发出征讨安禄山的指令,一定不会有任何效果,甚至沦为笑话!

李亨灵武登基是大唐还魂的转折点

对眼下的形势,我觉得除了李隆基本人,大多数人都心知肚明。

马嵬驿政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事变绝不是针对一个女流杨贵妃,其目标直指唐玄宗。如果不是陈玄礼坚持不伤害唐玄宗的利益,恐怕马嵬驿就是李亨的登基地点,甚至有可能杨贵妃不是一个人孤单单地躺在那里!

陈玄礼虽然坚持维护李隆基最后的尊严,在政治立场上,他选择了与李亨站在一起。连陈玄礼和高力士都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可见人心对李隆基失望到什么程度!

虽然经历了一个小波折,李亨还是顺利地在灵武登基。可以说,李亨登基,是大唐逆转安史之乱的开端,大唐从这一刻起,才恢复了真正的精神核心的存在,各路节度使有了主心骨,全民对抗安禄山的统一战线终于重新建立起来。

从后来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我们发现,李亨也谈不上明君圣主,包括后来的唐代宗李俶,能力都不咋地,他们的昏招,导致安史之乱平定的时间节点一拖再拖。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李亨灵武登基,最大的作用不在于其个人能力,而是对全民的精神动员,这一点恰恰是李隆基丧失的东西。

沉重的打击让李隆基终于有所醒悟

李隆基为何不反抗儿子的擅自登基?

心灰意冷吗?有一点,李隆基在长安出逃前,就曾经打算禅位给李亨。一个曾经一手打造了盛唐的帝王,又亲手毁掉了自己一辈子缔造的辉煌,垂暮之年的李隆基,心中的悔恨和无力回天的悲痛,让他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

没有反抗的资本吗?跟这个有一定关系。假如李隆基宣布李亨非法,正式发出讨伐诏书,我觉得肯定会有人响应,但是人数不会太多,至少说李隆基的本钱太薄,取胜基本无望,反而自取其辱。

不过,我更愿意相信,李隆基从安史之乱爆发后就有所反思,到马嵬坡事变发生后,他就已经明白了天下人心所向,他也知道自己已然成了众矢之的,所以,在付出杨贵妃性命为代价后,他只能眼睁睁地看李亨放单飞,那一刻他心知肚明,李亨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下。

假如李隆基选择父子同室操戈,不光没有取胜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大唐凝聚在一起的唯一契机将彻底丧失。四分五裂,人心涣散的结果,得利的肯定是安禄山,那样的话,大唐真的没救了。

李隆基想明白了这个问题,既然自己没机会了,也没有心力了,与其被安禄山侮辱,莫不如做得大器一点,即便受辱于儿子,至少儿子还有机会替他把安禄山之辱的仇恨报了。

所以,当李亨登基的消息传来,李隆基一点没感到意外,他甚至一直都没跟两位亲信,陈玄礼、高力士沟通过马嵬坡事变的事,直接一纸诏书,宣布禅位于太子李亨,自己退位为太上皇,给李亨补全了登基的合法手续。

可以说,李隆基的这个决定非常重要,他的这个举动,让李亨的政变合法了,这种祥和的气氛,让全国上下的凝聚力再次得到强化,对安禄山集团起到了沉重的打击效果。

李隆基年轻的时候,表现出一代圣主的蓬勃朝气,年老之后的颓废,又让自己变成了昏君。安史之乱的打击,让李隆基在痛苦中醒悟,宣布禅位李亨,支持李亨成为抗击安禄山的精神领袖,给他的一生,总算画上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在夷陵之战后,为何不先收回荆州,再北伐曹魏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为什么退兵,诸葛亮为什么执意北伐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的诸葛亮的文章。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另外两场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章武元年(221年

  • 孝庄太后辅佐了两位皇帝上位 孝庄为何不自己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玉儿是不是孝庄太后,历史上的孝庄皇后简介,太后废立皇帝

    对孝庄不称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孝庄出生于蒙古贵族,是黄金家族的后裔,而且美貌过人,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嫁给了皇太极。她所处的时代是满清发展的重要时期,不仅要面临宫廷的争斗,还有明朝和李自成这样的外在对手。但是孝庄却极其的沉稳和果敢,辅佐了两个幼帝,为国家的稳定和

  • 吕布堪称汉末时期的第一猛将,为何会死得那么早?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布为什么名气这么大,吕布为什么先被缢死,吕布真的有勇无谋吗

    吕布是三国时期的第一猛将,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算得上是盖世英雄。但就是这样的人物,却没有人收留,最终落得被缢杀的悲惨结局。其中原因有三,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名声坏了:吕布的坏名声,主要因为其不忠。吕布开始跟着并州刺史丁原干,丁原任命吕布为主簿,对他也很亲

  • 隋文帝后宫中为何只有一个皇后 杨坚是真的怕老婆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文帝有几个妃子,隋文帝杨坚有多少个妃子,杨坚真的没有妃嫔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隋文帝杨坚娶老婆,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杨坚是个很出色的皇帝,他是第四个完成了统一大业的皇帝,在登基之后注重民生,实行改革,创立了很多影响后世的政策和制度,在他的努力之下,迎来了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当然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他和皇后独孤氏的爱情故事,一个皇帝的后宫却只有这一

  • 历史上真实的姚平仲是个什么样的人?史上最怕死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善终的名将名臣,历史上不出名但很厉害的名将,历史包拯是什么样的人

    大家好,说起姚平仲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宋朝是被少数民族欺负最严重的朝代,不论是北宋还是南宋,从皇帝到大臣,投降派占了大多数,只有少数人不愿臣服,比如岳飞、杨业等,他们都是将军的抗敌派,但结局并不好,但在北宋末年,有一位特殊的抗金将军,扬言要把金军杀得片甲不留,可自己却十分怕死,打了胜仗还要逃

  • 赵佗奉秦始皇的命令南征 赵佗为何跑到国外做起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给赵佗的诏书,秦始皇不让北上勤王是真的吗,秦始皇给赵佗的圣旨原图

    对赵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不一样的地位,他统一了中国,成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野心仍然非常大。于是开始打起了越南的主意,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两个人率领50万大军攻打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便被

  • 檀道济一生战功赫赫,他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一生只爱你李志高结局,用一生去爱你大结局,庄聚贤的武功为什么突飞猛进

    每当一提起檀道济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宋朝(非赵匡胤建立),因建立者为刘裕,故称刘宋,又称南朝宋,是著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政权。刘宋的起源是因为东晋后期,朝纲腐败不堪,地方军阀割据,其中,桓玄率先反叛司马家族统治,攻入建康,建立楚朝。而出身草根的刘裕抓

  • 宋代皇帝礼遇文臣 高宗学问安敢望士大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仁宗尝与宫人博才,士大夫是什么官,北宋士大夫

    宋代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就,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是统治者的开明。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论”的内藤湖南说,(宋代)“君主再不是贵族团体的私有物,他直接面对臣民,是他们的公有物”,在平民社会,君主的个人价值取向,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影响更为直接。虽然为了一家一姓利益,把脑筋动到极致,但是赵匡胤在后人

  • 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的皇帝是哪位,历史上有岳飞吗,岳飞为什么惨死

    古人无“民族”意识,何来“民族英雄”?梁启超等人相信“民族主义救中国”,遂引进、宣传近代“民族”概念先秦历史文献中没有“民族”这个词汇。先秦时代所谓的“族”,多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族、宗族。《左传》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所指乃是宗族、部族。先秦之后、晚清之前的历史文

  • 太后谈房事:先帝全压我身上 重量分散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后太八卦小说,汉明帝,鲁仲连义不帝秦原文及翻译

    《战国策·韩策》里,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黄最雷人的一段外交辞令。网络配图韩国是秦国的政治盟友,楚国攻韩,韩国派人向秦国求救,秦国屡不发兵救援,派出了一批批的使者都毫无音讯,后来派出了高手尚靳,说出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当时秦国实际掌权者秦宣太后召见了韩使。宣太后说:“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