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宝藏之谜:闯王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

李自成宝藏之谜:闯王李自成到底死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917 更新时间:2023/12/8 9:18:32

李自成生死之谜: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寺内遗有与此说相关的一些碑记塔铭、诗文残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宫廷玉器在内的许多遗物,包括在1980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诸多文物。这些无疑构成了此说的有力佐证。

网络配图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寺内遗有与此说相关的一些碑记塔铭、诗文残板,以及奉天玉和尚的骨片和包括宫廷玉器在内的许多遗物,包括在1980年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诸多文物。这些无疑构成了此说的有力佐证。

何的说法也是有关“闯王”出家的最早记载。据言,何曾到夹山进行考察,见到了一位服侍过奉天玉和尚的、口音像陕西人的70岁老和尚,他告诉何,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初年来寺的,并取出其画像。据说画上人酷似史书所记李自成的模样。有人根据李自成曾自称“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断定“奉天玉”即“奉天王”多一点,是为隐讳。而奉天玉和尚墓葬中发现的骨灰和砖刻《塔铭》,墓葬中,其弟子野拂所撰碑文及有关文物,都与何之文相印证。据持此说法的人推测,“野拂”就是李过,李过就是李自成的亲侄儿李锦,由此可证,被野拂精心侍奉的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在夹山寺里还发现了记述奉天玉和尚《重修夹山灵泉禅院功德碑》(康熙碑)和《重修夹山灵泉寺碑坛》(道光碑)及密藏墙洞的《支那撰述》、咏梅残版和野拂撰文残碑、野拂墓碑、闯王令牌、临澧蒋家传世文物、6枚“永昌通宝”铜币、7个“西安王”铜马铃,更有夹山寺地道地宫密室发现的石雕龟形敕印。敕与诏一样,都只有君王才能使用,一般人是不能用敕和诏的。敕印与奉天玉诏这一切似乎进一步证实了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本人的事实。

网络配图

持此说的另一依据是从战略推理上得出来的,认为李自成去当和尚,是为情势之所迫,是为了联明抗清。当时,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的主要敌人,已经不再是明朝的势力,而换成了气势汹汹的清军。抗清已成为了当务之急。联合国内的其他武装力量便也显得举足轻重了。当时可以联合抗清的,只有唐王朱聿键手下的湖南何腾蛟。但与何腾蛟谈判,部队必须交何指挥,而何是唐王的宰臣,李自成则是皇帝,这在情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况且,李自成逼死了崇祯皇帝,深恐唐王不能谅解。于是,李自成遂采取假死、隐居的做法,巧妙地回避了矛盾,让皇后高氏和李过出面与何腾蛟联合,共同抗清。

然而,反对“逃禅说”的学者认为此说是经不起推敲的:奉天玉和尚虽然确有其人,但据塔铭记载,奉天玉曾历经清要。何为清要?《朝野类要》卷二曰:“职慢位显谓之清,职紧位显谓之要,二者兼之,谓之清要。”李自成则与清、要毫无干系,塔铭的作者刘萱为明朝遗臣,他是忠于大明朝的,怎能为农民领袖李自成写铭记功呢?这是无法理解的。况且,在1982年冬湖南慈利县新发现的《野拂墓碑》中有“久恨权阉……也逐寇林……方期恢复中原”等词句,这也表明野拂是痛恨宦官的明朝武官。而野拂对奉天玉和尚事谨慎的态度也说明他们之间关系的密切,同时说明奉天玉可能也是明朝遗臣。有记载说,奉天玉乃是顺治年间从四川到石门县夹山寺的云游和尚,他初到夹山,见古刹破败,便抛头露面、沿门托钵,求乞多方支持,以修复寺庙。若果然是自成逃禅隐居于此,怎能如此张扬,不懂得保密呢!

网络配图

其实在四月下旬,大顺军主力行进到距离江西九江不远的地方就被清军又一次追上。一通混战之后,清军攻入了大顺军的老营,将汝侯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位叔父(赵侯、襄南侯)以及一批将领家属俘获。这一突然事变使得大顺军将士的士气大沮。由于清军已经追击到九江一带,大顺军东下的路途就有可能在长江下游被截断,因为这时清军的东路豫王多铎部正在取道河南归德府、安徽泗州向南京迫近,随时有可能回师而上对大顺军实施包围。李自成于是很敏锐地觉察出这一点,改变战略,掉过头来准备穿过江西北部转入湖南。于是在途经湖北通山县和江西宁州(今修水县)交界的九宫山下的时候,李自成本人发生了意外。这一幕一定是惊心动魄的场面,在明、清两方的文书里面则都有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活人殉葬第一人竟不是秦始皇 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始皇陵殉葬了多少活人,殉葬最多的皇帝,秦始皇废除殉葬制度

    殉葬源于我国上古奴隶制社会,一开始用活人殉葬,周朝以后推行“仁政”,对殡葬制度实行了改革,“人殉”得以废除,奴隶主死后改用土偶和草人殉葬,“俑殉”取代了“人殉”,以俑殉葬应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为推动社会进步、惠及于民的好政策,却被早于秦始皇460多年的秦武公彻底“改革”掉了。据《秦本纪》

  • 她是太平天国里最神秘的女人让清军闻风丧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太平天国失败后女子命运,新太平天国,清朝太平天国兵力对比

    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早已缓缓落下了帷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是中国历史上仍然算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很多人眼里战争是男人的世界,然而仍然有那么一批女性,以战斗的姿态,登上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舞台。这些女子,最初都是义军将士随行的家眷,但为了管理方便,便被集中起来,形成了一支女子军队,她们的出现,多多

  • 历史揭秘:王安石变法失败是因为宋神宗不给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安石导致了宋朝灭亡,宋神宗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与北宋灭亡

    在说了半天王安石与“熙宁变法”之后,让我们还是把镜头更多地对准宋神宗赵顼。在历史的镜头下,我们看到这位虽年纪轻轻但却少年老成的大宋第六代皇帝自登位那天起就显得很是有些忧心忡忡,心力交瘁。也难怪,大宋这家百年老店此时已经百弊丛生,甫一即位,便有那么多棘手的矛盾等着他去解决,有那么多的迷津等着他去指点,

  • 关羽失荆州不是大意 竟然是有预谋的安排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关羽丢了荆州,关羽为啥大意失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

    桃园结义,后世赞颂。然关羽失荆州,腹背受敌,刘备却没有发过一兵一卒去救援!直至关羽殒命,这其中是何原因呢?而刘备和关羽私下关系又有多少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关羽世之虎臣,功多而无罪状,除之则不足,不除则易世(指刘禅登基)所不能御,故不惜以荆州之全土假手于吴人,以殒关羽之命”这是清末思想家章炳麟先生对关

  •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权竟是被刘伯温预测出来了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为什么能成功,刘伯温资料,朱棣和刘伯温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奇怪的一个朝代,他在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首都便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从此有了两个京城,两个直隶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来源于朱元璋死后的一场兵变——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所发动的一场兵变。但是最令我们感兴趣的朱棣所发动的这个兵变早在朱元璋统治时期就被人成功的预测到

  • 天国一梦金陵恨:一女子左右了太平天国的沉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太平天国失败后女子命运,太平天国下场有多惨,新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称为是千百年来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它前后持续了15年,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除了靠那洪秀全及手下一批得力干将外,其义妹洪宣娇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位美女的一举一动都和太平天国命运的沉浮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信?请看如下。图片来

  • 胤祉因为在胤祥丧仪上不显忧色被削爵幽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胤祥为什么被圈禁十年,十三阿哥胤祥,允祥胤祥

    康熙九子夺嫡中的三阿哥胤祉,其实在这个夺嫡的过程中参与程度并不高,只是在早期站在废太子胤礽阵营,在大阿哥胤禔和二阿哥胤礽都被幽禁之后,就基本已经退出了夺嫡风波,远离朝廷斗争。然而即使如此,在雍正朝的时候,他也未能逃过削爵幽禁的命运。其实刚开始,雍正只是以胤祉与废太子向来亲睦为由,将胤祉发配到遵化的马

  • 同是大唐王爷他战功堪比李世民因此事不能登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建立之初,政局动荡,在天子脚下有着许多的割据势力,他们各自为政,雄踞一方,谁也容不下谁,然而弱小的李唐王朝能从中脱颖而出,统一天下,其中必然少不了太宗的功劳。可太宗功劳虽然很大,但却不是最大的,因为在偌大的朝廷之中,就有一个人的功劳可以跟太宗媲美,也就只有这个人敢跟太宗叫板战绩,他便是李孝恭,凌

  • 十公主一出生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十公主后半生为何过的十分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第一章重生万千宠爱的公主,女主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说,命运最悲惨的公主

    对乾隆和十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今我们回看清朝历史,在众多的皇帝之中,恐怕就属乾隆人气最高。各种电视剧、电影、小说中对于乾隆的描写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历史上真实的乾隆,用考古学家的话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盖章狂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在很多珍贵文物上都

  • 刘邦得知留下吕后的危险 刘邦为何不杀吕后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为什么不救戚夫人,刘邦和吕后的故事,刘邦为什么不杀雍齿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杀吕后,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众所周知,吕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刘邦死后,吕后杀死了戚夫人和刘邦的三个儿子,严重威胁了刘氏的统治。吕后杀韩信、彭越何等果毅,刘邦也知道留着危险的吕后对刘家子孙是什么后果,但为什么刘邦没有杀掉吕后呢?吕雉在项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