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庞涓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要自杀?

历史上庞涓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要自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465 更新时间:2024/1/23 22:08:31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庞涓为何选择自杀,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卫生部门基建工地上,工人偶然发现了一处古墓葬,随后考古部门介入,挖出了两座汉墓,出土了一批竹简,考古专家初步研究之后,立即高度重视,因为竹简的内容非常不简单,在印证历史的同时,也颠覆了不少历史。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不仅具有重大历史研究价值,而且还证实了很多历史,比如证实了孙武、孙膑是两个人(此前有质疑孙武是否存在)。

考古专家在研究孙膑相关竹简时,还发现部分内容颠覆了围魏救赵的历史,有学者研究之后感慨:难怪在后来的马陵之战中,庞涓会选择自杀,而不是投降。

公元前354年,由于赵国攻打卫国,而卫国又是魏国的保护国,于是魏国庞涓率领大军进攻赵国邯郸,赵国岌岌可危。在这一背景之下,齐国实行“围魏救赵”之计,以达到救赵的目的。

当然,在齐国眼里,赵魏两国血拼最好,这样可以削弱竞争对手。之前,由于吴起改革,在魏国实行“武卒制”,所以魏国就犹如后来的秦国,属于战国第一霸。显然,这对齐国崛起不利,自然希望赵国最好血拼魏国,于是邯郸被围一年多才出兵8万救赵。

在围魏救赵这一战中,齐国和魏国只打了一仗,这就是桂陵之战(位于今天河南长垣县西南)。魏军庞涓在攻克邯郸之后回师救援时,遭到齐国孙膑设伏。但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根本就没有提及庞涓。

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魏国首都)……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离开)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然而,在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孙膑兵法·擒庞涓》上,记载的内容却颠覆了围魏救赵这一段历史。

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之,示之寡。”于是为之。庞子(庞涓)果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擒庞涓。

按照这一记载,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就已经俘虏了庞涓。或许因为国家利益需要,所以齐国并没有杀庞涓。

学者杨宽的《战国史料编年辑证》中记载,公元前352年,魏国击败齐国大军,于是在楚国调停之下,各国停战,应该是这个时候齐国放回庞涓。

更为重要的是,从《孙膑兵法·擒庞涓》中记载的“弃其辎重,兼趣舍而至”,说明庞涓率领轻兵追击到桂陵,从而被孙膑击败,而不是司马迁记载的“齐与魏战于桂陵,大破梁军(魏军)”。

因此,魏国实力损失很小,齐国还不敢轻易惹怒魏国,所以有些“低三下四”。显然,《孙膑兵法·擒庞涓》的记载,更符合当时的逻辑。如果齐国大败魏军,消灭魏国8万主力,还用害怕魏国吗?

学者杨宽的书中,也提到了这么一点,即:桂陵之战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

13年后,魏国和韩国发生了一场战争,韩国兵败之后,向齐国求援。于是,孙膑和庞涓两人再度碰撞,这一次发生的战争叫“马陵之战”。孙膑先在树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在马陵道两旁埋伏万余弓箭手,约定说“暮见火举而俱发”。

随后,庞涓至此,一切皆如孙膑所料。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庞涓自知败局已定,于是拔剑自刎,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然而,为何桂陵之战中,庞涓不自杀,而在马陵之战中自杀?有学者指出了两个原因,或许道出了庞涓自杀的真相:庞涓本就对不起孙膑,被俘一次还可以理解,如果被俘两次,估计庞涓内心也过不去吧,毕竟如果庞涓真选择苟活,孙膑也无可奈何;桂陵之战中,魏国主力还在,但马陵之战中,庞涓知道魏国主力将损失殆尽,也无颜面再活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高昙晟是什么人?曾率领五十名僧人造反做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高昙晟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喊出了许多普通百姓的心声:人人平等,不分高低贵贱;只要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句话的激励下,泼皮无赖的刘邦成了大汉的开国皇帝,穷苦农民出生的朱元璋开创了大明江山,奴

  • 武则天被打入冷宫后,她是怎么傍上太子李治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话说武则天入宫后,因一次驯马事件而暴露“野心”,结果被唐太宗李世民打入了冷宫。李世民对武则天冷若寒蟑,但被雪藏的武则天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相反,她开始寻找新的方法和途径,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到自己“出人投地”的目的。而新上任

  • 她是皇太极的妃子,怎么最后嫁给了多尔衮?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一提到皇太极五宫后妃,大家最熟悉的要数永福宫的庄妃布木布泰(大玉儿)了,因为布木布泰后来成为清初政坛一位举足轻重的女政治家,即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然而,五宫后妃之中最不起眼的一位却被我们所忽略了,她便是衍庆宫的淑妃。淑妃,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来自蒙古阿巴垓部,父亲是阿巴垓部的首领塔布囊博第塞

  • 他是五虎将中的菜鸟?来看看真实的三国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乱世之中,最不缺少的就是争相出现的英雄豪杰!在我们古代历史上,每逢乱世必然会出现雄主英豪来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历史英豪大将,都是具备绝对的才华和能力的。我国东汉王朝末期的三国历史上,就有位十分出名的英勇大将;他的真实实力就与他在历史中记载的威名相差甚远。虽说他的能力比之一般人是要

  • 李渊为何是最悲催的皇帝?竟被自己的儿子逼着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建立后,李渊当上皇帝,成为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都在摩拳擦掌为了皇位相互较量着。最终,随着争斗愈演愈烈,玄武门之变发生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玄武门之变,一场手足相残的惨剧,公元前626年由李世民发起,那场惊心动魄的惨剧隐藏在种种史料典籍的字里

  • 魏惠王是如何错失掉商鞅和孙膑这两位人才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魏惠王是如何错失掉商鞅和孙膑这两位人才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国“轮番称霸”的过程,也是英雄和人才崛起的过程,枭雄称霸之路无不是重用了一位或者几位“能臣贤将”,说到底就是用对了人才,因此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人才是发展的永久命题。春秋战国时期有

  • 都说虎父无犬子,三国名将的后代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三国里猛将云集,可是大家都知道“虎父无犬子”这句俗话,那么这句话是真的吗?有什么根据吗?下面我就要用三国名将的儿子们,开证明这句话其实是不太真实的。第一名将关羽,他是刘备的结拜兄弟,是蜀汉最出色的将领之一,他可以在千军万马当中取得颜良的首级,而且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他的成就。可是他的两个儿

  • 揭秘:三朝元老张廷玉为何不受乾隆待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乾隆并不是登基后直接驱逐张廷玉的,而是张廷玉屡次触及乾隆的逆鳞,致使老臣张廷玉被罚俸贬职,在家中郁郁而终。张廷玉自幼聪明好学,年纪轻轻就已经学富五车了,并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考中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就升任四品官员(其中大部分是他的真才实学,还有一部分是他身为宰相父亲的引荐)。之

  • 房玄龄在玄武门之变中扮演什么角色?功劳竟被定为一等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另说名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积极

  • 曹操为何要建筑铜雀台?真的是用来金屋藏娇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铜雀台。公元810年,唐朝诗人杜牧与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时以赤壁为题做了一首诗《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军战船,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