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忠诚如狗一样的鳌拜 康熙为何非要杀他不可

忠诚如狗一样的鳌拜 康熙为何非要杀他不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699 更新时间:2024/2/5 1:13:37

由于香港大作家金庸先生的一部《鹿鼎记》所起到的作用,再加上电视连续剧的推波助澜,小康熙扳倒权臣鳌拜的故事,在坊间不胫而走。但是这种骗局,也只能是糊弄糊弄不懂历史的人,但凡有谁站出来问一个究竟,事情一下子就露馅了。

史书上说:鳌拜这厮,忒不像话,他欺君罔上,横行霸道,广结党羽,剪除异己……

此前小顺治留下来的经营班子,除鳌拜之外,另有正黄旗的索尼。他是负责内务府的,主要是统领秘密警察,朝中的政治斗争轻易插不上手,所以成了四朝不倒翁。

领导班子中第二位,是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他以前曾犯过严重的政治路线错误,是多尔衮的心腹,后来多尔衮“反皇帝集团”被一举打掉,苏克萨哈与多尔衮划清界限,反戈一击,重新赢得了朝廷的信任,并进入了本届经营班子。

网络配图

领导班子中排第三位的,是镶黄旗的遏必隆。这是一个郁闷人,最不善于和同事们搞好关系,老是遭受排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小顺治临终前提拔了他,他当然得竭诚效命。

领导班子中,鳌拜排在第四位。但他却是皇太极家的元老,把他放在领导班子里,目的就是监视另三位领导,对此,鳌拜是非常清楚的。

这四个老头,曾经在顺治的灵前发誓,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不计私怨、团结一致地辅佐小康熙,等发过誓之后,领导班子里的班长索尼就找了个没人地方躲了起来,谁也找不到他了。老三遏必隆一瞧这架势,老大躲了,那我也把嘴巴拿麻绳扎起来得了。于是他在以后的领导班子会议上,除了举手支持之外,多余的一个字也不说。另两位班子的成员,鳌拜和苏克萨哈,两人一看索尼和遏必隆都躲了,心里顿时发毛,要知道他们两个以前可是生死仇敌啊。当年鳌拜在议正王公大臣会议上挥舞刀子,他的对手就是苏克萨哈,这仇结得年头太久了……看明白了吧?小顺治只是郁闷,却一点也不傻,他故意将这两个生死对头拴在一个槽子上,能不引起乱子来吗?

鳌拜和苏克萨哈,都害怕因为自己的暴脾气,在班子里引发冲突,影响到班子的和谐与稳定。于是鳌拜就和苏克萨哈商量说:“老哥,我现在越看你越不顺眼,真想一刀宰了你……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啊,要不咱们想个办法,解决一下吧。”

想个什么办法呢?联姻吧,你把女儿给我儿子,我把丫头送给你家小子,这一招,应该不会不管用吧?于是两家联姻,俩老头坐在一起喝喜酒……多美,这样多和谐。

网络配图

喜酒喝了之后,乱子就来了。史书上说,就在小康熙13岁那一年,由鳌拜主持,将20年前多尔衮的正白旗从皇太极家的正蓝旗里那里抢过去的地,再划拨过来。这件事构成了鳌拜与苏克萨哈彻底决裂的因由,鳌拜这样做,实际上是有着充足理由的。一来他是皇太极家里的老人,当年正蓝旗的地被多尔衮抢走,现在正蓝旗的兄弟们都眼巴巴地等着他主持公道呢,他要是不管这事,正蓝旗的兄弟们不乐意不说,孝庄皇太后和康熙也不乐意……养条狗还知道看家呢,养了你鳌拜,就任由皇族被人欺负,你连个屁也不敢放?

可以料想的到,在鳌拜的案头上,要求返还被多尔衮抢走土地的诉状,铁定是堆成了小山堆。而且上访的人员,估计也少不了,这让鳌拜能不考虑这事吗?

在其位,谋其政。那就给正蓝旗平反吧,鳌拜想。

没承想,这一平反,乐子可就大了。正白旗的户部尚书苏纳海、汉军镶白旗的直隶总督朱昌祚,以及汉军镶白旗的保定巡抚王登——这些人都属于多尔衮当年冤案的受益者,蓝旗被抢走了的地,都在他们家里呢——三个人合伙跳起来,坚决反对鳌拜平反冤假错案。说明白了,一是维护他们自己的利益;二是防止拔出萝卜带出泥,万一平反的政策一落实下来,自己迟早也是个吃不了兜着走。

鳌拜当时一瞧这哥儿仨,顿时就乐了,“这可倒好,找还找不到你们几个呢,想当初多尔衮得势的时候,你们把我们皇太极一家都给欺负成啥样了……斩!”

网络配图

史书上说,鳌拜公然“矫旨”,以藐视上命为由,将多尔衮时代的旧党一并肃清。

“矫旨”又是个啥意思呢?意思是说,这不是康熙的意思……可康熙刚刚13岁,还没有亲政,鳌拜是有处置权的,这又怎么说成“矫旨”了呢?

一定要说成“矫旨”。不说成“矫旨”,到时候康熙有什么理由干掉鳌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后宫女人的生活:后妃们的情感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每一个皇帝都有三妻四妾,一般而言,大家都会皇宫富丽堂皇,后妃们锦衣玉食,养尊处优,生活极尽奢华,其实后宫生活远非想像中的美好。《红楼梦》里贾元春说的好:“想当初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见不得人”,指后宫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几乎与世隔绝。后宫生活是封闭的、禁锢的、压抑的,稍有不慎就可能触犯

  • 他的功绩不逊于秦皇汉武 却被儿子坑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一统六国再造乾坤,四海归一,成为至高无上的始皇帝,然而秦朝统一天下仅仅只传了两代而亡,没能继续挥写秦始皇的丰功伟业。到了汉朝,汉武帝的出现让世界都知道在东方有一个汉人民族,大汉国威远震世界,一个强盛而大一统的国家奠定了华夏民族在中国大地上的权力。乾坤流转,四百年汉家天下走向末路,黄巾揭竿而起,

  • 西楚霸王项羽的性格特点 自信过头而错失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失察:韩信的寒心项羽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他是 “西楚霸王”,是一个军队的主帅,换句话说,他是西楚国的一把手。处于这样显赫的地位,又怀抱着称霸天下的雄心,他有一个重大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考察和决定自己手下的哪些人可堪重任。网络配图比如韩信。韩信开始是跟着项梁的,项梁死后归了项羽,他在项羽手下干过,提过不少

  • 楚汉争霸风云录 楚汉骄雄刘邦为何认“龙”做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是中国第二个封建王朝汉朝的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他在中国历史上算得上是一位“大器晚成”的帝王(约50岁左右才当上皇帝)。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粗略算一下,在他身上可以找到五宗“最”——中国封建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中国历史上最会用人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最为豁达大度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

  • 他有千秋之功却被称昏君 冤枉还是咎由自取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隋炀帝杨广,他的谥号,是怎么来的呢?是他的对头唐高祖李渊起的,意思是“好内怠政,外内从乱”,属于最差的一类谥号。事实上,杨广的“炀”是他独享的,中国历代君王,只有一个炀帝。隋炀帝这个君主,真的如史书和后世所言,是个一无是处的昏君吗?可以这样说,隋炀帝可称为一个暴君,但是绝对不是昏君。他今天的坏名声,

  • 屈原之死:是傻还是人格魅力的展现?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苦雨凄风,涛涌浪起,悲情的汨罗江终于接纳了这一个走投无路的孤高灵魂。一个把“生”看得很重的人,大约都不会像他那么傻,但恰恰是屈原自傲而狂放的性格迫使他不得不走那条绝路。网络配图年轻的屈原有过一段得宠的辉煌史,楚怀王待之若上宾,“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手中握有内政外交的

  • 曹操墓中两具女骨会是谁:15位妻子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两具女骨,其中一个有不完整的头骨,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髋骨保存比较好,性别特征比较明显;另外一个女性头骨保存完整,有带牙齿的下颌,部分肢骨和体骨。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鉴定专家王明辉博士鉴定:两个女骨,一个年龄约50岁(一开始公布时称“40岁”),另一个约20岁。如果说60岁男性遗

  • 为姐弟恋殉情的大明天子:最痴情的皇帝明宪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成化二十三年,紫禁城里的太医个个忧心忡忡,眉头紧锁,朝臣从他们的表情可以判断出,皇帝恐怕撑不过这几天了。大明朝已经连续四代皇帝都不过45,现在记录又要扩大,真是够悲催的。病榻上,明宪宗正经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病魔蚕食着他为数不多的时间,一切都将结束了,尽管知道这一天总是会来的,没想到这么快。虽

  • 揭秘吕不韦:杂家吕不韦为何终落自尽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长期以来,大家都认为秦始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有人说他英明、伟大,统一了全国,成为“千古一帝”,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皇帝的鼻祖;有人说他专制、暴虐,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一生做尽了坑害老百姓的坏事,是古今少见的大暴君。不论是褒是贬,总之认为他一定是个有性格、有主见、有胆识、有决断的人物,怎么会是一生受制

  • 秦始皇为什么苦苦追寻找长生不老药一辈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清,是重庆地区的一个寡妇,同时也是一个贡矿的矿主,算得上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民营女企业家。她和秦始皇之间存在着非比寻常的关系,在《史记》中就专门记载了这个奇女子。她的家族凭借丹穴山贡矿,赚尽天下财富,成为富甲一方的名望家族。网络配图何处此言呢?因为在《史记》中,清楚的使用了“礼抗万乘,名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