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痴情太子耶律倍与高美人的凄美爱情

痴情太子耶律倍与高美人的凄美爱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289 更新时间:2024/1/16 12:00:29

医巫闾山,满语意为翠绿的山,今称闾山,地处辽宁省北镇市境内。尤喜它的另一个古名,无虑山。脱红尘之羁绊,入画中之仙境,无虑无忧,无虑山。隋、唐、元、明、清,历代统治者在这里多有盘桓。当然,遗迹最多的还属辽代,萧太后陵、耶律倍陵都在此处。尤其是辽太子耶律倍,在这里,认识了他魂萦梦牵相携终生的伴侣。从此,辽太子三追高美人的故事便在民间传说中一唱三叹。 一只白兔引发的情缘

在闾山主峰望海山附近的山坳里有一处古行宫遗址。虽说是宫殿,但经过岁月的剥蚀,只留下了一段山石垒砌的墙根。夏天至此,绿树、蝉鸣、鸟叫,空谷幽寂;冬天至此,败草、枯树,便给这幽寂更添加了几分荒凉、萧索。如果不是有备而来,万万不会想到这里便是耶律倍所修建的高美人行宫。多少舞榭歌台,雨打风吹去……

网络配图

高美人,名高云云,汉族行医人家的女儿。一天,高父一如往常行医出门。云云做完家事后,便拿起弓箭到山中打猎,要给父亲的午餐添加几分野味。

高云云纵马穿梭林中,远见一只肥肥的大白兔。她搭起弓,瞄准了白兔,嗖的一箭射出。那一瞬间,她万万想不到,此箭一经射出,她便也陷进了别人的追逐中,一生难逃。

耶律倍此时正在山中狩猎,侍从们误把云云射中的兔子当成了太子的猎物。正当侍从们欢呼着太子的箭法高超时,突然,一红衣女子骑马飞奔而来,高喊:“那猎物是我的! ”说着,红衣女子一个探身,从侍从手中夺过兔子,便打马飞驰而去。

白马、红衣,好俊的马、好美的人。这顷刻间发生的事太突然,耶律倍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红衣女子早已离开,还回头给了他们一个狡黠的微笑。耶律倍痴痴地望着女子离开的方向,早已是魂不守舍了。

耶律倍从此便是一顾倾心,茶饭不思。他派人查访到姑娘住处,并向母后述律平提出要纳高云云为妃。有辽一代,皇后都出在萧姓一族,外姓人是不允许染指宫廷的,更何况是汉人了。述律平闻听大惊,训斥道:“身为契丹族皇长子怎么可以纳汉家女子为妃?你趁早给我打消这个荒谬的念头。 ”可是她不知道,此时的耶律倍已是情根深种,由不得身,也由不得心了。耶律倍病了,耶律倍疯了,耶律倍不要做太子,耶律倍不要江山也要高美人!万般无奈的述律平只得同意耶律倍娶高云云,但只能纳为偏妃。

又一只大雁穿起了红线

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就在述律平向高云云父亲正式提亲的第二天,不愿高攀、不慕富贵的高云云便和父亲远走高飞了。父女二人逃到了龙城,也就是现在的朝阳。父亲依旧行医卖药,女儿料理家务,再也不出去打猎了。

高云云突然失踪,让耶律倍如闻惊雷。他找人画了一幅画像,画中的高云云一身红衣,骑着一匹白马,回眸一笑,娇美动人。耶律倍痴痴地望着画中的高云云,愁肠百转,思绪难平。苦思苦想数日后,耶律倍决定亲自出宫,寻找高云云。手下人劝道:“茫茫人海,一点踪迹都没有,到哪里去找啊? ”耶律倍说:“我不管,就是踏遍千山万水,找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她! ”

网络配图

耶律倍怕述律平拦阻,派人去宫里报告的同时,便带了几个侍从不辞而别。

耶律倍怀揣着高云云的画像,一山一山的找,一村一村的寻,当他来到龙城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

耶律倍找到驻守当地的皇叔,要他为自己提亲。老皇叔立刻召见高父,告诉他:“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明天我们就下聘礼,后天就让你女儿嫁过来。我侄儿贵为太子,能看上你家女儿,这是你们的福分,别给脸不要脸啊! ”

高父回来后把老皇叔的话告诉了云云。云云也是烈性女子,一听这话就火了,说:“什么太子,什么皇宫,我不稀罕!他有富贵是他的,我更愿意过我们自己的自在日子。 ”

高父知道劝不了女儿,便收拾行李,背上药箱,带着女儿连夜逃走。

高家父女来到了奉先县,就是现在的北镇市。父女二人找了一个偏僻的山坳,就在这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两年后的一天,云云进闾山打猎,射得一只大雁,大雁从空中落下,却跌入悬崖下边。云云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只见一个英俊少年,从悬崖下拎着大雁艰难地往上爬,一直把大雁送到云云面前。少年自称附近居户,云云见那少年一表人才,而且貌相忠厚,顿生好感。从此,两人便常常相约一起打猎。那少年不仅弓马娴熟,而且会吟诗诵文,很对云云心思,渐渐地,云云心生情愫。

一日,云云请少年来家中做客,见了自己的父亲。突然,外边来了一队人马,嚷着要见太子,事情才真相大白。

原来耶律倍早已寻找到高云云,但怕被她再次拒绝,便默默地守护在这里,不弃不离,直到那只大雁跌落山涧……高云云得知真相后,心中感动,才知这太子原来是个情深意诚之人,便红着脸应下了耶律倍,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辽太子三追高美人,也算是一段佳话了。现在医巫闾山之上依然有一些地方,演说着二人的爱情佳话。比如高美人洗澡的地方,比如高云云与耶律倍共同狩猎的地方。真实也罢,附会也好,并不妨碍人们对故事的津津乐道。有些传说,对于说故事和听故事的人来说,终究是温馨的。

网络配图

道隐谷里隐的不是道人

山有名山、仙山、灵山,我更愿意把闾山称为隐山,最起码它是耶律倍的隐山。之于皇太子的闾山和之于皇帝兄长的闾山,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在耶律倍被皇帝弟弟耶律德光怀疑猜忌的时候,高美人便是在这里陪耶律倍度过了他失意、辛酸却又愉快的隐居生活。

他们在这里读书、狩猎、游乐。失意的皇子,能做的也就如此吧。耶律倍有好几个妻子,但他常和高美人在一起,因为高美人最懂他的心意。有时高美人陪着他一起林中狩猎,纵马奔走,酣畅淋漓;有时高美人陪着他凝眸静坐,以怡然冲淡他的忧思。沿闾山小道上行至最高峰望海山上,有一处石头垒起的高台遗址,和一些建筑残存构件,就是他们当初的读书楼望海堂。他们在这里论诗,论画,相互唱和。他们也会谈到许由,谈到曹植,谈到谢灵运,古风古情始终伴和着他们的惆怅时光。

让他们高兴的是,高美人在此期间为耶律倍生下了他的第五个儿子。闾山之中有一处从石壁中斜出的屋檐形的巨石,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石窟,人称大石棚,又称道隐谷。他们把道隐谷的名字给了孩子,起名耶律道隐。关于这里究竟什么时候被叫做道隐谷的,已不太清楚。想必,耶律倍在给予了孩子名字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处境、心境有意、无意地加在孩子身上了吧。不过在那段让位而见疑的日子里,耶律倍能与高美人得此幽然之处,以修身,以养性,又何尝不是人生快事呢?

浩浩闾山遗芳魂

公元930年,在接到后唐使节的再次邀请后,耶律倍决定离开闾山,束书浮海,寄迹后唐。总记得耶律倍临走时的那首幽怨、凄凉的五言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

在下了决心之后,耶律倍屏退左右,把自己出走后唐的计划,悄悄地告诉了云云。他相信,爱他的云云是愿意跟他一起实施这次计划的。云云看了看后唐的邀书,看了看耶律倍,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与你在一起,我无怨无悔。 ”二人相视一笑,再无他言。就这样,他们把珍爱的图书分批藏了起来。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耶律倍和云云假装出去游玩,摆脱了监控。他们来到海边,让亲信侍从从树林中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船和已经被转移到这里的珍贵图书,扬帆出海,成功到了后唐。

网络配图

真该感谢那天的风平浪静,如若这样的才子,这般的美人,这么多的宝贵图书,葬身于大海该是多么的暴殄天物。不过有时又不道德地想,如若那天海神发难,一对神仙眷属携手赴死,倒是比后边的故事听着更令人感叹而又感动。

耶律倍逃脱了母亲和弟弟的监控,却终究没能逃脱厄运的安排。此一去,便是客死他乡。在后唐的战乱斗争中,后唐末帝李从珂将耶律倍杀害。随后,耶律倍的遗体再度漂洋过海回归故里,葬在医巫闾山的望海山下。

关于高美人最后的归宿,有说,她和耶律倍一起死于当时的战乱;也有说,她当时并没有死,而是不知所终。不管哪种结局,于心存真爱的高美人来说,都是凄惨的,她期待持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血溅他乡,悲戚死去,她纵使活着,怕也只能是以泪洗面,苦度余生了。

闾山周围埋葬了辽国诸多皇帝、皇后和重臣,然而,沧海桑田,岁月剥蚀,这些墓葬都已破烂不堪,只闻历史回声……□李小燕

在闾山主峰望海山附近的山坳里有一处古行宫遗址。虽说是宫殿,但经过岁月的剥蚀,只留下了一段山石垒砌的墙根。夏天至此,绿树、蝉鸣、鸟叫,空谷幽寂;冬天至此,败草、枯树,便给这幽寂更添加了几分荒凉、萧索。如果不是有备而来,万万不会想到这里便是耶律倍所修建的高美人行宫。多少舞榭歌台,雨打风吹去……

高美人,名高云云,汉族行医人家的女儿。一天,高父一如往常行医出门。云云做完家事后,便拿起弓箭到山中打猎,要给父亲的午餐添加几分野味。

高云云纵马穿梭林中,远见一只肥肥的大白兔。她搭起弓,瞄准了白兔,嗖的一箭射出。那一瞬间,她万万想不到,此箭一经射出,她便也陷进了别人的追逐中,一生难逃。

耶律倍此时正在山中狩猎,侍从们误把云云射中的兔子当成了太子的猎物。正当侍从们欢呼着太子的箭法高超时,突然,一红衣女子骑马飞奔而来,高喊:“那猎物是我的! ”说着,红衣女子一个探身,从侍从手中夺过兔子,便打马飞驰而去。

网络配图

白马、红衣,好俊的马、好美的人。这顷刻间发生的事太突然,耶律倍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红衣女子早已离开,还回头给了他们一个狡黠的微笑。耶律倍痴痴地望着女子离开的方向,早已是魂不守舍了。

耶律倍从此便是一顾倾心,茶饭不思。他派人查访到姑娘住处,并向母后述律平提出要纳高云云为妃。有辽一代,皇后都出在萧姓一族,外姓人是不允许染指宫廷的,更何况是汉人了。述律平闻听大惊,训斥道:“身为契丹族皇长子怎么可以纳汉家女子为妃?你趁早给我打消这个荒谬的念头。 ”可是她不知道,此时的耶律倍已是情根深种,由不得身,也由不得心了。耶律倍病了,耶律倍疯了,耶律倍不要做太子,耶律倍不要江山也要高美人!万般无奈的述律平只得同意耶律倍娶高云云,但只能纳为偏妃。

又一只大雁穿起了红线

但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故发生了。就在述律平向高云云父亲正式提亲的第二天,不愿高攀、不慕富贵的高云云便和父亲远走高飞了。父女二人逃到了龙城,也就是现在的朝阳。父亲依旧行医卖药,女儿料理家务,再也不出去打猎了。

高云云突然失踪,让耶律倍如闻惊雷。他找人画了一幅画像,画中的高云云一身红衣,骑着一匹白马,回眸一笑,娇美动人。耶律倍痴痴地望着画中的高云云,愁肠百转,思绪难平。苦思苦想数日后,耶律倍决定亲自出宫,寻找高云云。手下人劝道:“茫茫人海,一点踪迹都没有,到哪里去找啊? ”耶律倍说:“我不管,就是踏遍千山万水,找到天涯海角,我也要找到她! ”

耶律倍怕述律平拦阻,派人去宫里报告的同时,便带了几个侍从不辞而别。

耶律倍怀揣着高云云的画像,一山一山的找,一村一村的寻,当他来到龙城时,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找到了。

耶律倍找到驻守当地的皇叔,要他为自己提亲。老皇叔立刻召见高父,告诉他:“回去好好准备准备,明天我们就下聘礼,后天就让你女儿嫁过来。我侄儿贵为太子,能看上你家女儿,这是你们的福分,别给脸不要脸啊! ”

高父回来后把老皇叔的话告诉了云云。云云也是烈性女子,一听这话就火了,说:“什么太子,什么皇宫,我不稀罕!他有富贵是他的,我更愿意过我们自己的自在日子。 ”

高父知道劝不了女儿,便收拾行李,背上药箱,带着女儿连夜逃走。

高家父女来到了奉先县,就是现在的北镇市。父女二人找了一个偏僻的山坳,就在这里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两年后的一天,云云进闾山打猎,射得一只大雁,大雁从空中落下,却跌入悬崖下边。云云正在无计可施之时,只见一个英俊少年,从悬崖下拎着大雁艰难地往上爬,一直把大雁送到云云面前。少年自称附近居户,云云见那少年一表人才,而且貌相忠厚,顿生好感。从此,两人便常常相约一起打猎。那少年不仅弓马娴熟,而且会吟诗诵文,很对云云心思,渐渐地,云云心生情愫。

一日,云云请少年来家中做客,见了自己的父亲。突然,外边来了一队人马,嚷着要见太子,事情才真相大白。

网络配图

原来耶律倍早已寻找到高云云,但怕被她再次拒绝,便默默地守护在这里,不弃不离,直到那只大雁跌落山涧……高云云得知真相后,心中感动,才知这太子原来是个情深意诚之人,便红着脸应下了耶律倍,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辽太子三追高美人,也算是一段佳话了。现在医巫闾山之上依然有一些地方,演说着二人的爱情佳话。比如高美人洗澡的地方,比如高云云与耶律倍共同狩猎的地方。真实也罢,附会也好,并不妨碍人们对故事的津津乐道。有些传说,对于说故事和听故事的人来说,终究是温馨的。

道隐谷里隐的不是道人

山有名山、仙山、灵山,我更愿意把闾山称为隐山,最起码它是耶律倍的隐山。之于皇太子的闾山和之于皇帝兄长的闾山,意义是大不相同的。在耶律倍被皇帝弟弟耶律德光怀疑猜忌的时候,高美人便是在这里陪耶律倍度过了他失意、辛酸却又愉快的隐居生活。

他们在这里读书、狩猎、游乐。失意的皇子,能做的也就如此吧。耶律倍有好几个妻子,但他常和高美人在一起,因为高美人最懂他的心意。有时高美人陪着他一起林中狩猎,纵马奔走,酣畅淋漓;有时高美人陪着他凝眸静坐,以怡然冲淡他的忧思。沿闾山小道上行至最高峰望海山上,有一处石头垒起的高台遗址,和一些建筑残存构件,就是他们当初的读书楼望海堂。他们在这里论诗,论画,相互唱和。他们也会谈到许由,谈到曹植,谈到谢灵运,古风古情始终伴和着他们的惆怅时光。

让他们高兴的是,高美人在此期间为耶律倍生下了他的第五个儿子。闾山之中有一处从石壁中斜出的屋檐形的巨石,构成了一个天然的石窟,人称大石棚,又称道隐谷。他们把道隐谷的名字给了孩子,起名耶律道隐。关于这里究竟什么时候被叫做道隐谷的,已不太清楚。想必,耶律倍在给予了孩子名字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处境、心境有意、无意地加在孩子身上了吧。不过在那段让位而见疑的日子里,耶律倍能与高美人得此幽然之处,以修身,以养性,又何尝不是人生快事呢?

网络配图

浩浩闾山遗芳魂

公元930年,在接到后唐使节的再次邀请后,耶律倍决定离开闾山,束书浮海,寄迹后唐。总记得耶律倍临走时的那首幽怨、凄凉的五言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

在下了决心之后,耶律倍屏退左右,把自己出走后唐的计划,悄悄地告诉了云云。他相信,爱他的云云是愿意跟他一起实施这次计划的。云云看了看后唐的邀书,看了看耶律倍,说:“天涯何处无芳草,只要与你在一起,我无怨无悔。 ”二人相视一笑,再无他言。就这样,他们把珍爱的图书分批藏了起来。一切准备就绪以后,耶律倍和云云假装出去游玩,摆脱了监控。他们来到海边,让亲信侍从从树林中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船和已经被转移到这里的珍贵图书,扬帆出海,成功到了后唐。

真该感谢那天的风平浪静,如若这样的才子,这般的美人,这么多的宝贵图书,葬身于大海该是多么的暴殄天物。不过有时又不道德地想,如若那天海神发难,一对神仙眷属携手赴死,倒是比后边的故事听着更令人感叹而又感动。

耶律倍逃脱了母亲和弟弟的监控,却终究没能逃脱厄运的安排。此一去,便是客死他乡。在后唐的战乱斗争中,后唐末帝李从珂将耶律倍杀害。随后,耶律倍的遗体再度漂洋过海回归故里,葬在医巫闾山的望海山下。

关于高美人最后的归宿,有说,她和耶律倍一起死于当时的战乱;也有说,她当时并没有死,而是不知所终。不管哪种结局,于心存真爱的高美人来说,都是凄惨的,她期待持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血溅他乡,悲戚死去,她纵使活着,怕也只能是以泪洗面,苦度余生了。

闾山周围埋葬了辽国诸多皇帝、皇后和重臣,然而,沧海桑田,岁月剥蚀,这些墓葬都已破烂不堪,只闻历史回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康熙下令凌迟处死汤若望,最终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汤若望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天佑皇上,历祚无疆。汤若望只进二百年历。”1664年,在鳌拜的支持下,杨光先以“暗窃正朔之权、以尊西洋”为罪名,上书康熙皇帝,请求治汤若望死罪。而上面这句话,就是出自杨光先的这份奏折。朝堂

  • 卫青去世之后 汉武帝为何将整个卫家全部诛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卫青家族被杀,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卫青家族是汉武帝时代最强大的家族。皇后、太子、一般骠将军丞阶段是他的家。然而,卫家是悲惨的,大多数成员最终被武帝杀死。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最独裁的皇帝之一。他杀死了卫氏家族的成员,主要是为了限制侄子的力量以加强皇

  • 既然世间本无貂蝉,那吕布又缘何要杀死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貂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而有“闭月”之称,却也是唯一不见於正史记载的四大美女。既然世间本无貂蝉,当然也就不会有司徒王允的连环计。那么,吕布又缘何要杀死董卓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吕布为五原郡九原(今内蒙包头境内)人,原为并州刺史丁原的部将,深受丁原的信任与器

  • 明朝藩王是什么由来?推动了明朝的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藩王是什么由来?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明朝末年,天灾不断,苛捐杂税不断,迫使各地百姓流离失所,而朱明皇室却不恤百姓,依旧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公元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正月,横扫北方的李自成起义军攻破洛阳,就藩于洛阳的福王朱常洵仓皇出逃,藏匿在西郊迎恩寺。朱常洵

  • 为何清朝的妃子不能带自己的孩子成长?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清代皇宫里的所有妃子们为什么一生了孩子,孩子就要马上抱走,不让她们自己带自己的孩子成长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资治能鉴》记载了一段解释:“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汝不闻吕后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虽然后

  • 咸丰皇帝自己非常的勤俭,为何会发出做皇帝都很难的感叹?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咸丰皇帝是一位非常节约的皇帝,在当时的清朝咸丰帝对朝廷的各项支出都是有着非常严格的控制,不仅是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朝廷亦或是老百姓,咸丰帝都很抠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

  • 会稽宣长公主时什么身份?连宋文帝都怕她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会稽宣长公主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宋武帝刘裕的结发妻子是臧爱亲(武敬皇后),藏爱亲在刘裕登基当皇帝之前就病逝了,刘裕最爱的女人就是发妻藏爱亲,所以他爱屋及乌,非常喜欢发妻藏爱亲唯一的女儿刘兴弟。刘兴弟史称会稽宣长公主,她出生于约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

  • 白马之围时,猛将如云的曹魏阵营为何会让关羽上阵?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白马之围颜良叫阵,曹魏阵营猛将如云,程昱为何建议让关羽上阵,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曹操自从剿灭黄巾军的时候就已经起兵,先后参与了讨伐董卓,征陶谦、擒吕布、败袁术等战争,其实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曹操常常亲自领兵征战,所以难免会遇到一些巨大挫折,甚至还

  • 明仁宗曾计划将都城重新迁回南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做了一件影响明朝国运的大事,他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且修建了规模宏大的紫禁城。然而,许多人却并不知道,朱棣死后不久,他的儿子明仁宗就做出了一个决定,他计划将都城重新迁回南京,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棣在取得“靖难之役”后,

  • 大骂曹操的张辽为什么会被赦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张辽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三国时期猛将辈出,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江东有十二虎臣,北方的曹操也有五子良将。如果说哪一个和三方都有(孙、刘、曹)交集,张辽绝对算得上一个。张辽的成名战是在逍遥津,一战下来打得孙权抱头鼠窜,江东小儿闻其名夜间不敢哭啼,然而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