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有多重视养老?揭秘明朝的养老政策

朱元璋有多重视养老?揭秘明朝的养老政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33 更新时间:2023/12/6 5:35:48

自古以来,中国就一直有尊崇孝道的传统美德,而养老又是孝道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养老问题也一直被历朝历代所重视着。尤其在明代时,养老政策经过发展和完善,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体系,也较为全面。

养老优老政策在明朝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政策,它给明朝带来的变化是的巨大的,也带来了很多对明朝社会发展十分有利的影响,但其本身却具有狭隘性,所以只有部分老人可以受到救助,但是明朝养老政策实际上还是具有进步性的。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一、明朝养老政策的全面性——覆盖阶层广

明朝建立开始,也就是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意识到了养老的重要性,于是太祖朱元璋便下令:

"民年七十之上者,许一丁侍养,与免杂泛差役"。

这条法规成为了明朝养老政策的基本法律规则。当时的政局还没有完全稳定下来,朱元璋就已经有此觉悟,所以在政局稳定后,朱元璋优待老人的力度也就可想而知。而且朱元璋在这时,也开始重视了民间的弱势群体,他希望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依,也就是想建立一个大同社会,在后期他也不断出台了许多政策。

后来的皇帝更换,无论哪一任皇帝,无一不重视养老的问题,而且陆续出台了更加明细的条例,使养老政策更为明确。明初时就对养老政策极为用心,这些政策也成为了后来实行养老优老待遇的行政依据,明朝的养老政策几乎覆盖了每一个阶层,无论是军官、大臣,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可依据的养老政策。

例如在洪武十六年的政策中就专门规定提到了老年军人的养老问题和解决措施,由于军人职位的特殊性,所以明朝给予了他们更为丰厚的待遇和保障。

"民年至于八、九十,政所当优者,奚有军民之间?盛言有理,所司其详议以闻。"

这也足够体现当时明朝对军人养老的重视。不仅如此,根据《明宪宗·实录》的记载:

"凡民年八十以上者,所司每岁给与布、绢、绵、米、酒、肉;九十以上者,给与冠带荣身,每岁宴待一次,此旷古所无之盛典。"

这也说明了明朝对平民百姓的养老问题同样重视。

明朝还考虑到了有些人家老无所养,所以还在全国各地都建立了养济院,与我们现在的养老院是类似的,它为老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所需,保障他们的生活可以进行下去,当然条件肯定没有那么的好,但是这也是明朝在民生方面作出的不小的决策,对于当时很多民间的老人也非常受益,在养老问题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不过因为各地区、各时期的社会环境都有所不同,所以效果也因地而异,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期差别都较大。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明朝养老政策一直都被朝廷实行着并且重视着,所以即使效果不同,在社会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社会的养老问题也分担了很多,也使很多老人因此而获益,这是明朝养老政策最大的益处。

二、明朝养老政策的现实性——很多老人继续为社会发挥作用

明朝养老政策虽然花费了很多经费,给财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当时养老政策也并不是将所有老人供养着,并不是老人什么都不需要做,很多老人在安度晚年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在基层社会中充当着有利角色。

当时享受着养老政策的老人大多都是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对于社会秩序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仅是国家在当时希望或者是要求他们去承担这样的社会责任,他们自身也非常乐意去效劳,他们有自己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当时有一类老人被称作为"里老人",这一类老人在社会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且他们在明初的时候地位也很高,经常宣讲四书五经,他们要在申明亭内宣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勿作非为"的《圣谕六言》,传播儒学类的化,而且他们除了这些教化工作以外,还会负责当地的一些司法纠纷,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德高望重的“里老人”

当时的这些老人还创设了老人文化社团,比如"里老会""怡老会"等等,无论是在富庶的江南,还是遥远的边关,都存在着这些社团群体,他们聚在一起品诗作对、谈学论道,实际上这些群体都是以娱乐为主,老人们创办这些社团的目的是为了休闲放松。但是由于老人的身份,他们的行为都具有示范意义,这些老人们不仅是国家文化的继承者,还是地方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组织者,也是地域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所以他们的娱乐活动也影响了当地地域文化的构建。

我们都清楚,社会对老人的待遇好,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必须是建立在一个社会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各方面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在明初时,制度都刚刚实行,落实得较好,施行得也较为积极,而且社会风气也十分朴实醇厚,所以形成了养老尊老的好风尚,老人的带头作用也很明显。

乡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老人

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由于政治问题开始频出,经济也遭受冲击,所以养老优老政策没有办法很好的落实,很多地方无法保障老人的正常生活,再加上贫富差距的变大,老人的生活质量也开始两极分化,发展到明朝后期,老人的带头作用已经十分不明显,里老人也变成了一种职位虚设,很多老人不愿再承担相应的社会义务,并且还有一些偷奸耍滑、不愿负责任的人充斥其中,明朝养老制度在后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养老政策在民间的实施也变得十分混乱。

正因如此,在明朝前期时,老人的示范作用作用巨大,对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但到了后期,很多老人已经难以保障自身的生活,对于这些带头更是无暇顾及,明朝后期的养老制度作用也就不再鲜明。

三、明朝养老政策的荣誉性——重视精神层面的褒奖

明朝的养老政策待遇很好,在物质方面给予老人的十分丰厚,不仅如此,明朝也同样而且更加侧重于精神方面的优待。实际上朱元璋在建立养老政策之处的目的之一,就是用老人来安抚民心,安定社会,以此礼遇化世俗。他这种用养老政策来稳定社会秩序的做法,借鉴了历代地方治理的一贯作风,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开始重视养老、优老的问题,这也被歌颂为一种传统美德,被世人流传,即"尊老"思想。

当时的养老政策特别重视在精神层面上的褒奖,有不少措施都是物质和精神并重的,精神上的奖励方法是政治上的礼遇以及地位的提升,这两种最为常见,意义也更加特别。例如在洪武十九年的养老规定中就有对八九十岁的老人家加官进爵的记载,这些老人都"皆于县官平礼,复其家",不仅如此,还有老人被赐予冠带,"加以冠带,以荣其身",冠带是政治地位的荣誉象征,这也可以看出当时明朝对于给老人的精神层面的褒奖是极为特别和重视的。

当然,当时肯定还有一些老人是原来就具有政治地位的,这样的老人在退休以后收到的礼遇自然就更高了,甚至有的高级官员致仕还乡之后,还能收到皇帝的来信,在当时看来,这真的是极高的荣誉。老人们因为这些政治地位上的荣誉,逢年过节肯定也会被地方的活动邀请,生活质量自然也会得到改善,这也是明朝养老政策保障老人生活的一个体现。

退休老人的特殊礼遇

地方还会举办乡饮酒礼,这种活动是典型的尊老敬贤类型,所以老人在此时还会成为活动的主角,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也非常有益,老人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作用也很明显的体现出来。

明朝在养老优老问题上一直非常重视,这对于明朝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从明朝实施的效果和运行作用来看,养老政策的合理利用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风气的建立也非常有益,在国家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朝不仅建立了良好的养老政策,而且在实行过程中也依规落实,是养老制度真正的发挥了有利作用,使老人们发挥了自身的带头作用,对当时社会的和谐贡献了力量。也因为明朝合理的养老政策,很多老人都有所依靠,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少了很多老年生活的困扰和顾虑。这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经验,也使我们明白,国家的民生政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养老政策也尤为关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后,他的妃嫔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建成李元吉,唐玄宗结局,玄武门之变参与者有哪些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还坏人做到底,斩草又除根,把自己兄弟的10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侄子全部杀掉,可谓心狠手辣。但是对哥弟的老婆,李世民就大度多了。太子妃郑观音美,齐王妃也不逊色,史料记载杨氏“玉貌雪肤,眉目如画”,李世民

  • 从奴隶到皇帝,堪称千古一帝的石勒,做了什么导致民族被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乞丐到皇帝,古埃及强盛时期的统治者是,石勒出生地

    你真的了解石勒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看中国古代几十个朝代的开国君主,绝大多数都是被肉食者把持,能够起于微末并且成就一份帝业的人还是少数。这并不是微末之间没有雄主,更主要的还是在当时的环境下肉食者掌握者更多的资源,让肉食者能够比一无所有的人更容易成功。难,并不代表没有,著名的就有

  • 狄仁杰推荐的一位大臣,最后竟终结了武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狄仁杰是谁推荐给武则天的,狄仁杰为什么想恢复李唐,狄仁杰训斥薛青麟

    说起人才,老板们都哭着喊着说自己最缺了,打工一族却认为明明自己就是人才,为什么老板看不见?这是个千百年来的悖论,古代的皇帝也常常为这事烦恼,咋就没有人能为寡人分忧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武则天老了后,有时候感到力不从心,精力也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了,便想多找几个帮

  • 张良:曾是“刺秦志士”中的一员,后来成了刘邦帐下的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良祖先,张良是小人吗,张良后人

    说到张良,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张良是初汉三杰之一,也是刘邦身边十分重要的谋臣。不过张良的能耐可不止是出谋划策,比行动力和胆识他也不输任何人。张良出身显赫,祖父曾是韩国三朝宰相,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张良也失去了继承父业的机会。所以他便私下密谋,打算刺杀秦始

  • 李斯在沙丘变节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斯劝谏秦始皇成功的原因,李斯为什么死,李陵投降匈奴的根本原因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李斯是出于什么原因,才会在沙丘变节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途中病死沙丘后不久的一个夜晚,中书府令赵高非预约性地拜访了丞相李斯。二人同朝为官多年,相识已久,但这次赵高可不是来喝茶闲聊的。他怀揣一个决定秦帝国命运的惊天阴谋:说动这位朝廷眼下最有权势

  • 盘点宋朝时期被追谥为“武穆”的四位名将,他们分别有何战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北宋皇帝列表及年号,宋朝最昏庸的皇帝,蜀汉追谥

    谥号“武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武穆”是古时候谥法的常用字,而死后能被追谥“武穆”的人,证明他们生前都有着卓越的成就,而“武穆”就象征着最高的评价。《汲冢周书》有记载“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諡法》又称“布德执义曰穆,中情见貌曰穆”,所以“武穆”这二字在私谥中

  • 廖化:活过整个三国的武将,堪称三国的“活化石”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丁奉活了多久,三国廖化,口水三国鲁肃

    在整个三国时期,可谓是人才辈出,文臣武将各有千秋,他们之间额明争暗斗为三国时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斑斓的故事,也让这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流芳百世。他们的故事是代代相传。比如关羽,被化身为忠义的象征,诸葛亮成为了智慧的化身。但是也有一些人物,他们贯穿了三国前后,有能力,也有功绩,但是,却往往

  • 孝德显皇后是什么来历 ,死后竟然能让慈禧亲自送葬?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慈禧太后出殡发生的怪事,真实的慈禧太后死后惊悚,真实的慈禧太后死后

    孝德显皇后是什么来历 ,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社会,能够成为至高无上的皇后是每一位女性的梦想,然而,由于种种门槛的限制,能够坐上皇后宝座的人屈指可数。然而,清朝就有一名女子从未踏入后宫半步,最后却被封为大清皇后,她就是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在紫禁城的东部有一组

  • 他是凿壁偷光的主人公,长大后为何就不出名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干了什么呢,凿壁偷光的主人公结局

    很多人儿时应该都听说过“凿壁偷光”的故事,这类故事,除了“凿壁偷光”,还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等,许多父母都喜欢用这些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将来有所成就。当然,凿壁偷光无疑是我们最熟悉的故事了,凿壁偷光讲的是匡衡的故事。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

  • 道光帝继妻孝慎成皇后,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道光为什么不给孝和睿皇后建陵,孝昭皇后,宣宗孝静成皇后

    孝慎成皇后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她是道光帝的继妻,也是道光帝第一任皇后,是乾隆帝亲自为道光帝选择的继妻,出身高贵,备受宠爱。17岁嫁人,22岁生下唯一的女儿,但没想到的是,唯一的女儿7岁逝世,令佟佳氏伤心不已,此后佟佳氏再未生过孩子,42岁逝世。道光帝旻宁是乾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