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昭为何会立司马炎为储?结局又是如何

司马昭为何会立司马炎为储?结局又是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404 更新时间:2024/1/22 6:24:51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司马昭为何会立司马炎为储,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宗法制,是以国家制度的方式通过嫡庶、亲疏等标准解决诸子、诸弟间的继承权问题,其目的就是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的秩序,但是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曹魏权臣司马昭建储之事,极大地破坏了宗法制的秩序,间接造成了后来的一系列恶果。

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嫡次子,在父亲和哥哥司马师离世后专擅魏国朝政,累进高都公、晋公、晋王,世人皆知司马昭之心,但是在司马昭前行的道路上却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的不好有可能直接毁掉他和父兄背负天下骂名才好不容易得到的江山。

其实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就是一个二选一的问题,正确率高达50%,题目也不难,就是在他的嫡长子司马炎和嫡次子司马攸之间选出一个继承人。熟悉历史的朋友会想,这有什么可选的,按照宗法制之中的嫡长子继承制,直接敲定司马炎,这有何难?的确,这个问题如此解法,又简单又正确。

但是有些问题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当然也不只有一个答案,当题面中的设定更为具体,这个问题的难度就会直线升高,如题:在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和过继给哥哥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中选出一个继承人。

初,晋王娶王肃之女,生炎及攸,以攸继景王后。—《资治通鉴•魏纪》

这道题的题面实质上没有改变,但是随着司马攸身份的改变,这道题是不是变得扑朔迷离了呢?司马昭的正妻王元姬是王朗的孙女,重臣王肃之女,秀毓名门,她与司马昭生下了五子一女,其中二人的三子、四子、五子均早夭,只剩下长子司马炎和次子司马攸,还有女儿司马氏。哥哥司马师先后有三位正妻,分别是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女、大都督曹真之外甥女夏侯徽,继妻吴氏,继妻上党太守羊衜之女、蔡文姬之外甥女羊徽瑜,她的弟弟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征南大将军羊祜,可以说是系出名门。

景帝无子,命攸为嗣。—《晋书•景帝文帝纪》

司马师只和元妻夏侯徽诞育了五个女儿,除此之外再无子嗣,故而,司马昭便将嫡次子司马攸过继给哥哥为子,司马师也就把司马攸立为嗣。

司马师在征伐毌丘俭文钦时,被文鸯袭营惊吓,致使原本就有眼疾的他眼睛震出眼眶,正元二年(255年)初,司马师痛死于许昌,终年四十八岁,不知是不是上天对他弑杀妻子、废后废君的惩罚。这一年,他的嗣子司马攸不过十岁。司马攸自然不能担负起一个权臣的使命,于是由他的生父司马昭继承了养父的权力。

这题解到此处,的确发现,这是一个两难的命题,但是解开此题的题眼已经露了出来,那就是司马昭继承哥哥司马师的权力,到底是兄终弟及,还是周公辅成王。

"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吾摄居相位,百年之后,大业宜归攸。"—《资治通鉴•魏纪》

其实这个解题的题眼也并不难,司马昭自己就曾说过,这天下原本就是哥哥的天下,我只是代为执政,我死后这天下当然要传给我哥哥的儿子司马攸。如此说来,司马昭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过是个代理人,不仅如此,在哥哥去世后,由父亲司马懿传承下来的舞阳侯之爵位也传给了司马攸,司马攸又继续赡养养母羊氏,足见无论是宗法还是伦理上,司马攸都是司马懿、司马师的嫡系继承人,司马昭的话那是一点都没有说错。既然司马昭有了想要立司马攸为继承人的想法,而这一想法也是符合礼法的,那为何最终胜出的人还是司马炎呢?

晋王欲以攸为世子,山涛曰:"废长立少,违礼不祥。"贾充曰:"中抚军有君人之德,不可易也。"何曾、裴秀曰:"中抚军聪明神武,有超世之才,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晋王由是意定,丙午,立炎为世子。—《资治通鉴•魏纪》

这和司马昭的四个心腹之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山涛、贾充、何曾、裴秀均建议立司马炎为储,见四人都这么说,司马昭也便从善如流,立司马炎为储。贾充、何曾、裴秀三人的言论可以说是避重就轻,他们完全规避了宗法制的约束,以才德人望和外表为掩饰来为司马炎说话,何其荒唐。

让人奇怪的是山涛,他乃是“竹林七贤”之一,为政期间可以说是建树颇多,对国家的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可就是这样一位可以被称作良臣的人,竟然说出“废长立少,违礼不祥”之语,诚然,如果把司马攸看做是司马昭的儿子,此举的确是废长立幼之举,冀州袁绍、荆州刘表的殷鉴在前,废长立幼必不可取。

但是,经过前文所述的“解题”过程,司马攸已经不能被当做司马昭的儿子了,他是司马师的嗣子、司马家族的嫡系继承人,司马昭即使立他为储,也不能算作“废长立少”,这件事难道山涛想不清楚、想不明白?作为一个有着极高敏感度的人,山涛的言论让人浮想联翩,与后来司马炎被册为储后亲自上门拜见相结合,他的目的似乎已经不言自明。

放眼历史,在近三百年后,同为晋公的宇文护似乎给这道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题思路,宇文护是西魏权臣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离世前考虑到嫡长子宇文觉年仅15岁,暂时无法独立处置朝政,于是命侄宇文护辅佐宇文觉,宇文泰逝世后,宇文觉承周公之爵,嗣位为太师、大冢宰,宇文护辅佐朝政,但是宇文护心中很迷惑,自己的叔父宇文泰是权臣,自己辅佐堂弟自然是帮助他做权臣,权臣的辅佐大臣该怎么做呢?自己的地位似乎有些名不正言不顺,那如何才能让自己名正言顺呢?

很简单,逼迫魏主禅让给堂弟宇文觉,这样宇文觉是君主,自己当权臣,名正言顺辅弼朝政。

读史至此,也会不由得联想,司马昭也是一个极聪明的人,他为什么就没有想到这样的好办法呢?把司马攸拥为新主,他以皇叔之名摄政,他也可以得到一个“周公辅成王”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当时的曹魏政局和后来的西魏政局完全不同。

当时的西魏朝廷,宇文泰专权擅政达二十多年,不仅在治政上多有建树,在军事上也为西魏开疆拓土,建立了赫赫武功,国内早已是知周公而不知魏主,当时的曹魏却不是,司马懿、司马师父子专权不过7年,司马家根基未稳。

前一年司马师刚刚废魏主曹芳为齐王改立新君曹髦,淮南叛乱也刚刚平息,政局还没有完全稳定,曹魏忠臣还有着相当的力量,后来果然诸葛诞又起兵反司马昭。

司马家此时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基本都是在剿平反对自己的人,政治资本的积累严重不足,根本没有提前夺位的条件。

这也就使得,司马昭继司马师之权的性质变得模糊,有人认为他是代替司马攸执政,也有人认为他是兄终弟及,而随着司马昭政治资本的不断积累,又在伐灭蜀汉一事上实现了开疆拓土和建功立业,他本人的声望自然也超过了哥哥司马师,于是就有了相当一群人认为司马昭一系才应该得正大统,司马攸素性贤能不屑于结党营私,他的贤能反而使得很多重臣只能敬而远之,久而久之,他也就离储位越来越远。

司马昭建储这道题从宗法制的角度解析:因为司马师是司马懿的嫡系继承人,而司马攸又是司马师的嫡系继承人,故而司马攸才应该被立储。但是在当时的一些人看来,司马昭继承司马师的权力就已经完成了兄终弟及,世系应该转移到了司马昭一系,当然应该立司马炎为储。

笔者想来,司马昭虽然更偏爱司马攸一些,但是自己承受了那么多骂名,又建立了灭亡蜀汉的功勋,如果就这样轻易还给哥哥,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的,心腹亲信揣度他的这个思想,也就有了劝立司马炎之事。或许在司马昭心中,这两种选项各有利弊,都是自己可以接受的,反正都是自己的儿子,其实也没有太在意,但是既然自己的心腹大臣们支持司马炎,他即位后任用之上应该也会更方便,故而也就选了司马炎。

需要指出的是,司马昭的这个选择只涉及司马氏政权内部的更迭,他是无法预见后来发生的种种的,我们认为司马攸被立为储更合适,那样就不会发生八王之乱,也不会有贾后乱政,更不会有永嘉之乱,他本人也必将成为比司马炎更优秀的君主,那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历史制高点,但是司马昭没有这个上帝视角,他要是有啊,肯定毫不犹豫立司马攸为储。

宗法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司马昭不管是出于何种想法,又是在何种情况下立司马炎为储,这都在无形中破坏了宗法制的传承统绪,他虽然无须为后来西晋中后期的种种乱象负责,但是也正是他客观造成了这些惨祸。后来司马攸被司马炎猜疑,最终郁郁而终,这可能也是司马昭没有想到的。司马昭机关算尽,却没想到得到的却是“呼喇喇似大厦倾”的结局。

想来后世三弟司马伷的孙子司马睿南渡登极,就是对他不守规矩的惩罚,这种历史无声的嘲讽,让人唏嘘,也让人感慨。

蔚鸾文章溯源说:去年年末,笔者曾撰《摆在司马昭面前的继承人问题,暴露了宗法制隐藏至深的矛盾 》一文,为探讨司马昭建储的矛盾,但是更多是叙述这个矛盾本身,而基本没有没有探讨造成这个矛盾的原因,后又读《资治通鉴》、《晋书》和周大冢宰宇文护拥立宇文觉事,复再观前文,觉前文之涉及矛盾本身而较全,而成因之述未能尽善,遂作此文,系笔者一人之思考,愿与文友共磋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赛儿是什么人?号称“白莲教佛母”的她为何要打野?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唐赛儿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就历史的功绩来看,明成祖朱棣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圣明的君主。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也渐渐走向强盛,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作“永乐盛世”。不过,尽管朱棣即位后励精图治,但当时民间却依然爆发了农民起义运动。山东地区的唐赛儿,便是其中一位著名的女

  • 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还能坚持近三十年 主要原因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和诸葛亮,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刘禅自然不是昏君,只能说是庸君,刘备在位两载驾崩,刘禅十七岁登基,在位四十一年,独自秉政二十九年。曹魏和东吴不是权臣篡位,就是宗室内乱。在这一点上显然都不如蜀汉,刘禅亲政以后,始终把控最高权力直到最后。国家政权十分稳

  • 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真的是朱元璋在赌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朱允炆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1392年,朱标从陕西考察回来后,一病不起,不久病逝。朱元璋虽说是君王,但也是一个人,一个60多岁的老人,老年丧子对他的打击是很大。朱元璋不但痛失爱子,还打乱了他精心设计的大局。重新安排皇储,可是选谁?按照现在的观念来看

  • 朱棣是如何在靖难之役中不费一兵一卒,攻破南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靖难之役,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众所周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兵马不过20万人,而朱允炆兵马不下于60万人。朱允炆虽连连挫败,但南京城内依旧有十几万兵马镇守,可以抵御朱棣。朱棣若想攻入南京城,不死也得脱层皮,因为南京城是当时明朝最坚固的城池,而且还是朱元璋同首富沈万三合资砌成。城墙用的城砖都是花

  •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立皇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你只能说秦始皇没有皇后,但是不能说秦始皇没有娶媳妇儿。秦始皇的媳妇儿虽然不出名,在历史上甚至没有留下一个名字,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有不少媳妇儿。因为据记载秦始皇有23个儿子,要是没有媳妇儿的话,他是怎么生下这么多儿子的呢?所以说秦始皇

  • 秦始皇消灭六国的时候 刘邦和项羽等人在做些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始皇和刘邦项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首次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结束了列国纷争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公元前230年,铲除吕不韦和嫪毐集团后,嬴政在李斯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了大一统的策略,发动了灭六国之战。仅仅9年时间,做成这么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之后 当时的刘邦又在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对秦始皇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一统中原,最开心的人可能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这是因为嬴政幸幸苦苦打下来的天下,最后竟然交给了刘邦,而且在他创立的大汉延续了400多年。有读者会问秦始皇在打天下的时候,这个刘邦在做什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他们两个的年龄问题,

  • 王禹偁:遗世而独立的名臣,因太耿直屡遭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王禹偁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01新科进士集体送行宋太宗至道元年(995),东京汴梁郊外西短亭。杨柳依依,细雨霏霏。这一年录取的三百五十三名进士,在状元孙何率领下,在桥边送别一个中年文士。文士两鬓微霜,从容对孙何说:“替我谢过苏公。行旅之人,没带笔砚。

  • 杨坚和李世民为什么都鲜卑姓氏 他们和鲜卑族之间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杨坚和李世民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隋唐从哪里来的。唐朝是从隋朝手里接过的江山,隋朝是从北周过来的,北周是从西魏过来的。西魏从北魏分裂出来的,那么北魏是谁建立的呢,由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鲜卑族为什么能在中原建立政权,得益

  • 墙头草宰相萧至忠,先后攀上武三思太平公主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萧至忠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古往今来,一些人喜欢攀附权贵,追名逐利,不择手段,削尖脑袋攀高枝,一旦树倒猢狲散,摔得鼻青脸肿是轻的,弄不好断股折腰,甚至弄丢脑袋,唐朝名臣萧至忠就是个比较典型的攀高枝不要命的无耻小人。萧至忠惯于见风使舵,最先投靠武三思,